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不要攻击子女的意见 ●巧妙解决子女的埋怨 ●要善于引导 ●父母与子女如何沟通意见 ●代沟不是坏事 ●不要攻击子女的意见 不要轻易否定青少年子女的看法和想法,不要驳斥他们的意见;另外对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要予以相信,不要都以为不对。 如下面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欠妥: 米兰跟母亲上街,她看到一件衣服,说:“这件衣服挺好看。” 母亲:“才不呢!既难看又俗气。” 母亲这么直接反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她的反感,她会认为母亲说她笨,没有鉴赏能力。 如果回答不那么生硬,而是委婉地这么建议:“这衣服式样还可以,但我觉得颜色艳了点,要是这种小花配上颜色清淡一点的料子,会很适合你。” 这么说不会使女儿觉得丢了面子,不会引起她的敌意,也不会使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坚持原有看法,她会很容易地重新考虑她的选择,接受母亲的观点。 ●巧妙解决于女的埋怨 青少年子女常会埋怨,例如:菜不好啦!菜太咸了、太淡了、太热了等等。父母听了往往会生气,会怪他们挑剔,接着子女又顶撞,使得双方都不愉快。 其实对待子女的埋怨,跟他们争辩是毫无用处的。父母应该顺着他们的意见,要和颜悦色地去听他们的主张,听他们对事情的处理方法。这不是纵容他们,相反是启发他们的善意,运用他们的自主权力。这样做,子女心·情愉快,又解决了问题,有什么不好呢? 看下面这个例子: 马佳在埋怨腌牛肉,他母亲说:“是不是太咸了,不合你的口味?好!等一下,我看有没有别的东西吃。”马佳说:“妈,您别忙了,我少放点酱油就行了。” 这样母子皆大欢喜,这不比舌战一场来得好吗? ●要善于引导 十三岁的陶小金,在画廊看到那些抽象派的画时,对父亲说:“这些画没意思。”父亲说:“不懂少多嘴,你对这方面又不了解,最好搞清楚了再发表意见。” 陶小金很不服气,大声地说:“我还是认为这些画没什么好的。” 这种对话有什么效果呢?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既增长不了他对艺术的认识,也不能增进他对父亲的敬爱,他甚至会找机会回父亲一句:“你对这种画又知道多少?”这就造成了双方的对立,拉大了父子间的距离。 下面这位母亲的处理就很好: 十四岁的肖宏跟母亲在看现代油画,他持批评态度。这时,母亲不是反驳他,而是对他加以引导。 母亲:“这种抽象派的画你不喜欢?” 肖宏:“嗯!我觉得难看。” 母亲:“那写实派的画你喜欢吗?” 肖宏:“写实派的画又是怎样的?” 母亲:“写实派的画就是画个人就像个人,画朵花就像朵花,画间亭子像间亭子。” 肖宏:“噢!那我喜欢这种画。现在我才知道我喜欢写实派的画。” ●父母与子女如何沟通意见 十六岁的小敏,非常关心政治,对国际局势常发表一些偏执的意见。对此,他父亲的作法就是训斥:“你懂什么?这种复杂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小敏非常生气,气冲冲地跑出去了,根本不想听他父亲的高论。 所以,这位父亲的作法有欠妥当。这样不能使父子间得到相互沟通,也不能使儿子学到关于国际局势的正确观点,更不能赢得儿子的尊敬,他只会恨父亲和坚持己见。 父亲的正确作法应是不跟青少年发生意见争论。他可以这么说:“你的看法,我非常有兴趣,再说下去。”之后,他再重复他儿子见解的要点,以表示真的在听并且了解,然后,再提出他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意见跟你很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儿子会乐于听取的。 在此,提供如何与人沟通彼此意见的有效方法: 用心听对方的意见 归纳对方谈话的要点 不要直接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 和子女沟通也是一样,父母首先应该站在听众立场上听取子女的意见,然后心乎气和地跟子女交换意见,对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来的意见,替他们做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使子女注意听父母的讲话,同时,也可赢得他们的心,赢得他们的尊敬。 ●代沟不是坏事 父母和子女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代沟”。由于父母和子女所生长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距,既然差距不能避免,为何不去适应彼此的差距,喜欢这样的差距,然后接纳差距呢? 所以当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出现代沟时,应具备如下的看法: ①代沟不是坏事,反而代表一种进步,只有在进步的社会中才会有这种现象。 ②青少年在这段时期应完成的使命便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所以当子女和父母意见不同,表示他开始有一套自我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父母都应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或许子女现在的意见与父母不同,但不表示永远舍不相同,等到他成熟起来,或为人父母时,就会体会到你的苦心。 如果我们把“代沟”看成是一种良性的冲突,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了解,则不失为增进彼此关系的妙方。 下面有几个例子,是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成功沟通的。 例一:女儿闹情绪 十五岁的倩倩,为了父母带她妹妹去动物园,带弟弟去溜冰而心感不乎,对父母抗议道:“他们真好,我像他们那么大时,你们从没带我去玩。” 母亲:“你小时候很虚弱,经常生病,医生不准你去玩,记得吗?不过那时我们也带你出去玩过几次。” 倩倩:“没有,我不记得你们带我出去玩过。” 母亲:“再想想,一次带你去马戏团看表演,一次带你去南部旅行。” 倩倩还是噘着嘴,表示不高兴。此时,母亲改变策略,顺着她说:“你的说法没错,你是比他们玩得少得多。” 情倩:“对啦!” 这样才停止争论,可见,青少年在闹情绪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无效的。此时,最好的对策是乎息他的情绪。 例二:孩子不想提前去渡假 小斌父母公司旅游,但时间定在放暑假前两天。他们想带小斌一起去,小斌怕耽误功课,不同意他说:“我不能没放假就去玩。” 他父亲反驳道:“要放假了,还有多少功课!” 小斌:“就是有功课,耽误一天都麻烦。” 父亲:“别夸张了,两天有什么要紧,而且老师也都要准 备放假,哪还会给你们很多功课?” 父亲这么直接驳斥孩子的意见,搞得气氛很僵。他母亲察觉不对,于是顺着小斌说:“对,你已经六年级了,功课是不能耽误,赶功课的滋昧也不好受。那你怎么办?” 小斌:“我可以不去,或放假后再到奶奶家。” 这样,问题解决了。 例三:孩子不想起床 闹钟响了很久邹小毅还没起床。母亲喊:“七点半了,该起床了,小毅!” 他不高兴地答道:“我知道。” 母亲:“这种大冷天,清早就要爬起来,真难为你!给你煮杯牛奶冲鸡蛋,好吗?” 儿子,“不,下碗面就可以了。” 他自动起来了,可是还有点不高兴,埋怨他说:“我讨厌这么早去上学。” 母亲:“可是一到学校,就可看到熟悉的同学,下课后大家一起玩,多好。” 儿子:“那倒也是。” 于是,他马上吃完饭,穿好衣,上学去了。 结论 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相处时,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吵,使家庭关系和睦,要记住这点:“顺着孩子的意见和接受孩子的意见。父母以爱心,随机应变地应用此法,就能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赢得子女的尊敬和热爱。 本章例举了一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及他们在改变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由于他们的改变,促进了家庭的融洽和睦,大家可以借鉴。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