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三三 粉饰造作


  这本小书谈写的部分,开始于“由记话起”,到上一节“修改”,已经谈了17个题目,这在全书中好像织布梭的中段,显得特别粗大。这自然是难免的,因为学作文,目的就是学会写,读也是为了写。说起写,真是个包罗万象的玩意儿,由概括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由正面到反面,千头万绪,说也说不尽。以上17节所谈都是正面的,偏于概括的,就是,关于写,据我所知,主要有哪些事需要注意,或者说,应该怎样写。应该怎样的反面是不应该怎样,这本来可以由正面推出来,用不着说。不过,人间有些事,积习难改,甚至积非成是,为了引起注意,变难改为可改,多在耳边吵嚷几次也许有好处。也就是基于这个想法,所以决定从反面说说不应该怎样写,算作谈写的部分的尾声。关于不应该怎样写,情况也复杂得很,难于细说,也不好多说。因为:(1)所指都是有些人所偏爱,会引起无谓的争论;(2)幸而获得多数人首肯,对着癞疮疤喊“亮”总是不讨人喜欢;(3)我是不大相信所谓作文法的,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不也正是法吗?但是,与“各行其是”并立的还有“各言其所信”,所以还是决定说说我认为不应该的一点点。这一点点是表达方面的流行病,——比医学方面的流行病更难对付,因为写作上的,面貌模糊,常常使人误认为美,不是病,因而就更难防治。这所谓流行病,势力最大的是“粉饰造作”、“累赘拖沓”和“板滞沉闷”。这一节先谈“粉饰造作”。
  这是个难于说清楚的事物。因为:(1)写作应该求好,而适度的修润与粉饰造作之间却没有明确的界限。(2)粉饰造作的目的是求好,而且有不少人很欣赏这样精雕细琢,你说是病,怎么能够使人心服?(3)举例的办法不好用,因为:a.过于突出的常常缺乏普遍性,b.反之又难于说明情况,c.这近于指名道姓,会招来不愉快。但是不举例又实在难于讲清楚。不得已,还是先拿点实物看看。例都是随手拣来的,目的只是显示表达方面的两种格调,并不含有褒贬之意。
  先举反面的:
  (1)火场,惊慌之地;看他处乱不惊,神色从容。
  当然,他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有没有易燃易爆物?有没有珍贵物品?人,更宝贵……不过,若电视节目制作者洞悉这些战士的特殊心理,或许会尽量避免采用各种铃声,因为,任何铃响,都会扣动他们那异常敏感的神经。……差两分零点“停水”。单忠宣布战斗结束。骤然,迎春的鞭炮声响彻全城,北京的夜空流光飞彩。“呵,多美!”战士舒心地望着,笑了。(某晚报二版)
  (2)音乐是这幅画上的瑰丽璀璨的色彩。昨天的田野,淡彩轻抹,审视了年轻人精神的被蹂躏和他们的憧憬、追求、奋起;今天的田野,浓墨重彩渲染他们的勃发英姿和色彩斑斓的创造性生活。……韩七月坟前一场戏的音乐是颇有哲人睿语似的撼人心魄的力量的。人们都默默无语,因为在这里无须任何人作凄清苦冷的表露。
  (某日报三版)
  再举正面的:
  (1)我家的猫咪总是咬人,也很不听话。它总是窜到窗台上,通过玻璃窗向外张望。爸爸说它太闷了,让我把猫咪撒开,好叫它出去玩玩。可是,它出去了还会回来吗?如果走失了,我该多伤心!……天近傍晚的时候,出人意料,猫咪晃着尾巴,悠闲地回来了。我欣喜若狂地大喊:“爸爸!妈妈!试验成功了!”一家人全凑了过来。只见猫咪浑身雪白的毛上沾着新鲜的泥土。爸爸笑着说:“它和人是一样的,若从早到晚天天关在屋子里,谁都会有意见的!”(某晚报三版,初二学生作)
  (2)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鲁迅《野草·雪》)
  正反两面的例,(1)都是记事,(2)都是带有诗意的述观感,可是读一读,任何人都会感到,格调大不相同。至于印象,那就会甲有甲的,乙有乙的。难得多调查研究,只好说说自己的。这可以从几个方面看,(1)用力方面,反面的容易看出来,像第一次上台演出,用尽全身力量,希望获得满堂好;正面的呢,难说,也许同样用力了,可是看不出来,所以也可能是行所无事。(2)因而读者的感觉是,正面的是割鸡用牛刀,轻而易举,绰有余裕;反面的正好相反,是割牛用鸡刀,左支右绌,捉襟见肘。(3)词句的节奏方面,正面的,通畅自然,一清如水;反面的,生硬艰涩,磕磕绊绊。(4)意思方面,正面的,清楚鲜明;反面的,模糊晦涩。(5)总的结果,读正面的,感到轻快亲切,读了一遍还想再读;读反面的,感到费力不小而像是陷到五里雾中,经常是看几行扔开。
  有人也许会说,扔开,那是你的一偏之见;有不少人也许想读“三”遍。这大概是事实,譬如说,也致力于揣摩这种格调的人,总不会没有终篇就放下吧?在这方面,争论是没有用的。我只想说说我的理由,是:(1)像上面举的正面的两个例,看了皱眉,说是很糟的总不会有吧?(2)文学史上的名文,一般评论(个别的异说总难免)为高超的,都是言浅意深、通畅自然的,这里面有理在,不可能完全出于偏见。(3)通畅自然是文章的更高的境界(与“秾丽古奥”比,不是与“生硬晦涩”比),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不重复。(4)还可以追根问柢,写文章,所求是什么?是求读者通晓还是不通晓?粉饰造作,费大力的结果是读者也费大力,甚至莫知所云,这能算是走了顺路吗?
