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弗洛姆曾经非常郑重地为我们提示。 尽管,那都是他几十年前说的话。但是八十年代以后,我们竟连弗洛姆的书也不读了。当然也不读弗洛伊德,连苦苦支撑到了八十年代的萨特也已经过时。我们干脆不读书。这个格外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生活的哲学,更无需思想者对我们的行为指指点点。 我们为什么要屈从大师们的理念? 弗洛姆是一个主张爱和善的哲学家。他认为爱而不是恨才是人的本性。这样的认识对于一个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悲哀。他于是只好于1930年移居美国,以躲避纳粹恐怖政权的压迫。他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得以研究爱的艺术的。依然是不幸的。因为在研究爱的时候他却经历了二战和战后所带给人类的本性的破坏。迷茫和绝望。而弗洛姆就像是混乱之中拚命燃烧着的那支风中之烛。依然锲而不舍地向人们提示着爱。他还有点像用长剑同风车搏斗的那位堂·吉诃德骑士。他不断地叫嚣着,在关于爱的问题上,一定要有规则;要专注;要耐心;要关心……总之要善待爱这门艺术,还要努力地去做,认真地去实践。 在九十年代我们重读弗洛姆的书,是因为我们在这个本世纪的理想主义者那里确实得到了一些什么。那股清新的风和那一份纯粹彻底的宁静。 他的那两条将使我们获益的而且是非常具体的有着可操作性的提示是: 按照规律的时间起床,每天奉献定量的时间于沉思、阅读、聆听音乐、散步等活动。 避开那些行尸走肉者。那些肉体尽管活着,灵魂却已经死掉的人;要避免那些思想和谈话都琐属不值的人;那些用喋喋不休代替谈话的人,以及那些用陈辞滥调代替思想的人。总之。弗格姆就是这样提醒我们的,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摒弃那些毫无意义或意思的交往。 这难道不使我们探获禅益吗?不同那些没意思的人交往,一些想成为自己的人通常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看上去也许会有点冷酷,有点自私,有点不尽人情,或者感情用事,但是想一想我们第一次见到第一次听他讲话就觉得无聊至极的那些人吧。我们为什么要把生命花费在这些人的身上呢?哪怕是听他多说一句话。我们要坚守自己,哪怕是伤害了那个可能本质不坏的人。他或者会递给你名片,统统地、毫不犹豫地当即丢进垃圾箱,因为你确信你不再会同他交往。即或他不是行尸走肉,他只是有点夸夸其谈他的举止让你感觉上不舒服;再即或他是有思想的,只是他的思想不对你的胃口,你也依然可以干脆扭转头。为了避免无聊你可能会得罪人。你还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是那种自私的急功近利的人。那又何妨?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和意义的等式。 后来,独自在家或是与亲人共处的时候,闭门谢客便成为了我最基本的原则。不欢过来访者,因为我不知他是不是一个思想和谈话都琐屑不值的人。哪怕因噎废食。我还惧怕无聊的聚会,讨厌热闹,讨厌那种会把人腐蚀成白痴的清谈。那么只有选择拒绝。选择那种近乎封闭的生活。 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和那些你可以任意选择的书在一起。那些书默默无语。有书陪伴就足够了。你还可以把那些你认为没有意思的书丢掉。那些以陈辞滥调替代思想的。书被丢弃的时候也不会发出声响。而你拥有了你真正想拥有的。那些滋养了你的给予你灵感和力量的。那些让你的生命变得有价值的。 封闭起来,多么好,你于是在逐步变得纯净。像摒弃了所有杂质甚至包括那些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纯净水那样。在蓝色的罐子里。清澈透亮。镜子一般穿透的照耀。因为只有纯净下来,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事情。 做自己的事情才是最最重要的,而且是那种要耐得寂寞的要沉静下来的事情。 然后便选择了遥远郊外的那套房子。是觉得好像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远离哗哗不休远离琐屑不值远高灵魂已经死掉的那些人。