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手机铃声 | 奥斯卡电影 | 经典FLASH | OICQ壁纸下载 | 搞笑图片 | 明星写真 | 星座算命 | 搜索大全 | 小说名著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1月16日,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的第三天,任临时总指挥的何键,命令围攻井冈山的全部人马,全面出击。敌人把井冈山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飞鸟扎翅难逃。整个井冈山地区到处是浓烟滚滚,到处是枪炮声,使井冈山笼罩在了危机的硝烟中。 八面山哨口阵地上的松木工事上,弹痕累累,千疮百孔,如同蜂窝状,令人惨不忍睹。 黄洋界上的处境更是艰难。彭德怀同滕代远伫立在黄洋 界的制高点上,久久地注视着山下。山下敌人“围困万千重”。彭德怀面对如此情景,心中在高速运转。他对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坚守住井冈山。然而,进攻井冈山的敌人是二万余人,是守卫井冈山七百多人的三十倍以上。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是在平原,顷刻间就会被夷为平地。彭德怀根据敌人兵力部署的情况,重新调整了守卫井冈山的兵力。 26日,天空仍然飘着大雪,朔风阵阵,多日来的奔波、战斗,彭德怀的干粮袋也丢了。他是井冈山上的最高指挥,没有把丢失干粮袋的情况告诉任何人。两天中他未吃一粒米,饥饿、疲劳、寒冷、死亡在不断地威胁着他。他的言行举动事关全局,他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硬是抗了过来。 战士的处境也好不到那里去。坚守在前沿阵地的战士,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敌人的炮火一阵强过一阵,工事被炮火摧毁了,有的战士被压死在里面。活着的战士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他们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投入战斗。工事被摧毁了,他们砍下树枝、松木再建。一天要打退敌人十几次、甚至是几十次的连续进攻。战火的洗礼,他们经受住了。一到了晚上,敌人虽然停止了进攻,可寒冷这个敌人也随之而来,在不断地折磨着每一个战士。战壕里,战士蹲卧过的地方,是泥水交织,弄得全身净是泥水。 一到了晚上,高山上的寒气,使泥水变成了坚硬的冰碴,受冻的全身不时被冰碴扎得生疼。有些受伤的战士,就更加难熬。他们为了一个信念,在坚守着、在忍受着。有的战士未能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反而死在了寒冷中。守山的战士面临着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两个敌人。 敌人连续进攻了多日,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也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知从何处得来一个消息,有一个常年捕蛇的山民,知道一条小道,可直通黄洋界。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寂静的山村突然来一队敌人,为首的是一个连长。他们悄悄进村后,径直来到一户农家。 敌连长亲自上前打门。 急促的敲门声过后,房门慢慢开启一条缝,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探出一个脑袋。 敌连长上去一把将那人拉出。他就是要找的捕蛇人。 “你是捕蛇的吗?” 那人战战兢兢地点点头。 连长抓住他的衣领,一提把他拉到了屋里。昏暗的灯光下,只见他瑟瑟发抖。敌连长什么也不说,从怀中取出一包大洋,打开往他面前的旧桌子上一放。 他30余岁,疑惑地看着白花花的大洋,问:“老总,这……” “只要你给我们带个路就行。” “向哪?” “黄洋界!” “不、不、不。”他一个劲地摇手。 敌连长用枪顶住他:“去不去?” “好、好,我去。” 他一是在敌人的威逼下不从不行,再一个也是看中了那白花花的大洋。他成了历史的罪人。 黄洋界侧面的山上,悬崖峭壁,面目狰狞。 捕蛇人在前带路,后面有两百多个敌人鱼贯跟随,在难 行的山崖上攀登 1月29日,是历史上刻骨铭心的日子。 拂晓的黄洋界阵地上空,是铅灰色的天空,时不时地升起团团晨雾。在晨雾中依稀可见修筑的工事全部被炮火炸塌。 枕戈待旦的战士们穿着被炮火洗礼的单衣,冒着寒冷,趴冰卧雪,因连日来的疲劳,都在阵地上睡着了。今天,是激战的第四天。 在黄洋界山坡上,敌人利用晨雾早已隐蔽在此,单等攻击信号。 哨兵田长江换哨下来,走了一截,突然,听到身后有踩雪的脚步声,回身一看,晨雾中隐隐若若看见很多人蹑手蹑脚地摸上哨口。他大呵一声:“谁?口令!” 没有回答,反而听到加快步子的声音。 田长江情知不好,迅速朝天连放两枪,自己立即卧倒阻击。 负责黄洋界的是三十团一大队的李灿和三十二团的徐彦刚连,共二百多人。听到报警的枪声,山岗背后和衣迷糊的战士闻声,迅速占领阵地。 山前山后的敌人听到了枪声,以为偷袭得手,迅速从几个方向发起攻击。黄洋界沸腾了,阵地上的战士前后受敌。一时间,血肉横飞,战士在激战中一个个倒下,战壕里躺满了战士的尸体。大队长李灿抱起一挺机枪,拼命地扫射;连长徐彦刚连着投出两枚手榴弹。 众多的敌人愈来愈临近了阵地。李灿和徐彦刚简单一商量,带着仅存的百余个战士边打边向山崖撤退。 敌人一边打一边冲,嘴里高喊道:“抓活的!” 李灿等到了山崖边沿,往下一望,几十米的下面是黑压压的树林。 敌人愈来愈近,犹豫就等于死亡。李灿命令道:“同志们,把绑腿解下接起来,别无出路,只有从这里下山。徐连长,你先下。” 徐彦刚此时很清楚,谁先下去,就有活命的希望。他坚决地说:“李队长,你先下。” 敌人更近了。李灿知道再不走就没有时间了。大声道: “同志们,我们誓死不当俘虏。我先跳。”他说着纵身跳了下去。 十分庆幸的是山下的地上全是厚厚的树叶和茅草。李灿竟毫无损伤。他大声道:“同志们,快跳!” 山上的人听到山下的叫声,一个接着一个都跳了下来。这场面多么悲壮,这举动多么令人钦佩。 敌人到了悬崖边,不见了红军踪影。 黄洋界就这样沦落敌人之手了。 田长江同敌人打了一阵,决定向彭德怀报告。他利用熟悉的地形,抄小路,一路飞奔,来到茨坪,在一个抢救伤员的院子里找到彭德怀,向他报告道:“军长,敌人上了黄洋界。” 彭德怀一听,脑子猛的一轰。他镇静下来,跑到高处一站,大声喊道:“同志们,黄洋界危机,凡是能战斗的,随我上黄洋界!” 随着他的喊声,几十名机关人员和几十名学员从四面八方跑过来,自动排成队,田长江排在最前面,听候彭德怀的命令。 “目标,黄洋界。出发!” 彭德怀带着队伍跑步增援黄洋界。 