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回目录
父亲进城


作者:石钟山


  1950年8月,父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满怀亲情地走进了沈阳城,身后是警卫员小伍子,以及源源不断的队伍。此时,父亲走在沈阳城著名的中街上,他的眼前是数百人组成的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秧歌队,背景音乐是数人用数只嗦呐吹奏出的《解放区的天>曲调欢快而又明亮,扭秧歌的人们,个个喜气洋佯。
  父亲本想打马扬鞭在欢迎的人群中穿过,当他举起马花正准备策马疾驰时,他的目光在偶然中落在了琴的脸上。那一年,琴凤华正茂,刚满二十岁,一条鲜红的绸中被她舞弄得上下们飞,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在她的身后欢蹦乱跳。青春的红晕拴懦了她的眼角眉梢,她正在和姐妹们真心实意、欢天喜地地迎接解放军的又一次进城。三年前,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溃退了,那时的解放军就进城了,很快又南下了。这次解放军又回来了,和已往不同,他们要在这里长久地住下去,守卫着新中国的北大门。于是,沈阳城里的百姓,真心实意地走出家门,来欢迎亲人解放军。
  琴怎么也下会想到,这一天对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可她一点预感也没有,她在欢迎的人群里,用青春年少的身体尽情地扭摆着欢乐的激情。
  父亲望见琴的那一刻,他强健的心脏暂时停止了跳动,扬起马鞭的右手但在半空,他张大嘴已定格在那里。此时,用目瞪口呆形容父亲一点也不过分。年轻貌美的琴出现在父亲的目光中,父亲不能不目瞪口呆,那一年,父亲已经三十有六了,三十六岁的父亲以前一直忙于打仗,他甚至都没有和年轻漂亮的女人说过话。这么多年,是生生死死的战争伴随着他。好半晌,父亲才醒悟过来,他顿时感到口于舌燥,一时间,神情恍惚,举着马鞭不知道落下还是就那么举着。琴这时也看见了父亲,她甚至冲父亲嫣然地笑了一下,展露了一次自己的唇红齿白。父亲完了,他的眼前闪过一条亮闪,耳畔响起一片雷呜。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无论如何也忘下下琴了,他被爱情击中了。
  父亲参军前的老家一直在东北的大兴安岭脚下。爷爷奶奶在早年闯关东时便把家扎在了大兴安岭脚下的一个窝棚里。父亲是在冰天雪地里出生的,他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眼就是冰天厚雪、深山者林。于是胡天胡地的关东便成了父亲一生中难以割舍的情结,走遍夭涯海角他也无法忘记关东的冰天雪地。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打打杀杀之后,父亲又回到了关东,走进沈阳城,骑在马上的父亲流下了两行激动的泪水。琴的身影在父亲的泪眼里挥之不去,父亲挥手抽了一下马屁股,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说:老子这辈子要定你了!
  父亲三十有六身边仍没个女人,这在战争岁月中纯瞩正常,父亲十三岁那一年参加了抗联的队伍,十三岁的父亲,其实已经走投无路了,父亲的父母下远万里闯夫东来到东北大兴安岭脚下的靠山屯,从生活上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改变。靠山屯大都是猎户,靠打猎为生,父亲的父母一来到靠山屯就想学会打猎这种谋生手段,可惜的是,一直到他们冻死在古老的林子里,也没能完全学会在胡天胡地里生存下去的手段。父亲的父母在一个大雪漫天的清晨走进了深山老林,结果他们迷路了,林深雪厚,他们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了。三天之后,靠山屯的人们才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他们的尸体已经如石头般坚硬了,那一年,父亲八岁,八岁的父亲生活在靠山屯举目无亲,是靠山屯的人们养大了父亲,父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亲从八岁到十三岁这段时间垦,他吃遍了靠山屯所有猎户家的食物,在凄风苦雨中父亲慢慢长大了。十三岁那一年,父亲参加了抗联。抗联的队伍里有这样一批娃娃兵,他们连枪都拖不动,手里只是拄了根棍子,那是他们行军时的帮手。
  那一年,在冬季又一次来临,日本人尚没封山之前,抗联总部作出决定,为了保存抗联的后辈力量,决定将这批娃娃兵送到延安去学习。:父亲永远也无法忘记陕北的日子,那里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生活是那么的火热,父亲在陕北第一次听见那首著名的歌曲——《解放区的天》,父亲和那批娃娃兵一起进入了陕北的少年干训队。陕北的红军在陕北闹了两年大生产之后,终于走出了陕北,一部分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另一部分直抵东北,插入到了敌后,走进了抗日的最前沿。
