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六章


22

  起义军进入河南闹腾了一阵子后,为巩固革命成果,决定将起义军队伍分出两队:一支继续北上,革命到底;一支返回襄阳,帮助留守部队清除反动残余。
  就在起义军光复襄阳城后,即刻以军政分府和分司令部的名义发出文告,传檄所属各县立即起义。随后,谷城、南漳、宜城、枣阳等县先后被辛亥起义军光复。待一月后,那部分从河南返回的起义军到襄阳城时,革命已经成功,也就再无惊天动地之举了。
  于是,起义军想到了要彻底革除“辫子”这个残余。
  第一个被起义军强行剪去辫子的是襄阳城乔家巷曲家鞭炮铺的老板曲老爷子。
  也该曲老爷子倒霉。曲老板自四十五岁当外公起,早点就不在街上喝糊辣汤了。曲老爷子还不是爷字辈时,早晨上街喝糊辣汤雷打不动。
  糊辣汤自古为襄阳名吃。糊辣汤用粉条、面筋、山药、黄花、木耳、海带丝、牛肉丁为主料,再加上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混合碾碎的佐料,搅合水煮,糖酱加色,粉红色透明糊状,香气扑鼻。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糊辣汤,微辣味长一头汗,一天的精神就有了。
  曲老板添外孙荣升曲老爷子的这年,喉咙口长了个小肉瘤。吃了几十帖药,肉瘤消了,却自此丁点辣味都不能沾,也就断了喝辣汤的爱好。每日清晨,曲家的女佣就会端出四个小盘上桌,里边分别装着油炸花生、卤猪头、酱牛肉和大头菜。然后将从寡妇堤“双沟黄酒店”打来的新鲜黄酒倒进大碗里。这时,曲老爷子就会准点坐在桌旁,眯着眼,一气喝个两大碗才罢。按曲老爷子的体会,黄酒讲究一个“稠”字,好黄酒面上浮着一层米花。这米花喝进肚里,就会产生一种燥热,这样一天的精力就有了。这日早上,曲老爷子像往常一样,夹了几根大头菜进口,开了胃,端起大碗喝了一口黄酒,就感到不对味,再细一看,酒面上不见米花,清亮得见底。曲老爷子来了气。早些年,双沟黄酒店的钱老板还只是曲家鞭炮作坊的一名伙计,曲老爷子待他不薄。曲老爷子听说钱的婆娘做得一手好黄酒,便跑上跑下,为钱在襄阳小北门附近的寡妇堤谋得一块立足之地,帮他搭起了一个小窝棚,挂起了“双沟黄酒店”的幌子。双沟黄酒店取水汉江,用襄阳城外产的优质糯米酿制黄酒。酒店开始并不出名,很快,人们发现钱家的酒比别人的酒味道醇正,气味芳香,不论春夏秋冬都能酿出好酒。双沟黄酒店生意渐渐地红火起来,就连马背巷古渡口的来往船夫和杠子工,劳累之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迎风招展的“双沟黄酒店”的酒幌子走去,喝上几碗,顿觉四肢轻松,疲劳消除。为报恩,黄酒店开张的头两年,钱老板每日大早是雷打不动地给曲老爷子免费送黄酒,第三年就不行了,钱老板说人手紧,让曲家派伙计去取。曲老爷子想,这也在理,喝了不要钱的酒,还要人送,实在说不过去。伙计每次去取酒时,都要掏出几枚铜钱,说一句“这是曲老爷子的酒钱”,钱老板从没拒绝。这样,钱老板与曲老爷子的情意就明显地淡了。但是,钱老板卖给曲老爷子的酒还是绝对的真家伙。没想到,今日钱老板竟然……
  曲老爷子怒气冲冲地往外走,他要亲自与钱老板论个明白。这时,天刚亮,街上的人不多。曲老爷子一出街口就感到不对劲,几个留着细长辫的商人模样的人被背着长枪的起义军拦住了。曲老爷子吓出了一身冷汗,返身刚想溜,身后响起了一声吼:“站住!”
