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
|
回目录 |
进攻!是一次有声有色的胜利进攻!她把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特别是弥漫在我们青年思想中,表现得那么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市侩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击了个粉碎。尤其是她在这被击溃的阵地上,高高地插上了我们自己的旗帜,插上了我们自己的闪耀着理想与青春光辉的旗帜。 她胜利了!她让我们幻想着、向往着的北极光,终于在我们现实生活的上空,带着它的奇异的、无比美丽的光华出现了! 但是,为什么要用进攻两个字呢?难道它和张抗抗写的《北极光》的风格相称吗?难道它和作品中飞扬的洁白的雪花、和情思中闪现的童话的色彩,和行文中散溢着的温暖的气息,以及字里行间流漾着的女性的柔美能够连接在一起吗?不能啊! 但是,如果你再思考一下,不仅思考,而且以你的心去感触吧?那么你将会透过洁白的雪花、童话的色彩、温暖的气息、女性的柔美,而被她那凌厉的笔锋、鞭挞灵魂的力量所震惊了! 其实,要让《北极光》的作者,一个经受过象战争的烈火那样严酷、但比战争还要复杂得多的十年内乱的旋风袭击的人,继续单纯地对待生活,而不进行深沉的思索、执着的追求。那是不可能的,这也不自然地形成了《北极光》的风格,使其温柔中奔腾着感情的巨流,细致中横卷着思想的锐气。于是我们好象听到了行军在雪地上的进攻的步伐的声音! 我们的作者本来就是和她的同代青年一起从泥泞、血泊中滚过来的。她和他们的命运相连、呼吸与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可以从张抗抗的作品中听到我们这代的青年的脉搏跳动的缘故。而《北极光》,则更为深刻、更为有力地揭示出了他们的心灵,写出了他们的沉沦和苦恼、奋发和追求。她当然无意在一部作品中网罗形形色色的青年的行状,但她所着力描写的芩芩、傅云祥、费渊、曾储这四个人物,却确实让我们听到了潮涌在我们年青一代胸臆中的声音。她当然也无意在此展开广阔的生活画卷,然而从这些心灵中发出的叹息、喧闹、辩白、欢笑,则确实回荡着历史的哀痛、现实的噪音,时代的呼唤;让你从这些心灵的交响中,感到那生活的长河,正由过去向着未来浩荡前进。 我们说:她就是要写心灵,这当然不是说作者不注意人物外貌的雕琢、生活细节的刻划,而只是说,她更愿意把自己的笔端深深沉浸在人物的心灵之中。同时,我们说:她就是要写心灵,也当然不是说,她只是对人物心理进行着冷静的、客观的剖析。不!她的特点,正在于她要让她的人物也常常沉浸在她的心灵之中。我们在作品中,不仅听到了人物的心声,而且还听到了作者的心声,她不愿把自己隐藏在人物的背后,她愿意让你听到她与人物同行的脚步。为什么必须隐藏自己呢?我们在这里,不是正因为听到了伴随着的作者的心声,因此,更能清晰地听到人物丰富的心声吗?如果,我们在这里,没有强烈地感到作者心弦的拨动,那么,它就不是《北极光》,《北极光》也就不会这样迷人了。 也许作者曾经苦恼过: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冲突,为了构思复杂的情节苦恼过;或者,为民渲染那被很多作家一次,再次描写过的北国风光能有另一番气象,能有另一种拟人化的譬喻苦恼过。但是,她现在自由了,她可以自由地歌唱了,她不必再为此苦恼。是什么原因呢?你可以说,是因为她对生活的理解更透彻了;你也可以说,是因为她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了,你还可以说,是因为她对艺术掌握的更成熟了。这一切,应该说,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是,除此,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她自己的表达方式。于是,她可以自由地歌唱了!这个本来容易流于松散的故事,在过去,也许要让作者费尽心机加以粘合的故事,现在却从她的笔端,从她的心里潺潺地流溅出来了。这个本来容易落入俗套的风景描写,也许虽经作者苦思冥想也不能超凡的描写,现在那一片片雪花,却变成了一个个从她心中飞出的精灵,她们是那样自由地诉述着、传达着作者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物的感受和思索。她们不仅成为故事的目睹者,而且成为故事的参与者了。那一片片雪花啊!带着温暖的气息飘进我们的心灵了。…… 当然,我们说她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说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因为她还在探索,她还要发展,她还要变化,她还要创新。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北极光》与别人的作品比,她确是有了自己的特点;与她过去的作品比,她确是让你感到她舒展了自己的翅膀,张抗抗在飞翔了!