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九论
第八论 行为论

    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
      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系统定义

      系统名称:行为
       前系统:价值
       后系统:知识
       上系统:人性
       下系统:观念
      系统接口:沟通
      系统基因:压力
      系统结构:状况、目的、行动
      系统性质:个体行为、社会行为
      系统应用:行为
一、行为的系统关系

    本系统:行为-地之人。
      释文:「行」-会意字。彳,左脚向前跨出。亍,右脚向前跨出。*左右脚交
              互跨出,走也。
         「为」-象母猴之爪。*公猴无所事事,母猴需要育婴,故母猴之爪引
              申为有事可做。
      定义:一系统之行动及作为,具有一定目的者。
    前系统:价值-地之天。
      价值是行为之本体。
    后系统:知识-地之地。
      知识是行为之应用。
    上系统:人性-人之人。
      因人性而产生行为。
    下系统:观念-天之人。
      因行为印证始产生观念。


二、行为的接口关系

    系统接口:沟通。

      释文:「沟」-前缀:水,水流。字身:冓,深密处。*人工挖掘的深槽,供
              水流通的水道,疏通。
         「通」-前缀:?,乍行乍止,行动。字身:甬,狭窄的洞,甬道。*
              过甬道,透过而达,畅也,系统间共同者。
      定义:使系统或系统间,得以通达者。

    一系统在受力之下,会产生机械式的反作用动作,如果此动作具有一定的方向,一
定的大小,且有可测知的目的,则称之为【行为】。
    以上是从宏观立场对行为之定义,然而时至今日,以人类所知,除了人类以外,尚
无任何机构,具备确立「目的」之条件(宇宙是否有大目的,因牵涉广泛,不宜在此多
费篇幅)。因此,本文暂取狭义解释,假定此系统为人(未来必有其它非人类系统,符
合前述宏观定义者)。
    人有意识,在意识观察、判断之下,有了利害的选择,是为「目的」。至于其它的
高级生物,是否也有意识及目的,则属主观定义的课题。因此,除了讨论到某些状况,
将其它生物「拟人化」之外,本论仅以人类行为作讨论的对象。
    人类的行为复杂万端,严格说来,个人私密性的单独行为无从探讨。原因之一,是
所谓「私密性的单独行为」,除了当事人之外,非他人所能知或应知。原因之二,是个
人之私密行为,即令有目的,也是绝对主观,更无从探讨。
    思维是主观的,但思维可以用概念表达(比如狗可能有思维,但因不具类人的概念
媒介,无从与人沟通,所以狗的思维无法讨论),遂有客观认知。行为若是主观的,又
不能有客观的认知,同样不能讨论。除非某人之私密行为被人录像,为大众所知,私密
性不复存在,始有被讨论的可能。
    行为一定要有目标,有目标的反应,才能称做「行为」。例如,人利用情绪反应,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是一种行为。人之依赖父母是反应,如果利用父母的保护,以达
到生存的目的,则可视做行为。
    因此,行为唯有具备客观条件,才能明确定义,也才有讨论的必要。明确地说,行
为应有客观的接口,他人才能得知,才具有意义。
    这种客观的接口,是称【沟通】。意指行为之目的,全赖与他人相互沟通之接口,
始有意义。至于人或遗世独立,或紧闭门户,其一举一动,只是个人的动作或反应,不
具备客观的接口。


三、行为的基因

    系统基因:压力。

      释文:「压」-字身:厌,高岩下狭迫状。前缀:土,土地。*加力于物体,
              使狭迫,不动。
         「力」-象人筋气之形,系统作用能之来源。
      定义:一系统所承受的向性能量。