  曲老爷子被关进了一间囤粮食的大仓库里。曲老爷子进来时,大仓库里已挤满了人,哭喊声一片:“哎哟,今个起了早床,算是撞鬼了啦。”曲老爷子一阵心慌,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起义军将这天早上突击抓到的长辫子,用枪押着赶到了昭明台前,一溜站着。起义军让这些人低着头,后脑勺的长辫子甩在身子前面,挂起了一排。每个长辫子身后都站着一个手拿剪刀的起义军。一个高个子起义军站在台阶上说了几句话后,只听一阵剪发声,一溜的长辫就不见了。
  曲老爷子晕倒在仓库里,没能押往昭明台,算是保住了一张老脸。
  曲老爷子醒来时,手习惯性地往脑后一摸,那条朝夕相处的长辫子已没有了。辫子是起义军剪掉的,后脑勺上的头发也被剪得长一茬短一茬的,曲老爷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一头撞在了仓库的石墙上,顿时鲜血四溅。
  曲老爷子的脑袋开了花。
  曲家鞭炮铺的曲老太太那里承受得如此大祸,当天夜里,曲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就去阴间找曲老爷子去了。

23

  昭明台前起义军杀一儆百,当即发出告示,限三天之内,城里人自行剪去辫发,否则以抗令重罚。
  襄阳城一片恐慌。
  权国思的老岳父家遭了大难,权老板也就顾不上剪辫发的事了,他吩咐女贞带着小六子看门,自己将长辫往头上一盘,藏在瓜皮帽下,带着权府的全部人手,赶往乔家巷奔丧而去。曲老爷子是以死来与起义军抗争,尽管死得有些冤枉,但也不敢过分张扬,弄得不好落得个杀头之罪。
  曲老爷子与曲老太太的两副上等的檀木棺材摆在曲家炮铺门前,引得过路人纷纷落泪。曲老爷子有一女,嫁给了权府鞭炮铺,五十岁时,又得了个幺儿子,襄阳城闹起义军时,二十出头的幺儿子跟了起义军,三天后,就北上了。儿媳是湖南浏阳姑娘,娘家开着浏阳鞭炮铺。丈夫出走后,她一气之下带着不满三岁的儿子回了湖南娘家。
  权国思硬挺着,指挥着人忙出忙进的,人死不得复生,眼下非常时期,两具棺木还是尽快入土为好。只是,权太太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晕厥了好几次,躺在床上滴水不进,要死不活的。
  权国思作主将曲家老两口合葬后,就急着回了权府。
  这天是起义军告示限期的最后一天。
  权府的大门紧闭着。权国思除让赵三外出打听起义军剪辫子的消息外,府内的其它人一律不得外出。权国思拖着长细辫在厅堂里焦躁不安地踱着步。赵三中年时就开始脱发,现已是秃头一个,所以权国思放心让他出去。
  赵三很快带回消息来,起义军又开始集合队伍了,长枪短枪挺吓人的,看来是要动真格,大街上的光头明显多了,权国思一脸沮丧,恨恨地对赵三说道:“请罗夹包进府吧。”
  罗夹包,是襄阳城里的理发手艺人。襄阳城理发业敬奉罗祖,成立有罗祖会。罗祖会在城里石壶巷内设有罗祖庙,罗祖庙里常年香烟袅袅,祈求保佑的帮里人,络绎不绝,可见襄阳城理发行帮之兴旺。襄阳理发行帮有三类:理发挑子、夹包和理发店。理发挑子又叫“架瓶子”,一头是八卦形座架,上有“炉灶”、“热水锅”、“帽子”。座架上还立一桅杆形细柱,叫做“旗杆”。据传,清顺治年间为强迫汉人改变习俗,特封剃发梳辫的侍役为“待诏”,吃俸禄。理发挑的“旗杆”上端设一方斗,代表待诏的官阶和衙门装饰,荡刀布和三尺长扁担喻示为诏书和尚方宝剑。挑子的另一头是一吊三层抽屉的坐凳,长一尺五寸,宽四寸,四脚叉开,抽屉内放理发工具。理发匠人挑在肩上走街串巷为人剃发,俗称脚踏八卦坐乾坤。夹包,即将理发工具裹在围单里或装在小提箱里上门为人理发。一般是做包活,定期上门理发,定期结帐收款。至于理发店,又称之为“挖窑口”。按照规矩,理发店之间必须“上七下八对门九”,即上首隔七间房,下首隔八间房,对门隔九间房。理发店师傅,有的是本店养的,有的是雇请的“客师”。雇请客师讲究“行客拜座客”之规。
