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三章 美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科技产物的电视业来说更是如此。通过考察电视业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在近20年中,电视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以前所有年份的总和。在高水准的基础上,电视技术还将继续高速发展,从而影响电视新闻的形式、内容、传播方式。对未来的人们来说,今天我们这样收看电视的情况是难以想象的,对于我们来说,想象一下未来的情况,对于电视业的走向,电视新闻的走向是颇具指导意义的。
   
第一节 电视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未来家庭中,很可能会有一间专门用来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房间,而我们今天的电视机就改头换面出现在这个家庭信息中心,这样的房间可能会叫做“媒介房间”(the media room)、或“信息娱乐中心”(the infotainment——Information&entertainment——center)、或“电子茧”(the electronic cocoon)。这样的情况可能在20~30年之后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未来的电视机由于电子技术的改进在其形状、功能和内容上都将产生变化。

  一、电视形状、功能的变化

  1、高清晰度电视(High-definition TV)

  未来的家庭中已经没有今天美国使用的525线或欧洲国家使用的625线的普通电视机,替代它的将是高清晰度电视,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可以和35毫米的电影胶片画面媲美。
  高清晰度电视从本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自己发展的沿革。70年代早期,日本几家大公司和电视机构——索尼公司、松下公司和NHK等——开始联合进行高清晰度电视的试验。1981年,日本工程师们联合展出了他们的高清晰度电视。这种电视机的缺憾是不能和目前的电视摄像、传送、接收系统兼容。1989年,美国沙诺夫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一种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叫做ACTV(Advanced Compatible Television),扫描线数达到1025条,比日本的高清晰度电视略低。但美国的新机型与美国现有的电视系统兼容。
  目前,国际无线电顾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Radio Consultative Com mittee)还没有最后作出决定,未来的国际市场究竟采用哪种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因为,现存的三种制式:日本制式(经过技术改进,已经和日本国内现存电视制式兼容)、美国制式、欧洲制式都只在自己的国家或大陆上兼容,作为未来电视业发展的方向,国际间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采用哪种制式,其实也就决定了谁来占领未来的国际电视市场。因此,高清晰度电视领域的竞争将是激烈的。现在,美国提出一项战略,在1990年,使用低成本的ACTV系统代替目前国内使用的电视接收机,到2O00年,再转而采纳HDTV。而日本也声称,他们已经决定在1990年在国内开始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播出。
  高清晰度电视由于它的画面效果异常优秀,所以未来不仅用于电视传播领域,还会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比如,可以用在医学上诊断病情和进行医学教学与实践(现在美国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已经采用实验性的高清晰度电视为遥远地区的病人诊断);还可以用于国防、教学、工业生产等等领域。毫无疑问,在不久的将来取代普通电视机后,高清晰度电视将极大地改变我们传统的收视习惯和收视效果,并改变我们对“电视”这个概念的理解。
  未来的电视新闻节目会因为高清晰度电视摄录、接收系统的改变而变得更为还原生活。目前电视新闻中表现出注重感性画面、冲突性画面和戏剧性细节的特点,在未来电视新闻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时将会更为强化。

  2、薄型电视机(Mirror TV)

  未来的电视机的形状也会有所变化,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电子显像管的形状,电视机会仅有几英寸厚,可以挂在墙上,就像挂镜子一样,并且这种电视机播出高清晰的电视画面,省电,使用寿命长。
  人们对薄型电视机的需求在计算机时代和探索太空的渴望中变得更为迫切。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日本的索尼公司、三菱公司。卡西欧公司、精工公司等一直在该领域中进行研究。
  80年代晚期,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的出现给薄型电视机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液晶显示屏技术得以用于家用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上。夏普公司生产的试验性的薄型14英寸彩色电视机只有1英寸厚(约2.5厘米)。1987年,使用微端技术(microtip),或称Spindt电子管的电视屏幕技术生产的薄型电视机拥有了高清晰的画面。
  薄型电视屏幕技术最初是为战略和计算机需要而研究的。用于民用电视机生产中,就可以生产出高清晰度的、彩色的、薄型电视机。由于所占空间很小,未来的人们可以在家中多“挂”几台电视机,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独享自己喜欢的节目。另外,人们在未来的旅行中可以随身携带自己的电视机,就像今天人们携带随身听和笔记本电脑一样。电视机趋于“轻”、“薄”,意味着电视仍是信息时代重要的传播工具。