彭德怀刚到岔路口,迎面跑来一个赤卫队员,老远就大声喊:“黄洋界失守了!” “停!” 彭德怀刚要队伍停下,从另一条道上又跑来一个战士。老远就叫:“军长,八面山被敌人占领了。” 处境万分危机,战士们都望着彭德怀。这时的彭德怀显得异常的冷静。他知道,作为一个指挥员,在这关键时刻的一举一动,对部属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在生与死的危亡关头,来不得半点的犹豫和含糊。彭德怀大声说道:“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大家随我回去准备,带上伤病员一起突围。” 在小井的红军医院,有一百多名还来不及转移的伤员,被敌人全部赶到稻田地。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敌人,装满子弹的机枪用那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伤员。 村中被敌人燃烧,到处是火海;到处是大人小孩的哭叫声。这时,敌营长指挥着士兵点燃了红军医院。 我们的伤员看到亲手建立起来的红军医院被敌人烧为灰烬,痛骂敌人野蛮的强盗行径。灭绝人性的敌人,在敌团长的指挥下,几挺机枪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火,伤员一个个全部饮弹身亡,倒在了稻田地里,鲜血染红了稻田地。我们常讲,我们的军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看到这种悲壮的场面,你一定会对凝聚着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鲜血、飘扬了大半个世纪的军旗、国旗会产生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耻辱的夜晚,井冈山在风雪中陷落了。 彭德怀带领所剩人员在无人走过的险山深壑中,突出了敌人的重围。 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主力撤出圳下后,暂时摆脱刘士毅部的追赶,转移到寻乌县的罗幅嶂。部队在此休整一天,红四军前委召开扩大会。经过认真地讨论,为灵便指挥,便捷行动,将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改变为一、三纵队。陈毅、林彪、伍中豪、蔡协民分别任党代表和纵队长。同时又考虑到此时并无固定的地方工作,减少机构重叠,军委暂停办公,改为前委领导下的政治部。会议还认为,必要时在特殊情况下,朱德和毛泽东可分率一、三纵队行动。会议刚刚形成决议后,有人就立即提出了分兵问题。毛泽东沉着地抽着烟。抽烟是他的一大嗜好,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各级领导议论为什么有人提出分兵?其理由是红军主力集中,容易暴露目标。这种意见在当时是占了上风的。毛泽东听到这个意见后,没有马上表态。他心里十分清楚,提出分兵的理由虽然是堂而皇之,可各有各的思想动机。有的是有“流寇思想”,还有的是怀疑革命,也有的是想借机散伙……等等。 总之,想法不一。毛泽东点燃了一支香烟,一边大口地抽着,一边仔细地听着会场上的议论纷纷。他的烟瘾好像特别大。其实,那是他独特思考的一种方式。 朱德和陈毅俩人也在倾听众人的议论,没有插任何话。大家见毛委员一个劲地抽烟,都停止了议论,目光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最高决策人物毛泽东的身上。 毛泽东看见了大家渴望期求的目光和盼望期切的心理。 他没有马上表示意见,只是还在慢慢抽着烟。所不同的是他由大口抽变为慢抽细品。 参加会议的领导注意到了他这个变化,把目光又集中到了朱德的身上。 朱德抑制着内心的悲痛,还在思考着刚才有人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扫视大家一眼,否定了分兵的意见。 “分兵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但也有灵活机动的好处;不分兵则能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可应付敌人大兵团的围剿,但也有目标大,行动不便的缺点。我们还没有逃脱敌人的跟踪追击,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紧跟其后,反动民团又助长声威,是我军最为困苦的时候。此时还不是分兵的时机。刚才有同志问,我们究竟要转移到哪里去?东固有李文林的独立二团,那里有一块红色的土地,我们到那里,一是可以安置伤员,二是可以休整部队,三是可以攻击吉安之敌的背后,援救坚守井冈山的同志们。” 最高领导人表了态,其他人有意见,也只好暂时咽回肚里。 第二天,部队又出发了,一直向北转移。这一天,来到了瑞金北大柏地南。 天空,是阴沉的天空;大地,是冰冷的大地;战士,是饥饿、疲劳、寒冷的战士。部队停下休息。不少战士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活动着麻木的四肢。有几个人在一起发泄不满。 “分又不分,打又不打,老叫敌人追着屁股跑,跑到猴年马月啊?” “爬山钻树林,这和土匪有什么两样?” 刘满崽截住他的话头:“哎,同志,我们转移是迫不得已的事,这和土匪完全是两码事。” “不管怎样,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都是问题,还是分兵好。” 是的。战士的议论也好,发牢骚也好,流露出不满也好,那都是事实。可这种情绪不好,是涣散斗志的腐蚀剂。红军的最高领导不是不知道,知道! 毛泽东一直在想,如何摆脱敌人,如何转危为安,如何使部队理解不分兵道理。 今天是2月9日,也正是阴历的大年三十。毛泽东和朱德、袁文才等领导蹲在路边,在地图上查找地点。毛泽东看过地图直起腰,指着前方说:“前方就是大柏地。” 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进入杏坑村。村中冷清清。由于群众不了解红军,加上敌人的欺骗宣传,群众全都躲到了山里。 毛泽东和朱德走了一截,越过一条小溪,来到左边的王家祠堂。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屋,前面有一个不大的池塘。 军部机关人员和警卫员整理打扫好祠堂,把东西搬进去。 毛泽东先进去,打量着屋内。朱德对毛泽东说了一声:“我去勘察地形。”就带上袁文才等人走了。 杏坑村中,家家四壁空空。刘满崽和几个战士来到一处农舍,看见黑糊糊的锅台上没有锅,只是一个空灶台。几天的奔波,几天的饥饿,几天的不满,一下子全爆发出来。