  论身份,权国思剃头应上理发店才是。担着挑子跑四方的理发匠,充其量懂得一些取耳屎、打眼的小活,只有大理发店的头堂师傅,才有着一套按摩正骨的“武活”。武活也叫大活,有“上下五把”、“一把柴”、“七步推拿”、“局部推拿”等技巧,推拿按摩,可让客人血气疏通,筋骨舒活,消除疲劳,精神焕发。
  权国思之所以让罗夹包定期上府,主要是图个方便省事,供热水管饭食,包上一天,权府里大人小孩及伙计们的头全剃了。倘若让作坊的伙计们轮流上街进理发店,花费大不说,光时间都赔不起。权国思是那种宁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算细帐的人。
  权国思坐在上屋里,最后一次抚摸那拴着玉坠的发辫,有些伤心。出去请罗夹包的赵三回来了:“权老板,罗夹包不在家,他上门去了。今日理发店里生意可好,排着好长的队呢。”
  “哦。”权老板记起来了,罗夹包可是定期上门的,“那就去码头上找个挑子来吧。”
  襄阳罗祖会有规矩,理发挑子的旗杆和船桅杆为罗祖所赐,所以理发匠人在江汉上过渡是不收钱的。城外来襄阳的理发挑子和襄阳的理发挑子出城,都要打古渡口过。
  理发挑子请来了,是个年轻后生,权国思落坐,垂下眼帘,年轻后生问:“老板是留分头还是留平头?”
  “光头!”权国思没好气。其实年轻后生问的是废话,不管是分头还是平头,这剪掉长辫的第一个头,必定是光头才行。分头平头则是待头发长起来以后的事。
  权老板有了第一个光头。傍晚时,权老板戴上六瓣合缝的黑色尖便帽进山去了,他亲自将那根剪下的长辫埋在了隆中山上。权老板面向西边,无声无泪,四肢俯地,叩首,算是给了祖上一个交待。
  就在这个时辰,女贞自己作主抱着小六子剃了一个满月头。这时,权国思正在隆中山上。权国思回来得知后,大为不悦,找到女贞正颜厉色道:“小六子的满月头咋就让挑子剃了?”
  女贞不动声色:“老板你的头不也是让挑子剃的么?”
  “唉,请谁剃满月头,一头定乾坤呢。挑子是跑江湖的,莫非让小六子日后也……”
  女贞自知无理,却嘟囔着:“待小六子的头长起后,再去理发店重剃一个满月头吧。”
  “只好如此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女贞再也没提进理发店为小六子剃满月头的事,权国思也没提。权老板剪掉了长辫,从此,每周让罗夹包进府“青子”一次,青子是行帮的行话,就是用剃刀刮头。
  小六子的头也是罗夹包“青子”,因为他也是权府的一个男人。

24

  进入腊月,权府的生意就特别地好。各地船帮的船云集于襄阳马背巷古渡口,大都是来等着装鞭货的。权府里夜以继日,伙计们加班加点地干,仍忙不过来。客主们就住在权府的客房里,向权老板催货。来的都是客,权老板做的是生意,对哪一家客户都不敢得罪,只能是一天到晚地拱手陪笑脸、陪不是。
  权府的鞭货叫紧,船等客户,客户等权府,大大小小的船只也就一溜地停泊在古渡口。这可就急坏了古渡口船行的青皮老板。自唐以来,马背巷古渡口不仅是连接襄阳与樊城的过江码头,还是关中通岭南的水运枢纽和中转港口,各地船家以地域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众多船帮。仅常来马背巷古渡口的就有襄阳帮、河南帮、谷城帮、淅川帮、汉中帮等十多个船帮。各船帮因地域不同,常年航行于不同的河道,形成了与地域水文特点等因素相适应的船体结构。如谷城帮船尾上翘如钩,且向一侧歪,名曰“歪尾巴秋子”;河南帮船底窄狭,船腰张开,舱面宽阔,船头较高,称之“扁子”。
  船帮只管水上,上了岸就要求船行。船帮要装货,货主是不能直接找船主的,要由船行牵线才可。襄阳马背巷古渡口的青皮船行是个老字号。是祖上传下的。青皮船行的祖上姓卓,道光初年自江浙一带逃难来,落脚于襄阳古渡口,慢慢创下了船行这份家业。青皮船行祖上,是个矮胖子,圆头圆肚,一身肥油。遗憾的是头上无毛,常年是青皮一个。船帮的人喜欢说笑,背地里就叫他青皮老板。卓老板得知后,不仅没发怒,反而认为“青皮”二字有意思,干脆就打起了“青皮船行”的牌子。于是,一代一代地给传了下来。眼下的青皮老板是青皮船行的第三代传人,人过中年的青皮老板,完完全全继承了祖上的遗传因子,仍是矮胖子一个。船帮的船进了襄阳马背巷古渡口码头,船老板就要请青皮老板吃饭,酒足饭饱后,青皮老板就会哈哈一笑。青皮老板笑了,就会派员联系货源,向货主推销介绍船主、驾船技术、船的载重量及船行对船主的信任程度等。也就是说,船主的生意好与坏,全写在青皮老板的脸上。