也才真的可以,按规律的时间起床,每天奉献定量的时间于沉思于阅读于聆听音乐和散步。听起来这是多么小布尔乔亚的一种浪漫生活。但这决不是中世纪古城堡窗下的那种情意缠绵的小夜曲,而是大师弗洛姆在成功地把现代生活归结为“享乐”二字以后,悲哀地为人类开出的一个拯救自我的良方。 赫胥黎说;今日每个人都很幸福! 看一看,今日每个人都很幸福是一种怎样的景像?然后弗洛姆跳了出来(其实这个在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读过书的学者的形象很典雅。他戴着一到金丝边的眼镜,很深沉很专注的样子,也很儒雅风度,他只是十分不幸地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1920年间横扫德国的可怕的文化大破产),他要来解释现代西方为什么人人都很幸福。他说今人的幸福就在于“享乐”。而“享乐”的意思就是消耗和“纳入”大量的商品、景色(旅游为什么如此盛行)、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咖啡红茶乃至于各类水果汁蔬菜汁威士忌于白干红矿泉水)、香烟(万宝路希尔顿的广告铺天盖地,走私的三五七星还有我们自己的云烟)、人(男人女人,或者孩子,收养孤儿已成为时尚)、图画(我们的社会终于提早进入了那个只看图不看字的阶段;梵·高的画作不断再创拍卖新高,能够包装起俗人的高雅赝品,读莫奈的画蒙克的画毕加索的画圆明园漂泊艺术家的画成为时尚。还有蔡志忠的画流行期刊上美人硬汉的画,画就是品味,也是思想)、书籍(方兴未艾的名人隐私充斥着书的市场。货架上五彩缤纷众声喧哗。而真正的可以对人大有禅益的书籍却没有人去读。猎奇代替了思考。也许不是他们不想获得知识,只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失去了耐性。生活的日新月异甚至比电脑的更新换代还要快。傍晚你就会再也见不到清晨的那片房子)、电影(各种大片小片大制作小制作国产片进口片分账制的片和非分贴的获奖的或者没有获奖的有票房的和没有票房的《拯救大兵瑞思》和《泰坦尼克号》如今又增加了电视这种家庭的屏幕家庭的影院家庭的杀手)——多么可怕。这一切都将消耗掉,吞下去。这所有的商品、景色、饮料、香烟、人、图画、书籍、电影都是用来消耗用来享乐的。所以弗洛姆说,这个世界是一个满足我们欲念的巨大的填充物,是一只大苹果,是一支大酒瓶,是一个大乳房。我们是吸吮者,是永远贪求,永远渴望(得到了一个女人的芳心就还想得到另一个;买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就想再买能与之相配的上衣、外套、鞋子,乃至于头饰乃至于手表乃至于指甲油;他不小心发了一笔小财,就想做更大的生意投更大的机欺诈更多的人再进更多的税;有了一套房子,就想再拥有一座别墅;去过了热带风情的东南亚,就推心勃勃地想去美国,去欧洲,去西非去德黑兰),而又永远失望的东西(就像是彻夜坐在电视机前,看一个接一个的节目。不断转换频道。直至到头来,你竟会觉得无比沮丧。闭上眼睛,你竟会什么都不记得,就像是你读过了无穷无尽的报纸消息结果却一无所知那样。再好比你手中有钱,你就不停地逛商场、逛商场,买衣服、买衣服。你的衣服多得没有地方润,你反而没有了满足感,以至于衣服越多越没有了可穿的衣服。再好比,你不停地发现新的男人或女人。你与他们相爱。一个又一个。他们也都是那种好的男人或女人,是更好的,可是最终又会怎样呢?)我们心中永远准备着交换和接受,永远要求着新鲜刺激的东西,然后把它们消耗掉。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我们享乐的欲望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是那种最纯粹意味的欲是难填。 难道,我们还不该快点搬到郊外的房子里去吗? 所以弗洛姆成为大师。是因为他写于美国梦时代的这篇《现代西方社会、曼及其瓦解》对今天依然适用。括号中是我看到的“瓦解”在东方的延续。我们生活中正在失去的精神家园,和一些人真的很幸福。所以弗洛姆是划时代的。所以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读他的书并且了解他。这个深邃而专注有着理性光彩的男人因为是生在太阳从人类现况中坠落的时代(多么不幸),所以他坚持而且有点偏执地认为西方人的生活走错了方向,从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批评的精神。