    生命体只是一个机构,循环运转在能量变化之下。当能量发生变化时,生命机体受
到能量【压力】作用而产生反作用力,是称「动作」或「行为」。基于前文之说明,唯
有人能藉各种沟通接口,以达到个体之目的,是以行为系以人为讨论对象。
    人所面临的压力,可概分三大类:一为身体感受的生理压力,一为生命存续的生存
压力,以及在生存过程中面临的生活压力。
    生理压力来自生命体之机能需求,以【地】为象征。这种压力与生理年龄有关,在
生长期、成熟期以至衰退期,每一阶段的压力都有所不同。人不得不,且在生理预设的
需求下,也乐于从事解除压力的行为。
    生存是物种存在与否的前提,故以【天】为象征。生存压力一部分是基于生理,一
部分则来自心理需求。人在经验中了解到个人生存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心理的依
赖,并进而致力于生存压力的解除。这种行为完全建立在价值观上,其成败关键,则在
于社会的互利与否,及其重视知识的程度。
    至于生活压力,则如【人】的变化,是环境影响下所形成。所谓环境,包括了地缘
条件、社会背景、历史传统、人文因素、宗教习俗、机缘遭遇等,举凡人生所经历的,
无一不是生活压力的来源。
    此外,前述的生理压力与生存压力,更是生活压力中比重最大者。只是这两种压力
经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环境的改善而消失,但生活压力恰恰相反,往往是在生理与生
存压力消失后,才显现其影响力,成为行为的基因。
    比如具有地缘性的「传统文化」,人自幼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习以为常。
对于未成年之人,这种基因并不明愿,而且很容易随环境改变而变化。但是,一旦意识
型态成形,便如树木之根、大厦之地基、事物之阴影,始终难以动摇。
    「教育方式」亦然,人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工程」的奠基。每一个社会的价值
观,都是经由教育传达的。西方最精心的设计,就是广收落后地区的学子,美其名为为
提高落后者的知识水准,实际上,是宣扬其价值观,作彻底的文化侵略。
    压力必将导致反作用力,生活压力的结果,便产生行为。而不论是什么压力,行为
经常具有修正或调适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自我刚刚萌芽,尚自深掩在主观之
中。为了突显自我,这个时期以反价值、反传统、反权威为特征,但也正是模仿、学习
的不二良机。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下,压力能得到适当的控制或疏导,且建立有效的价值
观,便可轻易地溶入主流社会。反之,在动乱、喧嚣或变化剧烈的社会中,青少年不是
受到外界的引诱,丧失了自我,便是步向极端,与现实脱节,另创新机。
    ┌─┬──────┬───────────────────────┐
    │地│生理压力行为│感觉、饮食、性交、生育、嬉戏、运动、展示、表演│
    ├─┼──────┼───────────────────────┤
    │天│生存压力行为│交易、政治、军事、经济、农牧、生产、医药、技术│
    ├─┼──────┼───────────────────────┤
    │人│生活压力行为│音乐、美术、文学、哲学、思想、教育、戏剧、宗教│
    └─┴──────┴───────────────────────┘
    人的行为导向,在不受人为因素干扰下,常依前表中三种行为模式,再加上自身条
件的优势而定。在「生理压力行为」上,肌肉强壮者偏爱运动;体态美妍者喜好展示;
感官灵敏者长于表演。「生存压力行为」则决定于个人的价值观、环境供需条件等。「
生活压力行为」变化较大,音感强者雅好音乐;观察力强者喜好美术;经验丰富者爱好
文学;思想敏锐者偏向哲学、思想;对人世持怀疑态度者,便容易走向宗教之途。
    行为是压力下的「功」或「反作用」,行为者受经验因子影响而动,经验又来自本
身既有的条件。顺势发挥,就是行为。至于不具备明显的先天生理优势,又不能培养后
天经验者,则赖环境予以安排。
四、行为的结构

    行为的三才结构为:状况、目的、行动。
      释文:「状」-前缀:丬,侧置之床。字身:犬,家畜。*床侧有犬,表达某
              种情况。
         「况」-前缀:水,液体。字身:兄,同胞男性年长者。*水之长者,
              比较之变化也。
      定义:系统的情势有了变化。

      释文:「目」-象形字,原横向,眼睛,引申为重点,纲领条文。
         「的」-前缀:白,明亮无色。字身:勺,挹取,象形中有实。*明白
              可取,意念所至,目的,这个,属于。
      定义:眼睛所望之处,代表意念所在。

      释文:「行」-会意字。彳,左脚向前跨出。亍,右脚向前跨出。*左右脚交
              互跨出,走也。
         「动」-字身:重,重力。前缀:力,力量。*重力作用,开始运作。
      定义:一系统由静止而运动之状态。

