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四章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一个传奇性的名字。从1955年开始,CBS夺得全国电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然后把这个荣誉毫无争议地保持了长达21年之久。虽然在美国电视业初期竞争中,由于在彩色电视机制式方面的失败,CBS曾在短期内输给对手全国广播公司(NBC),但CBS的总裁威廉·佩利在投资6千万美元成立CBS电视网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与竞争对手的较量,CBS最终凭借在新闻领域的杰出表现成为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电视新闻机构。
  ①CBS创始人。1946年成为CBS董事会主席,一直是节目规划的决策人物。直到近80高龄,仍参与电视网节目策划工作。
  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是CBS的特征。而CBS新闻节目的风格和特性是由最具影响力的、最经常同观众见面的记者(或主持人)的个性来决定的。用克朗凯特的话说,CBS的新闻特征是由“对个性的崇拜”(ont of personality)为基调组成的。一个重要人物为核心的格局由爱德华·默罗开始,接下来是克朗凯特,然后是丹·拉瑟。在克朗凯特时代的后期,主持人明星制度已经成型。主持人对电视新闻选题和制作都拥有越来越大的特权和影响。
   
第一节 默罗时代

  “他是一颗流星。我们将很久很久地仍沐浴他的光芒……我们再也见不到像他这样的人了。”
  1965年4月,当爱德华·默罗在他57岁生日两天后去世时,他的同事埃里克·塞瓦赖德(Eric Sevareid)这样评价他。是的,默罗以他对真理执着的追求、对美国遗产精华的笃信,以他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心、独特的语言技巧和个人魅力,为美国电视新闻和新闻纪录片树立了难以超越的标准。
  美国人熟悉默罗是从193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慕尼黑危机”时开始的。1937年,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德华·默罗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到伦敦去领导欧洲新闻的报道工作。在希特勒侵占奥地利事件发生后,默罗匆匆赶往维也纳。1938年3月12日,默罗在那里临时安排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默罗从维也纳报道,威廉·夏勒从伦敦报道,另外3名记者分别从柏林。巴黎和罗马报道。从希特勒要求捷克人把苏台德地区让给德国到《慕尼黑协定》的签署的20天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直采取这种方式报道。对这次危机广播了471次,用了近48个播音时间。其中135次简讯报道中,有98次是来自欧洲的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各家广播电台都不乏优秀记者,但是对美国人思想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是默罗在1940年8月开始的“这里是伦敦”的广播。默罗以平静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对“不列颠战役”进行生动描述,对被炸弹飞崩、烈火燃烧的伦敦进行详实的刻画。他的新闻报道大大促进了当时仍然保持中立的美国人领悟到这场战争的性质。二战将近结束时,默罗再次坐在一架飞机上对1943年柏林大空袭进行报道。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40年代解释性广播新闻报道的最出色代表。
  在二战和二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默罗的名字成为少数的为世人所崇拜和尊敬的名字。一位传播学者戴维·哈伯斯坦姆(David Halberstam)写道:“…默罗成为那个年代像艾森豪威尔一样的英雄和人物。”
  默罗对于CBS的贡献还在于二战期间,他为CBS带出一批出色的记者。他领导的伦敦分部的小伙子们被成为“the zMuttow Boys”,其中包括塞西尔·布朗(Ceci l Brown)、埃里克·塞瓦赖德(Eric Sevareid)、威廉·夏勒(William L.Shi rer)、查尔斯·克林伍德(Charles Collingwood)以及后来成为“全美国最可信的人”的沃尔特·克朗凯特。
  二战后,默罗被调到当时不被人们看好的电视台。1948年的两党代表大会报道中,默罗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电视新闻生涯。默罗经历了二战后无线电新闻广播向电视新闻广播转变的过程,并且他本人成功地促动了这场转变。

  一、《现在请看》(See It Now)