  3、三维电视(Three-dimension IV)

  三维电影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颇为流行,好莱坞拍摄的《蜡房子》、《大白鲨》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而未来的电视机也可以把立体的图像和画面带入普通家庭。
  80年代晚期,三维的电子游戏、三维的便携式摄像放像机。可以制作三维画面的电子计算机出现了。美国广播公司在1988年曾准备把当时颇为流行的电视剧《月光如水》用三维的方式播出。
  三维电视的主要用途还是用于娱乐——电影、电视、广告片、电子游戏等。工业设计和生产、模拟军事行动、培训飞行员或外科医生等方面,如果运用三维电视可以把虚拟的平面画面立体化,则更接近工作的实际需要。三维电视还可用于科学领域:海洋地理学家可以用三维的录像带来“画”出海底地图,曲折多变、沟回坎坷的海底如临面前;替代人从事较危险工作的机器人也需要配置三维的摄像机,来充当它的眼睛……
  全息摄像技术运用于电视制作无疑会促进三维电视的发展。设想一下,将来一家人看电视可以围坐成一个圆圈,从各个角度看,电视画面(实际上画面已不存在)上的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在屋子里奔跑、跳跃……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

  二、电子计算机带给电视传播内容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和新闻信息这个名词密不可分。电子计算机也成为对电视新闻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通过网络的联系,信息的传播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样,越来越迅速,而信息的接收者和发送者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在中国,电子计算机对电视的影响目前还不显著,那么,参考以下美国的情况,我们会对自己未来生存的信息环境有些模糊地了解。
  首先,电子计算机会把我们和一大批信息源联系起来。通过凋制解调器,你留在计算机内的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线来传送到任何地方。所有和电话线连接的计算机就形成一个网络,每一个网络终端都可以和他选择的任何其它终端进行联系。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可以阅读电子新闻板(electroni news bulletin)上的信息,可以添上自己获得的信息,自己作出的评论。所有“网虫”可以通过电子信来迅速、直接、保密地联系。
  第二,家用电子计算机可以通过一种双向的通讯方式videotex和选定的数据库连接。在美国,目前已经有这样的公司提供videotex服务。其中最大的两家公司是compuServe和Prodigy,与他们连接的计算机用户可以得到多种信息服务:飞机航班时刻表、电影预告、电子留言板、股市行情、天气预报、电子分类广告。体育比赛报告、时事新闻等等。Videotex的订户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在家中购物、订机票、预定旅馆、在家中储蓄等等。
  第三,电子计算机与电视的结合还可以帮助人们更有选择地收看电视。人们可以把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节目输入电脑,计算机可以根据主人的命令录下主人喜欢的节目。在选择电视频道时,计算机也会记录下可选择的电视频道。光纤电缆的应用可以把目前人们已经能接收的大约100个电视频道的数字翻两番。计算机还可以调整电视卫星接收天线,以便接收到最好的数字化的电视信号。
  计算机带给电视新闻最大的改变应该是个性化的新闻传送(我们将在下一节详细分析)。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电脑用户完全可以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阅读。电视新闻的样式、内容、传播方式都因为电子计算机的介入而改变。新闻更大程度上接近信息。
  资料的含义对于个人或电视台来说,都不再是堆积如山的纸张、录音带和录像带。未来存档的资料只是一些薄薄的光盘或直接从网络上的资料库查询。计算机在最短时间里,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多个来源的文字、图像(静止的和运动)、声音的综合形式。这是目前电视新闻绝对无法做到的。
  比如将来,要查找江泽民1997年11月出访美国的情况,在电脑上你可以得到江泽民和克林顿的个人简历、重要的政治业绩,中美两国的国情介绍和外交往来,可以看到、听到中国中央电视台或美国CNN对这一事件的报道,看到《人民日报》就此事发表的评论,《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而完成所有这些信息接收的工作,只需要你按几下鼠标。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