  就在这个时候,聚集在襄阳马背巷古渡口的船帮之间出了事。
  河南帮有两条船早谷城帮一天进码头,码头上停船讲的是依次排队,船行在安排装货时,也有个先来后到之分。这天,河南帮的船主本已同青皮船行说定,明日一早装鞭货。可半夜时,河南船主被一阵装船声弄醒了,钻出船舱一看,发现是谷城帮的船在装鞭货。于是,河南帮就与谷城帮干上了。按说,河南帮应找青皮船行问个明白才是,可是河南帮不敢得罪船行。谷城帮本是地头蛇,开始根本没把河南帮看在眼里。可这天夜里古渡口上停着河南帮的几十条船,而谷城帮的船还不到十条,河南帮对谷城帮早就有气,几十条船上的人一起涌来,一阵撕打,把谷城帮的人打得鬼哭狼嚎。
  河南帮连夜审问谷城帮的船主鞭货从何而来?谷城帮船主是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告知是权府老板行的方便。河南船帮一听,不由火上烧油,船行欺负人,你权府的生意人也敢如此放肆,于是冲上岸来,撞开了权府,一定要权老板说个明白话。
  正在作坊里忙碌着的权老板,见来者不善,细问后,连连叫冤:“来的都是客,我做生意岂敢有半点不公?”
  事情内幕很快查明,原来是头天夜里,河南帮请青皮老板吃喝时,河南帮主有事缠住了手脚没有到场。青皮老板感到受了冷落,就做了点小手脚。河南帮自知理亏,只得吞下了这口恶气,次日一早由帮主出面,在襄阳城的鸿运楼请青皮老板共进午餐,由襄阳名师曹大伦掌勺,清蒸桂花鱼、假蟹黄八块等襄阳上乘名菜,一一点上。临走时,帮主又点了一套“汉江三鲜”佳肴配菜,让在晚饭时送到青皮老板的包船上,青皮老板才算给了一个笑脸。
  青皮老板的包船泊在古渡口下游的鱼梁洲的一个湖湾上。湖湾水面开阔平和,布一些芦汀苇洲。至晚,水禽翔落,鱼跃风波,很有些唐诗宋词的意境,襄阳志上称此景为“水泊静月”。青皮老板的包船是称作“花船”的那种,宽敞华丽,还有随船妓女照应。
  谷城隶属襄阳安襄郧荆道,河南船帮与谷城船帮相比,就有外来户与地头蛇之分,尽管河南帮一气之下,凶狠了一番,事后也是追悔莫及。河南帮主安抚了青皮老板,次日一午,又赶赴谷城,奉上重礼,向谷城帮赔不是,才算与谷城帮言归于好。
  古渡口船帮之乱算是平息了,可权府内却乱了起来。自从那天夜里,河南帮粗声恶气地闯进权府后,小六子就受了惊吓。白天里,小六子还算好,可一到夜里,不是惊叫就是哭闹,闹得权府里彻夜不得安宁。
  那天夜里,女贞引着小六子呀呀学语欢笑了一阵子,就早早地睡下了了。二更时,女贞给小六子喂了一次奶。小六子是含着奶头睡着的。就在这时,权府内突然响起了凶狠的叫嚷声,小六子猛地一声尖叫后,接下来就大哭不止。天亮后,小六子就似乎变了一个人,脸削尖,眼无神,小手不停地乱抓,脸上充满了恐惧。
  权老板请来了马背巷顺兴药铺的正福先生,正福先生看了看小六子的食指,说道:“怕是夜里受了惊吓。”开了两帖药,递给女贞,“温火煎煮,一日三次服下,过两天就会好的。”
  两天后,小六子不再惊叫了。权老板刚放下心来,小六子又全身搔痒不止,接下来,浑身上下青一块紫一块的。女贞先是以为是蚊虫咬了,后又见搔痒之处大块大块的红肿,她就想到了自己死去的儿子,儿子半岁时也是这样,后来是婆婆到山上采来了一种蒿草,洗了几次就好了。
  女贞说了声没啥,就让女佣帮着照看一下小六子,自己就进山去了。待女贞急匆匆地从隆中山里赶回时,小六子已被这怪病折磨得哭哑了嗓子,那肿块已扩展了全身,青红交加,怪吓人的。
  权老板再次请来了正福先生,正福先生一脸惊愕:“这病怪着呢。”
  权老板急了,又进城接连请来了几位坐堂药房的郎中先生,都是连连摇头:“没见过,没见过。”
  权老板见小孙子如此痛苦,好似挖自己身上的肉,他使劲地捶着自己的头:“这可怎么得了,这可怎么得了?”