    行为必然具备状况、目的及行动三个过程,不论多么复杂的行为,如果不断微分到
最后,其最基本的结构,必然是起始态、决定态、进行态。这三种状态不断循环,由低
层组合成高层,直到全部目的达成为止。
    宇宙有其必然的层次结构,在物质层次中,由于电场的因素,作用力直接产生反作
用力。但在生命层次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还增加了一个能量贮存与分解的过程。
再进化到高级生命,贮存与分解之间,又增加了分辨判别的步骤。
    对无生物而言,行为就是反作用;低等生物之行为则是遗传反射;到了高等生物,
行为复杂化,可以经过学习而得,因而必须先行分辨,再加以判断。至于人更是独特,
不仅要判断,而且是以目的判断。
    【状况】相当于能量的变化,是「起始态」,代表当时情势。状况又可分为两种:
一是当前的环境变化,由感官侦测而得;一是过去贮存的经验反应,因内在感受而知。
这两种状况一先一后,相继产生,人必须立刻以之作出决定。
    【目的】相当于决定,是对状况判断的结果,即为「决定态」。目的也可以自成系
统,或以时序、或以策略,作无限的分割,直到能列举成为具体的流程止。人最重要的
特色,便是目的导向,有了目的,才能化作用力为行为。
    【行动】为目的流程之分解,也是达到目的之必要手段,亦即「完成态」。行动是
能量作用的反应,但是仅仅片断的反应尚不能构成行为,比如哭、笑是面部肌肉的刺激
反应,若人在某种心情下,刺激了肌肉,产生了反应,这是「情绪反应」而非行为。
    除此之外,有些动物在初生时,由于遗传基因的作用,会将任何第一眼所见的动态
形象,视作安全的保障,因而与之形影不离,心理学上谓之「映相反应」。还有以一种
刺激引发另一种反应,使之不断重复发生,最后形成刺激-反应的「制约反应」,这些
都不能称做行为。
    因此,在行为的结构中,状况、目的、行动三者缺一不可。也正因唯独人类具有目
的之认知,所以行为可以说是人类独具的、「有所为的行动」。
    又因状况来自感受,而目的需要意识。在感受与意识的关系上,意识多重理性,感
受则偏感性。也就是说,在思想上人可以脱离感性,但在行为上,理性再强的人,都无
法完全摆脱感性的控制。是故,一般人无时无刻,总在感性及理性之间,不断地挣扎,
以选择最有利的行为。
    由感受到行动,人之平均反应约为四分之一秒。与其它动物相比,这种速度相当缓
慢,再若加上意识的延迟效应,则难以估计。然而人生得失难以逆料,反应快的人,行
为容易出错;反应太慢,不免贻误时机。此外,事情有轻重缓急,人的能力又有高低之
别。好在速度常非行为成败的关键,事务的层次越高,其速度的影响性就相对的降低。



五、行为的性质

    行为也有感性及理性之分,感性系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其目的仅与自我有关,故
谓之「个体行为」;理性则以群体的认知为基础,追求群体利益,是为「社会行为」。
两者之性质相去甚远,正如钟摆的两个极端,人就在其中不断地来回振荡。
    成熟的社会必然对个人行为有所规范,此规范统称之为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社会
施于人性的压力,这种压力应该是绝对的,不能稍有「尺度」松紧的问题。压力大,反
作用亦大,人性追求解放本是自然之理。一旦道德的尺度开始松动,振荡的钟摆效应便
开始作用,直到最后伦理道德崩溃,人人不堪其苦,新的社会规范又将出笼。

  ?个体行为:其性质可分为以下数种。
     ?私密性:
          释文:「私」-前缀:禾,粮食。字身:?,私意。*以禾为己,个
                  人利益至上。
             「密」-字身:宓,秘,静默。前缀:山,地表高出的部分。
                  *静默如山,象征结构坚实,难分解,稠也。
          定义:个人不可令人知者。
        前文在行为接口中曾提及,私密性行为无从讨论,但行为具有私密性,却
      是不争之事实,本节仅就此性质,加以介绍。
        【私密性】行为多出于生理需求,对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不能避免的。当
      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可
      以共享、也有无法交换的事务。
        在〈人性论〉中曾讨论过,感性代表私性,在私性立场,每个人都只顾自
      己的利益,而且不愿与他人分享。举凡不能分享之行为,人多隐蔽而行,不易
      为他人所知。这一类的行为本来没有必要讨论,但是这种行为一旦为人所知,
      甚至在有心人士刻意的渲染下,常常成为缺乏判断能力之人的行为典范。
        因此凡属私人的感受,与他人无涉者,在重视理性的团体中,必被刻意忽
      略或轻视。久而久之,在习惯成自然的情形下,私密性便成为难于启口的、羞
      耻的行为,诸如性、自恋、暴力、贪婪等。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管道,个人为
      了维护私利,往往会在心中设防,形成坚实的碉堡。这样可能导致心理反常,
      以致与环境脱节,行为举止乖张。