  1951年11月18日,《现在请看》节目第一次播出,默罗开始在电视观众面前展示他独特的风格与个性。电视画面上,默罗坐在两部监视器前,一部监视器上是金门大桥和旧金山高层建筑的空中轮廓,另一部映出以纽约为背景的布鲁克林大桥。默罗在纽约,塞瓦赖德在华盛顿共同报道朝鲜战争,其中还插入了预先拍摄的霍华德·史密斯从巴黎用电话和默罗谈话的情景。默罗和他的制片人弗莱德·弗莱德利(Fred Friendly)具有创造性地把1951年创办的广播节目《现在请听》(Hear It Now)的手法运用到电视节目中,并取得了不落俗套的效果。
  默罗和弗莱德利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来实践这种新的电视新闻方式,并且逐步使这个被称为是系列新闻纪录片(news documentary series)的新节目类型,渐渐摆脱了传统电影新闻纪录片留下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现在请看》不仅在电视新闻史上树立了许多个“第一”的记录,并且该节目就当时颇具争议的社会问题——如种族隔离、麦卡锡主义等——进行了大胆的报道,为美国电视新闻报道社会问题树立了良好的传统。在此后的7年中,《现在请看》一直得到美国人的普遍认可和信赖。
  1952年下半年,默罗带领一个报道组和摄影组赴朝鲜制作了第一个时长满1小时的《现在请看》节目——《圣诞节在朝鲜》。这是美国电视台播出的第一个大型战争报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个节目令人信服地向美国人民说明朝鲜战争正处于僵持状态。
  1953年10月,默罗和他的《现在请看》开始对当时最具争议的“麦卡锡主义”采取了行动。当时,一名空军后备役军官米洛·拉杜洛维奇因为父亲和姐姐阅读“颠覆性”报纸而被划为政治危险分子。默罗和他的搭档弗兰德利准备报道这件事。因为默罗的节目常常具批评性而曾引起过麻烦,所以,这次哥伦比亚公司拒绝给《现在请看》节目做广告。于是,默罗和弗兰德利自己出了1,500美元在《纽约时报》上买下了广告篇幅。
  默罗带着摄制组造访了拉杜洛维奇一家,告诉观众拉杜洛维奇的父亲读的是一份在南斯拉夫的铁托元帅摆脱俄国控制5年之后出版的,拥护铁托的塞尔维亚文报纸。默罗在报道的结束语中表示愿意让美国空军代表就此问题在电视节目中作出答复,然后他说:
  “在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全部关系方面,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将自行其是。这一点是不能归咎于马林科夫、毛泽东、甚至是我们的盟友的。在我们看来,也就是在弗莱德·弗莱德利和我本人看来,那是一个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的问题……”节目播出后不久,拉杜洛维奇中尉的政治危险分子的身份被取消了。
  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默罗和弗莱德利又抛出“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争论”节目,反映了美国退伍军人团的一个地方组织利用自己的势力阻挠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一个小组租用该市会议大厅的事件。电视镜头记录下了这两个团体同一个晚上在不同地点举行的会议,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到底哪一方是按宪法条款办事的。
  1954年3月9日的《现在请看》节目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史上最经典的节目之一。当时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指控许多美国人进行颠覆国家的活动,并使用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迫害。默罗对此早已深恶痛绝,在3月9日的节目中,默罗一面播放有关麦卡锡分子活动的电视画面,一面说:
  “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在弱冠之年接受全部遗产的。我们自称在国外捍卫自由、实际上也是如此,尽管这自由已只剩下一点。然而我们不能一面在国外捍卫自由,一面却在国内抛弃自由。这位威斯康星州的后辈参议员的行动已引起我们盟国的惊愕和沮丧,却颇使我们的敌人感到欣慰。那么这是谁的过错呢?并不真正是他的。他并没有制造这个担惊受怕的局面,他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个局面,而且相当成功地利用了。凯西厄斯说得好:‘亲爱的布鲁特斯,那过错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晚安,祝你好运。”
  制作电视新闻节目,在默罗看来,新闻信息本身比它的传播手段更为重要。他精心写作解说词,认真剪辑新闻片,并通过自己富有说服力的声音、严肃的表情、庄重的举止,使人们领略到什么是真正的新闻。但默罗本人对电视新闻性质的理解与商业电视台对收视率的追求之间终究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1958年哥伦比亚公司董事长威廉·佩利决定停办《现在请看》节目,7月9日,最后一期节目播出后,这个锋芒毕露的节目终止了。
  在总结《现在请看》节目的风格和特征时,我们引用默罗的创作班子中的弗立德(Fred Freed)1972年对这个节目最具代表性的《圣诞节在朝鲜》的评价:
  “这部电视片试图向人们展示新闻背后的内容,新闻事件表面之下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在圣诞节的时候远在朝鲜的三八线那边的真实情况。这是带有电视画面的类似传统收音机广播的纪录片,而不是电影纪录片。它是新闻片,而不是艺术片。这一点后来证明是及其重要的。它为我们今后二十年中制作电视新闻片确立了模式。电视新闻片应当由记者来操作。电视新闻片制作中的重要决定应该是符合新闻原则的。新闻片的主题应当是最先确定的。”

  二、《面对面》(Person to Person)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CBS Re port)