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你就被她的新的风格吸引了,她是这样描写雪花的: “它们曾经是一滴滴细微的水珠,从广袤的大地向上升腾,满怀着净化的渴望,却又重新被污染,然后在高空的低温下得到貌似晶莹的再生——它们从苍茫的云层中飘飞下来,带回了当今世界上多少新奇的消息?自由自在,轻轻扬扬,多象无忧无虑的天使……整个城市回荡着一曲无声的轻音乐,而它们,在自己创造的节奏中兴致勃勃地舞蹈,轻快、忘我……连往日凛冽而冷酷的北方也仿佛变得温和了。” 这场雪景的描写,确是让你感受到新的意境,它渗透着作家对生活的爱和思索;它是诗、是哲理,也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序曲。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作者展现了一段平凡但又让你感到很不平凡的故事。 一个姑娘象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那样,有了对象,在周围的人们看来,他们是“门当户对”,各项条件都很合适。但是,就在他们拍摄结婚照片的顷刻之间,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姑娘逃走了。为什么逃走?是不是出现了复杂的爱情纠葛?不是。那么,既然他们已经认识很久。女方也很了解男方,为什么她不可以早早提出中断关系,而却要在结婚登记以后,才突然采取逃走的行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正是这段平凡的故事而又不平凡的地方,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作出的独特的构思。 这个叫做芩芩的姑娘,虽然也经过那黑云滚滚的年代,但她远离着漩涡的中心,生活经历比较平淡,因此,她的精神世界还浮游于孩子时代受到常常影响的童话的海洋里。她很单纯,也好幻想。于是,她和那包围着她的市侩的、庸俗的生活环境便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可是,因为这个矛盾仅仅是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因此她就无力去摆脱这种市侩、庸俗的生活环境对她形成的压力和包围,只能长期苦恼、痛苦,而又长期维持着家庭和社会给她安排的她与傅云祥的关系;只是在她遇到了费渊,而主要是遇到了曾储以后,生活为她打开了大门,使她看到了包围着她的环境以外的世界,才使她有了真正的力量。 作者努力要写出芩芩这个人物的独特的性格。她注意到:芩芩虽然有了行动的力量,但她依旧还是芩芩,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只能是芩芩的方法。她的经历,她受过的教育,都没有给予她处心积虑解决问题的能力旧常盘旋在她脑子里的童话世界的人物和故事,只能给她从照相馆一逃了之的幼稚、可笑的方法。这一笔,确实给人物抹上了独特的色彩,使芩芩这个单纯的、富有幻想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应该说,整个一段,芩芩跟随傅云祥去照相馆拍照,一路上内心陷于痛苦、挣扎的描写,是作者很不一般的构思,它显示了作者捕捉生活场景的本领。这段描写,给了我们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我们的周围日常喧闹着的庸人气息中,有多少灵魂在痛苦、在挣扎,而又有多少灵魂,因为软弱而被吞噬了。 我们说,作者把自己的笔端深深沉浸于人物的心灵之中,是形成《北极光》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认为也是揭示芩芩性格的最为贴切的方法。芩芩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是一个欢喜思索、幻想的人,是一个真诚地追求纯洁美好理想生活的人,不写她的内心生活,不写她的心弦拨动的音乐,也就难于写出芩芩的独特的性格。我们听到了芩芩心灵的音乐,我们好就更深地理解芩芩这个人物了。 同时,如果没有从作者心中飞出的一片片雪花,没有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的北国风光,那么岑芩这个有着纯洁心灵的人,也就不可能浮现于我们面前。 为了创造芩芩这个艺术形象,作者确是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与安排,我认为她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写芩芩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人物形象里,究竟包涵着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呢?作者确实没有什么宏大的意图,她就只是写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但是一个具有纯洁心灵的人。她真诚、善良,追求着美好的理想生活。