战争、文化、混乱、心理分析探索、漂泊感是他是主要的论题。而他在论述他的论题时,总是充满了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光彩。没有一个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烈地谈论过自由、正义和爱;也没有一个作家像他一样如此推崇人类的精神力量。他认为现代社舍文化无情地、有系统地剥夺了和毁坏了人心最深的也是最高贵的力量。他为此而痛心疾首,于是他便不遗余力地总是在他的著作中告诉你,什么才是你应该拥有的正确合理的生活,为你开出一张又一张寻求拯救的良方。 所以,不同毫无意义的人为伍。不要让他们浪费你的生命。 再所以,你听,这个出生于美丽而古老的德国人是怎样要求你的。尽管他已客居美国多年,但是他却永远不忘德国的沉思(这里是风格的家乡)阅读(这里诞生了你永远也读不尽的黑格尔、尼采和叔本华,还有他自己)聆听音乐(贝多芬、巴赫、瓦格纳和勃拉姆兹都是德国人)还有散步(在古堡中或者在绿草茵茵的原野上)。 然后想一想,如果能够这样生活我们会获得什么。我们把家报到那个彻底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我们远离喧嚣也就意味着远离了那些以陈词监调代替了思想的人。你可以不再为他们所困扰。那是郊外。有新鲜的空气和几许荒凉。冬天和秋天的芦苇荡。你选择了郊外的房子就意味着你能够并且愿望每天奉献出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精神的事情。去恢复那种已遭到毁坏的心灵的力量。你愿意思想,读书,聆听勃拉姆兹,在郊野的清新和荒寒中散步,是因为你想通过这样的一种精神生活成为那个高贵的人。而且你确信只有通过弗洛姆指引的方向,你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当然,即或你最终也没有能够成为这种有着精神力量的人也不要紧。因为你没有放弃。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你将毕生攀登的人生的目标。 所以当我又想到了亲爱的伍尔芙和杜拉。我才真正弄但了她们为什么总是喜欢住到那些远离伦敦或者巴黎的地方去。又为什么总是抱怨伦敦或者巴黎令她们窒息。没有外部环境。不能思考也不能安心地写作。所以她们逃走。远离中心。到郊外或者乡下,商海更近的地方。她们两个一样都是那么深邃地爱着海。海的形态。海浪和灯塔的意像。还有堤坝。和大自然亲和着。在原野上或者沙滩上,散步。然后,她们成为了自己。 那种很深沉的只属于她们自己的自己。 你的思想你的阅读你的聆听音乐和你的散步是任何的别人所无法替代的。而从事这些精神活动时的感觉也是不能替代的。 其实这并不难。只需要一种能控制自己的能力。和那么一种强烈的深沉入生的愿望。 然后让我们再来读伍尔芙在她的花园房间里所写的那些日记。比起伍尔芙的那些深邃的意识流的现代小说,我更喜欢她去世后她丈夫伦那德为她编选的那本日记。那是种更切近更平实的心灵的诉说。那是种真心情,没有经过雕塑和矫饰的。你能听得使。觉得和你很近。或者她说的简直就是你想要说的。尤其是因为她和你一样是一个女人。还是个热爱艺术热爱写作的女人。所以,伍尔芙个体的经验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为了写作的女人的哲学。尽管杜拉说,她没见过任何男人读过伍尔美的书,但她自己是一定读过的。伍尔芙的日记里遍布着思考。毫无功利之心,因为她并不知道她的日记在她修然而逝之后会出版。怎样的一个睿智的女人。她只是写。随着性情。一边写一边想。想得很累很辛苦。她同时还要阅读。她总是在日记中提到她要看谁的书或者她已经看了谁的书。她出生在上个世纪的末尾。她要一丝不苟地读完上个世纪所有经典:勃朗特姐妹的奥斯丁的狄更斯的普鲁斯特的还有托尔斯泰的;她还要急急忙忙地去追赶她同时代的那些伟大的作品,读哈代读曼斯菲尔德读阳斯经耶夫斯基谈创造了《尤里西斯》的那位都柏林的乔伊斯。她不知疲倦地读着。在她的花园房间里。她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学是怎样的,为什么灿烂,或者,还有什么缺憾。她几乎读遍了她所能读到的所有文学的书。她并且为那些书写下了一篇篇闪烁着智者光辉的书评。这些书评植结集出版的时候,她为它定名为《普通读者》。后来又出版了《普通读者续集》。