  父亲那一年已年满十八岁了,他在一纵当一名排长。当他又一次踏上东北的土地之后,心里多了许多说不清的滋味,他又想起了在抗联时的岁月,还有在靠山屯吃百家饭时的日子。现在的抗联,仍艰苦卓绝地和日本人在老林子里周旋着,他们拖住了一部分日本人的力量,支援着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
  又是几年之后,日本人终于投降了。父亲本以为下会打仗了,他从再一次回到东北后,一直无法忘记靠山屯的父老乡亲,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日夜都在思念着靠山屯,可他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回去过。日本人投降了,不打仗了,这时父亲已是一纵的一名连长了。他不仅学会了打仗,而且枪法也练得百发百中了,他回到靠山屯完全可以靠打猎为生了。他要当一个好猎人,为不能自食其力的父母挽回面子,同时也报答靠山屯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父亲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日本人投降不久,国民党为了争夺胜利果实再一次掀起了内战,他们在东北投入了大量兵力,和东北纵队展开了新的一轮较量。中国伟人毛泽东远见卓识,早就派出了传奇将领林彪深入到东北指挥作战,争争夺夺拼拼杀杀之后,解放军滚雪球似地壮大了起来,在中国伟人们的调度下,在东北打响了著名的辽沈战役。那一年,父亲已经是一名很年轻的营长了,年轻的父亲明白了一子真理,要想安心踏实地回到靠山屯过猎人的日子,首先要把眼前的国民党部队彻底消灭,否则猎人将无宁日,于是,父亲热情高涨地投入进辽沈战役,在这样你死我活的敌我较量中,父亲无论如何想不到女人,他也没有工夫去想。虽然父亲那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但他早已把过剩的精力转化到了战争中,老年的父亲曾这样形容战争:战争其实打的是精血。老年的父亲对战争的形容精辟而又深刻。
  辽沈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国民党队伍节节退败,固守北平和天津,企图扼守住通往中原的这条要道。这是有着许多精血的解放军们不能答应的,他们雄赳赳地走过山海关又打响了平津战役。这之后,父亲随着百万大军一直南下,追着国民党的队伍一直往南,国民党的队伍没有喘息的时间,追赶的父亲也没有喘息的机会。在这种追着赶着中,一年年过去了,父亲的年龄也一年大似一年了。年轻力壮的父亲,无数次地想过女人,但却一直和女人无缘。父亲的队伍一直把国民党追到了海南岛,最后又把国民党追往台湾才暂时罢休,这时共和国已经一岁了,全国形势一片大好,除边远地区仍有国民党在负隅顽抗,但已属秋后的蚂炸没有几天硼达了。于是,父亲的部队又挥师北上,进驻东北沈阳城,建立更加巩固的大后方。
  父亲在进驻沈阳的路上,他一眼就看见了琴,琴的身影仿佛是一粒炙热的火星儿溅在父亲堆满干柴的心间,父亲心中的大火便不可遏止地熊熊燃烧起来。
  那一夜,父亲无法人睡,他睁眼闭眼都是琴的身影,这就注定了父亲和琴之间将会发生的故事。
  沈阳军区的前身叫东北军区,父亲那时在东北军区沈阳城内当师长。大军入城不久,马上掀起了搞对象的热潮。这些出主入死的泥腿子们,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苦煎苦熬着岁月,他们的年龄都大了。错过青春年少的不仅只父亲一人,而是一批人,东北军区的领导考虑到这一实际问题,采取了紧急而又相应的措施,于是一个表面上看纯属正常,其实充满了阴谋和陷讲的联欢活动诞生了。
  大军刚刚入城,全国上下前所未有的国泰民安,组织一些军民联欢的庆祝活动是得民心得军意的。联欢活动在原国民党驻沈阳总部的一间大会议室里举行。这间会议室足能装下一百对男女在这里谋面,谈情说爱。参加联欢的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团职以上的军官;女人的条件则既单一又苛刻,那就是必须年轻漂亮,胜利了,解放了,泥腿子们有千条万条的理由把自己的婚姻放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联欢活动如期展开。急如火煎的大龄军官们和一群年轻漂亮的女人被集中在偌大的会议室里,当时的景象极为有趣,男女两大阵营极为分明的,男左女右,他们分左右坐在两排,中间一片空荡,年轻貌美的女人们还尚未见过这样的阵势,她们一律不好意思地低垂下头,脸早就红了,她们不时地捏弄着自己的辫梢或衣角,心脏如鼓地憧击着美丽丰满的胸膛。男人们挺胸而坐,他们的眼里灼灼地放光,热辣辣地在她们的脸上搜寻。父亲也坐在人群中,他的心里有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正在泛滥,自从入城那天见到琴”他无论如何也忘下下她了。眼前这样的阵势,并没有让他有多么激动,此时此刻,面对着眼前这么多年轻貌美的女人他并没有动心,他的眼前仍了时地浮现出琴的身影。琴已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了。
