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二、从“孝”出发,让长辈开心


  1.孝顺有新意

  孝是自觉地将人类天生的一点敬爱父母的心,也就是一点仁心仁性,加以保存、培养、发展,以使人成人成贤成圣的道德原理。具体一点说来,孝就是使父母宽心喜乐,使父母免忧愁,少担心。为人子女的,好好地爱惜自己的身体,经营自己的事业,照顾自己的家庭,就是尽了孝道。
  我们要尽孝,处理好子子女对父母的关系,首先得胆白的一个问题就是孝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
  那么身为人子,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才算是尽了孝道呢?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趋于和睦呢?《亲恩歌》中唱道:“要知亲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爹娘。”
  我们对待我们的父母,不仅要爱他们,而更多的是去尊敬他们。这一点,我们不但要把它看作是一种良好的意愿和道德规范,而且要提高到互相对内心世界的真切理解上来认识。只有互相理解,才能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为了处理现代家庭的关系,我们还得就新孝道作一些必要的说明。其实,归结起来,也不外乎三条原则,即合情、合理与合法。合情,即子女行孝应以爱心为本,以感情为重,并应设身处地尽力为父母着想,在对父母表达关怀之情时,应采取其乐于接受的方式。
  合理就是子女行孝应适当运用理性,考虑事实,顾全事理,而不冲动短见,为近误远,以小害大。行孝应量力而行,不宜过度,走人极端,尤不可因行孝而自残自虐自贬,否则即成愚孝。
  据报道,南方某地,有人在外经商赚了大钱,衣锦还乡之后,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自己的孝道,在父母还在世时就为其假设灵堂,大作道场,挥金如土,只为博得一个“孝子”的名声。这种做法,只能说是愚味行为,搞封建迷信,实不可取。
  合法是子女行孝应不违反现行法律,不可因图孝父母,而有犯法之行。父母如要子女做不法的事,子女应好言相劝,不可以孝害国。
  同时还要列出一些具体的原则:

  子女要善待双亲,且要同等看待,不可厚此薄彼;
  多与父母交谈,以了解其看法、想法及感受;
  尽力敬爱父母,不以言辞或行为侮慢父母;
  尽力使父母心愉快,少意父母生气;
  帮助父母从事并完成善举,不陷父母于不义;
  对父母应诚心诚意,不因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而表面做作与应付;
  言行尽量使父母引以为荣,不使父母因子女言行而抬不起头来;
  尽力使父母信任与放心,而不使父母为子女的行为担心;
  保持自己身心健康,以免父母优虑挂念;
  以同情的态度来了解父母的时代与生活背景,不可以贸然视为落伍;
  父母如有过错,子女应以委婉的态度耐心相劝;
  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如需照料,子女应尽力予以安排,勿使有所匮乏;
  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妥为照顾,尽力设法医治;
  父母丧亡,子女应予以妥善安葬。

  综合以上观点,须注意“养亲”,“悦亲”,“念亲”三点。
  第一,养亲。养亲是子女最基本的拳行,也是子女的天职。当今奉养父母的方式,有轮流奉养、固定奉养。轮流奉养是已婚子女依次奉养父母,由长于起,轮到幼子,周而复始,时间长短,以均等为原则。固定奉养是诸子分家后,父母固定在某子家居住,其他儿女按月付给一定的生活费。或父母保留财产,以其收益付给担任固定奉养的儿女,或某儿女自动单独负全部奉养费,其他儿女自动给父母亲零用钱,或各儿女负责奉养父母中的一位。也有父母亲与未婚子女同住,或父母亲自己单独居住的。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依照实际需要,父母的意愿及年龄、健康情况而定。
  一个人是否孝顺,是以他是否具有孝梯之心而言,如果具有至诚的孝心,表现在行为上,虽然不一定是锦衣玉食的奉养,也是足以感化人心,值得称道。
  第二,悦亲。悦亲就是使父母亲高兴,不使父母亲忧虑、恐惧、发怒。悦亲是养亲的第一要诀。使父母长生欢喜心,可以增进父母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亲面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道顺,得意或失意,总应该克制感情,父母所爱要爱之,父母所敬要敬之。
  其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教之始也”。又“父母唯其疾之忧”,为人子女的,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使父母亲忧伤;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不作奸犯科,违法乱纪,要积极用功敬业,争取好的成就,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展宏图,福国利民,以显扬父母。
  万不可忤逆,冲突,也不可顾其心意,为非作歹,而陷父母于不义。而夫妻相爱,兄弟和睦,使家庭和顺,也是悦亲之道。
  第三,念亲。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祀。祭之以礼”。当父母亲丧亡时,子女应御哀妥善安葬,按时祭拜。
  我们中国人讲孝道,所以对祖宗十分崇敬,完全是基于一份慎终追远、感恩图报的心理,是非常理住性。我国古今家庭伦理的特色全在于此。