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这样跑来跑去,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也算革命?” “我们找军长,问问他,他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 “如果不行,干脆散伙!” 刘满崽想劝解一下,被一个战士拦住,讥讽揶揄地说: “你少说,谁还不知道你是个回来的逃兵。”刘满崽一下恼了,把枪一丢,就想干架。 班长杨得志进来,大声训斥道:“你们想干什么?留着点劲等着打敌人吧!” 一场将要爆发的武斗被他阻止了。他一见大家都还愣着,呵斥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去想想办法?” 战士们散开,各自忙各自的事去。 在王家祠堂里,朱德勘察回来,几位领导聚集在一盏昏暗的马灯下,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情况。 朱德说:“刘士毅部的肖致平、钟桓两团,就在我们身后。 他们追赶我们几百里,一直未主动和他们接战。他们以为我们怕他,可以说是一支志高气昂的骄兵。我们呢,就利用他这点,在这里打他个伏击!” 到会的陈毅、袁文才、林彪、朱云卿、伍中豪、蔡协民、胡少海、龚楚都很兴奋。久屈求伸,一说打仗,个个摩拳擦掌。 朱德又说:“地形我已经勘察好,大柏地以南是一个山谷,像一个口袋,确实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现在我命令。” 众人都站了起来。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 人们先是一阵惊诧。毛泽东却风趣地说:“说曹操,曹操到。 买卖自动送上门来啰。”大家见两位领导都很沉着,紧张的情绪马上松弛下来了。 朱德问林彪:“在山口外阻击敌人的是你们哪个支队?” 林彪告诉他:“是肖克、胡士俭的二支队。” 毛泽东对林彪说:“只要今天晚上把敌人阻击在那里,明天他们就会投入很大的兵力。如今刘士毅像是一个被斗急了的公牛,急于寻找我们作战。我们就利用他求战心切的特点,给他造成一个犯错误的机会,让他钻进我们布下的口袋,乖乖地缴枪。群众都逃到了山里,无法筹措粮食。为了保证明天的战斗,可以动用老百姓的粮食,但要留下欠条,并且写明,下一次路过如数归还。” 朱德下达作战命令:“一纵队的一支队,在大柏地以南西侧山上设伏;三纵队在大柏地以南东侧山上设伏;一纵队的 三、四支队在东西两侧之间堵击;一纵队的二支队为军预备队。明天又是旧历新年,打完这一仗,我们再高高兴兴地过年。各部,在明天拂晓前全部进入阵地!” 会议开得很简短。散会后,各部都忙着部署去了。 漆黑的夜,阴沉的天空不见一个星星。 在大柏地南,被夜幕和阴云包围着的山村里,刘士毅和肖致平、钟桓都披着大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注视激战的前方。 枪声渐渐由急到缓,最后完全停息了。刘士毅三人走进一座小房。 房内,几盏气灯亮着白光。刘士毅打开地图,指向大柏地。踌躇满志地说:“我们从大余一直追到瑞金,跋涉千余里,总算逮住了他们。上次我们在圳下抓了朱德的妻子,受到蒋总司令的传令嘉奖。这一次,二位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朱毛全歼在这大柏地!” 肖致平表示:“请旅座放心,我和钟团长一定不遗余力。 将来旅座高升了,我们也好大树底下好乘凉。” 刘士毅听了他的话,心里特别舒服:“好说,好说。今晚只有狠狠咬住他们,天一亮就发起攻击。” 2月11日,旧历新年初一的拂晓,大柏地上空下着毛毛细雨,又增加了几多寒冷。 通往大柏地的道上,敌人以营为单位,荷枪实弹地前进。 团长肖致平骑着马,跟在大队一侧,神采飞扬。突然,前队受到阻击。马背上的肖致平听出枪声稀稀拉拉,就知道是一支战斗力不强的队伍。他毫不迟疑地把手一挥:“弟兄们,快冲上去抓俘虏,抓得多了有赏!” 敌人向着响枪的方向跑步前进。 在大柏地南山谷口,同敌人接战的是胡少海他们。为了麻痹敌人,有意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敌人投入的兵力愈来愈多,肖致平在马背上不断指挥敌人冲锋。 胡少海见敌人上了鱼钩,对阵地上的战士们命令道: “撤!” 战士们人人佯装败退,个个惶惶张张撤出阵地。敌人以为红军招架不住,真的败退了,不顾一切地追赶。当追击的敌人刚进到山谷口,又有一个支队从山上冲下来,接战不久,就又佯装败走。 敌人不知是计,有两个营的兵力冲进山谷口。很快,肖致平来到山谷口下了马,钟桓也策马赶到谷口,跳下马背,心有余悸地提醒他:“肖兄,你看这山,他们会不会引我们上钩?朱毛俩人向来诡计多端。肖兄不闻‘兵不厌诈’吗?” 肖致平看看两边的山,不以为然地说:“钟兄不必多虑。 他们一路溃逃,饥饿难忍。钟兄不曾闻‘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吗?” 钟桓想想他的话,也有三分道理:“肖兄在前,我来殿后。” 肖致平心中暗好笑。他知道钟桓这个人胆小,不足成大事。况且,他也想急功近利,就毫不推辞地说:“一言为定!” 他转向队伍,大声命令道:“弟兄们,冲进去!” 时间不长,大批敌人进了山谷。 在谷口东侧,红军正张网以待。天寒地冻加上蒙蒙细雨,参加伏击的战士个个冻得直打寒战。有的战士想打喷嚏,怕暴露目标,连忙捂住嘴,不让发出声音。伍中豪和蔡协民一起来到前沿,向山下观察。远远看见敌人大部进了谷口。 钟桓虽说不上是老奸巨猾,可他也算得上是一条难抓的泥鳅。他满腹疑虑地立在谷口一动不动,密切注视谷里的动静。他身后便是他的大队人马。有几个营长按奈不住了,走到他身边问:“团长,我们进不进?” 钟桓没有回答,又向谷里看看,见没有异常,才放心地说:“冲进去!动作要快!” 最后一批敌人进到了谷口里。在山谷西侧的陈毅和林彪,一直盯着在谷口徘徊的钟桓。时间不长,远远地看见钟桓最后一个进到谷里。 敌人依照毛泽东的意图钻进了红军布下的口袋。刚才佯装败退的胡少海支队,快速从山背后闪出,闪电般地封锁了谷口。 胡少海他们刚封锁住谷口,山谷里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山谷的两面山上,到处是枪声,到处是弥漫的硝烟。上当的敌人惊慌失措,四处逃窜。肖致平和他的手下走在最前面,受到突然攻击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他在慌乱中指挥反击。进谷不远的钟桓,知道上当,迅速指挥他的部下后撤。 谷口突然响起了枪声,后退的又掉头乱窜,出现了无法遏止的局面。 正在敌人绝望之机,两面的山坡上,响起了红军的冲锋号声。接着,红军战士如洪水决堤般高喊着冲下山。 毛泽东和朱德来到了前沿,随时掌握战场上的变化。作预备队的肖克早已按奈不住参战的激情,来到他俩人身边。 朱德看看他:“怎么,手痒痒了吗?” 肖克倒不好意思了。 朱德说:“是时候了,你带二支队冲下去,多抓几个俘虏。” 肖克的二支队冲了下去。 战斗很快结束,毛泽东和朱德脸上都挂着胜利的喜悦,站在路边检阅打胜仗的部队。长长的俘虏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由战士押送着从他俩人面前走过。