  组织这次联欢活动的是东北军区政治部一位首长,这位首长曾去过苏联,在苏联喝过洋墨水,而且还娶了一位苏联姑娘做老婆,这位苏联老婆此时已同首长来到了沈阳城里,见多识广的首长觉得这样子坐下去,就是坐到天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命人打开了留声机,留声机是从国民党总部缴获来的,留声机里响起一支舞曲,政治部首长就站在男女的空地中央大着声音说:跳吧,跳吧,大家都跳起来吧!他这么说过了,人们都一脸茫然地望着他,不知道留声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和搞对象有什么关系,人们一脸迷茫,困惑之色,这位首长终于醒悟过来,命人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苏联老婆找到联欢的现场,两人在乐曲的伴奏下当场示范起来。首长的一只手握着苏联女人的手,另一只手搂着女人的腰,两人不知是走还是跳,总之,在这群从没开过洋荤的男人眼里这就足够了,他们的身体热了起来,手心里也有汗水沁出。政治部首长一边示范一边鼓动道:跳吧,跳吧!大家都像我这样。他的话音还没落地,早就有人按捺下住了,红头胀脸地冲将过去,顺手拉起对面的一个姑娘,学着政治部首长的样子踉踉跄跄地向中间的空地上走去。一时间,所有的军官们,一哄而起,争先恐后地向女人们扑过去,他们此时的样子,似乎不是邀女人跳舞,而是去堵敌人的枪眼。男人们起来了,女人们也被拉了起来,男人们早就忘了手放在何处,总之拉起来再说,拉起来之后,双手死死地把女人的腰搂定了,似乎一不小心女人会在他们的眼前飞走。舞是不会跳的,搂定女人再说,意识清醒的,仍不失风度地学着政治部首长的样子走上一走,趔趔趄趄,踉踉跄跄。女人这时仍是被动者的,她们认定自己无疑是被抢了,虽然甘愿被抢,但天生的羞涩使她们仍装出几分不情愿,于是别别扭扭的,半推半就地让男人搂了。几十对男女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艰难踉跄地踏出了他们爱情之旅的第一步。
  男人们纷拥着扑向女人时,父亲没有动,他仍坐在原处,他仍在想着琴。他觉得眼前的女人没法和琴相比,他要在沈阳城里找到琴。从见到琴那一刻起。父亲已做出非琴不要的决定了,当男人们各自搂定女人,女人们同时也被搂定时,父亲发现在对面的角落里仍坐着一位姑娘,她谁也下看,垂着头,似乎在想什么心事,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正因为这位姑娘的独特,她吸引了父亲。父亲看她一眼,又看了一眼,这一眼让父亲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眼前的姑娘分明是琴无疑!他揉了一次自己的眼睛,又狠掐了一次自己的大腿,才相信眼前不是梦,机会再一次光临了父亲。他猛的站起身,大步流星地向琴走去,他站在琴的面前,一时口干舌燥,他不知说什么是好。琴发现了眼前站着的人,她抬了一次头,发现了眼前的父亲,她很快地认出了父亲,那天进城时,她曾认真地看过父亲。琴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她本能地站了起来,紧张惶惑地望着父亲。父亲觉得眼前这一切是天赐良机,他不能再失去琴了。他一把捉住琴的小手,琴的小手在他的粗糙大手中挣扎了一下,琴说:啊,不!这时,父亲的大脑里一片空白,留声机的声音及周围的男人、女人统统的都下存在了,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他和琴。他捉住琴的一只小手后,另一只手很快地把琴的腰搂住了,他和那些大龄军官一样,笨拙但有力地把眼前的女人搂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连父亲也不记得了,直到琴在他怀里发出一声又一声惊叫,他才醒悟过来,原来他踩了琴的脚。早在这之前,不少女人都惊叫过了,他们这些大龄军官,今天一律穿了皮鞋,这是他们的战利品。坚硬的皮鞋下时地踩在年轻貌美的姑娘们娇小柔软的小脚上,她们此起彼伏地下时发串一声声惊叫:眼前的场面似乎不是在联欢,而是变成了屠宰厂。
  恍过神来的父亲,呼吸开始变得急促,眼神迷离朦胧,琴在他的怀里变得实实在在。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此刻会搂着琴在梦样的情境中度过着这美好的时光。这是天赐的机会,他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清醒后的父亲,用发抖的声音问:
  你叫啥?