  2.与与因执的老人相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的好坏将给你的事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性格与待人处事的态度,所以处理好家庭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子女与长辈的关系。人生的好多烦恼与无法解释的苦衷来自于家庭,而这又多半与两代人之间难以融洽相处有关。
  有些作父母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他们理应该像小猫、小狗那样顺从、乖巧;自己是家长就得说一不二,老子的话是圣旨,谁敢违抗,对错都得执行;还有些父母固执己见,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在孩子面前认错,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起码的威严;也有的家长认为“家有家规,棒子底下出孝子。”家庭中没有民主,只有专制,所以许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上很怯儒、悲观,既不愿因此而与父母决裂,同时又难忍受父母固执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抑与心理摧残,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与茫然,因而也对人情世态冷淡而无所事从。
  我们晚辈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家庭的和睦,成员关系的融洽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和渴求的,这是我们在纷繁复杂人生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源泉,也为我们完美的人格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和父母携手搞好家庭的建设,争取在温暖、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找到自己发奋图强的支撑点。本着这种认识,晚辈们应以各种方式求得父母的了解与理解,同时也与长辈建立相互谅解、信任,用和煦的理解春风化解积蓄心头的固执的寒冰。
  其次,解决家庭中与父母的矛盾,我们应分析清楚父母专横、固执的原因。据观察,有的家长总是爱拿自己从前和现在比,用老一套来要求子女,以各种模式卡他们,让儿女接着自己设计的方式去生活、成长。他们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儿女稍有不顺,他们立刻暴跳如雷,相信武力与强权会使儿女乖顺;也有的父母由于事业上的挫折或其他的外在压力,使他们感到无法发泄心中的郁闷,于是儿女稍有“逆耳”之言,他们就要“山洪暴发”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有一部分父母在更年期间,脾气古怪、性格暴虐,总是怀疑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背叛自己,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和恐惧感。他们往往多疑无理,对孩子动辄发火辱骂,动辄大打出手、等过后又感到深深悔恨和自责。这种矛盾心理如不及时调整,恶性循环,往往是孩子离家出走和与父母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我们作为儿女更多地是不去议论父母是与非,而应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如何才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重新赢得父母的耐心与爱心,去赢得平等与互相的尊重。再次,要以“理”服人,但这决不是给父母讲大道理。那样做只能适得其反,而应避开锋芒找到合适的场合,借用合适的话题,运用巧妙的语言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已某些老观念和做法的不是,既不伤他们的面子,又让他们心服口服看到儿女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应用积极孝顺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帮他们走出自我狭小的生活圈子,多与外界接触去切身感受时代的转化与人们观念的更新及现今孝道的新内涵。也不妨多与父母谈谈他们的青年生活和体会,学会倾听和客观理智地选择,以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倒可以解决部分问题。长辈的固执脾气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去让他们多看看社会的光明面与现代年轻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给他们机会多参与我们的讨论与社会活动,也可以把一些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好书悄悄地放在他们的枕旁。多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了解父母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要做父母身边的有心人。这样冷漠对抗的家庭气氛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疼爱,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敬爱以及毫无保留的孝心,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父母突然间和以前判若两人,明明不是你的错却拿你发火,这时就要巧妙地了解一下,是你的爸爸、妈妈在工作、事业上受到什么挫折,在人际关系上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做儿女的应该从大局考虑多为父母分优,帮他们平息心中的怨气。具体的就是多帮他们干于家务、给他们买些或自己亲手做点他们爱吃的东西,多找些开心的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时,“乖顺”点也是可以的。给他们抒发自己苦衷的机会,有谁更了解自己的父母,更会倾听他们的怨言呢?不妨让他们尽情地说说,要知道长辈虽说经历、阅历比我们广,可他们的心有时也像我们一样的脆弱。现在社会、家庭的压力又这么大,人难免要有心情烦躁的时候,儿女毕竟是他们的定心丸,多替他们着想,给他们以外人所无法给予的首肯与真心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儿女对他们永远不变的需要与敬爱,让他们疲惫的心在家的这个温暖的港湾彻底地放松与休息,尽儿女所能让父母快乐,也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孝顺。如果自己的父母已到了更年期,好多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一时让我们也难以接受,这时我们晚辈切忌遇事必须明辨是非,或保持城激不予理睬。要知道人都有这个时期,只不过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罢了。老人把我们养大,吃再大的苦他们也毫无怨言,他们一直在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所以,他们现在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适而产生的一连串的变化都是儿女们应该理解并给予重视和关心的。但我们不应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应有耐心,宽容的心是可以治愈伤病的良药。这时做儿女的可以抽空多陪老人出去转转,发现他们的乐趣所在,给予及时的鼓励,养养花、养养鱼、养养鸟都可以缓解更年期给他们带来的难以自制的心绪,也可以适当买点补养品等老人心情好的时候送上去。要善于察言观色,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遇到老人固执、钻牛角尖发脾气时,我们要理智、克制,找一些轻松的话题缓解紧张的空气。父母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我们说话也要多留心,不能言语过重伤了父母的心,孰不知只要孩子多体贴多关心父母,他们是会很快渡过这个时期的。我们也应该多研究一下不同时期老年人的特点,使我们自己成为他们的“保健医”,让我们的孝心化作一杯夏日清凉的甘露,一盆冬日熊熊的碳当然,对于那些特别蛮横、不讲道理的父母,我们可以适当采取机智而行之有效的办法,让父母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接受你的意见,但在处理与固执父母的关系中最忌讳“以牙还牙”、“反目成仇”,因为父母与孩子到底是至亲至爱的血肉关系。让我们以孝为本,从孝出发,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让父母开心,使自己满意。相信,生活的磨硬同样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成熟的人将拥有这笔财富。