而十年内乱却严重地破坏了这一切,现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升腾起的市侩、庸俗的雾障,也在吞噬着它。那么,让我们青年一代身上恢复、增多一点真诚和善良,清除、减少一点市侩和庸俗,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多么需要真诚和善良啊! 和芩芩相对立的傅云祥,是一个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当今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人物。作者没有简单地象有些文艺作品那样,把他当作丑角挪揄一番作罢,而是把他当作普遍存在的市侩,庸俗习气的代表,进行了有力的揭示。 十年内乱,破坏了我们的理想,破坏了我们整整一代青年,打着革命旗号的市侩主义、庸俗习气,弥漫于整个社会,毒害着我们青年的心灵。严重的是:这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市侩主义哲学,却至今象病毒似的流传于各个角落,而被不少人接受。甚至象傅云祥这样的年轻人,不会被社会的消极舆论所认可:是一个不错的正派青年。 他们日常所努力的,只是如何拉关系,走后门,占便宜、图小利,悉心经营个人的生活,以此作为人生的目的。他们上演着悲剧而不自知,别人看着他们认为理所当然。这种状况存在于很大一部分青年身上,难道还不值得严重关注吗? 也许有人会说,作者写的不过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是,我认为好就好在这里。因为作家固然应该去发现那未被人们注意的生活现象;同时不好应该去揭示那到处存在却又为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由此让人们看到它的实质,并照见自己的本相吗?在这里,我感到了作者摄取生活细节的本领。 例如一个细节,她描写傅云祥吹嘘自己:能够在照相信中拍摄彩色放大的结婚照片,既可以陈列在橱窗之中,而又可以不化分文的高明手段,就很难触及这种人物追逐名利的灵魂。尤其他仅仅因为可以在橱窗中摆一摆自己的尊相,便感到飘飘然的心理,更使人感到他精神世界的空虚和渺小。 作者没有用夸大的笔触去描写傅云祥的爱情,她只是如实地写出了俯拾既是的傅云样式的爱情。从表面上看,他也爱得很是热烈、很会体贴;但是他并不理解对方,他也不想理解对方,他只是为了要找一个对象,而并不是为了寻找爱情,一旦所谓的爱情破裂了,虽然他也苦恼,但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丢了面子,无法在人面前做人,而不是因为他失掉了爱情。我以为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要揭示什么爱情问题,她无意描写什么爱情故事,她主要是通过这个侧面而揭露这种市侩式的人生态度。但是,现在正是有很多青年,就是这样在生活的河流上飘浮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却再也不在他们心里占有位置。这难道不是严重的悲剧吗? 我以为《北极光》写得最为成功的、最有深刻意义的是费渊这个人物。 有人说,费渊犹如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一个言谈滔滔、没有行动的人物,也就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的人。当然,这个比喻,也仅仅就其言行相背而言;至于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为什么出现罗亭,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出现费渊,其根源,其基础,其表现,显然是极不相同的。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费渊,是“四人帮”十年浩劫所造成的一种历史现象。本来,他们对革命、对理想,都怀有一颗虔诚的心,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都很幼稚,这样,也就很容易受到极左思潮的煽动、愚弄,成为野心家手中的工具。一旦幻想破灭,便完全陷于绝望的深渊之中,从一人狂热的宗教徒式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否定革命、否定理想、否定一切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从极左的云端掉进了右的泥坑。在这里,不象作者描写傅云祥那样,讽刺的笔触中带着一种谐趣,而是批判的锋芒中带着一种沉重。作者痛心着我们青年的堕落,而发出了强烈的呼救声音。作者在描写费渊的经历时,不是一般地采取平庸直叙、或是回忆倒叙的方法,而是构思独特地通过一册照相薄的几张照片,很有概括力地表现了他的精神面貌的急骤变化。 这一张张平凡的照片,犹如一个个有力的历史见证。作者有时把它客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时又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当这一张张照片,从我们眼前经过时,我们好似落进了历史的潮流,在其中浮沉、翻滚。 