  默罗创办的另外一个颇具个人风格的电视栏目是著名的访谈节目《面对面》。这个带有新闻性的访谈节目开播于1953年,直到1959年6月26日停播。默罗在此期间,先后邀请了500多位来宾。他手里永远拿着那支著名的雪茄烟,同美国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著名人物讨论生活中较为轻松的一面,他不拘礼仪的方式使得来宾情绪放松,怡然自得,却又在他的平和的发问之下,和观众一起去追究并思考生活中被忽略的一些问题。《面对面》是50年代收视率最高的十大名牌电视节目之一。
  在默罗的访谈对象中,有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约翰·肯尼迪,古巴领导人菲德罗·卡斯特罗,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歌剧演员胡里亚·克拉斯,体育明星杰克·罗宾逊等等。为了使来宾情绪放松,谈吐自如,默罗往往努力创造出轻松适宜的现场环境和气氛。当他访谈性格内向的肯尼迪总统夫妇时,默罗以诙谐调侃的语言拉家常似的和他们交流,努力使他主持的谈话节目能显露出访谈对象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来。最终,总统在公众面前读了一首诗,并谈了他作为公众瞩目的人物所意识到的责任感和他渴望作好“公仆”的心声。
  默罗的《面对面》节目,除了采取演播室访谈的形式之外,还创造性地让摄像机镜头进入被访者的家庭,由被访者作介绍,把他的家庭环境展示给观众。
  《面对面》的巨大成功展示了默罗个性中较为轻松的另一面。虽然他访谈的对象都是社会名人,其中包括政客,但默罗的提问大多是关于"如何走向成功,以及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等个人生活经验之内的话题。由于未触及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实质问题,嘉宾往往能够较轻松自由地回答,也使得大多数观众对访谈的内容产生兴趣。
  默罗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期间,著名的电视新闻纪录片还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默罗于1960年制作播出了旨在揭示美国的墨西哥农业季节工人生活困境的报道《收获的耻辱》。默罗独特的电视语言风格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显示,
  “这是一个从佛罗里达州开始,在新泽西州、纽约州以收获结尾的美国故事。这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愤怒的葡萄》的故事,从加里福尼亚与墨西哥交界的地方开始,终止于俄勒冈和华盛顿。这是一个关于男人、女人和孩子们的故事,他们每年工作136天,一年只挣到900美元。他们坐着公共汽车旅行,他们坐着卡车跋涉,他们追随着太阳的走向。”
  虽然默罗被敌视他的人骂为“旁敲侧击、诬蔑中伤、含沙射影、无端指责的老手”,而真正理解电视新闻的人却对他充满景仰。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电视新闻一开始便对社会事务高度参与,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电视记者不仅仅需要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更担负着引导公众的责任。当批评家们指责如今的电视新闻缺乏严肃性,过于追求感性刺激,落入通俗化的怪圈时,他们大多是以默罗开创的电视新闻标准为参照的。
  弗莱德利在默罗死后说:“他为广播电视界的记者们树立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榜样。在他之前,没有先人;在他身后,鲜有人及。”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位领导人在看过《现在请看》早期的一则节目后说:感谢默罗提出了“一个挑战,一个目标和一个榜样。”
   
第二节 克朗凯特时代

  美国传播学者布耶(Boyer)称:沃尔特·克朗凯特虽然在美国最躁动不安、最是多事之秋的60年代和70年代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但他始终保持着沉稳、自信、忍耐、执着、持之以恒和严肃认真的品质。在他的影响下,相对其他机构和部门而言,CBS新闻部是一个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部门。

  一、美国人的“克朗凯特大叔”