  事到此时,女贞让权老板把几位郎中先生请到大堂里歇息后,让人提来开水,将从隆中山采来的蒿草洗净,放入开水罐内,放在火上煮沸片刻,药水很快就呈现出一种深红色。女贞又让人拿来木盆,将罐内的药水倒出放凉,用布蘸着药水轻轻地擦洗着小六子身上的红肿处。当女贞将小六子身上的红肿处全部擦洗一遍后,小六子竟然睡着了。一个时辰后,女贞又用同样的法子给小六子再擦洗了一遍,红肿就明显地开始减退。
  在一旁目睹了女贞操作全过程的权国思,惊喜地大叫:“单方气死名医呢,你,你真是神了!”
  两天后,小六子就欢天喜地地痊愈了。

25

  惊吓过后,权国思认定了自己请女贞进府完全是一种天意,他认定在自己的权氏家族这个古老的程序里,一切都是老天安排好了的,按部就班地朝前走,就有无比的灿烂和辉煌。
  权老板想到了请人来权府“跳大神”。“大神”就是专治“邪病”的。权府里有邪气,而且说不准那邪气什么时候会变着法子来闹。权老板要请人“跳大神”,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跳大神”意在治病祛邪,可小六子已是无病可治,他意在借此机会炫耀一番。
  权府里的“跳大神”选定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是襄阳人过小年的日子。
  一个阴沉沉的夜晚。
  傍晚时,权国思就让佣人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灶饼及时令果品为祭。尔后,权老板又亲自站在灶膛前,点灯并撒放灶糖、灶饼等物品,跪拜于前,默默祈祷。一年一度,权老板忘不了这天要送灶王爷夫妇回天。
  入夜时,细雨蒙蒙,仍挡不住小巷人的兴奋劲。一家请大神,全巷看热闹,何况今夜权府是请两路大神,那大神较起劲,可过瘾呢。小巷的一位长者说:“光绪爷登基时,我在城里一家官府里听差见过两路大神比试。那是官爷小孙子夜里时常怪叫,请来两路大神相互比试,那阵势轰动了整个襄阳城。这多年来,不说马背巷没有哪家请过两路大神,就是整个襄阳城也再没有过。”
  听长者这么一说,那大人小孩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吃过晚饭,人们就把权府里里外外围了个水泄不通。夜里,权府大开三道门(大门、房门和窗门),大客厅里的窗户门何止是大开,而是全部卸掉了。天刚黑,从城里请来的两帮“大神”,各自带着自己的二神,分两路神气地走进马背巷。权国思早早地带着全府的人站在门前拱手相迎。两路大神被请进权府大厅后,分东西各站立一边。所谓两路大神,即为两个半老徐娘,一胖一瘦,胖的姓胡,名曰胡大神;瘦的姓黄,称之黄大神。
  “跳大神”的场所就定在权府的客厅里。厅内靠北墙面朝南分别挂着两幅用布画出的大神案。每幅神案高一丈,宽八尺。神案从上到下,如同家谱一样,画着各路大神一辈辈传下来的大仙的名牌、名位、画像。两个神案处都各自并排摆放着两张高桌,桌前的中央处另放一张小桌,叫供桌。供桌上有香炉、烛台,中间用酒菜、供果围着的一个大猪头十分醒目。供桌下面是桌围,桌围的中间大圆圈上有个“仙”字,两边绣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有求必应;下联是:当愿众生;横批是:心诚则灵。字分绣在圆圈黑地上。供桌前面放着一只高腿凳,上铺红毯,两位大神各坐一边。