     ?占有性:
          释文:「占」-前缀:人,行为。字身:占,擅据。*人擅据位。
             「有」-字身:手,人的上肢。前缀:月,月亮。象以手指月
                  之形,以指指月,意为月之存在也。
          定义:据为己有。
        【占有性】的行为起于生理本能,比如人必然把食物送进自己口中。及至
      在生活中经验到,原本可以送进口中的食物,只因没有及时的「占有」,以致
      落入他人口中,白白丧失了机会。于是得到一个经验: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
      有利者必须先行「占有」。
        等到生存行为开始发展时,「占有」更成为个人行为的焦点,甚至就是个
      体行为的真正目的。占有能获得物质利益,而物质的累积性,更增强占有的力
      量。人在理性成熟之前,过早尝到占有的利益,必然会演进到「独占」。
        「独占」的欲望,经常是社会失衡的导火线。人为求「独占」,必须争取
      最高效率,设法攀登权力顶峰。再加上「组合律」的特性,捷足者先登,社会
      中既得利益者,自会设计层层门槛,以种种手段、方法巧取豪夺,其目的无非
      是排斥他人,以满足自我、以及从自我延伸之后代的「独占欲」。
        占有性有得亦有失,因物质体占有时空,当人占有物质时,时空亦等价地
      被物质所占有。人占有的越多,其时空自由度就越少。自由度越少,其行为向
      量便被既有的轨迹锁定,再也无法逃逸。

     ?竞争性:
          释文:「竞」-前缀:立兄,站立之兄。字身:立兄,站立之兄。*
                  两人相互站立,比赛也,争胜。
             「争」-前缀:爪,手足的指甲。字身:手,人的上肢。*手
                  爪相斗,互不相让,竞也。
          定义:多个系统间,相互比较、追求最高效率的主动行为。
        凡是行为涉及到两个以上的个体时,必然会相互比较,而有高下之分。而
      高低之间,能量效率呈几何级数变化,利、害之别遂相去日远。
        【竞争性】有其正面的价值,它是能量累积的有效方式,也是社会进步的
      原动力。但对竞争的个体而言,其负面效果则相当严重,很可能是个人人生灾
      难的开始,或虚荣心的滥觞,或希望的绝灭。
        在自然环境中,竞争性源自个体的效率性,原本无可厚非。尤其是竞争的
      结果,增进了自身的能力,强壮了延续的种族。自然界本就具有均衡的生态法
      则,根据进化之目的,能量变化系朝向高效率组合。而生态的平衡,也就随着
      能量变化的状况而逐步演进。
        在人类社会上,基于人性之私,如果仅由自我延伸到子孙后代,此一进化
      便陷入家族的封闭系统。从某一时间切面来看,此一竞争结果将失去均衡。但
      以时间的连续向观察,个体或家族封闭系统的没落,却常是整体能量的累积。
        竞争性对人的行为影响极大,胜利成功是正面的,也是个体能量的宣泄,
      个人满足与否,端视物质与精神的实质收获而定。如果失败,持续的竞争性便
      成为内在的刺激及压力,而能量将有所贮存,即〈人性论〉中所谓之「气」。
      人之机体无气不能生存,人之意识无气不能上进,竞争可能累积气,也可能因
      泄气而丧失意志。
        气的另一种心理认知为「自信」,在表现上称为「面子」。人因不具预知
      能力,又缺乏整体的认知,故对竞争的成败难以掌握,遂委诸随机的排列组合
      以定得失,是谓之「赌」。
        这种行为可以避免思维的痛苦,又能获得一种实时的「刺激」。生活过于
      平淡,意识没有重心,人生不具目标,生理、心理又失去能量变化者,最容易
      沦入赌的刺激渴望中。

     ?虚荣性:
          释文:「虚」-前缀:虍,老虎身上的毛纹。字身:象两人相背而立
                  状。*虎皮下立人,不实也,空无,无意义。
             「荣」-字身:火火?,火光盛发状。前缀:木,树木。*草
                  木盛发,茂盛也,引申值得赞扬的。
          定义:不切实际的光荣。
        人在尚未认清事物真相之前,最容易受惑于其表面的价值,并在自我心中
      建立一种幻象,以之为行为的目标。这种性质,就是【虚荣性】。
        以一个涡漩体粒子为例,质量在其能量聚集的中心,但是最活跃的,却是
      外围的电子。虽然一团体最重要的力量,在于向心力,但是站在台前的领导,
      经常是大众注目的焦点。
        一朵花、一根羽毛,以至于人的衣着,其光彩华丽的表象,目的就是为了
      吸引注意力。这样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一次一次地迫使对方就范,以达
      成既定之目的。这种策略大自然早用得淋漓尽致,说穿了,就是「诱因」。
        以人的经验及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虚荣性是行为的前瞻,是人产生「上
      进心」的动机。人如果不具虚荣心,则必沈溺于生理漩涡,以致人兽无别。话
      说回来,若人自满于虚荣之中,人类文明也将止于虚无。
        虚荣之一,是未明真实状况:人往往惑于外表,就贸然投入。直到曲终梦
      回,才发现所得非所愿。这种性质主要呈现在一些无知、愚昧的行为上,但这
      也是行为的常态,因为人生正是摸索、学习的过程。
        虚荣之二,是不愿付出代价: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没有因哪来果?由于
      人类社会积习败坏,很多人只希望人人为我,却不肯我为别人。是以对任何事
      物,怀抱着「心想事成」的畸型心态,投机取巧就是典型的代表。
        虚荣之三,是沉迷于既往:过去的一去不返,但当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时,
      就会拿以往的成就,大肆夸耀。这种心态是即将没落的征兆;这种行为代表了
      不能信任的品质。
        人若自限于视线所能及,而不知天理之准则,辄以自我立场,追求宇宙之
      「大公」。常用一些只能施行于一时的「理想」,妄想改变宇宙行进的方向。
      虽然这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但也正是人间扰攘的由来。所以庄子说:「圣人不
      死,大盗不止」,其理诚然。