俘虏队伍中的肖致平和钟桓,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看视两位红军的最高指挥者。可他又想一睹这两位富有传奇色彩人物的风采。肖致平有意拉下大沿帽,透过展开的五指透视毛泽东和朱德。钟桓则是低下头,用眼睛的余光斜视。 大柏地一仗,敌人两个团大部被歼,俘虏敌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八百余人。这一仗消除了压在战士、干部心中的郁闷和不满。宁都守敌张与仁部惊慌退走,12日红军不战得宁都。经过短暂的休整,陈毅和林彪率领一纵,在葛坳同李文彬部打了一仗遭遇战,迅速突围。毛泽东和朱德于19日到达东固地区,同李文林的独立二团和段起凤的四团会合。 除夕之夜,北风呼叫,地主老财都在家里大摆宴席,吃团圆饭。 在南康县某地山区中,艰难地行进着一支困乏疲惫的队伍。 霍然间,响起一阵清脆的枪声。 “快跑啊,土匪来了。”一个民团团丁在街上大喊大叫。 一家地主的庄园里,在一座阔大的上房中,早已摆下了几桌丰盛的酒席。这家的主人正热情地邀请当地的民团团总及几十个团丁,刚要在桌前落座,突然听到枪声,使他们慌乱起来。团总一见他的手下如此慌乱,不由动怒道:“慌什么?” 一团丁大惊失色地进来:“不好了!不知从哪里冒出一股红匪。” 团总一听红军来了,心里也有些慌乱。但他毕竟经历过世面,表面上装出一副从容的样子。“有多少人马?” “好几百人。” 团总一听,也顾不得体面,忙吩咐道:“弟兄们,快、快、快撤。”众人一听撤离,谁也顾不得什么,一个个惊慌失措地抢道而逃。 这支队伍原来是从井冈山突围的彭德怀和滕代远,他们还有五百余人。自从突出重围后,一直向东南转移,为的是寻找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的红军主力。他们一路上转战,一路上寻找,结果是一无所获。 冲进村的彭德怀见地主家的大门敞开着,带人进去。只见,上房内酒席上的菜肴还在冒着热气。彭德怀和滕代远立在门里,扫视屋内难得的酒席后,命令战士打牙祭。 他们自从突围后,别说能吃上这么好的菜肴,连一顿饱饭都没能如愿。彭德怀本想吃了就走,无奈战士遇到了好吃的,又无节制地饮酒过量,有些战士喝醉了。彭德怀只好当起了哨兵。 翌日拂晓,逃离的民团团总,带人偷袭来了,彭德怀和滕代远带领部队仓促迎战。撤离村庄后,清点人数时,跑散了二百多人,还剩三百余人和二百八十多条枪。 彭德怀和滕代远合计后,决定向于都转移。当到达于都外围时,得悉于都县城内空虚,就连夜奇袭了于都。 于都获得小胜后,吸收了一些人入伍。 滕代远急于寻找红军主力的行踪,于第二日早饭后带警卫员走进了邮局。 邮局内凌乱不堪,纸张、报纸散落一地。 滕代远随手拣起一张,翻动看视。警卫员把报纸归拢到一起,而后清理房间。滕代远嫌腰间的驳壳枪碍事,他取出放到邮局的柜台上。当他看完一张,又拿起一张看视时。突然他的眼睛睁大了,小声念道:“蒋桂爆发战争。蒋介石三路大军围攻武汉。进攻井冈山的朱培德部即刻收兵西进……”滕代远一高兴,右手往桌子上猛地一拍,乐极生悲,不幸的事发生了。“叭”的一声枪响,他的驳壳枪走了火,自己前胸中弹。 警卫员听到枪声以为有情况,全都拔枪在手,结果看见滕代远用手捂着前胸,鲜血外流,忙上前扶住他。 滕代远被送进地方医院。得到消息的彭德怀急匆匆来医院看望,被滕代远的警卫员引进一间手术室。 滕代远躺在病床上,伤口已处理好。彭德怀立在滕代远病床前,关切地问:“你觉得好些吗?” 滕代远忍着疼歉意地说:“都怪我太大意了。” 彭德怀安慰他:“事情已经出了,你也不要难过。把你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我再来接你回去。” 滕代远:“我听军长的。担子都压在了你一个人身上……我从报纸上看到蒋介石和李宗仁发生了蒋桂战争,进攻井冈山的敌人也都撤到九江。” 滕代远虽然为寻找红军主力受了伤,可也得到了一条重要的消息。彭德怀召开干部会,商讨下一步的行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很是热烈。 “乘敌人撤退之机,我们可以打回井冈山。” “对!井冈山是我们丢的,我们再夺回来。” 也有人担心:“我们就这么多人,回井冈山行吗?” “井冈山是我们丢的,我们不夺回来,其他人会怎么看我们。一定要夺回来。” 彭德怀一直在认真地听。 “天气慢慢的热了,我们穿的还是冬装,能否搞一些单装。” “听说安远有国民党的被服厂。” “对!打安远。” 彭德怀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好!拿下安远!” 会议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打安远。 红五军占领了安远的被服厂,得到了一些服装。 彭德怀也学滕代远的办法,从敌人那里获得情报,他来到伪县政府大院,院内冷冷清清。原来国民党官员早闻风逃之夭夭。彭德怀打量县政府大院。大概走热了,他用帽子扇着风。忽然,一个干部手拿一份通报,高兴地一边跑一边叫: “军长,毛委员他们有下落了。” 彭德怀一阵惊喜。接过通报快速浏览。看后高兴地说: “他们在长岭寨消灭了郭风鸣两千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当场击毙郭风鸣。红军进驻长汀。好消息,好消息啊!” “军长,我们还去井冈山吗?” 彭德怀面放红光,眉毛飞扬,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干脆地说:“我们东进,同红军主力会合。先派人去联系。” 东固是赣南最早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李文林、曾炳春等人领导武装暴动的地方。东固四周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都已发动起来,有着好的革命基础。螺坑沙古丘,是群山环绕的沙古丘,是一块很大的开阔地,平坦舒展。 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在这里受到了李文林和段起凤及数千名当地群众的盛大欢迎。这是离开井冈山以后,从未有过的盛大热烈场面。 毛泽东和朱德在李文林和段起凤的陪同下,带领队伍走在欢迎的人群夹道中。欢迎的群众有的送草鞋,有的送鸡蛋,有的送水。场面热烈,感情真挚。几个月来的转战,流离颠簸,使他们都很疲惫,来到这里,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 部队刚住下,当地群众就有组织地来劳军,有的担着粮食,有的抬着猪肉,还有的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前来慰问。毛泽东、朱德、陈毅和李文林、段起凤从屋中面带笑容地迎出来,一个劲地向群众道谢。毛泽东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发自内心的感慨,对身边的李文林说:“你们东固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天地,群众真正的发动起来了。