  3.与脾气古怪的老人相处

  常听一些年轻人议论,他们经常与自己的父母产生矛盾,说父母越老脾气越古怪了。怎样与脾气古怪的老人相处确实很伤脑筋。其实,这主要是不了解父母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原因,一旦摸清了老人的心理和生活上的要求,相处就不会难了。老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依存需求。退休以后时间闲暇,希望找人聚聚,聊聊天,从子女那听点消息,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
  二是自尊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人不服老,但又有点怕老,逐渐变得多愁和敏感起来担心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否能得到社会和子女应有的肯定和尊重。这时他们的自尊心比其他年龄的人,也他们自己的过去更强烈。
  三是求助需求。刚进入老年期,健康状况尚好,他们可以承担不少家务,子女当然也十分高兴。但是,随着老人生理逐渐老化,老人的求助需求增加了,渐渐对子女的要求多起来。
  四是文娱需求。老人的文娱需求也有别于年轻人。如爱看京剧或听戏曲,对流行歌曲有的不愿意接受等。
  作为晚辈且莫责备老人性格“怪”,漠视老人合理的心理需求。对老人应在人格上多尊重,在精神上多安慰,在生活上多照顾。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常主动与老人交谈,多谈些老人关心的事情,节假日外出游玩,尽量邀请老人一起去,对老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应向老人解释,取得老人的谅解。
  (2)教育子女尊敬老人,遇到老人心绪不佳时,要忍耐,切忌顶撞,与老人意见发生冲突,一时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可暂时转换话题,等老人心情好时,再以婉转的方式商量解决。
  (3)无论老人经济状况和持家能力是否变化,有关家庭的大事都要主动征求者人的意见,应经常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陪同者人就诊,对老人帮助自己照料小孩,操持家务,应经常用各种方式(特别是用语言)表示感谢。
  (4)逢年过节或遇老人生日,要特意为老人做些爱吃的东西,买些礼物,这会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做到这些,老人自然会快乐无比,你也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不会觉得老人古怪了。

