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九章 吵架的人



               81 吵架的动物

  死生亦大矣。除了生死二事,有没有第三件人人不可避免的大事?恐怕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会相同。会有人说是爱,会有人说是吃,也有人悦老,也有人说病。然而人人饮食,却有人辟谷或绝食;个个男女,竟有人禁欲或独身;无人不衰老,偏有人英年早逝;无人不生病,也有人从不服药。可见这些看似重大的事件都缺乏真正的普遍性。说起来一定令人吃惊:仅次于生死、无人可以幸免的人生第三件大事,是稀松平常微不足道鸡毛蒜皮啰哩啰嗦的——吵架。
  然而吵架甚至比生死更重大。由于人出生时浑沌无知,死后又无法感知,于是吵架就成了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况且生死虽然牵动着家庭、影响着社会,但它们毕竟是个人自己的私事,而吵架却是任何伟人都无法独力完成的社会性行为。因此正是吵架,使一个自然人成了社会人。甚至生死本身上与吵架不可分割:一个男孩出生,他的父母亲属会因为想要一个女孩而吵架,会因为他长得像谁而争吵;一个女孩出生,她的父母亲属会因为想要一个男孩而吵架,会因为她长得是否漂亮而争吵。而一个人在吵架声中厌倦而死,他或她的子女亲友又会或为了争夺遗产、或为了评价功过而吵得沸反盈天。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于是吵架也就自然而然从出生直到死亡,自始至终像影子一样紧紧钉着每个人的脚跟。
  如果鹦鹉学舌地模仿哲学家的曰吻,或许可以这样下定义:人是吵架的动物。更进一步细想,几乎没人能举出第四件人人必定经历的事情,所以吵架几乎成了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唯—一件大事,真可谓“攸攸万事,惟此为大”。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休戚啼笑与之相关、荣辱成败之与相伴的吵架史;一部漫长的人类史,更是一部闹嚷嚷乱哄哄、你方吵罢我已登场、话音未落骂声四起的吵架史。

               82 吵架先驱者

  细究世界吵架史,我认为希腊的苏格拉底与中国的公孙龙可以合称东西方吵架界两大先驱。有一个无法核实的传说,苏格拉底得到一个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这与他妻子对他的评价“你一无所知”出入太大,然而苏格拉底既不敢跟自己的妻子顶嘴,更不敢跟神吵架。不得已,苏格拉底只好站在雅典街头,与路人吵了一辈子架。虽然所向无敌,然而他在家里,对自己那位出名的不贤之妻的诃责,除了承认“我一无所知”以外,决不还嘴。令人吃惊的是,作为有史以来的吵架第一高手,苏格拉底竟吵不过自己的妻子。而如果我们稍作推测,或许苏格拉底的吵架艺术,不过是乃妻秘授的一点些微末技罢。到最后,荣获全希腊吵架奥林匹克冠军的苏格拉底再也找不到一个对手,有嘴没嘴的避之惟恐不及,真正尝到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苦闷,于是他只好仰脖子喝毒药——饮恨而死。
  富于启发的是,苏格拉底时代以后,凡是有点智慧的人,都是跟神吵架;凡是不算太有智慧的人,都是跟自己的妻子吵架。不过这是题外话
  且说公孙龙骑着白马出关,被关史拦住,因为关口竖着牌子:“骑马者不得出关。”对吵架学略有所知的人一看就知道,竖这块牌子的目的就是故意找人吵架,否则不会吃饱了没事竖这么一块毫不讲理的牌子。但吵架者正是吃饱了没事干的。没想到的是,公孙龙正是一个吵架国手,他对拦住他的关吏说:“你的牌子上只写着‘骑马者不得出关’,没写‘骑白马者不得出关’。”关吏哑口无言,这场架竟吵不起来,只好眼睁睁看着公孙龙骑着白马轻轻松松过关。公孙龙的这一吵架技术流传甚广,后世的吵架眉进常沿用此道。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斗败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的方法也如出一辙:“你的契约上只写着到期还不出钱割一磅肉,但没说顺便可以割出血。”于是鲍西姬大获全胜。可见吵架术具有真正的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庄子曾批评公孙龙“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然而这恰恰是吵架学的精髓。吵架者从来是只图胜人之口,不求服人之心。其实庄子本人在吵架时也常用这套从公孙龙那里学来的方法。作为对吵架界祖师爷的纪念(最好的纪念是继承其遗志大吵而特吵),西方人关于苏格拉底是否该死这个问题,至今吵个没完;而中国人关于白马到底算不算马这个问题,也始终争个不休。