红军到了白区,无人作向导,稍有不慎,便会带来灭顶之灾。这两个月来深感群众站起来自觉地支持革命,革命才有坚强的后盾和希望。” 李文林绕有兴趣地告诉他:“我们东固地区方圆二百多里,形成了秘密割据。” 毛泽东对这个名词很感兴趣,新奇地问道:“什么叫‘秘密割据’?” 李文林告诉他说:“党组织和农民协会都是秘密的,敌人来进攻时,根本找不到目标。这样群众就少受损失。” 毛泽东“哦”了一声,赞叹道:“这里和井冈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政权形式。好,有它的独特之处。” 这当儿,朱德、陈毅和部分战士搬来了凳子,在场地上摆成一个圆圈,热情地让群众就座。毛泽东、朱德、李文林也坐下来。来的群众多,凳子不够,就围着凳子站了一圈。 毛泽东和朱德相互推让了一下,最后由陈毅站起来讲话,他深情地说:“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们的欢迎和款待。我陈毅代表朱军长、毛委员谢谢诸位。”群众高兴地鼓起了掌。 陈老爹乐呵呵地说:“谢啥么?都是一家人。你姓陈,我也姓陈,五百年前咱们还是一家人嘛。” 陈老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轰笑。 陈毅继续说:“陈老爹说得好,我们是一家人。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有来无往非礼也’。送给你们什么呢?我们拿不出粮食和大洋来。经毛委员和朱军长批准,送给大家一部分枪支弹药。” 李文林高兴的带头鼓掌。 毛泽东乘机说:“我们送给你们的枪支弹药,是蒋介石送给我们的。不过,他可不是心甘情愿地送,是在逼迫的情况下才送给的。但我们是甘心情愿送的。” 毛泽东幽默风趣的话,不仅博得了掌声,还赢来大家的笑声。正说间,战士搬来了枪支弹药,放到人们的中间。李文林高兴地合不拢嘴,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前拿起一支九响枪,仔细看后又拉动了枪栓,检查枪膛。他不住地赞叹。 “好枪,好枪。”他放下枪,望着几箱子弹对毛泽东和朱德说: “在我们这里,要想动用一发子弹,就得经过党组织的批准。” 两军的会合,双方都很高兴。就在这天的夜间,毛泽东、朱德、陈毅、袁文才和李文林谈了很久。最后,李文林告诉他们,井冈山在两个月前已经丢失。毛泽东、朱德、陈毅和袁文才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都很震惊。几个月来所担心的就是井冈山的安危。本来到东固后,经过一个时期的休整,从东面支援井冈山。现在看来,井冈山是回不了。他们都在默默地坐着。看得出,一个个的心情都很痛苦。 李文林作为这里的主人,关切地问:“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大家都没有考虑成熟,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 朱德自言自语地说:“井冈山陷落,一时回不去啰。” 毛泽东关切地问:“有没有突围的人?” 李文林肯定地说:“有!” 毛泽东眼睛一亮,马上追问道:“他们向何方突围,有无这方面的消息?” 李文林遗憾地告诉他:“目前还没有。” 大家又沉默了一会,毛泽东告诉他:“中央的‘六大’文件我这里有一份,你可以拿去先看看,找个时间,向干部传达一下。” 说到中央的文件,李文林的脸上出现了喜色,他从毛泽东手上郑重地接过中央文件,迫不及待地随手翻动。 袁文才听到中央文件,又勾起了他的心思。在柏露会议上,毛泽东有一段内容没有传达。当时他就有些多心,虽不知是什么意思,可以肯定地说,与他有关。此时,他产生了要弄清那一段文件内容的欲望。他用关切的目光投向文件。 就在这个夜晚,袁文才向李文林撒了个谎,借到中央文 件,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内,在灯下看中央文件。当他看到《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有一段对土匪武装的策略规定,他的脸色大变。翻动文件的手在微微颤抖。中央文件里有这样一段话:“……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让土匪深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 袁文才看到此,如芒刺在身。他愤怒地合上文件,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甚至是恐惧异常。他奔到门口,望着漆黑的夜。袁文才自己问自己:“难怪在柏露会议上,毛委员有意删除这一段。共产党还是不相信我们这绿林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打定主意,分道扬镳。 也就在这个晚上,毛泽东和朱德得到了李文彬、张与仁两旅逼近东固的消息。如何迎敌、如何利于今后的发展,俩人苦想了一夜。今天一早,他俩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东固镇外的一条清澈透明的潺潺溪水边,默默地想着走着。 俩人停在一棵大树下。 毛泽东看着四周峥嵘的群山说:“李文彬的两个团从大余一直跟在我们的后面,现由南向北逼近东固;张与仁的三十五旅,由永新经吉安到广昌,从北路堵截我们。大柏地一战,我们消灭了刘士毅旅,他不战而撤出宁都,现在,又由东向西紧逼我们……” 朱德也感到敌人从三面包围,使红军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他思虑地说:“看来,我们只有向北转移,再折向东,到闽西去,方是上策。” 毛泽东也有同感:“起码是目前,建立固定的根据地已不现实。那就采取‘打圈子’的战术,敌进我退。” 俩人形成一致的意见,心头的那种压抑也随之消除大半。 当毛泽东和朱德一进大院,朱云卿神色紧张地走上来,向他俩报告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有人看见,参谋长袁文才私自离队走了。” 俩人听后同时一惊。 朱云卿请示他俩人:“要不要派人追回来?” 毛泽东想了想:“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且说袁文才从东固私自开小差回到茨坪,一直躲藏在王佐的家中。袁文才和王佐俩人以前同是绿林好汉,如今都是共产党员。对袁文才的行动,王佐是有保留的,为了以前的情意,收留了他,隐藏了他。这么多天来,对组织上讲不讲,他一直拿不定主意,一直折磨着自己;这一天,他终于想好了,要同袁文才谈谈。他俩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言,面面相觑。 王佐怀着复杂、矛盾的心境离座徘徊。 