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竹乡品竹


  去年,建瓯被中央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扛着竹子奔小康”成为闽北的热门话题,使我想起许多关于竹子的事来。
  竹子是值得品味的,而且很雅,非文人不可。从先秦诸子以竹简为文字载体创立百家学说,到清郑板桥以墨竹为抒泄情志的艺术对象,漫漫两千多年,留下多少值得深思的东西。中国文人写竹`画竹`爱竹,其根源在竹子自身固有的清高,劲节,虚心,耐寒耐瘠等品性,象征着历代有思想有骨气知识分子的人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否懂得品味竹子,就成了衡量文人是否高雅的尺度。
  但是对于胼手胝足终日为温饱忙碌的南方山村农民来说,他们感兴趣的是竹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竹笋生长季节,家家户户的桌上,天天大碗煮笋。鲜笋吃不完,就做笋干,笋咸,醉笋,存放起来补充蔬菜的不足。至于用的呢,男人须刻不能离的竹根烟筒,女人下厨不可少的舀水竹管捞饭竹篱;挑物运粮的竹扁担,盛土装石的竹畚箕;遮日挡雨的竹笠竹伞,晾晒稻谷的竹席竹筐;造屋上梁,搭桥铺路——————;没有竹子就没有了生活。
  但是山村的人们从不种竹,也不养竹。那东西,再贱不过了,门前屋后,山上路边,不砍除就长得插不进脚,谁种呀。因为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所以我那村庄的山上,毛竹东一根西一根,小径竹这一丛那一丛,不成林也不成片。当然也就没什么经济效益。不过话说回头,那年月谁讲经济效益?阶级斗争还来不及呢!
  我是在竹乡长大的,对竹子有种复杂的感情。少年时我常到山上砍柴。这事十分辛苦,得起早摸黑,走许多路,爬很高的山。好不容易捡满一担干树枝,一根根砍短砍齐,找一根小黄竹剖成篾条,扎成两捆,用竹扁担串了挑回来。漫漫的山路,沉重的担子,不知要流多少汗水才能到家。最难忘的一次是在1970年。因为生产队缺粮,为了解决肚子问题,我便砍柴换粮吃。不巧的是,第一天挑着柴担下山,踩在小竹茬上,只觉得一股钻心的疼痛,全身瘫软。忙不迭丢下柴担,坐在地上捧起脚掌看,一根手指粗细的竹茬穿透草鞋,深扎脚心。拔出竹茬,血象泉水般涌出来。一瘸一拐捱到家,脚肿的象个大馒头。我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全家人也因此喝了半个月番芋汤。
  不过,竹子给我的欢乐也不少。阳春三月,一夜透雨,满山青钉。劳动之余,我和村民们一起去挖毛竹笋,尖嘴鼓肚,黑油油的毛皮,大的一个十几斤重,可以美美的吃几天。夏日炎炎,闷热难捱,村姑们砍来新生的嫩毛竹,剖成细细的篾丝编竹扇;家里人分一把。竹扇织着好看图案,轻轻一摇,满面清风。其中编的最精致的,必定是送给心上人的。刚到乡下时,我年年都会收到一把心形的漂亮竹扇。拿着它,感受到的何止是一缕轻风?可惜那时没有心境,辜负了多少真情?而我最美好的记忆却是一只插在泉边的小竹筒。这种竹筒,闽北山乡有泉水的地方,必定可见。一般是用毛竹梢削成杯状,一头呈锲形;是山里人做来供行人舀水喝的。一只用坏了,必定有人重做一个。只要泉水不涸,就永远不丢。当我挑着重担蹒步在山路,饥渴之时,那竹筒中清冽的泉水,带来多少甘甜!一只小小的竹筒,凝集着多少山里人的淳朴?正是靠着这些淳朴和真情,我渡过了艰难困苦,忍受了委屈耻辱,磨炼了刚强坚韧,学会了宽厚谦让。——————
  转眼间,插队生涯成了二十年前的旧事。因为我的工作与竹子没有直接关系,很少注意竹子的事。又因为忙,也没时间附庸风雅品赏竹子。然而前不久重回山村,想不到那满山遍野乱生乱长最贱不过的竹子,竟成了山村人致富奔小康的宝物,令我大吃一惊。沿着当年常走的山路,扑入眼帘的全是郁郁葱葱的毛竹林。每一根都有碗口粗细,笔直挺拔,高插云霄。阳光从密密的竹梢洒下,林间空灵碧透,松软的红土坡上,看不到一根荆棘杂树。很明显,竹林经过认真管理。老房东告诉我,前几年他承包了二十亩竹山,如今每年有上万元收入。靠着这竹山,他盖了砖楼,娶了媳妇,还供小女儿进了大学。遗憾的是,早几年没有狠狠心多包几亩棗其实那时一般村民都不相信毛竹这么值钱,政府推广科学种竹时,几乎没人响应。现在科学种竹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得村民竟相承包竹山,连城里人都跑来投资。一座竹山就是一个绿色银行,谁愿意放手呢?
  竹子在这几年走红,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在于城市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厌倦了现代污染的城市人,越来越崇尚绿色消费。山野自然生长的竹子,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竹笋是最干净的绿色食品;竹席是最舒适的绿色卧具;竹家具`竹工艺品是最雅致的用品;竹胶板是最高档的建筑装修材料;就连竹子加工剩下的竹屑培植的食用菌淡竹孙,也是名贵的绿色补品;城市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竹子。因此刺激了南方竹业大发展,仅建瓯就有一百二十万亩竹山。而带动竹业发展的龙头,则是星罗棋布的竹子加工企业。每个乡镇,都有几个这样的企业。我到一个农民朋友创办的竹席厂参观,全套的现代化流水作业。毛竹从这一头进去,经过数十台机器数十道工序,那一头出来的就是光洁漂亮的高档竹席了。据他说,借鉴的是台湾工艺。生产的竹席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但收回了投资,还上缴国家几十万元税收。而在他厂里工作的二百多农民,每年也都能挣到几千元钱,从根本上改变了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山村的这些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在自然经济时代,竹子不能给农民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不能改变大多数人命运,它也就注定了只能成为少数文人玩物。他们从竹子中品味的到的不过是个人悲欢一已爱恨,未免孤芳自赏。我回到城里,和一位市领导谈起见闻感受,这位热心倡导“扛着竹子奔小康”的精干汉子,哈哈一笑。“关于竹子,我有一肚子感受,可以说几天几夜!什么时候有空了,坐下来好好聊聊。不过可能有些看法跟你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我问。
  “你是文人,看竹子喜欢诗情画意,讲究雅趣。而我是实际工作者,看竹子喜欢讲效益,最高兴的是计算每根竹子能为农民赚多少钱,我是个大俗人。”
  真是有趣!文人看竹棗或者说品竹,多求风雅,但也不尽然。真正的文人,能雅也能俗,因为他的思想情感,总是与最大多数的群众息息相通。“不可一日无此君”,这是北宋大文人苏东坡深情赞美岭南竹的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诸寒士”,这是杜甫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伟大诗人的根本。“安得竹林亿万亩,大富天下诸贫乡”,这样的想法,何俗之有?大雅不雅,大俗不俗,这才是真正懂得品竹的人。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竹乡的竹林,永远青翠茂密,竹乡的竹子,永远值得品味!
  ------------------
  若欲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