     ?不定性:
          释文:「不」-前缀:一,象天之形。字身:象鸟上飞状。*鸟上飞
                  无法下来状,未定、否定词,非,无。
             「定」-前缀:?,空间。字身:正,守一以止。*止于一,
                  安也,静也,决也,不变也。
          定义:能量未达平衡之状况。
        人处身在茫茫宇宙中,既不能前知,又无法确知。就连自己所认知的身边
      事物,只要略加追究,也会发现实际上一无所知。
        古人原先以为地是坚实的,是宇宙的中心。现代人知道地表如同橘皮,既
      薄又脆。地球不是中心,只是乖乖地绕日而行。太阳呢?也渺小之极,只是银
      河系旋臂上的一颗小恒星,绕着银河中心而转。银河呢?无数银河组成星云,
      星云组成星团,无数个无数,互相绕来绕去,谁都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
        人生的认知亦然,儿童时代,天下只有父亲母亲以及家人,当然,父母最
      大,一切以父母之命是从。待入学之后,发觉原来老师统率全班,令出如山,
      所以老师最大。出了社会,就业最大,就业得视上司,上司又决定于权势,权
      势又与金钱密不可分。更有甚者,人生机缘决定于天,究竟谁比谁大?
        人的行为决定于意识,意识决定于利害关系,既然不知利害关系的决定者
      是谁,当然就不知所从。是以除了少数特立独行者,对一般人而言,其行为就
      必然具有【不定性】。
        就人类立场而言,不定性正像排列组合一般,每掷一次骰子,人永远无法
      确定其结果。如果换成天的立场,一切都是定数,早已排列妥当了。

     ?自主性:
          释文:「自」-象鼻之形,本人也,主观立场,变化始于。
             「主」-前缀:、,象灯中火焰之形,古文主字。字身:王,
                  国主,最崇高者。*所有者,负责者,最重要的。
          定义:一系统行为由该系统主观决定者。
        上一段提到行为的不定性是必然的,而【自主性】反而是特例。人的自我
      只是一时空遭遇的事件,在那一剎,根据作用与反作用,事件发生了。人在主
      观立场,总认为是「我」在作主,但却不知「我」是谁。如果在客观立场,当
      知环境变化所贮存的能量,由过去流向未来,「我」只是事件的感受点而已。
        那么,怎么可能有自主性行为呢?这在人的立场,只能称之为「上天的慈
      悲」。而在宇宙进化的立场,则可称做「突变」。
        假定宇宙没有进化目的,一切变化都是随机数,则任何规律均可视为突变。
      相反的,假定宇宙进化有固定的目标,凡不符合规律者,才称为突变。在生物
      学上,突变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其完全违反生物进化的规范。
        在正常状况下,人的行为是不定的,只是随着过去的经验而反应。假若有
      人的行为确定不移,不受环境影响,乃至连荣辱生死都改变不了。对正常人而
      言,这当然是突变(疯子的行为肯定是不定的)了。
        这种人有坚强的意志,坚强到能够不顾千夫所指、万众唾弃。对任何社会
      来说,这种人不是大圣,就是大恶。当一个社会上大圣多时,表示该社会正是
      顺风而驶。反之,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那种妖孽所有的意志力,便是乖戾的
      社会长时期所累积的余氛,而以突变的形式,促令国家败亡。