袁文才也是怀着复杂、矛盾的心情看着内心激烈斗争的王佐。袁文才心里在想:“我和他同是拉杆子的绿林,又是饮血结盟的兄弟。他不会……”王佐看了他一眼,见他也在注意自己,心中也在暗想: “我们两个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劫富济贫,是结义弟兄。现在都是在党的人了,我该怎么办?兄弟情义不可丢,党性也不能不要……” 袁文才暗自盘算着:“我老躲在这里,总也不是个办法……” 王佐也在想:“何党代表现在是宁冈县委书记,向他摸摸底?何党代表为人不错,毛委员是个值得信赖的领导。” 袁文才坐不住了,也站起身。看得出,他这个矛盾的心要作出选择:“毛委员虽然值得信赖,中央文件都写上去了,他一个人能顶得住吗?唉,做人咋这么难。” 袁文才被王佐说服,决定先由王佐向组织上汇报。何长工听了王佐的汇报:“我们党现在还不很成熟,制定的一些政策存在着左的东西。但袁文才同志私自离队,问题是严重的。 他在哪里?” “躲在我家。” “你动员他来一趟,我同他面谈一次。” “他不敢来。” “对袁文才我们还是相信的。他不敢来,我上山去和他当面谈。” 何长工亲自来到茨坪王佐的家,同袁文才见了面。俩人面对面地交谈一下后,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少许,袁文才心有余悸地问:“党组织还会相信我?” 何长工开导他:“只要你大胆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能争取党组织的理解和谅解。还会一样的信任你,重用你。” 袁文才仍有怀疑:“中央文件上写得明明白白,‘首领应当作反革命首领看待’,并强调‘均应完全消灭’。” 何长工进一步说:“在柏露会议上,毛委员不是没有传达这一段吗?会议以后不是又升任你为红四军参谋长吗?这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党组织对你是信任的,是重用的。” 袁文才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他无一回答。停了停又说:“我是土匪出身,可那是被逼得没办法的事。我没有干出过对不起穷人的事。有些人是白军出身,放下武器就成了同志。我是自愿改编的,可……我总觉得不被人所理解,心里难受,后怕。” 何长工坦率地说:“你说的这些,我承认。袁文才同志,你是一个红军的高级干部,应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为什么非要让人理解?只要你坚定的是共产党的信念,就不要怕。毛委员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是有些人不理解吗?‘八月失败’毛委员派人前去阻止,不是没人理解吗?事后大家不都理解了,信服了。理解果然是一件好事,不理解也不一定全是坏事。” 袁文才的心被他打动了:“何党代表(他习惯这样叫),我承认错误,可以公开地承认错误。我接受组织上的处理。” 何长工高兴地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你会明白的。我来的时候,专门为你开过一次会,经研究决定,你担任宁冈县委常委。” 袁文才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说:“请你有机会转告毛委员和四军前委,就说我袁文才对不住他,对不住党。” 几天以后,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主力,悄悄向北绕了个大圈子,跳出敌人的围追。3月13、14两天,在长岭寨消灭郭凤鸣第二混成旅的两个团,缴获枪支五百多支,还有3门迫击炮。旅长郭凤鸣当场被击毙,胜利到达闽西的长汀。在长汀吸收了不少青年参加红军,其中就有年仅15岁的杨成武。杨成武在战斗中成长,历任红军的团政委、师长兼政委,靠着坚强的意志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他担任晋察冀司令员兼政委时,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役,消灭了大批的日本侵略军,打死日本中将阿部规秀。建国后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代总参谋长和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红军领导到达长汀后,有兴来到了著名的云骧阁。云骧阁坐落在乌石山,临江而立。原是清代所建,又叫清阴阁。陈毅这一天,穿了一套崭新的灰布军装,面对汀江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闽赣路千重,春花笑叶红。 败军气犹壮,一鼓下长汀。 “好诗,好诗啊!” 毛泽东和朱德都穿着崭新的灰布军装,显得特别精神。俩人在树冠如伞的樟树下的甬道上,高兴地走过来。毛泽东边走边重复道:“闽赣路千重,春花笑吐红。 败军气犹壮,一鼓下长汀。”朱德也赞美道:“好诗。” 陈毅谦虚地说:“让毛委员、朱军长见笑啰。” 朱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彭德怀的红五军来人啰。” 陈毅面有惊喜之色:“我们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毛泽东神秘地说:“还有一喜。” “还有一喜?”陈毅疑惑地看着朱德。 毛泽东见他不解,解释地说:“告诉你,国民党内部发生了蒋桂战争。蒋介石调朱培德率部为一路军由东向西进攻武汉;刘峙率第二路军沿长江攻打武汉;韩复榘率第三路军从河南沿平汉线进攻武汉。敌人内部的斗争,正是我们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发动群众,建立公开的苏维埃割据,同湘赣边界割据相连接。这不是一喜吗?” “是一喜。”陈毅高兴地说。 朱德又说:“两个纵队扩编为三个纵队,成立了军、纵队两级政治部,这不是一喜吗?” “是一喜。叫我说,还有一喜。”陈毅也提示他们。 毛泽东和朱德都愣了。 “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又筹措了五万大洋,每人都换上了新军装并且还破天荒地发了几块大洋。难道这不是一喜?” 朱德连声说:“我们是五喜临门。” 他们正高兴地诉说着,朱云卿来了:“你们让我好找喔。” 毛泽东开玩笑地问:“新任的大参谋长,有何事如此着急?” 朱云卿已升任红四军参谋长:“我是来请示下一步的行动问题。” 毛泽东反问他:“我们已经同彭德怀联系好,准备在瑞金会合。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朱云卿高兴的一笑:“西进瑞金。” 瑞金是闽赣交界县。它是东进龙岩乃至闽南的交通要道, 也是西去赣南的必经之地,还是南下东江的枢纽 4月1日,正是闽赣大地花红柳绿的季节,毛泽东和彭德怀在瑞金重逢。 