这便是这个高贵的女人阅读的结果,想一想,阅读会把她带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她热爱阅读,她甚至把不能阅读都当作了她自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然后,她描述了她的散步。在她的不断变换的寓所中,她总是会在傍晚时分走出去,散步,或者种花。包括在战争中。当伦敦被炸,这个几近绝望的女人依然在瓦砾中漫无目标地走着。走着并且思考着。后来在远离伦敦的僧舍别墅,她记录下这次散步中所见到的伦敦:原先熟悉的街区成了荒芜的废墟,挨了炸弹,已夷为平地;周六这里有一次大火,然后看到了一堵残壁,有个角落已风蚀了,另一角也已成了粉末;到处是灰尘,窗玻璃全破了,还有旅客,所有的一切全被破坏了,毁灭了。 然后不久,连伍尔芙自己也消失了。花园的房间里再不会有人去思考;阅览室中的书也再没有人去读;黄昏傍晚的小路上,也再看不见那个美丽妇人的身影了…… 是战争毁了这一切,毁了心灵的生活。 她若是能留下来。不知道又会写下怎样更为不朽的关于战争的作品。可惜她的神经太脆弱也太疲惫了。她终于没有能承受住这场可怕的战争,她毁了她自己。 这便是伍尔芙这样的女人。总是尽力生活在精神的王国中。这其实也是很多知识女人希望去过的一种生活,伍尔芙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反复地提醒他们: ——记住你的责任。一定要更高尚,更重心灵。 ——一定得照亮你自己的灵魂,它的深深浅浅,它的慕虚荣和宽仁。 ——一定得说你的美丽。还有你的平淡的容貌,对你有什么意义。 最后是: ——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 于是我们进入了另外的话题。那就是当我们拥有了弗洛姆式的有着思想价值的生活,我们又需怎样才能真的成为我们自己呢? 接下来要抄录的依然是伍尔芙的话。她的话有时候就像座右铭似的在鞭策并提醒着我们。 那天,在花园的房间里,她可能很懊恼。因为在那个不知道是什么天气的早晨,她听到一位叫卡的女人说,我不喜欢“在果园里”这一章。这当然是对写作者的最大的打击。因为“在果园里”这一章是伍尔芙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她沮丧。而她的沮丧所导致的是她的终于觉悟到:我重又不为世人所了解,只为爱好而写作。还有,我感到没有外界的表扬我也该心满意足,继续写下去。再有就是,我想我已打定主意,不准备为大众所接受了,我是真心实意的,我尊重他人的冷淡和非议,因为在我看来,这是我必须付出一部分代价。我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们也尽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伍尔芙的肺腑之言吗?其实她的每一本书写好后,都在急切地等待着批评界的评判。因为她是凡人所以她很在乎这些。她只是在她的书遭到冷遇时、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作品时,才会在日记本上发出这样的牢骚。她也不敢把真实的想法发表出来。那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那一片隐秘。谁都喜欢表扬而不喜欢被冷落。是因为有时候,那个早晨,她的书受到卡的批评,她才会说,只要写你要写的东西就成了,为了那些不足为训的批评而牺牲你自己想像里的一根头发,甚至头发上的一点颜色,都是最卑鄙的自欺。你千万不要被伍尔芙的气话所蒙蔽。因为一旦有人说,这真是一本伟大的书的时候,伍尔芙还是欣喜若狂的。那些气话不过是私下里为了自己心态的平衡而做的一种阿Q式的渲泄罢了。想不到英格兰古堡中的现代主义大师竟也会有鲁迅笔下乡下人的心态。 但伍尔芙毕竟是伍尔芙。她到底从反话和气话中,从偶尔的挫折和失败中总结出了关于作家的至理名言: 不要梦想去影响别人。 真的。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一定要记住伍尔芙的这些话。特别是当你所做的事情离不开评说者也离不开媒体更离不开大众的时候。 便是这样,慢慢地,你便看清了你的目标。你变得平和,因为你已远离了“中心”。你可能会使一些人失望。你必须要让一些人失望。在远郊的那套房子里。安安静静。最终成为你自己。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