  4.对待爱唠叨的老人

  许多年轻人结婚成家后都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他们仿佛一下子挣脱了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的羁绊,再也不愿面受父母对自己的挑长问短,有些做儿女的甚至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儿女和父母分开过,也许能暂时地解决一下问题,可这终究是要在父母心中产生一种振动和不平衡感的,到底该如何与爱唠叨、罗嗦的老人相处呢?这也是一些家庭不容回避的问题。
  诚然,作为老年人,有一部分可能愿意与儿女分开过,觉得人少清静,也少生用气,他们不愿再为儿女去劳心劳力,只图晚年过得自由、祥和。针对这些情况,儿女婚后搬出去也倒是件好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不想儿女离开自己去单独过,他们渴望身边有人照顾,渴望家庭永久地完整与自我家长尊严的存在,同时他们也害怕寂寞,希望享受天伦之乐。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态,他们一方面由于对儿女或晚辈的一些做法与习惯看不惯,另一方面由于年老后体力脑力下降而带来的心理失衡,使他们遇事爱唠叨,爱把一些在晚辈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挂在嘴边,又常常对儿女的做法感到不合自己心意,于是也往往因此而抱怨不休。他们希望儿女们能倾听并给以重视,可许多的年轻人都对此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所以好多人采取回避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女的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分析,对长辈的唠叨做出应有的反应,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为儿女所需要,自己的话不再为儿女们记取。
  第一,从心理上做晚辈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唠叨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父母上了年纪,已不像年轻时候那样聪敏能干、粮力充沛了,所以自己自然也爱在嘴上唠叨,是出于对现实的反抗,也是自己内心失落感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不愿承认现实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渲泄方式。其次是他们人老了后,生活的圈子变小了,也容易受到社会和人们的淡漠和遗忘,同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与压抑也不时向他们袭来,这时,他们想再重新获得社会、家庭、子女的关注和理解,想在家庭这个避风港中舒展自己疲惫的身心,于是,就多说话。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年轻人首先应该从老人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不愿意接受年老和被社会与儿女冷落的现实,以晚辈的乐观、开朗为他们的心窗射进一束阳光,去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多尊重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老年人们会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也会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所以作为儿女不但不能因为父母唠叨而置之不理,更不能与老人针锋相对地去刺激他们。我们应该看到,唠叨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方面这其中也不乏上辈人的经验之谈,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序上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一吐为快”就是这个道理。什么事在心理积郁多了,难免要伤身体,对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给老人一个抒发感慨、发泄不平的机会,这样比憋在心里好,让他们在唠叨中卸去身上的重荷,抛弃囿于其身的各种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老人唠叨,又不让自己搬出去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硬碰硬擅自搬出去,那样只能给老人以更大的刺激,使他们觉得仿佛是被儿女彻底地抛弃和冷漠。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陪老人一块去回忆回忆过去那些精采、难忘的生活片断,让他们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看看,也可以帮助老人了解当今的时尚。潮流以及不同层次老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一下其他老年人的心态,也可以多结交新老朋友,扩大他们的生活范围,让他们的精力与兴趣转移到更能发挥他们潜能的地方,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得,看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年轻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孝心去对待老人,同时将心比心,想想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付出的心血和辛苦,作为儿女是无论如何不能嫌弃父母的。唠叨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两代人心灵沟通与交融的障碍,我们应该以爱去回报爱,让爱唠叨的老人在真心的理解和儿女一往情深的关心中去调整自我,在夕阳暮年中寻求一份安谧与淡泊。