  克朗凯特经历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历史上对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直到1981年从CBS退休。克朗凯特在本世纪60年代就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的重要人物。他在一系列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新闻事件中——总统选举、越南战争、种族冲突、暗杀事件、水门事件及阿波罗号登月等等——扮演着通告消息、揭示事实和解释事实的角色。到70年代中期,他被称为是美国最受人钦佩的人物之一,美国人称他为“克朗凯特大叔”(Uncle Cronkite)。克朗凯特在CBS新闻中的巨大作用,促使新闻播报者的名称从“播音员”(announcer)转变为“主持人”(anchor)。
  克朗凯特身上体现出的价值,就是默罗时代经过严格的通讯社新闻训练的记者的价值。克朗凯特从事新闻工作是从报纸起步的。二战期间,他为合众社报道新闻,1950年开始受聘于默罗,继而在哥伦比亚公司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电视台WTOP—TV成名。克朗凯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就是克朗凯特,美国人就是信任他,愿意从他那里得到消息。他带给电视网巨大收视率:从1967年开始,克朗凯特战胜了NBC强劲的对手《亨特利和布林克利报道》,并把这个优势保持到70年代。
  由于在通讯社工作的丰富经验,克朗凯特对新闻的理解更注重于掌握重大新闻提要和独家新闻采访。除担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之外,他还在哥伦比亚公司的许多电视新闻片如《历史的见证》、《20世纪》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等节目中担任报道工作。
  1952年,克朗凯特参加了当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据学者哈伯斯坦姆回忆说:克朗凯特来到会议的现场,是有充分的准备而来的。他了解每一位代表的情况,他可以在任何时间把新闻报道组合到一起。他进入电视这个领域的时间非常短,却显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专业水准。在这样一个需要耐力的工作中,他就是最有耐力的人。第一天的报道结束后,CBS的其他记者面面相觑,他们知道他们中间已经有一个胜利者了,并且这个人将给电视新闻的重要性增添新的内涵。从这一年起,克朗凯特连续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历届政党代表大会新闻的主持人。
  1962年,克朗凯特开始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晚间新闻播音员。接替1948年开创这一节目的道格拉斯·爱德华兹。
  由于具有在报纸和通讯社工作的经历,克朗凯特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和对重要新闻场合的控制能力极为出色。从担任CBS晚间新闻播音员那天起,克朗凯特就要求给予他“编辑主管’(mannging editor)的职务和实际权力,并极端反对和坚决杜绝新闻报道中的“做秀”(表演)成分。自克朗凯特开始,晚间新闻的播音员成为“新闻主持人”,他们对新闻报道选题和制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决策作用越来越大。
  1963年劳动节那天,克朗凯特和塞瓦赖德等工作人员开创了第一个30分钟的晚间新闻联播节目。节目的主要内容为:克朗凯特在海恩尼斯波特采访约翰·肯尼迪总统,并就已经使47个美国人丧命的日益升级的越南战争提出问题;当时的年轻记者丹·拉瑟(如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电视新闻的主持人)现场报道了南方警察和黑人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记者彼得·卡利谢从东京发回国际新闻报道。这是电视晚间新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经过15年的努力,这个15分钟的晚间新闻报道节目扩大了一倍的容量,标志着新闻节目在电视台节目总体规划中重要性的增强。
  克朗凯特作为新闻记者不盲听盲信的品质集中表现在越南战争期间。早在1956年,克朗凯特就曾坐在一架俯冲轰炸越南北部丛林的喷气机上进行报道。60年代后期,美国在越南卷入更深,克朗凯特开始怀疑起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承担义务的性质,并努力在新闻报道中引发全国人民思考,以促使这场战争提前结束。1968年,当他为春季攻势的专题报道从越南采访回来之后,他已经相信这是一场无用的战争。克朗凯特在电视新闻中指出:

    “看来唯一切合实际的、然而是令人不快的结论是:
  我们已陷入僵局……唯一的合理出路……在于前去谈判
  而不是以胜利者自居。”

  这是一个转折点。不仅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越战报道的转折点,而且此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新闻报道中对美国政府策略的批评逐渐多起来。
  此后的几年中,克朗凯特连续担任晚间新闻节目的编辑主管,用他低沉厚重的声音,郑重其事的语调播送新闻,哥伦比亚公司作为严肃的新闻机构的名声日益高涨,晚间新闻收视率也大幅度上升。
  1972-1973年间,电视记者对水门事件的报道远远逊色于报纸。然而,从1972年9月14日到选举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用于报道水门事件的播出时间比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还是多出一倍。在观众看来,克朗凯特的表现还是最好的。
  克朗凯特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使他能够从当天的通讯社来稿中,准确地把握当天的新闻提要,安排新闻播出的内容,并确定最重要新闻选题作为当天电视新闻的头条。克朗凯特一贯强调新闻必须以事实的表现来令人心服,并坚持应该让摄像机自己说话。虽然林登·约翰逊总统常常在看过晚间新闻后对克朗凯特表示不满,然而他还是不得不尊重克朗凯特的公平态度。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新闻的严肃态度,克朗凯特出类拔萃的报道以及塞瓦赖德、鲍勃·希弗、比尔·亨利等记者的努力使得哥伦比亚公司在电视新闻收视率中首屈一指的地位保持了21年。克朗凯特退休后,丹·拉瑟继任主持人位置的几个月中,CBS晚间新闻的收视率大大下滑,使得一直落后的ABC晚间新闻的收视率慢慢上升。