  胡大神坐在东侧的大神案前,手拿神鼓,腰挂神铃,头上的神案写着胡三泰、柳黑姑、长翠连等。黄大神坐在西侧的大神案前,也是手拿神鼓,腰挂神铃,头上的神案写着黄仙姑、杨白泰、短绿花等。大厅的空地上,摆着铡刀、油锅、火盆和烙铁等物。
  权府的大厅里一派庄严肃穆。
  到了掌灯时分,两帮“大神”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她们双手在空中快速地画了几道弧,紧接着嘴里吐出了一串话语。这时,女贞抱着头顶红布的小六子从东院厢房里走进厅来,盘腿坐在一张朝北的椅子上。女贞右手抱着小六子,左手握着一炷香。小六子显然很不高兴自己的头上蒙着一块红布,手不停地晃动着,女贞的右手只能紧紧地将小六子扣在怀里。
  胡大神和黄大神一齐扑向了小六子,围着小六子,分别以一种神秘而严肃的神态拿着各自的神鼓,点燃的黄裱纸在鼓面上旋转着烤,一边转着叫着,一边大口大口地向鼓面上喷着烧酒。鼓边挂着的八串铜钱,也跟着哗哗地摇了起来。猛然间,小六子的一阵尖哭声,打破了神案前的肃静。本来看热闹的人们想听大神们说些什么,小六子一哭,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只是两路大神仍不停地呼叫着,跳闹着。突然胡大神将右手朝空中一抓:“看我胡大神抓鬼啦。”
  那知,黄大神放出一声大笑:“鬼?鬼早就被我黄仙姑抓在了手上,看我黄仙姑送鬼。”说着将握得紧紧的右手向空中一扔。
  “呜---”&127;胡大神将手掌一合,“这小鬼原是一只黄鼠狼,看我把它扔进油锅里炸了。”说着她向大门外走去。这时架在大门外的一只大铁锅底正烈火熊熊,胡大神带来的人马,把铁锅里的油烧得滚沸滚沸的。只见胡大神来到油锅前,高挽起衣袖,口念咒语,一眨眼功夫她伸入油锅的右手就从锅底抓出了一根铁链,向空中一晃,“可把你这只小黄鼠狼缚住了,老娘今天要炸了你。”霎然间,胡大神又一把将铁链扔进了油锅。
  就在胡大神抓黄鼠狼时,黄大神却竟然收住了自己的把戏,向局外人一样盯着胡大神表演。就在胡大神将铁链扔进油锅之际,黄大神猛然一声大笑:“胡大神,你去骗鬼去吧,就你这油锅炸得死小鬼?”说着,将两只衣袖挽得老高老高,两只赤裸的手慢悠悠地同时伸进了油锅里,把那根铁链又捞了起来,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引得一片叫好声。胡大神神色黯然,一时无语。黄大神见胡大神好似泄了气的皮球,更来劲了,“别看这油锅滚沸,其实锅底里盛的是醋,不烫人。今日我黄大神上刀山也要抓一只狐狸鬼给大伙瞧瞧。”黄大神说上刀山,门前就真的出现了一座刀山。这刀山是黄大神的人马搭的,用梯一具,每级缚一利刀,刃口向上。黄大神赤足踩在刃口上,一步一步往上爬,足底无伤无血。黄大神蹬上“山顶”后,让人抛上一把烧红了的烙铁,仰着脸儿张大口将烙铁放入口中,顿时,一股白烟从口中冒出……
  四周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叫:嗬!