  一、电祝新闻的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的参与下,未来电视新闻不再是单纯的电视新闻,它可能只是多媒体(multimedia)传送给你的一种可视、可闻并可阅读(不同于今天的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会逐渐消失。如果用几句话总结的话,笔者认为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将是:新闻个性化,传播方式双向化,人人成为新闻记者,新闻越来越等于信息。
  新闻个性化。现在,许多新闻媒体都开设了自己的网页。任何人,只要上了网,通过电话线的连接,就可以自由进入网络,进入媒体的网上传播空间来阅读、收听、收看自己选择的新闻。电视新闻也是一样,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通,观众完全可以不坐在电视机前面,而是坐在计算机前面来“收看”新闻。传统意义上“广播”出去的电视新闻(对时事新闻的选择权由电视新闻工作者掌握)必然经过网员的筛选(对时事新闻的选择权由网员掌握)变成“窄播”。
  “窄播”意味着新闻的接收是符合一定层次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新闻传播是被“截流”后才“放行”的。观众,或称阿员对信息源提供的信息不再是一味被动地全盘接收,而是主动地在信息流程中,加入了个人好恶和个体意见的过滤。他可能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新闻来阅读、收听、收看,而不去理睬其他的部分。也许,电视台(如果将来还存在的话)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25条新闻,某位观众只对其中的5条国际新闻感兴趣,他就可以只收看、收听这5条国际新闻报道,完全可以个接触另外20条他不感兴趣的新闻。个性化的新闻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个性化的新闻传播使人们之间可以分享的共同的观念、话题和兴趣都逐渐丧失,未来的人们在公共场合中可能很难与别人找到共同的谈资。在精神上,人们可能生活得比现在更自由,更丰富多样,也更孤单。
  传播方式双向化。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常常会公布一些观众对播出过的节目的反馈。目前这种观众的反馈与节目播出之间存在有较大的时间差。比如,观众已经习惯看到新闻节目将近结束时,播出观众对上周播出节目的反馈,观众通过给电视台写信、发传真或打电话来表述自己的意见。所有这些反馈,即使是观众使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给电视台反馈;观众给出反馈是即时的,但为了把反馈意见传达给更大多数的观众,电视台需要经过播报、编辑等制作过程,所以,在播出反馈时,已经与原节目之间有了较大的时间差。
  而在电话线连接的网络中,新闻传播与观众反馈成为互动的、双向的过程。观众的意见可以立即进入当天的电子留言簿,每一个想了解节目反馈的人都可以马上看到。反馈的过程被缩短到几乎被可以忽略的时间。
  人人成为新闻记者。在计算机网络的电子新闻板上,每个网络成员都有能力把他看到、听到的新闻写下(如果有声像材料,一样可以输入电脑)。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将实现真正的传播和收受自由。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记者甚至有可能消失。因为在网络空间中,人人有能力来发布新闻,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其实,这种趋势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它的影子。在网络中,中国人可以不费力气就从他素未谋面的美国网友那里知道美国篮球明星罗德曼的古怪轶事;卡塔尔人也可以和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队在十强赛中的表现品头论足;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绊闻也被独立检查官斯塔尔在网上抖落得沸沸扬扬。新闻传播的自由度在网络的助长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人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布消息,不仅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造成毁灭性的威胁,而且美国人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概念将逐渐被人们淡忘。因为通过网络的连接,空间的距离已经不再是人们交流和交谈的障碍,而空间的邻近也未必是人们交流和交谈的便利条件。
  这种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的趋势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格调不高的,甚至是色情的、暴力的新闻将在新闻板上泛滥。
  新闻越来越等同于信息。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出,由于新闻传输的双向性和人人能够发布新闻,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多种信息如浪潮涌来的年代,新闻的定义将变得模糊。如果某一条新闻与你的生活关系很大,那么它对你而言,就是今天头号新闻;而对另一个人来说,这条新闻对他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那么,他可能会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是新闻。新闻越来越等同于信息。另外,新闻量的不断增大,使对新闻价值的传统判断不能为所有社会成员接受,也是导致新闻概念越来越等同于信息概念的原因。