  二、CBS节目改革和多个新闻节目的创立

  l、CBS节目改革

  1970年,CBS发起了节目史上“最激烈的最彻底的一次节目大检查”(威廉·佩利语)。在这次节目改革中,CBS取消了14个黄金时段的连续节目,引进8个全新的节目,并且重新安排了11个节目的播出。
  所有这一切,改变了CBS的观众划分。因为,自1960年起,CBS的黄金时段的节目主要是由乡村喜剧构成的,比如《安迪·格里非斯》(Andy Griffith Show 1960——1968)和《贝弗利山人》(The Beverly Hillbillies 1962——1971)等。这样的节目只能取悦于小孩子或老年人,却失去了电视消费市场上最重要的中青年观众。改变节目的定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忽略电视消费市场的少数来争取受众消费市场的最大多数。
  在这次改革中,CBS取消的节目都是那些在观众定位上失误的节目,尽管许多节目的收视率在当时看来相当高,也被毫不留情地删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代联系紧密的现代节目,目的是争取那些生活态度积极的、住在城市的、高消费的观众群。《家庭中的所有成员》(All in the Family 1971——1979)、《桑尼和切尔喜剧小时》(Sonny and Cher Comedr Hour 1971——1974)就是这次改革中的创新节目。
  这种对观众市场的细分和加强节目针对性的做法早在ABC已经被成功地加以验证。但CBS的做法却是把电视节目的规划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观众市场细分的考虑和电视节目技术性安排的考虑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2、多个新闻节目的创立

  1963年,CBS确立了时长为半小时的早间新闻,1969年早间新闻又扩大到一小时。这个行动引起了其他两大电视网的关注。NBC和ABC也延长了早间新闻的时间,并开设新闻杂志型节目和一天中的整点新闻报道节目(NeWs Summary)。
  1976年,CBS开始尝试在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中插播一分钟的新闻,称为“新闻胶囊”(news capsule)。一分钟的“胶囊”实际上是42秒的新闻报道、8秒钟的口播新闻和10秒钟的广告时间组成。由于这一分钟的新闻是插播在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中的,所以这个小新闻时段节目吸引了很多本来热衷娱乐节目的观众,并把他们逐渐吸引到固定收看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中。
   
第三节 丹·拉瑟:主持人明星时代

  电视新闻发展到主持人明星制时代,丹·拉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继任克朗凯特的位置成为CBS新闻部第三位台标式的代表人物。拉瑟的新闻工作经历体现了美国传统电视新闻标准和原则在后工业社会的变迁和异化,不可避免地被浓重的商业味所感染。