中午开饭时间,毛泽东和彭德怀并肩走在房屋的夹道中。 毛泽东歉意地说:“这次守井冈山很危险,现在看来,不应该决定留你们守井冈山,让你们吃了不少苦。”彭德怀也表示: “虽说苦没有少吃,但丢了井冈山根据地,没有完成前委交给的任务。” 毛泽东也认为:“敌人兵强马壮,又多于我们几十陪,加上我们到外线作战,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才出现了这种难堪的局面。” 他俩到了吃饭的地方,桌子上孤孤零零地放着几碗米饭。 毛泽东歉意地说:“你来了本应好好地招待一番,可我们拿不出东西来招待你。只好委屈你吃白水泡米饭啰。” 朱德许诺道:“现记上帐,等我们打下地盘,有了东西,我请客来补上这一顿。” 彭德怀也半真半假地说:“好。军中无戏言,到时可别怪我找你要这顿饭吃。可不许赖帐。” 三人笑着坐在了桌前。 这顿饭虽说是太寒碜了,可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饭后,毛泽东、朱德同彭德怀很快就又在于都贡水边分别了。彭德怀带领他的部队到赣西开展工作走后不久,在瑞金的毛泽东和朱德接到了“中央二月来信”。毛泽东长时间地坐在桌前,眼睛看着一个地方,他好像进入了某种境地。毛泽东暗自发问:“中央二月来信,要我和朱德同志离开红军,隐匿大的目标,以保存红军和分散发动群众。中央的这种精神,正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会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 毛泽东烦躁地站起身,点燃纸烟,慢慢地抽着到了门口。 就在这时,中央派刚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到了江西,被任命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5月下旬首次攻克龙岩后,由于前委地方工作的增多,在朱德的提议下,前委决定成立红四军临时军委。刘安恭担任临时军委书记。 这个时候,在领导权方面,毛泽东同朱德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分歧,有些人就利用这个分歧,大造舆论,还有人乘机借题发挥,有意挑起矛盾,引发一部分过去对领导有意见的人,打着中央的旗号,公开站出来扩大事态的发展。毛泽东和朱德成了两方争论的焦点。毛泽东处在不利的情况下。 在龙岩的一次临时军委会议上,刘安恭提出:“我来到红四军后,看到很多地方的做法有问题。前委管的事情太多、太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我认为前委只能管部队的行动问题,其他的事情就不要管。” 由于军情的变化,攻克龙岩后,又主动退出龙岩,转移到永定县的湖雷。湖雷是闽南的一个中等小镇。部队到达这里后,思想更加混乱。刘安恭成了红四军中一个十分繁忙的人物,上窜下跳。在朱德的住处,刘安恭一连串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感到前委管得太多,权力也太集中。” 朱德想了想,也感到有些道理:“你说的这些问题,我承 认前委在某些方面某些问题上管得是有些多,权力过于集中。” 刘安恭借题发挥:“集中就是专权,就是前委说了算。前委说了算,实际上就是毛泽东一个人说了算。他包办了下级领导要做的工作,还代替了群众组织。这叫书记专政,是家长制作风。” 朱德思考着他的话,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刘安恭见朱德没有大的反应,又进一步说:“在苏联,军队是一体化,就是军事长官说了算。你在国民党军队干过,也是军事长官说了算。军队就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他不同于政府、政党。在前委会议上,很多同志都提出了这方面的意见。” 朱德在这个问题上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前委权力的集中,不利于下级干部才能的发挥,也不能调动群众组织的积极性。 毛泽东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认为再次占领龙岩的时机已到,召见了第三纵队司令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参谋长兼七支队队长曾士峨,给他们布置任务:“请你们三员大将来,是交给你们三纵队一个任务。” 伍中豪急不可奈地说:“打龙岩?” “对!打龙岩。” 三个人都很高兴。伍中豪表示:“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毛泽东笑笑。那笑容中还包含着一种神秘:“协民,你是在洞庭湖边上长大的,会钓鱼吗?” 蔡协民疑惑地回答:“会。” “好。”毛泽东把计划告诉他们:“陈国军是一条狡猾的大鱼。目前他率领主力去了潮州,龙岩空虚,你们乘机夺取龙岩。当他回师时,你们再双手送给他……”毛泽东望着他三人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三人无声地点点头。 毛泽东继续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果然,打龙岩打得很顺利,被红军第二次占领。因为这是一次“钓鱼”策略,红军打下龙岩后,又主动撤离。红军主力撤离龙岩后,军部移居上杭东北的白砂。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毛泽东的处境,反而愈来愈艰难,要求他离开军队的呼声愈来愈高。前委领导决定再一次召开扩大会。会前,林彪写给毛泽东一封信。 毛泽东手里握着林彪写给他的信,思绪万千,独自一人在思考。林彪在信中要求他不要离开红四军。信中说有些人“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毛泽东心中明白,他这是指的刘安恭。刘安恭不了解红军的性质,对错误思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毛泽东认为这支队伍许多人是从旧军队脱胎出来的,存在着旧思想、旧习性,习惯于军官权威,习惯于走州过府,不愿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还有一部分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作风也随之而来。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极端民主化的错误思想,妨碍着红军的正常发展。谁是谁非被他们搞得扑朔迷离。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由朱德、陈毅、朱云卿、刘安恭、林彪等41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会议开得很激烈,始终显露出浓浓的火药味。 