   ?社会行为:
      释文:「社」-前缀:示,祭祀,天垂象见吉凶,告知也。字身:土,土地。
              *土地神主也,古时二十五家为社,引申为人民团体。
         「会」-字身:,天地人三合,集也;囗小,窗也。前缀:曰,出气
              也。*气集也,系统交集,聚合,组织。
      定义:一系统由个人组成且共同分工合作者。
        人类环境的压力来自【社会】,众人的行为又成为社会的作用力。但凡个
      人行为系以他人或团体的互动为前提者,概称「社会行为」。
        行为的产生,是社会人互动的结果,也是宇宙能量变化中,因作用力所做
      的「功」。在物质界,行为是机械性的体用因果关系;在生命界,则形成互相
      依存的生态结构;即令是人间世,也曾历经狩猎阶段、征伐兼并阶段,直到现
      代人的生产交易阶段,以及未来人的理性互动阶段。
        在宏观角度,人类的行为与分子间的「勃朗运动」并无二致。就是用丛林
      中的野兽来比拟,人类的行为也有若干相似之处。然而,人为万物之灵,其灵
      即在具有凌驾兽性的理性,理性正是社会上各成员交互认知的结果。
        社会行为又可分为公益性、传染性、暴发性、控制性四类。

     ?公益性:
          释文:「公」-前缀:八,分也,反背。字身:?,私心也。*反于
                  私者,象征为大众。
             「益」-字身:水(横形)。前缀:皿,器具。*器皿中之水
                  满,有用也,增进,有好处。
          定义:公众之利益。
        顾名思义,【公益】是指社会公众的利益,其行为乃以服务社会为目标。
      事实上,公益是一种理想,而理想只是少数人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受到能量
      压力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理想是行为的动力,因主观条件而形成,由于人各有不同的主观条件,因
      此人不可能有一致的理想。人最大的愚昧,就是想用简单的概念,来表达繁复
      无比的理想。更荒谬的是,竟然有人相信两个不同的个体,会有相同的理想。
        话说回来,行为未必经过认知,即令能认知也是经由错误而修正提升。理
      想要能实现,就必须纠合大众的力量,这就形成了行为上最大的吊诡:即令是
      公益,也必须先满足个人的私念,待实现时,人才发觉理想早就变质了。
        人之为人,必须要有理想,否则人兽之间就难以界定。理想如镜花水月,
      远观是真,近看却什么都不是,只有在构思、追求时,能令人神志一清。如果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胸襟放宽一些,应该看得出,宇宙又何尝没有理想?
        公益正是不断改变中的理想,无数世代以来,具有高洁心灵的人(指人在
      经历过感性与理性的挣扎之后),在与公益有关的政治思想、经济体系上,提
      出很多理想,并且努力推行。
        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公益的理想似乎越来越遥远。当今地球百分之七十
      的资源,控制在百分之十的国家手中。而社会上,有人日进亿万,有人饿死街
      头。最荒唐的是,一些生活优裕、自命不凡的自由、人权主义者,还假借公益
      之名,展现其高人一等的态势。他们专事批判落后国家,有意或无意的忽略自
      己才是剥削的原凶。
        究其因,是昧于人性,不了解人类行为之故。人妄自尊大,以为凭着一种
      制度、一种力量,就可以控制人性、改变行为。事实上,在生存的威胁下,个
      体或能苟全于一时,但事过境迁,人性依然,行为如故。
        由历史来看,人性虽未曾改变,行为模式却随着社会结构而有所不同。当
      今的公益思想,已由早期所标榜的国家民族,演化为世界地球村。第一个喊出
      这个口号的人,或出于一时的灵感,但口口相传之下,便成了「流行歌曲」。
        其实,公益永在人心,不必喊口号,也无需大事提倡。在人类社会中,由
      于人性的需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恒交互进行,有变化就一定有反应。十步之
      内,必有芳草,何必多此一举。
     ?传染性:
          释文:「传」-前缀:人,行为。字身:专,擅也。*专擅行为,转
                  递也,交授也,延续也。
             「染」-字身:水九,入水九次,多次也。前缀:木,木桶。
                  *衣物沾草木之汁,使衣物变色,受影响而改变。
          定义:系统间某一现象,经传播散布而有影响。
        人具有感同性,在社会中,人们相互学习彼此的行为,是为【传染性】。
      这原是生物同步行为的延伸,不受理性的支配。影响所及,汇聚成为力量,如
      再经有心及有计划的煽动,即酿成「群众运动」。
        年轻人最容易受到传染,甚至刻意模仿一些新奇的动作行为,以示自我之
      与众不同,是称「时尚」或「风潮」。这对生活行为有着极大的启发,很多音
      乐、美术的流派或风格,都来自这种传染性。