  一、《CBS晚间新闻》

  1、拉瑟:主持人明星的树立

  由于CBS的新闻节目风格是“以个性的崇拜”为基调确立的,所以当克朗凯特提出辞职时,所有的人都对他的接班人人选投以关注的目光。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的变化,而是CBS新闻观的过渡和变化。
  克朗凯特时代CBS的新闻观,根据CBS新闻部的总裁理查德·萨朗特(Richard Salant)的说法,是“我们的新闻价值标准必须以最高的职业要求来界定,也就是说,以重要性为依据,而不是仅仅考虑新闻的趣味性。”这也是CBS新闻部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认为新闻应该提供给观众所需要的,而不是他们要的新闻。
  ①Peter J.Boyer,Who Killed CBS?,p.15
  1981年初,丹·拉瑟被确定为克朗凯特的接班人,职位是《晚间新闻》主持人和编辑主管,年薪为220万美元。拉瑟接替克朗凯特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他不是克朗凯特。多少年来,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从他们的“克朗凯特大叔”那里得到新闻。为了顺利完成过渡,在克朗凯特即将离开的时候,晚间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把重要新闻采访留给拉瑟,接着一段时间,让拉瑟与克朗凯特联合主持节目,让观众们慢慢接受拉瑟。
  丹·拉瑟出身于德克萨斯州的一个蓝领家庭,毕业于一所不出名的州立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在一家小广播电台作过兼职播音员。
  1961年,年仅29岁的拉瑟在附属于CBS的休斯顿KHOU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兼新闻主任。这一年9月,一场飓风横扫德克萨斯海湾沿岸。飓风袭击墨西哥湾时,拉瑟向电视台总裁建议,在飓风可能到达的城市派去记者和摄制组。接下来的三天,拉瑟在暴风雨中,甚至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坚持报道。CBS因此特别聘用了在这次灾难报道中表现出众的拉瑟。
  此后两年中,拉瑟,作为CBS的年轻然而异常勤奋的记者,在动乱的南方地区报道民权运动。他逐渐表现出自己一流的现场报道能力。在这场漫长而意义重大的民权运动报道中,拉瑟的报道带给千万个美国家庭来自现场的斗争场面。电视新闻价值在这次报道中充分得以强调。生动的电视新闻画面讲述出抽象的意识形态冲突——自由、平等、宗教主义、绑架人质……当画面上出现一个黑人老者在密西西比河边拖出3名被杀害的黑人青年尸体时,人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在瞬间变得具体而深刻。CBS的报道证明了电视对新闻事件报道有着令人震撼的视觉表现力。
  1963年,在达拉斯的丹·拉瑟取得他事业上的另一个巨大突破。肯尼迪总统遇刺案发生时,拉瑟正作为报道记者就在事发现场。拉瑟提供给CBS总部长达17分钟的总统遇刺事件的现场报道。几天之后,拉瑟被升职为CBS驻白宫记者。但随后年轻的拉瑟被辗转派往CBS的伦敦分部和越南战场。1966年,拉瑟从越南战场回来,继续他白宫记者的工作。拉瑟从不满足于政府提供给新闻界的宣传材料,他主动与总统的助手们交往,同政客们联络,以期得到许多最新的独家报道。
  短短5年的时间里,拉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电视台播音员成为CBS的明星记者:在越南做过战地记者,在默罗曾工作过的伦敦分部领导工作,在现场报道中总是脱颖而出,担任白宫记者……在拉瑟三十多岁的同行中,他无疑是一流的。
  但不同于默罗和克朗凯特的是,拉瑟是在电视时代成长和成名的记者。默罗和克朗凯特在新闻写作和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才华,拉瑟是无法企及的。在KHOU电视台时,拉瑟就凭着报道血淋淋的犯罪现场和警匪片似的新闻场面来赢得收视率的。他更在意为观众提供具有视觉冲击力——有时候就是具有感官刺激的电视新闻画面。拉瑟最擅长的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而在新闻评论等方面,拉瑟比他的两位前任显出较大的差足巨。
  特别是在《晚间新闻》担任主持人后,拉瑟成为主持人“明星制”的受益者(从某个角度说,是受害者)。为了包装主持人明星,有专门的写作班子为他提前准备好所谓的“现场解说”或“现场评论”,拉瑟的作为是让他诚实而英俊的面孔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1981年3月7日,拉瑟作为晚间新闻的主持人第一次亮相。拉瑟的第一次亮相是紧张的失败的。CBS《晚间新闻》的收视率立即滑落,广告时间段的售价也从克朗凯特时期的4万美元每3O秒降至3万美元。批评家不客气地说,拉瑟坐在克朗凯特的椅子里,就像一个瘦弱的孩子穿了一套成人的衣服。一些新闻杂志把克朗凯特到丹·拉瑟的过渡称为是“神的灭亡”(death—of—God),是从神到人的过渡。CBS新闻神话般的年代过去了。
  为了帮助丹·拉瑟提高知名度和树立形象,CBS在节目预告中打出这样的字幕:“一个在电视新闻界确定优秀标准的新闻机构。一个全国最好的主持人。他们将一同为你带来美国最好的晚间新闻。体验它。信任它。给它反馈。请看丹·拉瑟主持的CBS晚间新闻。请看(不同以往的)差别。而(从前)最好的东西却没有改变。”
  拉瑟已经完全生活在主持人的明星效应里。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通讯、交通、电子技术改善的同时,各电视网的新闻报道内容趋于雷同,为吸引观众,不得不在外部因素上做文章。字幕的使用、背景的更新、片头的多姿多彩、电子音乐的运用等。富有魅力的主持人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得以强调。另外,随着好莱坞的“明星制”引入电视领域以及社会风气对明星的推崇,电视新闻主持人明星,也必须光彩照人,能吸引电视观众的视线。与两位前任略有不同的是,拉瑟被选为克朗凯特的接班人,除了他的新闻工作经验外,还因为他的“男性魅力”。
  新上任的CBS新闻部总裁索特决定抢在NBC和ABC没有确定晚间新闻明星主持人之前,让拉瑟“先入为主”,在观众心里确立其稳重、传统、富有经验的形象,从而明星效应和节目效应互相辉映,互相促动。
  作为晚间新闻明星主持人,拉瑟获得了过去克朗凯特也没有的大权。他有权在CBS的新闻政策制定中发言;他可以直接部署新闻报道给记者;他有权要求和选择他认为需要的工作人员——拉瑟甚至列出一份新闻部一流摄像、灯光、录音、记者等工作人员的名单,这些人必须时刻准备听他调遣。其他节目制作人需要这些人员,必须经过拉瑟同意。拉瑟需要的人员一律不得为其他新闻节目工作。克朗凯特时期,CBS的工作人员曾因其作用巨大而戏称他为“900磅的大猩猩”(900-pound goril la),到了拉瑟时代,这个戏语变成了“主持人魔王”(anchor monster)。