              83 进化了的打架者

  由打架而进化到吵架,是人类迄今为上最大的进步。打架的初民,还停留在动物的边缘,而放弃打架提倡吵架的人们,已进步到足以组成一个人类社会,因此吵架是人与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兵法之祖孙子最早提出化打架为吵架的文明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来有趣,孙子名武,本该提倡打架(虽说他讨论的是打群架或曰打仗)而反对吵架,但他老人家与人为善,宁愿自己名不符实(时髦的说法叫“超越自我”),也要让老祖宗从丛林进化到社会、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至于孙子的子孙们酷爱吵架却不敢打架的劣根性被总结为“装孙子”,是否与孙老夫子的偃武修文主张有关,我就不得而知
  有怨气要发泄又不想打架,保持心理平衡的唯一秘诀是吵架。因为打架必有死伤,打群架或打仗则死伤无算,是伤天害理的最大罪恶。吵架虽大高而不妙,但避免了最大的罪恶,在吵架中用点手段可谓无可厚非。有人说外交家就是为本国的利益而到国外去进行爱国主义撒谎的人,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进行爱国主义吵架。而爱国主义吵架避免了不少爱国主义打架和爱国主义战争,自无异议。可见吵架与撒谎一样,不可一概否定——而撒谎正是吵架中最常用的战法之一。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外交官正是每个国家派出的顶尖级吵架国手。进而也就容易理解,联合国相当于吵架奥林匹克。由于联合国的事务至今还是一团糟,看来人类要从吵架进步到“对话”(现在刚开始提倡),并不比从打架进化到吵架更容易。彻底根除打架已很困难,逞论根除吵架的乌托邦。所以插之无甚高论,我们先别忙着主张“对话”,还是老老实实研究吵架,弄出一些切合民生日用的称手家什。而学会正确地吵架,可以避免打架;学会艺术地吵架,可以使生活充满活力。善于打架的吵架高手墨子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认为与其打架,宁可吵架;也就是说,他也主张武戏文唱。
  德国著名吵架高手叔本华认为,人类就像一群冬天的豪猪,寒冷使他们挤在一起,但是挤得太近,各自身上的刺就会互相扎痛,于是他们不得不离得远些,然而离得太远他们又害怕孤独,最后他们只好保持不远不近的最佳距离。——这真是至理名言!叔本华说的人与人的最佳距离,其所以最佳,因为这一不远不近的距离,最有利于酝酿吵架和爆发吵架,不仅如此,这一不近不远的距离更有利于延长吵架时间,有利于享受吵架乐趣。挤得太近而扎痛,人们就不可能无关痛痒地吵架——他们只好打架;离得太远,打架是打不成了,但是吵架也吵不成了,人生的寒冷将变得无法抗拒,而吵架正是人类给生命取暖的最佳手段。

               84 吵架的君子

  至少到目前为人,没有人从不吵架。卢梭敢站在上帝面前自称是个好人(这话就是成心找人吵架),却不敢说自己从未与人吵架。实际上他一生吵过的架以及他死后别人因他而吵的架,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如果把吵架者和打架者除外,人类历史就会空空如也。而且以吵架青史留名的人,远远超过以打架出名的。甚至可以认为,一个人是否天才取决于他是否出名,一个人是否出名取决于他是否吵架。出名的人总是不好惹的,而不好惹的意思,就是他擅长吵架。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相似,一个仅在一时一地吵架出名的人,人们称之为“有名的坏坯”或“小流氓”,而一个吵架的声名超越时空的人,人们称之为“著名的天才”或“大伟人”。
  甚至他佛神圣也免不了吵架,八仙互相捉弄,神魔不断斗法,奥林波斯山上的诸神也争讼不已。有人从不打架——比如在下;却决没有一人从不吵架——我也未能免俗。所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说明即便是君子,也免不了吵架。甚至不吵架无以成君子,不吵架无以成伟人。这一谚语还说明,在霍布斯所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蒙昧时代,打架是普遍而经常的事。然而文明开化以后,大多数人都尽量避免打架,这是和平成为历史发展的总潮流总趋势的原因,人民总是反对战争的。即使在史无前例的动乱年代,也有“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最高指示。由于没人愿意打架,和平总是可能的。然而人类又永远免不了吵架,所以世界也就不可能真正太平。真正太平是否就好,恐怕也难说得很,把停产房称为太平间,足见人们的褒贬。无论如何,活着的每个人时时而且常常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吵架。兹事体大,能无说乎?如果有哪位先生不同意,那么他一定是准备与我吵上一架 我是爱挂免战牌的人,但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高挂免吵牌。我只希望准备与我吵架的先生女士抱着“以吵止吵”(正如“以战止战”)的态度投入吵架,这也正是我时常投入吵架实践的目的所在:了解和掌握吵架的某种普遍“规律”,以便化打架为吵架,化大吵为小吵,化热炒为冷盘……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85 吵架爱好者