  二、电视新闻变化带来的社会变动

  作为大众传媒重要形式的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只是代表了大众传媒变化的一个主要方面。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闻传媒(或曰信息媒体)的改变最终导致社会关系和社会阶层等上层建筑的变化。
  首先,对新闻信息的掌握程度成为区别贫富、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上述高科技美景无一不需要殷实雄厚的经济做基础。那些有能力支付这笔费用的人无疑会最早成为信息产业的受益者,投入的金钱越多,获得的信息越多;获得信息越多,就可能获得金钱越多。相反没有经济能力、付不起信息费用的人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同样道理,投入金钱越少,获得信息越少;获得信息越少,获得金钱就越少。信息占有上的这种差别会把人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拉开更远的距离。
  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在人的童年时代就或多或少注定了他成年的命运。有钱人家的小孩在上学前就通过各种媒体掌握了基本的数字运算、科学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上学后的日子里就会把上学前没有能力接触媒体的小孩远远抛在后面。熟悉电子计算机操作的小孩在思维方式、动手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上也必然远远超过不熟悉计算机的小孩,更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能力要求。这种家庭环境的差别在孩子们今后受教育、找工作、出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得到加剧。虽然后天的努力被广泛承认,然而,在信息时代,家庭出身决定论似乎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
  信息的合理分配成为政治家和社会学者们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
  第二,对信息的掌握能力成为划分社会政治阶层的一个标士
  假设每一个家庭能收看到300个电视频道,那么人们对信息来源的掌握能力必然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只有那些有能力搜集、掌握、分析、控制信息的人才可能拥有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权力。
  信息的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会使很多人在限定时间内对过量输入的信息表现出困惑和无助。未来的人们有比今天的人们多得多的信息来源。设想一下,未来的电视机在光纤电缆的帮助下可以带给我们300个频道以上的电视信号,还有电子计算机网上的信息服务,电子新闻板,电子留言簿、各种光盘读物。各种家用录像带……即使只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来看,即使观众每个频道只停留10秒钟,300个频道,需要3000秒,也就是将近1小时的时间,等到把所有的频道检查一遍后,恐怕第一个频道的节目早就变了,恐怕观众也早不记得各个频道是什么节目了。因此,面对信息的超载,消极的接受和逃避只能带来混乱和无助。如何明智地选择所需的信息,成为每个社会成员面临的问题。
  据传播学者的调查表明,当人们面对过多的信息流时,并不能够全部接受。人们只是接受其中的一小部分。一个普通人通常只记得报纸头版的三条新闻,或者是只记得一般的电视新闻简报中的一条新闻。
  所以,当未来信息如潮卷来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作出两种反应:一种人成为积极的信息管理者,他们学会对每天的信息流进行检索,只选择那些和自己生活、工作有关的,经过专门信息服务机构筛选过的信息。这些得益于信息的人会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权力;另一类人,成为消极的信息的被灌输者或信息的逃避者。他们没有管理信息的能力,要么不动脑筋,对信息不加选择、囫囵吞枣;要么远离信息、避之不及。这些不会利用和管理信息的人都会成为信息的受害者。其最终结果是在社会中逐渐丧失权力。
  “功能性文盲”这个定义早在本世纪60年代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这个词指那些受过一定教育,会基本的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照此理解,未来社会中,对信息缺乏管理的“功能性文盲”有可能导致生存的危机。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