  2、CBS新闻观的改变

  1)瞬间原则

  拉瑟时代CBS晚间新闻的新闻价值取向也与克朗凯特时期有所不同。拉瑟曾说过:电视新闻需要“瞬间”(moment),一条电视新闻中至少应该有两到三个“瞬间”。何谓“瞬间”?拉瑟解释说就是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而我们记得,克朗凯特时代的晚间新闻中多数是事件型硬新闻报道,一般来说,风格平直而朴素。
  ①“When somebody watches something and feels it,smells it and knows it,Who Peter Boyer Killed CBS?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吸引观众注意的正是拉瑟所谓的“瞬间”原则。新闻报道中的感情因素和细枝末节被大肆渲染。比如,常常可以看到灾难新闻中,电视画面上充斥着那些被灾难袭击的人们的表情和神态,很多时候采用大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的痛苦表情;在报道罢工或抗议活动的新闻中,电视画面上突出表现被警方的警戒线挡住的示威者的愤怒,突出表现双方的身体和行动冲突。由于追求有“瞬间”的画面,许多记者在报道新闻中更多地选取一些表现人物悲哀的泪水、愤怒的拳头、欢乐的尖叫.等的画面,但忽略了问自己:镜头捕捉到的这个画面在整个事件中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多数还是少数?镜头中的新闻人物有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出现而突然激动起来?新闻人物的激烈言行有没有表现欲的动机?有没有不同意见者?近年来,评论家和一些社会学者、传播学者对电视新闻最多的批评就是电视新闻一味追逐那些表现感情的和矛盾对抗的新闻。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往往不再考虑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性等原则,变的肤浅而低级。

  2)后院篱笆原则

  拉瑟就电视新闻价值提出的另一主张是“后院篱笆原则”。(back-fence pr inciple)80年代,电视新闻关注最多的是这样三件事: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伦敦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电视新闻应该对哪件事更关注,更多报道呢?拉瑟说,去报道皇太子的新闻。原因就是“后院篱笆原则”。
  什么是“后院篱笆原则”呢?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一个问另一个: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那么她们多半会谈论王妃的新生婴儿。
  我们再看看前任新闻部总裁萨朗特给CBS新闻部定下的准则是“我们做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人不能、不应该、也不可以把我们的新闻价值判断建立在我们认为受众最感兴趣的事情上……”CBS的新闻价值观在拉瑟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星主持人的另一个特点是明星的身价。当ABC和NBC先后确定各自的晚间新闻主持人时,拉瑟感觉自己在CBS的砝码应当加重。结果是CBS给拉瑟每年加80万美元的薪水,并把雇佣合同延续,保证拉瑟担任晚间新闻的主持人直到1990年。
  1986年是电视业衰落的时期。这年7月,CBS新闻部经历了一次大规模裁员。包括老记者乔治·赫曼(George Herman)。后来在NBC走红的记者萨蒂·吉尔默(S andy Gilmour)等一批优秀记者都被裁员。9月,拉里·逖斯(Larry Tisch)成为CBS新闻部的新任执行总裁。
  1987年2月,为减省开支,人员庞大的CBS新闻部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裁员,涉及每个部门、每一层人物,约215人被解雇。CBS还不得不关闭了在西雅图、华沙、曼谷的分部。
  1987年底到1988年,CBS的新闻收视率又回到了三大电视网的首位。拉瑟和华裔女主持人康妮·宗(宗毓华Connie Chung)作为CBS新闻形象的代表出现在观众面前。但CBS的晚间新闻不再像从前那样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二、其他新闻节目