  吵架是一种艺术,因此热爱吵架的人,就是艺术爱好者。中国人口众多,吵架艺术的爱好者自然不会少。我一向坚信,美国人比中国人笨得多,因为他们不会吵架——但愿随着中国向美国的不断移民,通过充分杂交后的未来美国人将不再那么笨。美国人一旦不得不吵架,就让自己长期雇佣的吵架高手(他们称之为律师)代替自己到法庭上去吵。正如擅长吵架的中国人里也有不爱吵架的,不擅长吵架的美国人里也有例外的吵架天才。这些天才在生活中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多么渴望生在中国),唯一的出路是去当律师或总统,这样一辈子就有吵不完的架。林肯则是一身兼二任,结果受到了美国人的特别崇拜。这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罢。
  不仅美国人,欧洲不少民族都很不会吵架,所以他们在公众场合惟恐惹怒了谁,连说话都轻声细气,而深知“有理不在声高”的中国人说话则一律大嗓门,这是因为对吵架早已习以为常而且大凡吵架大多没什么道理的缘故。不明真相的老外常误以为正在套交情的中国人是在吵架。后来知道是说话,老外非常害怕:“中国人说话都这么厉害,吵架更不得了,怪不得他们不需要律师。我们还是别惹他们的好。”老外实在古怪,咱中国只有宫老爷出巡,衙设举着“肃静”的牌子,街头巷尾才能安静一小会儿,据说并不怕它的老外,却一天到晚窃窃私语,可见他们毫无安全感。凡是中国人,都爱那闹哄哄的市声,因为中国人明白,到那白马黑马是马非马都一概万马齐喑的时代,就不是好年景 哪像老外的街头,一天到晚默哀似的,瞧着就丧气。说来有趣,老外的街头跟咱的法庭一样肃静;而老外的法庭呢,倒与咱的街头一般喧闹。
  中国人吵架吵得累了,就吹吹唢呐,敲敲锣鼓,放放鞭炮……那个热闹劲,是老外八辈子没听见过的。国人如果耳朵背了,旁人有义务大声喊着跟他说话,以示心地坦荡,事无不可对人言;老外的老头老太们要是耳朵不好使,却爱戴个助听器什么的,也不嫌累赘。这真要让苏格拉底悲哀,老外没从雅典人那里继承街头吵架的优良传统,倒把斯巴达人的打架遗风继承下来,称之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大伙儿开打一次。现在中国人也已加入奥运,我很担心,长此以往中国的吵架艺术很快就会像锣鼓喧天的京剧一样没落下去。

