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二十四史中篇帙最为浩繁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便是《宋史》,总共有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但是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中问题最多,后人已经或者想要重修者最多的正史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意识便十分强烈,不但有着完善的史学机构记载本朝的历史,而且每一朝一代都为先朝修史。元朝虽然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这一传统也继承下来了。诚如至元十三年(1276年)临安攻克后,负责留守事宜的董文炳对前来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构所说的“国可败,而史不可灭。”(《元史》卷156)基于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年)便建立了翰林国史院,南宋灭亡后,又在已下诏修辽、金二史的基础上,下令纂修《宋史》。但因元初局势初定,无暇顾及修史之事,《宋史》也就没有实际着手修撰;世祖以后数朝也曾多次下令纂修三史,也迁延未就。其原因何在呢?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经筵检讨官危素在写给中书右丞贺惟一(太平)的信中说:三史迁延未修,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三史纂修时,究竟以辽、金、宋哪一朝为正统问题的长期争论;二是本朝攻取金朝、宋朝有所避讳;三是经费问题;四是缺乏良好的修史人材。从当时实际情况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朝野上下在正统问题上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本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了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分子的抗争。到了元顺帝时,在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才最后下定决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而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脱脱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庚申外史》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脱脱的这一裁决虽然专制,但是它既为三史的纂修成功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彻底打破了以汉族政权为正统的传统修史观念。因而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于是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脱稿,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因脱脱已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因而《宋史》是由继任的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呈给顺帝的。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因素不识汉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 《宋史》修撰的时间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修成后对它的批评也极多,概括地说,其主要问题是:第一,篇帙庞大,内容繁芜;第二,对一些人物、事件的评价是非失当之处比比皆是;第三,史料的剪裁、编次、修饰、检校、考证等方面相当粗糙;第四、事实记载详北宋而略南宋,详南宋前期而略后期,因而轻重失当;至于史实的疏漏、前后矛盾等则更为常见了。因此易代之后,就有人开始改订,重修《宋史》,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出现了不少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删繁就简的;有重点改进正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明代五洙《宋史质》100卷;柯维祺《宋史新编》200卷;王惟俭《宋史记》250卷。清代陈黄中《宋史稿》219卷、陆心源《宋史翼》40卷,等等。这一风气还影响了我们的邻国,朝鲜的李算也编了一部148卷的《宋史筌》。 这些改订之作,虽然也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然而没有哪一部能够取代《宋史》,甚至不能像欧阳修重新撰写《新唐书》那样,即虽不能取代,但也可与《旧唐书》并行于世。其原因何在呢?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这又得从《宋史》的史料价值方面加以考察。 宋代史学相当发达,史家辈出、著述宏富,官府的修史制度及机构也相当完善。官府所修有关本朝的史书有会要、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等。所谓会要便是分类集中记载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兴废;所谓起居注、时政记便是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此外还有根据起居注、时政记修成的日历,根据日历和其他行状碑铭编年的实录以及博采众书修成的国史。其中会要属于政书体裁,国史是纪传体史书;其余基本上都是编年体史书。这些史书在南宋灭亡时,多数被元政府完整地接受下来了,修史时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的野史、笔记、文集等。《宋史》便是在这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修纂而成的。那么,它主要依据哪一类的宋代史料呢?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这一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宋史》中的15种志及列传基本来自宋国史的志及列传;本纪、表虽然兼采实录、日历、野史、文集等,但也是以国史为主干的(宋国史无表)。这些史书至今大都已经散佚,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因而《宋史》的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加上在记载宋代历史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因而,要一般性地了解宋代历史便不可能离开《宋史》了;众多的修改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也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了。 《宋史》修成以后,即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以后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刻本。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于1977年出版的标点、校勘的版本。本书吸收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校勘、研究成果,是目前最好的版本,极便阅读、应用。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