一张县知青积代会的集体照片,我们仿佛看到了整整一代狂热而愚昧的青年。当这个费渊作为青年积极分子四处汇报讲用时,正是他的父亲在监狱中被迫害致死的日子;费渊们誓死要和旧世界作彻底的、最后的“决裂”,结果却被推进了一个血腥的野蛮世界。 当作者在我们面前呈现这张照片时,她没有忘了写出费渊额上的几丝皱纹。(她更加上了一笔,而这皱纹很象用来制作佩在身上的大红花的皱纸。)而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的额上,却已经镂上了皱纹,这是什么样的思想矛盾和痛苦雕刻出来的皱纹啊!它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走向愚昧而在心上留下的印记。经过作者这精确的点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敞开在你的眼前。 这是一场弥天大谎!当费渊和他的伙伴们一旦瞪开被蒙蔽的眼睛看望时,这确如碰上了地震前的闪光,接着是天崩地裂,他们是完全处于无法理解的绝望之中了!他们的精神整个崩溃了!因此,当作者接着把那张酒醉的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完全理解这一群青年的孤苦无告的情状,他们的心在流着血。作者在这里着意加上了主观色彩的渲染,好象让你感到人物泡在酒里了,照片也泡在酒里了。为什么作者要加上主观的渲染呢?这是因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心中的愤怒。就是你们这群骗于手,你们毁掉了我们整整一代青年;这些你们所制造的知青典型,现在却成了一个个酒徒,我觉得作者的艺术构思,既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据,也富有感人的艺术说服力。 正因为费渊们受的欺骗,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欺骗,是一场打起人类最美好理想旗号的欺骗,这对于他们的创伤,也就不是一时可以治愈的。何况,不仅费渊们受到了创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也受到了深深的创伤,积重难返!因此,要让受到欺骗的费渊们立即清醒地对待现实生活,也就当然十分困难。费渊们从一个狂热的宗教徒成为一个冰冷的个人主义者,正反映了我们社会的复杂性,我们的道路的复杂性,费渊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 我以为从费渊的个人经历来看,这里又包含了一些属于他个人的原因,那就是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张费渊儿童时代在飞机场上迎接外宾的照片。原来他是一朵从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花,比起另一个小说的主人公——从风雨中过来的曾储,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样的经历,只能使费渊看到生活绮丽的。富有幻觉的一面,而看不到生活严厉和残酷的一面,这不仅容易使之受骗,更重要的是当骗局戳穿以后,他无力抵抗,不能猛醒,于是只能转而陷入绝望,走向冷酷,变得自私。 我觉得作者笔下的费渊,确实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艺术形象,她接触到了我们历史的、生活的复杂性。这在作者的文学道路上,应该说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收获。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费渊这个人物时,不赋于他更多的行动,而只是写他能言善辩的一面呢?我认为这正是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虽然,费渊们“破坏”旧世界的时候,也有过疯狂的激烈的行动,但是他们的更突出的表现,不就是讲几句语录,摘几段马克思的言论,而以为这样就是实行了马克思主义吗?现在,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行为,除了去指责时弊,也就当然只能从另一些思想家的著作中去寻章摘句,进行空洞的说教了。如果说,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也没有行动的力量,但心中的火花并未熄灭,而今天的这个罗亭——费渊,则已整个地心灰意冷了!听他的自白吧:“我的心宁静得象月球的表面,没有风也没有涟漪。”他把自己打扮成看透了人世的哲人,而实际上,他只是一个仅看重渺小的自己的庸人。为什么他那口若悬河的谈吐、雄辩过人的言词只是让你感到仅仅是嘴唇的动弹,而不是心的跳跃,因为了心中的火焰熄灭了。 如果我们青年一代的心中的火焰熄灭了,失掉了执着追求理想的意愿,那么我们的事业将由谁来继承?