  权府请两帮大神比试的阵势,让小巷人一传,襄阳城沸沸扬扬名躁了好一阵子。襄阳人说起“跳大神”必定说起权府,说起权府就少不了说起权府里的“樊鞭”。
  嘿,权府的那个气派,真个把整个襄阳城都给盖了。

26

  小六子迎来了出世以来的第一个春节。
  请门神,贴春联,迎家神,放鞭炮,生火盆,阖家团聚吃年饭。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权府是吃饺子。权府的祖籍江浙一带,除夕团年一律是讲究大鱼大肉加白米饭。襄阳可就随和多了,年饭可吃大米饭,也可吃饺子。权府大厅里摆的是正席,坐着权府的自家人和亲信。一张龙腿方桌上坐了六个人,上面坐着权太太,权太太身边的位子空着,显然是权国思的,左边坐着狗子少爷和少奶奶,右边坐着女贞和小六子,下面坐着瘦老头赵三,还空一个位子,是女佣苗嫂的。苗嫂正忙着上菜端饺子。韩厨娘忙得离不开灶台。
  权国思正在偏厅里给伙计们敬酒。偏厅里坐着两桌鞭炮作坊的伙计。权府有着过年与伙计们一块团年的习惯,过完三天年,权府再给伙计们放假。权府鞭炮作坊的假要放到正月十五。这时两桌伙计们快快乐乐划着拳喝着酒,纷纷给权老板敬着酒。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喊声,企图将一年的辛苦和劳累都发泄出来,同时也将权府里的节日气氛搅得浓浓的。
  权国思在两个桌上转了一圈,回到了正厅自己的位子上。小六子由女贞抱着趴在桌上。权府的团圆饭开始了,权国思端着酒杯带着全家人离开座位来到香案前,面对着老爷子的遗像,把杯中酒一滴一滴洒在了老爷爷面前,然后大家一齐三鞠躬,异口同声地说道:“老爷子在上,我们给您拜年了。”
  “吃罢,吃罢,大家都吃,苗嫂你也来,过年了,歇一歇。”权国思笑眯眯的说道。苗嫂长着一张苦瓜脸,不善言辞。苗嫂的左脸肌肉有些僵硬,她不敢笑,要笑只是半边脸动,有些难看。苗嫂是权太太亲自挑选进府的。权太太说,女人不能会笑,笑多了就有事。
  “来了,来了。”苗嫂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解下围裙坐上了桌。韩厨娘端来最后一道菜“黄焖鸡”。
  权国思夹起一个饺子:“给,这是小六子的。”
  权国思将夹起的饺子放进了小六子的碗里。小六子没牙,还不会自己吃。女贞就代小六子咬开了饺子。一股清香入口之后,女贞惊喜地叫了一声:“小六子吃着元宝啦。”随后,吐出了一枚方孔钱。
  权国思大喜。
  吃了饺子,就算过了年的门槛。
  襄阳习俗,除夕团年包饺子,有意在一只饺子内包上一枚钱,谁吃着了,就象征在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孙子之财运,不就是权府之财运么?这时,小巷的炮仗兀地变得密集起来,这是人们最兴奋、最紧张的时刻,是三百六十五天中的高潮。各家各户开始过年了,敬神供祖,烧香磕头,摆酒席,晚辈给长辈拜年……
  这就叫过年啦。
  初一清晨祭拜祖先。原本讲好由当少奶奶的狗子媳妇抱着小六子给爷爷拜年,可是少奶奶的大烟瘾犯了,一大早就躺在床上抽上了。女贞抱着小六子给权国思作揖时,权国思陶醉了,眉开眼笑。权国思拿出为孙子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串用红线绳穿着的百枚铜钱,有“百岁”之意。本来,民国初年已改币制,由于铜钱流通历史悠久,清代康熙、乾隆、光绪、宣统等各个帝王铸造的熟铜钱仍在襄阳市面上流通。权国思给孙子的压岁钱是清一色崭新的宣统铜钱,明晃晃的。
  权国思让苗嫂给小巷各家分送拜年帖致贺,权府也接受了一些街坊邻居的恭贺。
  过年了,马背巷的生意,除了推车挑担、肩扛手提的小生意人卖些糖人、皮影、泥猴、布老虎之类哄小孩的玩艺儿,或山楂串、腾插糕、油果子、黄酒等串巷小吃外,其它大些的生意人家都要等正月十月五闹罢元宵后才开门。
  过年的鞭炮家家户户也都备足了,伙计门也要吊着胯子玩上几天,权府清静多了。生意人过年过节少不了应酬,权国思不然,辛苦了一年,他想歇息几天。
  午饭后,马背巷就热闹了起来,各种表演队伍走进小巷,伴着鼓乐,有高跷、秋千、龙舞、狮舞、西洋镜、哈哈镜、跑旱船、蚌壳精打网、刘海戏金蟾、大头和尚戏柳翠,一片欢歌笑语。看了一阵热闹,权太太就领着家人带上烟茶糕点,串亲戚去了。伙计们要代表权府拜访城内城外的各商家,提着一些点心,沿着南街往北排,滕鼎顺当铺、任茂义钱庄、同兴典堂、阮自山杂货号、聚义生茶叶号、福太和酱园……