  ……琴下答,低着头,提防着父亲的双脚。
  家在哪旮旯住?
  你今年多大了?
  琴的无言相对,并没有影响父亲的积极性,琴回答下回答这都无所谓,反正他此刻已紧紧地把琴搂定了,自己搂定的女人,难道还会跑了?
  琴不说,父亲仍说:
  我叫石光荣,三十二师的师长。
  父亲望着怀里的琴。琴的头一直低垂着,她的身子一直很别扭地在父亲的面前斜侧着,力量不是投向父亲的怀中,而是从始至终一直向外挣扎着。这让父亲很不舒服,也很累,他的手臂一直在和琴的身子较着劲,但父亲不计较这些,琴越向外用劲,他越感到琴的身体的实实在在。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自己向琴介绍得更详细些,便又说:
  我老家住在靠山屯,爹娘都冻死在老林子里了。
  父亲说到这里,琴抬了一次头,很快地望了父亲一眼,又把头低下了。
  父亲闻风了从琴头发里散发出的桂花油味,这气味让父亲心里甜滋滋的。
  父亲还说:我受了十八次伤。
  父亲说完这话,他感到琴的身子颤抖了一下。父亲没有多想,琴的一言下发让他有些着急,于是他又说:我都三十六岁了!
  说完之后,琴仍没有什么反应,她的头更低了,身体仍向外撑着,头垂在父亲胸前,那样子似在和父亲顶架。
  父亲说,我都三十六了!这些年一直打仗,打完小日本,又打老蒋!
  父亲还说:现在下打仗了,我都三十六了!……
  那天晚上,成双的男女,厮厮扯扯地半推半就地在留声机的伴奏下联欢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中,他们下时地相互踩在对方的脚上,留下了一片女人的叫声。从一开始,他们把女人搂定,再也没有放开过一会儿,他们就那么艰难地、很累地下时地迈动着自己的双腿,仿佛是在行军。最后他们个个都大汗淋漓,胎膊发麻,腿发区,在深夜到来之前,终于结束了累人的联欢。
  父亲这时显得很有心计,在政治部首长宣布今天的联欢到此结束时,他已经没有理由再搂着琴下放了,他一放开琴,琴便像一只出了笼的小鸟很快从父亲的身边逃脱了。父亲毫不犹豫地追了出去,那时父亲已经想好了,琴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他也要把她的行踪搞清楚.令父亲大感意外的是,琴并没有离开军区大院,三转两转走进了一幢楼里便消失了,父亲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跟踪下去了。


  父亲很快就弄清楚了,那幢楼是军区文工团的驻地,而琴就是军区的一名文工团员,父亲真是心花怒放了。他觉得日后娶琴那是板上钉钉一样的容易。父亲万没料到,求爱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和坎坷。
  那天晚上联欢会之后,父亲已经死心塌地地爱上了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只要一有时间,便直奔文工团那幢楼而去。他去文工团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警卫员小伍子。小伍子二十岁下到,显得很机灵,已经随父亲出生人死好几个年头了。