  5.处理好婆媳关系

  有人说,在家庭关系中最难处好的就算是婆媳关系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婆媳关系都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卷进婆媳之争的不仅有两头为难的儿子,还有不知所措的孙子,以及家庭中的所有其他成员。婆媳不和会给整个家庭生活带来不散的阴影。
  而现代生活中,婆媳冲突虽还能找到旧制度的一些阴影,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使婆媳矛盾多少带点个人色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人手’分析导致婆媳关系不和的原因和谋求婆媳关系和睦的办法。俗话说:“‘十个婆媳九不和”,这话多少反映了婆媳关系难处的现实,但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婆媳关系也必然要遵循人际交往的规律,因而就有可能找出在婆与媳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和睦关系的方法。
  婆媳关系处理得好坏,于家庭关系有特殊意义。因为现代家庭中,妇女的负担远比男子重,妇女的收入已足以维持她自己的生活,有的与男子持平甚至高于男子,而且很多与家庭关系相关的事务,最多的还是要联系到女性而非男住。因此,婆媳关系的状况反映的是一家人的总体关系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探究婆媳冲突的原因及促进婆媳关系的方法。
  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l)心理因素。首先我们从儿媳妇的角度来分析。像我们在婚姻中对对方抱有过高期望一样,对婆婆的过高期望也会影响日后的关系处理。其中包括媳妇期望很快能与婆婆建立一种系由无间的关系。这种期望来源于恋爱期间与未来婆婆的亲密关系。殊不知恋爱时期表现出来的婆媳的亲密是双方为赢得对方的好感作出的一种姿态,只是为了努力促进恋爱关系向婚姻关系转化,和实实在在的关系还有很大的距离。
  有一对恋爱的男女,每次女方去男方家时,婆婆总是做出许多好菜来招待她,逢年过节时,总是送给儿子的女朋友一个大大的红包。而儿子的女朋友也表现得彬彬有礼,每次到男方家都带礼物给未来的婆婆,并抢着干家务活。可是,婚后,婆媳俩部很失望,热情的婆婆不再为其烧茶倒水,而逗人喜爱的儿媳妇也是坐着等吃的,不再干家务活。
  另外,儿媳妇还期望能从婆婆那里得到一种新的母女关系。
  有位妇女曾在“妇女热线”中述说了她与婆婆关系的苦恼,她是这样说的:“我一直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看,家里大事小事我都帮她操持、替她着想,我花这么大力气是希望她把我当亲生女儿,可是当我和小姑子同时生了孩子,她却忙里忙外地一直帮小姑子不帮我,这事深深地刺伤了我,我把她当妈妈待,她为什么不把我当亲生女儿待?”咨询员当时很清楚地回答了她,婆婆不是妈妈,儿媳不是女儿,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儿媳还期望婆婆为婚后的生活承担更多的义务。婆媳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觉得该做而没做的事引起的。儿媳常常觉得婆婆在家应承揽家务,添置大件东西时婆婆该给予经济资助。该伺候“月子”、该带孩子、该给孩子做棉衣。该……婆婆会由于种种原因完不成这些“义务”;而另一方面儿媳妇认为所有的事情又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怨气。