               86 吵架运动员

  从积极方面来看,吵架是身体健康的标志,更是热爱生活的体现。人在吵架的时候,热血沸腾,满脸通红,肺活量增大,心跳加快,骂得痛快时汗如雨下,吼出警句时欣喜若狂。吵架是最佳的健身运动,这种取暖方式不借助体外的能源而独独消耗体内的脂肪,小而言之有利于减肥,大而言之有利于缓解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吵架还能提高智力,吵架时,人常常急中生智,表现出平时少见的伶牙俐齿。吵架是许多人歌唱生命的抒情诗篇,如果不吵架,他们根本不会运用感叹句;吵架是许多人表达爱情的温存方式,如果不吵架,他们根本找不到相爱的语言。
  一个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极端厌恶生活的人,是没有心情吵架的;一个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人,也是没有能力吵架的。爱吵架的人总是心情不太好,但也不算太坏。心情太好的人,根本不会吵架,但没有一个人会心情好得每天像中了大奖。心情太坏的人,吵架根本不过瘾,他渴望行凶打架。因此吵架者的心情与那些表情阴沉、郁郁寡欢的家伙比起来,是轻松而愉快的,与那些喜滋滋乐癫癫的疯子白痴比起来,是正常而健康的。吵架者对吵架的胜负毫不介怀,他们具有一种胜固欣然败亦喜的超然。如果吵输了,心情虽然略坏一些,但肯定比憋出病来好得多;况且只要他善于拈捉战机,下一场吵架随时可能爆发,他有足够的翻本机会。如果侥幸吵赢了,也不会像那个名叫范进的中了举的傻瓜那样,狂喜得发疯。于是,一切烦恼和不快,乃至一切有碍健康长寿的精神狂喜、灵魂飞升,都在吵吵嚷嚷中化解和消散
  吵架,是支撑大多数人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正如和平是战争的备战阶段;不吵架的时候正是下一次吵架的酝酿阶段。到了后冷战时代,活得腻烦的年轻人大多盼不到在有生之年亲历大规模战争,于是吵架成了死水无波的平庸生活中聊胜于无的唯一期盼。与其说是道家思想让中国人随遇而安,倒不如说是勇于吵架的民风使中国人能够长期忍受不幸。因为生存的大不幸被一次次吵架分解和化解 那些学会了隐忍的君子,那些在一切争执中退避三舍的好人,不是得了癌症,就是短寿早死。那些脾气暴躁的粗汉,那些不放弃一切吵架机会的坏坯,却很少生病。如果某个爱吵架的人突然言语有味面目可亲起来,我总会忧心忡忡地想起那句深港人之吵架本性的智者箴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幸的是,我的担忧很少落空。考虑到上天好生之德,我赞成甚至鼓励人们偶尔吵吵架(当然要讲究艺术性),这样可以健康长寿;但假如考虑到全球的人口压力,则又另当别论

               87 吵架艺术家

  精通吵架艺术的人,不仅口才好,而且风度好,台风佳。不仅听着增长见识,而且看着心旷神。冶。街头常见的吵架造型和艺术亮相有如下几种:
  一是潇洒自如的南京大茶壶式:左手叉腰,右手戟指(以直指对方脑门或鼻类为佳),因叉腰之手似茶壶柄,戟指之手似茶壶嘴而得名。而吵架易口干,吵完一场架,回家对着茶壶嘴灌上两口,也算中场休息,然后出门再找人吵。可见这一命名大有深意。二是攻守兼备的无锡大阿福式,双手抱胸,神定气闲,只差手上拿一把诸葛亮的羽扇,就能舌战群儒 不过在夏大,你还是能在街头看到于执蒲扇的骂街斗士。二是锋芒毕露的武当派点穴式:一根纤细的手指在对方面门划来划去,让人误以为他是精于点穴的武林高手,甚至精通一指掸。对方如果不在口头上认输,就有以身试法的危险。这一姿势基本上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善良愿望。四是以守为攻的少林派捶胸式或拍胸式(前者多为妇女,后者多为理亏者):“我不想活了,我死给你看。”这种吵架姿势相当于是打架的练习,以防一旦迫不得已需要打架也就是文戏武唱或文攻武卫时,自己久经锻炼的胸部足以承受他人的捶打。五是气急败坏的手枪自杀式:右手握拳但并不是准备挥向对方面门,而是竖着食指指向自己张开的大嘴,像一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嘴巴:“我怕你?我怕你!”这让人忍不住想起大唱“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火红年代。
  吵架姿势属于宏观战略方针,吵架武器属于微观战术手段。一般开骂以后,每次吵架的具体纷争暂搁一边,甚至永久逐出话题,而主要施展以下称手的、顺口的各式武器。一、对交通事故进行预测,比如“你明天出门被车撞死”之类。二、过高估计对方的性魅力,比如“谁不知道你在外轧姘头”之类。三、过高估计对方的智商,比如“你真了不起,我怎么能跟你比”之类。四、预言对方或对方子女无生育能力,比如“你这种人活该断子绝孙”之类。五、宣布对方有牢狱之灾或向光之灾,诸如“枪毙鬼”、“杀千刀”等等。六、宣布自己有杀父恋母情结,但不同于老外的本地风光或曰特殊国情,就是恋的并非自己的母亲,要杀的自然也不是自己的父亲。这些武器一般具有一次性专利权,一方已说后另一方再鹦鹉学舌要被观众喝倒彩,自己也会羞于启齿,否则就等于认输,因为理未屈而词已穷。但这种一次性专利仅限于同一场吵架,这位嘴慢的败将下一回合将抢先说出,所以吵架艺术也像任何艺术一样,要拳不离手曲不离曰地勤讲多练,方能臻于高境。