  权老板立在自家的门前,也是乐了一阵子。
  歇过了初一初二,权老板心里就有些不安起来,想动,于是就走出权府,来到古渡口码头上,给谷城帮、河南帮、襄阳帮等十几家帮会的船老大一一送上一些吉利话。在古渡口码头上做生意,船帮可得罪不得。据说权国思的祖上,不知咋得罪了淅川帮,一次淅川帮的船装权府的鞭炮进川上重庆。上船时货一箱箱好好的,下船时货一箱箱也是好好的,可鸣放时,一放一个哑,樊鞭一进四川就栽了。几年后,淅川帮内讧,才道出了当年给樊鞭箱里用竹筒注水的恶作剧。权老板与船老大们打趣逗乐,几个哈哈一笑,天就黑下来了。
  三天春节一过,权国思就乘船下汉口去了。
  半月后,从汉口回来的权国思,怀抱一只小哈叭狗走进了院子。自打那只看门的大黄狗失踪后,权国思就想着再弄回一只狗来。当然,狗的意义有不同。他走进院子后,就径直来到女贞的厢房前。他用力地咳嗽了一声,女贞走了出来。
  “给,我给你带回一个伴,小狮子狗,北京宫里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说罢,放下了小狗。小狗蹲在地上缩成一团,好似一个毛绒绒的大线团。不一会儿,小狗就十分通人性地朝女贞的面前滚去。
  女贞心头一热,赶紧蹲下身来,用手抚摸着小狗,一种柔和舒心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女贞从小狗头上看到了两颗放着异彩的眼珠。黑蓝黑蓝,黑得莹娇。尤其是暗光下,它的瞳仁那么饱满,那么充盈。天真,稚气,果断,它像碧潭一般晶莹剔透,又似枯井一样深度难测。
  女贞笑了。权老板放心地离去。
  这只狗是权老板花大价钱在汉口的码头上买到的。要说是大价钱,倒不如说权老板捡了个大便宜。那天,天下着蒙蒙小雨,权老板的樊鞭出手交给了香港商人,但他仍有些放心不下。权国思冒雨守在江汉关码头上监督脚夫装船。直到傍晚过后,那艘货轮离开了码头,权国思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正当他准备回旅馆歇息时,突然发现一个毛绒绒的小东西从脚下窜过,停在了不远处看着他。他不由吓了一身冷汗,仔细一看,原是一条小狗,一只非常好看的小狗。权老板认出来了,这是一只名贵的北京狮子狗。香港商人与他谈生意时,曾捧在手掌上玩耍过。就在权国思与香港商人为鞭价争吵得几乎要翻脸时,这小狗还朝他嗷嗷地叫过呢。此时,这小东西不知咋地离开了主人,那种依仗着香港老板的傲气全然没有了,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权老板望着远去的货轮,再看眼下这只小东西,心里顿时涌起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意。这时,几个脚夫一拥而上,将小狗抓住了。权国思当即用去了一箱樊鞭的大价钱,从几位脚夫手中买下了小狗,连夜乘船回到了马背巷。
  说起北京狮子狗,原产于东北,满族人称为哈叭狗。其珍贵性,慈禧太后喜欢这只是其一,更有说头的是,那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时,从颐和园万寿山慈禧所养的犬中掠走了数只北京小狮子狗,赠予维多利亚女皇。从此名噪全球,成为世界许多贵夫人的宠物。
  女贞立即就喜欢上了这只小狗。待权老板离开后,她细心地观察着小狮子狗。小狗有着一身土黄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卷毛,毛长且直而流畅,特别是在其股部、脚趾及尾巴上均为厚密的长毛。头阔,口鼻部有皱褶,身体狮子状,尾巴调皮地卷曲成羽毛球状。
  女贞为小狗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球球。
  球球是权国思送给女贞的,权国思也许是想用此赎回自己的罪过,送给女贞一个欢欣与舒畅。然而,他没料到女贞和球球日后还给他的是令其权氏家族断根绝后的灾难,仍是后话。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