        但是在生存行为上,传染性往往是灾难的开始。举凡政权的革命、政治的
      暴动、宗教的狂热、经济的崩盘等,大抵皆受到传染性的影响。
        有计划的传染性源于仪式、宣传与处罚。仪式是一种规范化的行为,用一
      成不变的形式,令人重复同样的动作。久而久之,参与者习以为常,感觉阀有
      感而无觉,判断模式与潜意识混淆不分,行为趋于机械化,这种状态下最便于
      有心人士之操纵。
        宣传是诱导式的行为,在政治及宗教上,多以教条为手段;在商业及生活
      上,则藉广告深入人心。
        最具体的典范,是「英雄」及「明星」的塑造,其目的不外将人导入既定
      之目的,利用人之愚迷满足操纵者的需索。英雄是所有社会漩涡的中心,盖社
      会人是卑微的、无助的,有感于人生的无奈,每每梦想有能代表其内心的人物
      出现。英雄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感同性」的作用下,心理上已
      经全然相信,是主观真实的实现。明星则是提供感官满足的客体,也是商业行
      销的模式,群众耳目渲染,渐渐形成意识需求。
        进一步的分析人崇拜「英雄」、「明星」的现象,当可知行为传染性的根
      源。有人是无意识的模仿;有人则以一实际而可信的人物,填补心理的空虚;
      也有自己不可能做到,以他人化为自己的补偿;更有因为实质利益的获得,如
      政治、商业上所捧出的英雄,而令社会大众深信自己也有希望。
        处罚为吓阻的行为,先令人恐惧,再将恐惧与预定吓阻的行为联结。在处
      罚的效益彰显后,便能确保人的潜意识受到箝制。
     ?暴发性:
          释文:「暴」-前缀:日,太阳。字身:「出手手米」,象双手捧米
                  而出。*将米捧出露在日光下,晒也,引申突发。
             「发」-前缀:北,从二止相背之象,行动也。字身:弓殳,
                  武器,用于征伐。*武器之动,开始,兴起。
          定义:某一状况在无预警之下,强烈地发生。
        【暴发性】是一种不可测、事先无法预防的行为,危险性极高。在生活行
      为上,暴发性有时是变化的必要因素,但在生理性及生存性行为上,暴发性所
      衍伸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灾害(运动具有生活性,可以算是例外)。
        顾词思义,暴发是突然发生。对人的感官及感受而言,速度过快有两种不
      同的效应:一是站在主观立场,暴发是种发泄,有极高的「快感」。一是在客
      观立场,暴发代表危险,会令人心生恐怖。
        私心重的人,经常有暴发的倾向,若不加以控制,习惯成自然,便如同不
      定时炸弹般,随时可能伤及他人。任何人要成功地生存在社会上,首先要能辨
      识这种特性,假如不能主动地加以控制,就要设法远避之。
        原始环境系个体生存竞争的时代,那时暴发性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在文
      明社会中,基于进化的阶段性任务有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是精神文明的契
      机。在我国,五千年前即已奠定了群体社会的规模,强调自律,生活有规划,
      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容许暴发性行为的发生。
        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许多地域仍处于未开化状态,自是标榜暴发力
      以为生存依凭。正是基于暴发性,当西方由中古黑暗时期蓦然惊醒后,立刻有
      如脱缰的野马,人人为所欲为,骤而跃登物质文明的现代舞台。
        这场戏码在其暴发性之下,演得精采万分。不到三百年间,欧洲几个蕞尔
      小国,趁着全世界犹在梦中之际,竟然挟着船舰枪炮,殖民全世界。自后,中
      国人不思究里,全部受到传染,扬弃了传统的包袱,回归原始的暴发性。
        暴发性行为源自本能,是「作用律」的延伸,也是动物求生的原始兽性。
      人欲制之,尚恐力有未逮,只要稍加放纵,这种随时蠢动的兽性,必然随时暴
      发。在生活中,酒与色经常是激起暴发性的原动力,暴发性再加上传染性,人
      心不稳,必将演成动乱。
        当今社会,在人人依赖金钱,享受物欲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淡薄
      如水。西人强调自由、容忍放纵,其目的在于利用人心之不稳,藉以牟利,因
      而各种乖戾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几经摧残的中国人,早已淡忘了沥血之痛,知
      识份子摇旗吶喊,拾着西人牙慧,视之为圣典,是暴发性之回归也。
     ?控制性:
          释文:「控」-前缀:手,人的上肢,引申行为。字身:空,空间。
                  *人对空间意欲掌握,操制也。
             「制」-字身:未,原字从未,六月,木有重叶。前缀:刀,