               88 吵架对练者

  为了不错过每一次操练的机会,我向有志于提高吵架水平的广大爱好者郑重推荐以下吵架对练者——
  邻里斗曰:中国人的住房结构,有利于经常与邻里吵架。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许多老街居民不愿搬迁到西式盒子房里的原因。理由是那种西式房子人情冷漠,连吵架都找不到对手。与邻居吵架最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因为不捏造点事实不能取胜。以“你以为别人不知道啊”起兴,其实不管别人知道与否,当事人本人确实一点都不知道,这也有利于当事人进一步反思自己:“什么什么?我是这样的人 你自己是什么货色!”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比比,有利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夫妻拌嘴:夫妻的舌头既然经常搅拌在一起,时不时地拌拌嘴也属合情合理。夫妻吵架最有利于培养诚实的美德,因为夫妻吵架总是讲真话:“我一直不愿说出来,是你逼着我说的……”有话憋在心里,容易憋出病来,吵架提供了一个讲真情的机会,既符合“讲真话”的时代精神,又有利于健康长寿,以便“老伴老伴,直拌到老”。中国人很少佛洛伊德所说的压抑,不必像西方人那样,在律师之外另找一个精神病医生。不少夫妻是天天吵架的,吵架是他们婚姻生活不可或缺的大菜。
  秀才与大兵(或君子与小人)的对练:这是一个比喻,表示冲突双方据守的原则一为“力”(大兵)一为“理”(秀才),所以既不能进入吵架的最佳状态——那应该是两个秀才,也没有达到打架的理想配置——那应该是两个大兵。这个比喻毕竟有利于僵武修文。不过这都是题外话。这句谚语的主要用途是当吵架有可能升级为打架时,胆怯的一方撤退前的体面借曰:“就算我秀才碰到兵了好罢……”
  男人与女人的吵嘴:吵嘴与亲嘴是一个分币的两面。比如说“好男不与女斗”,说的不是武斗,而是文斗,即文火慢炒,男女上演全武行的格斗到底少见。所以说常与女人吵架能使男人更文明一些,因为吵架本来就是女人的艺术。男人只有打架或打仗的“艺术”。比如一辆公共汽车突然紧急刹车,一个男人撞到前面的一个女人身上。女人生气道:三只脚的比两只脚的还站不稳。男人也生气道:我一张嘴怎么吵得过你两张嘴?
  人生何处不吵架,只要善于捕捉战机,就有可能在任何场合与任何对象吵上一架,而婆媳勃谿、母女口角、兄弟阋墙、父子内讧,更属于就地取材的日常吵法,而每一个不同的吵架领域都有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也都各具专家和权威,我这个光说不练者就不必再多说外行话