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从婆婆的角度考虑,有人把婆媳之间的矛盾说成是“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的矛盾是颇有道理的。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旦儿子结了婚,另一个女子把儿子拉了过去,有的儿于“娶了媳妇忘了娘”,婆婆内心不免有失落感。那种独占的感觉、拥有的感觉都消失了。再者,女人都要经历婆媳两种角色,“冷日为人媳,他日终有为婆时”,想到当她为儿媳妇时受过婆婆的气,因而潜生出一种报复心理,有朝一日,当她熬成婆之后,把这种怨气出在儿媳妇身上,因而造成婆媳不睦。
  媳妇与家人相处不睦,例如媳妇与小姑、小叔或妯娌之间发生冲突,引起婆婆的不悦,怪罪于儿媳妇。
  (2)权力之争。一般婆媳问题争执的焦点,常常是家庭的决策权和经济权,在家庭决策权上,儿媳妇未进门前,婆婆是一家之主,几家事分配,均由她负责。但儿媳妇进门后,情况改观,其角色被儿媳妇替代,权务被削弱,地位也转变了。婆婆产生不满的感受,无法适应这种转变。
  (3)生活习惯的差异。两个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生活背景成长起来的人在生活习惯上有诸多差异是很自然的事,但当两代人同居一堂、同吃一锅饭时问题就出来了。两代人都企图改变对方,导致婆媳关系恶化。
  (4)对生儿育女以及子女管教观念的差异。婆婆总是抱孙心切。假如媳妇进门后久久未生育,或婆婆重男轻女的观念很重,而媳妇却生了女儿,婆媳难免发生龃龉。在管教方面的要求,婆婆不像媳妇那样强烈或严格,因此在教养方面婆媳之间很容易产生种种分歧。就媳妇而言,婆婆对孙子的宽恕与包容,简直是助长孩子的气势,同时间接地影响了她当母亲的权威,当然无法忍受,婆婆娇宠爱孙,往往便得罪了媳妇。
  处理婆媳关系的原则,其实就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则。
  我们怎样做一个好媳妇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孝敬婆婆,要重视婆婆的存在及价值地位。要进退恭谨,不搬弄是非。不要向丈夫私下抱怨、挑拨。要和叔姑和睦相处,与夫家融为一体。培养与婆婆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并要服从,要忍让。关心婆婆的健康,知其性格、兴趣、生活方式,不可强求婆婆改变多年的习惯。如婆婆过度溺爱袒护孙子,应婉言劝说,不可恶言顶撞,伤及全家感增。安分守己,勤劳节俭,对家事多征求婆婆的意见。
  经济利益不要追求公平,也不可斤斤计较。如经济大权在你手中,则别忘了每个月给婆婆零花钱。不要老是为自己添衣服,也要给婆婆打扮打扮,须知有穿着体面的婆婆,是媳妇的光荣。偶尔可让家人试试新口味,但不要让全家的口味都适合你。
  家务事要斟酌着办,不可全不做。也不可全做而让婆婆负担太重或感觉无用武之地,要尊重经验丰富的婆婆。
  对婆婆要保持应有的礼貌,适时地赞美婆婆,关心婆婆,并愉快地接受婆婆善意的帮助。少提娘家的事,特别是与娘家金钱方面少往来。
  夫妇最好不要在公婆前亲热,尤其寡居婆婆,常会触景生情,产生妒意,因而无端厌恶媳妇。勿当着公婆的面,和丈夫发生争执。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的努力,儿媳固然应该真心诚意地孝顺婆婆,赢得婆婆的称心,但婆婆也要疼爱儿媳,掌握待媳之道,赢得儿媳的欢心。这样,婆慈媳孝,亲亲热热,情同母女。