  1、早间节目

  1952年,NBC开办早间杂志型节目《今天》(Today)后,CBS立即创办名为《早晨》(Morning)的早间新闻节目与NBC展开竞争。《早晨》是一个最能体现CBS新闻敏感性的节目。这个节目每天7点半开始,一直播出到9点半。
  不同于NBC轻松活泼的《今天》,CBS的《早晨》是由严肃重要的硬新闻组成的。总裁威廉·佩利认为在电视网的节目中,应当至少有一档节目是不受商业竞争压力影响的。但CBS的早间节目的弱点是比NBC晚开始半小时,所以从一开始就影响了收视率。
  70年代末,ABC也开始进入早间节目的市场,并且很快以《早安,美国)(Goo d Morning,America)这样一个新闻与娱乐节目组成的混合体占领了比CBS更大的市场份额。NBC和ABC的早间节目为他们带来每年4千万~5千万的收益,而CBS〈早晨》的收入却只有两个对手的1/7。CBS不得不多次对早间新闻节目作出调整。
  1982年,CBS早间的节目更名为《CBS早间新闻》(CBSMorning news),节目主持人也仿效ABC的形式由3人组成:乔治·莫利斯(George Merits)、比尔·克蒂斯(Bill Kurtis)和黛安·索耶(Diane Sawyer)。早间新闻的内容严肃性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形式上,受到“快乐谈话”的影响,作了许多改变:新闻背景改用体育节目的背景;片头加入电子音乐的标识曲;节目中增加了一名报道好莱坞消息的记者;主持人们在天气预报的时候,同一位新的预报员组成“谈话预报”的轻松片断;原来不出现的电影明星们也频频亮相;节目的节奏加快,风格更近谈话——早先的严肃性被打破,变成含糊不清的混合体。
  许多观众不满意这样的改变。但由于CBS新闻部领导过分重视晚间新闻,CBS早间新闻得不到一流的新闻采编人员,有重大意义的硬新闻难以维系,甚至曾经不得不采用过ABC的新闻或其他新闻来源。
  CBS早间新闻的主持人也多次换位。1984年,女主持人黛安·索耶离开早间新闻,接替她的是曾为“美国小姐”的漂亮女明星菲丽斯·乔治(Phyllis George)。当时的CBS早间新闻虽然已经放弃了原来严肃新闻的模式,但这个节目终归还是一个由硬新闻组成的晨间新闻板块。出身娱乐界的乔治根本不适合新闻节目的风格。原来的男主持人克蒂斯认为雇佣乔治无疑把CBS早间新闻节目变成了以娱乐性为主调的《早安,美国》的翻版。
  早间节目的问题迫使CBS在两年中换了4个节目制片人。1986年春天,原ABC《早安,美国》的制片人苏珊·温斯顿(Susan Wenston)受聘接手CBS早间节目。温斯顿公开表示,她“来这是为了夺得收视率的”。温斯顿开始把CBS早间新闻变成游戏、新闻和信息的融合体。
  1986年7月的裁员行动中,《CBS早间新闻》被取消。这个时段被可视性强的娱乐节目填充。CBS把它最大的一个新闻单元《两小时》,一周10小时的新闻时段,让给了娱乐节目。老评论员安迪·鲁尼,嘲讽地写道:“CBS,过去代表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现在,它只是个公司名字的缩写而已。”
  1987年1月,新上任的新闻部总裁邀斯将早间新闻节目改版为《CBS今晨》(CB S This Morning),仍作为新闻部的节目,取代了此前的娱乐节目。

  2、《星期天早晨》(Sunday Mornin)

  1979年,CBS的罗伯特·诺斯西尔德(Robert Northshield)设计出这个星期天的早间节目,同时担任该节目的执行制片人。他的设计是:该节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同时又符合星期天的休闲特征,制作中讲究艺术性,写作上一反电视节目的简单浮躁,精心写作。
  担任这个节目主持人的是CBS的有诗人美誉的著名记者查尔斯·库拉尔特(Cha rles Kuralt)。他在60年代《晚间新闻》中制作的系列节目《在路上》曾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库拉尔特也因此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节目从一开始就是成功的,很快成为一个固定播出的最经典的综合新闻栏目。评论界也对该节目予以好评。这个节目开始建立起自己忠实的观众群。
  随后,该节目以男女主持人联合主持的方式出现:库拉尔特和黛安·索耶(Di ane Sawyer)。黛安·索耶早年在一家地方电视台做过几年气象预报员,后来在尼克松政府任职达8年。1978年开始受雇于CBS。索耶虽然来自政府机构,然而她迷人的风度,镜头前良好的表现,辛苦认真的工作以及与库拉尔特流畅自然的对答,很快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星期天早晨》的成功和早间新闻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CBS新闻部决定,把《星期天早晨》变成每天播出的节目,就可以改变早间新闻的低收视率。于是1982年,新的《CBS早间新闻》取代了《星期天早晨》。

  3、《面对全国》(Face the Nation)

  创办于1954年。星期天的午间播出。通常星期天午间节目不会有较高的收视率(通常仅有2~3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传统形式的由新闻人物为主体构成的“提问十回答”模式的半小时新闻访谈型节目。
  这个节目由一位嘉宾主持人(由电视网新闻部记者、其他新闻媒体的记者、专栏作家或政客担任)和3位参与讨论的记者组成。4人围坐在一张咖啡桌旁。节目开始有字幕打出主持人身份、姓名,之后一位记者开始当天的话题,其余的人都参与讨论。该节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记者或主持人在节目中对舆论领袖或政府决策人的采访,对时事予以关注。因此,出现在该节目中的嘉宾多半是有关当前时事的政客。可视性和收视率都不很高。

  4、《48小时》(48hours)

  1988年1月,斯尊哲(Stringer)为制片人的《48小时》被安排到CBS的黄金时段播出。这是一个即时新闻纪录片系列节目(instant documentary series)。报道题材是最近两天内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48小时因此得名),体裁是深度报道形式。同《60分钟》(以后章节将详细分析)一样,时长为1小时的(48小时)也是每期由3到4个新闻事件,按照杂志型新闻节目的结构组成,选材上更着重报道美国国内新闻事件。丹·拉瑟出任主持人。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