  上面许多分辨的话,如果还不能说服偏爱粉饰造作的一些人,那就不再争论也好。不过为了这篇标题作文能够成篇,我不得不假定我的看法是正确的。然后才可以像医生一样,先搞清楚病状和病源,再然后是斟酌处方。
  病状容易找到,大致说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直说而偏偏曲说,如上面例里的“他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都会扣动他们那异常敏感的神经”,“音乐是这幅画上的瑰丽璀璨的色彩”就是。二是可以明说(意思明显)而偏偏暗说(意思晦涩),如上面例里的“审视了年轻人精神的被蹂躏和他们的憧憬、追求、奋起”,“浓墨重彩渲染他们的勃发英姿和色彩斑斓的创造性生活”,“因为在这里无须任何人作凄清苦冷的表露”就是。三是可以本色而偏偏涂脂抹粉,如某报三版征文选登中一篇的“红云一般的地毯铺展出童话般的奇境。瀑布一样的吊灯流溢着缤纷的色彩。那些古色古香的构筑在楼中的水榭亭台和屋顶花园,那一千多套堪称豪华的客房和众多的酒廊餐厅”就是。四是可以用平常话而偏偏文诌诌。这通常有三种办法:a.用不见于口语的文,如上面例里的“处乱不惊”、“淡彩轻抹”、“撼人心魄”就是;b.生造词语,如上面例里的“流光飞彩”、“睿语”、“苦冷”就是;c.乱用文言成分,如上引某报征文选登中另一篇的“走出小花园,来到四十米高、四十多米长的冷库前,感到这里别有洞天。楼前的喷水池,喷珠溅玉,依稀描出一弯不泯的彩虹,与隽秀的太湖石相映成趣。楼的两侧,桧柏、油松凝寒滴翠,花坛、草坪鳞次栉比”就是。
  病源难说,因为很复杂,有的人也许是一种或主要是一种,有的人也许兼有几种。这几种是:(1)可以说是自然的过程。有不少所谓“艺”,学习进程都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头是不得其门而入,想用力用不上;中间是略有所知,恨不得一步登天;末期是炉火纯青,归真返朴。实例很不少,较远期的如书法、参禅是这样,较近期的如武术、演戏也是这样。学作文也同一理,想一步登天而还没有孙悟空的本领,于是就眼前身后找梯子,而最容易找到的就是粉饰造作,这样写,至少作者会这样想:你看,我比一般人高多了吧?高,就行程说也许是这样,可惜是走了差路,越走得远离作文应有的目标越远。但这也不要紧,既然是自然的过程,它就必致有过去的一天;不过要有条件,是继续向前走,目光有变,这留到下面再说。(2)学什么唱什么。因为读的大多是这种格调的作品,久而成癖,甚至以为只有这样写才可以称为文章,提起笔自然就成为这个格调。(3)认识问题。就是说,在多种格调之中,比较之后,偏偏觉得粉饰造作、扭扭捏捏好,甚至能够说出所以如此认为的理由。(4)也许还有资质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孪生兄弟,受同样的教养,也可能一个喜欢钻图书馆,另一个喜欢留长发,戴蛤蟆镜。看文章也是如此,比如同是封建时期的文人,有的人抱着《文选》不放,有的人则迷恋唐宋八大家。
  不管是由于什么,只要承认是病,就要治。找到病源,处方不难,不过是:(1)要扩大眼界,多读,尤其要多读好的。(2)在多读中积累,比较,吟味,培养能够辨别高下的眼力。(3)执笔,随着高的走,并以下的为鉴戒,躲开它。(4)入门的办法,其实也是长期有效的办法,是“文”向“话”靠拢,就是,写完,自己念念,像话,保留,不像话,改。(5)努力学学朴实、清淡、自然的格调,到相当的时候,能够悟入,体会“劲气内敛”、“拙为大巧”的微妙,那就目中笔下都稳固了。几种药味之中,认识是主;有了主,无论读,无论写,神而明之就都不难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