               89 职业吵架者

  有一个旧俄演员,说话也要结巴,吵架则更是一句话也憋不出来,只会张大嘴巴指着别人发愣。但他一到舞台上,用剧作家事先写好的吵架稿,真是声情并茂、雄辩滔滔。顺便说一句,所谓戏剧高潮,说白了,就是吵架。哪怕事实上描写的是打架,舞台上的打架也总是以花架子轻轻带过,重点放在吵架上。究其底里,剧作家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他对打架没有多少经验,于吵架则是行家里手。
  剧作家与小说家的主要区别是,剧作家吵架更内行。所以他不怕为自己在剧中安排一个能说会道的对手,最后当然一定是剧中那个代表剧作家本人的雄辩家高奏凯歌。如果戏剧中注定要输的一方笨嘴拙舌不堪一击,那么这个剧本就是失败之作。小说家的吵架本事一般比剧作家差得远,所以在他编造的故事里,小说家讨厌的人一定毫无口才,即使爱说话也漏洞百出、牛头不对马嘴,而代表小说家本人的主人公也一定轻易获胜。很多人写小悦,就是为了虚构一个自己可以与之吵架并一定吵赢的人(我本人写小说时就有这种明确的企图)。而那些剧作家之所以不写小说而专写剧本,是因为在剧本里比在小说中吵得更过瘾。
  但剧作家虽比小说家吵架更内行,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他们的艺术才能再高,也不过是实战演习,在短兵相接的真正吵架中他们却思路混乱、张口结舌,反应不够快、脸皮不够厚,结果总是吵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作家写作,就是为了安全地满足吵架欲。佛洛伊德认为,艺术是生活缺憾的化装满足。这是对的,但他认为作家在作品里主要是满足性缺憾却是有失公允的。我认为对作家尤其是剧作家的心理分析的合理结论应该是,他们在作品中化装满足的,其实是吵架欲。
  不过,除了现实中的吵架失败者,也有一些吵架中的常胜将军最终不得不当了作家。因为人们总是避免与他们吵架,而他们又不愿大失身份地与平庸对手开吵,于是他们不得不把吵架的才能转移到写作上,以便在想象中虚构出一些吵架劲敌,然后痛快利索地把他们击败—一这就是文学的真正起源。因此最好的文章风格与最佳的吵架风格毫无二致。最好的文风与最佳的相骂术都是简洁洗练,明白如话,用短句子。只有蹩脚作家才会酸溜溜文绉绉地掉虚文,用结构复杂精心修饰的长句子,意思曲里拐弯让人晕头转向;只有不会吵架的书呆子才会满口书面语,有板有眼地做口头八股。因此文章写得佳妙,一定读者如云;吵架吵得精彩,一定观者如堵。写作以读者的数量论成败,吵架以观众的喝彩定胜负。

               90 吵架观众

  口才好是一种特长和精神财富,是特长就会技痒,难免逮着机会就卖弄,是精神财富就免不了有露富的强烈愿望,而炫技与露富非有观众不呵,吵架也不能例外。中国人是口才最好的民族之一,所以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总有人在吵架。你只要走上街,在你等的电车还没到来之前,你就有机会做一场吵架的免费观众。有人说中国人爱看杀头,这未免把中国人当成太麻木而残酷的生物,何况杀头并非街头常演的节目,即便爱看也供不应求。我想,说中国人是爱吵架并且爱看吵架的民族肯定更确切。中国人把吵架当成业余爱好。从盘占到如今,只要有吵架或杀头,就万人空巷。外国人把打架当成职业表演。从亚当到现在,有打架或拳击,就买票观看。中国人爱看杀头,也是因为爱看吵架。杀头是一场吵架的精彩结尾,是皇帝对付吵不过的臣子的最后手段。因为那张利嘴就长在头上,所以赴刑场时往往在被砍头者的嘴里堵一颗绳结或塞一节软木塞,就像把假奶嘴塞在爱哭闹的孩子嘴里一样。给焦大灌一嘴马粪,当然也不失为良策。于是观众也就兴尽而归,作鸟兽散。
  只有看兴浓的观众多,吵架者才有兴致尽情发挥。但吵架双方同时有上佳口才的概率很小,所以观众只好满足于一方占绝对优势的吵架表演,把它当成描捉老鼠。优势的一方得意地“喵喵喵”,观众亢奋地“妙妙妙”;劣势的一方惊恐地“吱吱吱”,观众痛快地“嗤嗤嗤”。这是多年前的大批判时代观众踊跃的主要原因。人批判虽然像两个人吵架,实际上被批判的一方根本没有还嘴的权利,他被允许悦的话,就是跟着观众一起高呼口号“打倒”他自己。批判者犹如相声中的逗哏,被批判者犹如相声中的捧哏。批判者或逗哏者说:你是一头猪。被批判者或捧哏者就悦:我正是一头猪。如是等等。这真是吵架史上的奇观。自古以来只有双方互不服气才能吵下去,大批判却是在一方已经完全服气的情况下“追穷寇”。被批判者作为吵架的一方,竟帮着对方跟自己吵架,占今中外的演讲家,真要羡煞大批判时代的演讲者。大批判是被告并未缺席的缺席审判,对手就在你的面前,但任你怎么胡说,他都表示衷心服膺。而你讲得越不合逻辑,越强词夺理,台下的观众越为你欢呼。正如美国电影《农家女》中的一个竞选场面,农家女对选民的狂热非常吃惊,但有人煞风景道:此刻的观众已经失去理智,随你吆喝什么他们都会欢呼。农家女不信,那人就大喊一声:“卖鱼喽!”果然,满场观众立刻大声叫好。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