刘安恭在会议发言中,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毛泽东的理论观点和领导方法。他说:“毛泽东讲‘党指挥枪’,说到底是他在搞独裁,搞家长专制。大多数人认为,当然也包括我。朱德是拥护中央指示的。毛泽东自创原则,拒绝执行中央的命令。我提议现在是留毛还是留朱的问题,进行表决。” 刘安恭咄咄逼人的气势,气恼了一个人,他就是林彪。林彪在会上站出来,发表了截然不同的意见。“我们红四军发展到现在不容易,朱、毛离队目前不适宜。但是,朱德用政客的手段拉拢部下,支持恢复军委是想自己说了算,有摆脱前委领导的思想。” 林彪和刘安恭俩人,各持观点,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毛泽东看到他和朱德成了争论的焦点,为了维护团结,他站起来说:“谁是谁非的问题,现在不要作结论,等待以后再解决。 我们今天这个扩大会就是要不要成立军委的问题,进行表决。” 朱德也表示同意:“我同意其他争论的问题,可以放一放,就成立军委问题大家酝酿一下,进行表决。” 表决是会议的结果,会场一下静了下来。 会议进行最后表决前,毛泽东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意见,提出不再担任前委书记。他认为军委和前委不仅仅是机构的重复,而且是同前委分权,更为严重的是削弱和动摇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毛泽东简短的几句话,激起了与会者对刘安恭的极大的愤慨。最后表决时,以36票对5票压倒多数通过了取消临时军委的决定。刘安恭担任临时军委书记一职自行免去,改任二纵队司令员。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这次会议后,临时军委虽然撤销了,可争论一刻也没有停止。 在红四军党内外争论到达白热化的时候,南京的蒋介石要通了军政部的电话:“由于我们对李宗仁作战,在井冈山未能消灭的朱毛土匪,已经流窜到了闽西。共产党的武装,实为心腹之大患。电告闽粤赣三省,要他们调整兵力,将其消灭在闽西山区!” 蒋介石放下电话耳机,好像松了一口气。他走到一边深色的沙发前,如释重负地坐在上面,抚额小憩。突然,他又想起了什么,直奔电话机前。 “查一查驻防闽西的……陈国辉的第一混成旅?直接发电于他,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围剿朱毛匪军!” 在闽西的陈国辉,是一个老牌土匪,此人不仅凶狠残忍,而且十分狡猾。红军第二次打龙岩,他仅仅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陈国辉也早想进行报复,只是信心不足。这一次接到南京军政部转来的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命令,他也想在龙岩露露脸。 毛泽东在白砂红四军军部,亲自向伍中豪交代说:“6月3日,你们打下龙岩,调动了陈国辉。前委决定在龙岩全歼陈国辉旅。你们纵队的任务是:一部扫除虎头岭、高亭守敌,迅速从北门攻进,控制龙岩城的制高点;另一部直插龙岩南门。 西门由林彪的一纵负责。” 6月19日,拂晓,攻打龙岩的战斗准时在西门打响。林彪立在前沿,注视他的一纵在敌人炮火的硝烟中攻击龙岩的场面。 在龙岩北门,阻击的敌人看到红军勇猛地冲过来,弃枪而逃。蔡协民带领五支队第一个冲进城去。三纵很快占领了城中的制高点。伍中豪率领六支队冒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利用街道两边房子的掩护,渐渐逼近陈国辉的司令部,敌人阻击的很厉害,无法快速接近。伍中豪命令:“进人民院,挖墙打洞!” 选好进攻的地点,战士用镐、锹破墙打洞。 陈国辉在他的司令部里,耳闻龙岩城的阵阵枪声,坐立不安,原地徘徊不止。 副官闯进来,结结巴巴地说:“旅……座,红军已……经逼近司令部。” 陈国辉恼羞成怒,破口大骂:“他娘的,你不能慢一点?!红军到了什么位置?” 副官稳定一下情绪:“报告旅座,红军已经抢占‘州龙须当’制高点,西门、南门都也被攻破。还有的正在附近破墙靠近司令部。” 焦躁不安的陈国辉,此时倒冷静下来了,从枪声中辨别战况。 副官焦急地催促他:“旅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陈国辉是个老牌土匪,扬天长叹:“我陈国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上了他们的‘钓鱼’当。”这时,外面的喊杀声愈来愈近。 副官已急不可待:“旅座……” 陈国辉一声不响地走出房子,副官和他的卫兵有的在前开路,有的在后护卫。陈国辉他们刚一出来,看见前面的红军战士打着枪冲过来,街上的流弹在耳旁发出呼啸声,又急急忙忙折回去。 陈国辉命人关闭司令部大门,他自己大步进到屋里。他的卫兵不知他要干什么,在门外焦躁地等候。很快,陈国辉 已经换上了一身便装。当他刚一出现到门口时,外面传来“活捉陈国辉!不要让他跑了!” 的呼喊声。 陈国辉急的如丧家之犬,带领他的手下从后门逃离。 战斗进行到下午,枪声已经平息,硝烟还未散尽,搬运枪支弹药的人流和一队队俘虏被押走。 军部临时安置在中山公园内。毛泽东和朱德并肩走进公园,向着一栋四方二层小楼走去。看得出,他俩人没有因为党内的思想斗争而影响工作关系。 毛泽东和朱德进入小楼,朱云卿和司令部的机关人员,早已把司令部布置好。 毛泽东和朱德一进来,朱云卿就向他俩人报告:“战况已经统计出来。歼敌2000多人,缴获长短枪600多支,机枪8挺,迫击炮4门。子弹还没有清点出来。” 毛泽东十分兴奋地说:“好啊!这是我们下井冈山后的第三大胜利。请参谋长下发一个通知,要求部队进城后,遵守群众纪律。” 朱德也是十分激动。“部队要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搞好战后总结。” 朱云卿遗憾地说:“很可惜,让陈国辉逃跑了。” 毛泽东说:“他跑了初一,跑不了十五。” 三打龙岩后,闽西地区的形势发展很快,成立的赤卫队编为红四军的第四纵队。 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减轻毛泽东思想上的负担。由于极端民主化和单纯军事观点的影响,争论的焦点继续扩大,要求毛泽东离队的呼声愈来愈高。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当选为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怀着留恋和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工作。 ------------------ allan9扫描制作 || 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