我认为作者创造费渊这个艺术形象,是向我们提出了这个严重问题,她要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引导他们,重新点燃起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 费渊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正在这里。 那么,谁是作者在《北极光》中创造的理想的人物呢?当然是曾储。 曾储与费渊不同,作者要在这两个人物身上,表现两种性格的强烈对比,表现两种决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曾储不象费渊,只是冷眼旁观、指责时弊,他却要投入生活,以自己的行动和错误作斗争,他不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且是一个勇于行动的人。 作者描写他们的性格对立,不是把他们置于情节纠葛的直接冲突中,而是相互之间无多少联系地、散文式地描写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同时,作者着重渲染了他们活动的背景的气氛和色彩。同样,达到了对比的效果。 作者描写曾储的少年时代,充满了凄苦风雨,不象费渊在蜜糖中泡大。作者选取了一只破饭碗的动人故事,突出地表现了少年时代的变故,曾在他生命中灌注了多么强大的力量。这只被曾储保存了很多年,始终储随着他的破饭碗,原来是一个乞食的老人,用它盛着救命的食物,从死亡中挽救了他。这只破饭碗成为穷苦人身上巨大同情力量的见证,也成为一股潜流,随时在他心中注进了温暖和信念。这温暖和信念是曾储能于跌倒爬起的动因。这只破饭碗的故事,在塑造曾储的性格上是很有力的一笔。比起费渊这朵温室中培育起来的花朵,一阵狂风,就被吹落,也是很有深意、起到强烈对比作用的一笔。 作者着意描写曾储充满生命活力、热爱生活的乐观性格,堆雪人和打冰球的两个细节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打冰球的细节,那激烈搏斗的场面,那白雪背景前的灿烂的冰球运动员的服装,确是写的如火如荼,很好地烘托了曾储火焰似的性格。对比描写费渊时,那冰冷的宿舍,那阴暗的甬道,则烘托出了他冷却的生命。这些,都是作者的精心构思和有艺术魅力的描写。 作者力图多方面地展示曾储的性格。曾储既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就自然会有一颗善良的心。作者描写曾储的女友,在他出狱时已与别人结了婚,他怀着一颗复仇的心去寻找他的女友,但当他看到在她身上散发的母性的光华,他的骚动的感情平静了。作者没有简单化地描写她的人物,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写了他复杂的感情,写了他在人生征途上的跋涉和攀登,写了在他心底升起的一片光明。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接近了人物的心灵。 但是,要塑造曾储的性格,却又必须突出地写出他作为一个行动的人的特点。这个特点应该说是这个艺术形象的栋梁。作者描写了这位具有火热心肠的年轻人,因为揭露某些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了斗争,最后被他们买通了流氓殴打致伤。如果这场斗争写得很有特点,很难显示曾储与众不同的百折不挠的性格,那么作为理想人物的曾储,就会成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艺术形象站在我们面前。可惜作者把它写得过于简单,过于一般,在这一重要环节上缺乏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描写。于是这个艺术形象就达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丰满和深刻。北极光,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北极光,也就没有能够在曾储这个人物身上充分、有力地显示出来。 我们作者的创作特点,既然在于着重反映我们时代青年的呼吸和脉搏,写出他们的独特的性格和精神面貌,那么进一步地深入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灵魂,就成为作者的当务之急了!我多么渴望在作者的笔下出现一个个体现着我们祖国未来的青年一代的丰满、深刻的艺术形象,一个个曾储……啊! 我们读了作者的新作品,很自然在要同他们过去的作品相比较,我把《北极光》读了几遍,我确是觉得作者有了新的开拓,作者所展现的生活画面,几个人物的衷曲,似乎还在我眼前流动,还在我耳际回荡。她确是为我们创造了富有个性的艺术世界,开始表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那抹上童话色彩的北国风光啊!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原载《上海文学》1981年第11期) |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