                  有刃之器。*六月叶茂,以刀裁之,正之。
          定义:一系统将其它系统纳入本体系之下。
        任何社会都有其本质上的矛盾,基于人性特征,理性者会据理力争,但当
      智能不兴、人各有见时,就会争执不休。而感性者本来就受感觉的支配,其行
      为以趋利避害为准则,结果是欺善怕恶、吃软怕硬、趋炎附势、唯利是图。
        控制最高的理想是追求观念的统一,但这必须先有客观的认知。其次是行
      为一致,是为【控制性】行为。专制集权体系所采用的,是以生存条件为强力
      控制的手段。民主自由制度则比较技巧化,先放纵人的生理需求,再利用人无
      从抗拒的物欲,以导向牟利的传染性行为。
        在这种手段下,自由社会中得利的是资本持有者,他们经常是操控舆论、
      决定风潮的决策者。作主的人民则是被传染的、拥护自由的投票机器。
        比如说,有种所谓「放纵式」的控制法,先宣传其理论:「人若不休息就
      会崩溃,而最理想的休息方法,是出外旅行」(当然,对劳力者此理论可谓正
      确,但对劳心者则未必)。
        人在接受此理论后,心中就有了休息及旅行的期望。期望不能满足,就真
      的感到疲劳和痛苦。为了避免痛苦,则想方设法要去旅行。旅行目的达到了(
      把旅行当作目的,这个命题就很荒谬,指的就是「出门、交通、回家」),心
      理的痛苦就不存在。由此可证,该理论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有效。
        其结果是,人人出外旅行,交通事业、旅游业、制造业、传媒业、少数民
      族歌舞业等大行其道,于是社会繁荣了,人民快乐了。
        其真相是,人人为了旅行而拼命工作。传染性成功了,资本家笑了。
        专制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多,尚无这种奥妙的人性设计,当时所谓的「
      统治」,其实和民主时代的「管理」、「服务」,以及工商行业的「经营」、
      「行销」,并无多大区别。唯一的分别只是后者挂了很多不同的招牌,由于招
      牌多,可以任君「自由」选择,于是民心大悦。(庄子早就说过:有位养猴子
      的人,用栗子喂猴子。先规定早上吃三粒,晚上吃四粒,众猴皆怒。待养猴人
      改为早上喂四粒,晚上喂三粒,于是猴心皆大悦。)
        控制的手段,应视行业性质而有所不同,在知识界,有学位制度,学位高
      者权威必高,社会所赋与的价值也高;在工商界,一切由资金、利润的多寡决
      定;政党界、军警界,则全靠资历与人脉关系;科技界以表现及功绩为主;文
      化界靠知名度与市场接受度捧场;黑社会建立在实力及辈份的结构上;民主社
      会更以受舆论影响的民心为依归。
        问题在:学位及权威获得的手段极多,代表的是什么知识?资金及利润对
      社会又真有贡献吗?政军所承担的是社会责任,又与个人声名、政党利益有什
      么关系?科技掌握了人类的未来,良知难道无人闻问?文化又是什么?跳舞唱
      歌?黑社会是白社会的倒影,无所谓是非,有的只是证明黑白难分!至于民主
      这个时代宠儿,早就被控制得五体投地了。
        由是可知,控制性必须利用传染性,否则不能成为力量。同理,当传染性
      的影响力式微时,也就是控制性变局的开始。了解这一点,尤其在今日信息时
      代,应知掌握媒体的人,很容易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现代人还有一种幻想,就是「法治」,由无知的人民立法,由无能的人民
      审理,再由精明强干的律师,抱着堆山积海的案例,来收费服务。不仅如此,
      还要加上精致的包装:「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如果「朝三暮四」不成,立刻从善如流,改成「朝四暮三」。养猴人只要
      用七颗栗子,加上一些「抗争选择」的「自由」,就能将众猴仔控制得伏伏贴
      贴的,这是控制性行为的最佳典范。
六、行为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中,没有人能自绝于宗教、政治、经济等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之外。同
时在当今世界上,也找不到一个人,能对这些错综复杂的行为,作一简短的论证。
    人不了解的事物太多了,但是人自出娘胎,就已定妥了航道,义无反顾。出生的环
境身不由己;儿时的玩伴没有选择;所受的教育源自大环境。到了青春时期,性荷尔蒙
成为主宰的上帝;结婚时手足无措;生子时稀里胡涂;进入商圈、政坛,成则为王败为
寇,又有谁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人自小就会爬行,等到能站起来了,第一步却是跑。人的手打、脚踢完全不费吹灰
之力,然而,想要手脚不动,却是难如登天。再等到一动了心,立刻势如破竹、猿马齐
飞。这些又为的是什么?不知道的人,怎知道自己不在胡作非为?
    问题不在行为本身,行为只是人性在价值观的驱使下,潜意识的反应而已。本论所
提供的,不过是一扇理解的门户,人如果不走进去,门外还是门外,行为依旧是行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