  6.如何看待婆婆的吝啬和偏心

  常常听到一些过了门的媳妇议论婆婆“太小气”,“太抠门”。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婆婆的吝啬?
  吝啬主要是表现在对钱财问题的处理上。媳妇认为婆婆吝啬,大多是因为婆婆给自己的少,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对于婆婆给自己的少,应该作两种分析。第一,要看婆婆是否仅仅对你一个人这样。如果她不只是对你,而且对别人也是如此,那就不应该想得太多,相反应该体谅和理解老人。当婆婆的多数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饱尝过困苦生活的辛酸,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养成一种勤俭持家的习惯,“宁可今日省,以防他日无”。我们这代青年人大都生长在新社会,没有受过那种苦日子的煎熬,体会不到无米下锅的心情。有些年轻人往往大手大脚,却很少考虑积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说婆婆吝啬,相反从婆婆的这种“吝啬”中,还可以学到一些东酉呢。第二,如果婆婆在经济上对别人非常慷慨,唯独对你非常刻薄,那就应该认真地查找自身的原因了。婆媳关系是很复杂、很微妙的,一些矛盾很可能是长期形成的。作为年轻人,首先应该查找一下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人家。婆婆的这种“吝啬”,正是说明婆媳之间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积极想办法,主动改善同婆婆之间的紧张关系,从感情上解决根本问题。
  婆婆和媳妇毕竟是两代人,两代人之间在思想、心理、兴趣等方面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有一些矛盾,但去只要善于处理,这些矛盾也是不难解决的,特别是在所谓“吝啬”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正确对待消费的问题上,不仅是年轻人,而且老年人也都跟上了形势。在50年代、60年代连买一双尼龙袜子都舍不得的老一代人,如今不也是在高兴地购买全自动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吗?
  由于一些做婆婆的长时间在家里做家务,对外边的事情知道得很少,思想也比较狭隘,“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棉衣十几年的情况已成习惯。这时,媳妇就有责任,也应该多向婆婆讲讲当前的形势,使她多懂一些道理。同时,也应该常领婆婆出去逛逛街,走走商店,或去邻居家看看新添置的用品,开开眼界,讲一讲这些物品的作用。这些无疑会对老人有帮助的。
  青年人自己则应该量人为出,有计划地安排家庭支出,不要存依赖老人的思想。婆婆看见这些,狭隘的思想就会逐渐得到转变。此外,还可以动员丈夫做工作,以使婆婆的思想转变更快些。
  婆婆的偏心,一般都是媳妇在日常生活中体察出来的。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婆婆对她女儿的特殊的感情;一是婆婆对家庭中的某个成员所给予的特殊照顾。
  有这样一件事:一对青年男女办理了登记手续,正高高兴兴地收拾新房准备结婚,就因为男方母亲一时的疑心,差点儿使这门亲事告吹。原来,女方在男方家里布置新房,当她走后,男方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一双皮鞋不见了,此间除了自己的女儿来过一趟外,没有其他人来过,于是便一口咬定是媳妇穿走了。女方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发誓再也不到男方家去了,从此关系中断。直到后来知道皮鞋是自己女儿穿走了,这位母亲才后悔不迭,登门赔礼道歉,使事情得以挽回。
  这场小误会告诉我们,对女儿和对媳妇的确是有一个亲疏的问题,为什么母亲丝毫不怀疑女儿,却一口咬定是媳妇穿走了皮鞋呢?这正是偏心所致。
  另外,母亲对孩子的感情略有不同,偏袒某一子女的情况也是有的,只不过不像对女儿和媳妇那样明显罢了。这有时也会使媳妇感到婆婆有亲有疏。
  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婆婆的这种偏心呢?这也是一个当好媳妇的关键住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母女之间的这种特殊的、真挚的感情是人之常情,理解做母亲的心情,没有必要去议论和指责婆婆的某些做法。
  在理解这种感情的同时,应该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在婆媳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母女关系。当然,母女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血缘关系,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母女之情,难以用寻常的尺度来衡量,要求婆媳之间一下子达到母女那样的感情深度,也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双方都抱积极的态度,特别是作媳妇的主动地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婆媳亲如母女是可以达到的。
  其次,要尊重母女之间的感情,经常考虑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往来。因为媳妇进门之后,母亲和女儿都会视之为“外来人”,母女之间往往会因此而感到种种不方便,有时甚至说话也会背着媳妇。这就需要媳妇心胸宽阔,不要斤斤计较。同时,还应该提醒婆婆多关心女儿,尤其是在她困难的时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多给予帮助,使婆婆感到媳妇不是“外来人”,而是自己的“家里人”。长此以往,就会在婆媳之间形成一种亲如母女的关系,婆婆也就会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女儿,这时所谓的“偏心”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