  父亲来到文工团后,他总是很容易地见到琴。那时琴有许多演出任务,共和国刚成立下久,古老的沈阳城内百废待兴,各种团体、机关如雨后春笋纷纷诞生,于是就有许多要庆祝的事。庆祝时自然少不了演出,文工团员的琴在白天的时候,就要不断地排练新节目。父亲见到琴时,大都是在琴排练的时间里,那天晚上的事情之后,琴似乎已经不认识父亲了,父亲每次出现在文工团的训练场里,琴连眼皮都不抬,仿佛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父亲对这些并不计较,他站在那里,很痴情很专心地看着琴在唱歌或跳舞。警卫员小伍子已经看出父亲和琴之间的一些苗头了,他殷勤地为父亲搬来一把椅子,他希望父亲能更舒服地看琴。他的愿望没能得到父亲的理解,父亲不坐椅子,而是抬起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手里摇晃着马鞭,父亲进城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骑马。
  琴下理父亲那一套,仍专注地唱歌或者跳舞。琴的歌声异常悦耳动听,琴排练时的歌声,是父亲一生中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琴跳舞时,在父亲的眼前展示出了美好的身段,女人的曲线暴露无疑。土包子似的父亲,以前哪见过这些?他痴了,他呆了,他走火入魔了,他恨不能马上张灯结彩把琴娶过来。
  中午开饭的时间到了,排练暂时停了下来,琴和那些文工团员收拾道具,准备吃饭了。父亲觉得时机到了,他转过身冲身后的小伍子说:去,把那丫头请到咱们师去吃饭!
  聪明的小伍子早就知道那丫头指的是谁了,得令之后,很快来到琴的面前。小伍子冲琴说:哎,我们师长要请你去吃饭!
  琴瞄了眼小伍子,理都没理,背过身去把自己的辫子散开,让一头浓黑的秀发披散下来。小伍子又凑上去说,哎,说你哪!听见没有?我们师长说了,中午他要请你吃饭
1
  琴仍是不理,她在快速地重新把辫子梳起来,冲几个女伴说:等等我,马上就来!
  小伍子受到了挫折,他跑过来冲父亲说:师长,这丫头不理我,就像没听见我说话一样。
  父亲不满地叱了句小伍子:笨蛋,你就不会别的招了!
  小伍子一拍脑门,冲父亲说:瞧好吧,师长!说完转身冲琴追去。琴已经正在随同伴往外走了。小伍子几步就迫上了,他大声道:站住!他这一声喊,不仅让琴站住了,同时也让琴的同伴站住了,她们吃惊的是,这个小兵敢在这里撒野。
  小伍子不理那些,他单刀直入地冲琴大声命令道:走,跟我走!说完就拉住琴的一只胳膊。琴愤怒了,也大着声音说:滚开!我不认识你。
  其实琴的同伴早就看见父亲和小伍子了。起初她们以为父亲和小伍子只是单纯地看她们排练,后来她们发现父亲盯着琴的眼神已经不对了,她们以为又遇到了一个单相思,没想到这个单相思还要动手抢人。她们这下下干了,七嘴八舌地冲小伍子嚷开了:干啥:干啥?想抢人咋的?抢人也不看看这是啥地方1她们把话说给小伍子,却瞥着父亲,她们知道,抢人的主意是父亲出的。
  小伍子也不甘示弱,他还从没办砸过父亲交给他的任务,把琴抢到手是他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就对不起师长。于是小伍子和她们对吼了起来:抢人咋的?就抢了!说完拉着琴就走了。琴下干了,挥手打了小伍子一个耳光,那耳光被琴扇出一声脆响。小伍子没料到琴会来这一手,他望了眼父亲,父亲也恼怒了,他挥着马鞭的手在颤抖,小伍子理解父亲,师长要发火了。果然父亲很响地甩了一下马鞭,大喝一声:把她给我拖回去!
  父亲喝完转身就走了,小伍子不顾脸上热辣辣的疼,一躬身子便把琴背了起来,他更不顾琴劈头打来的巴掌,更不管那些丫头们的乱叫乱喊,他背着琴一阵风似地跑出了文工团,一直跑回三十二师。路人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都驻足观望小伍子背着琴飞奔的身影。琴已经没有力气再打小伍于了,她闭上眼睛,任凭小伍于狂奔。
  父亲骑着马已先小伍子一步回到了师里,他命令炊事班。加菜上酒。小伍子赶到时,父亲已在自己的宿舍里等候多对了。菜已经上来了,是大块红烧肉,还有韭菜炒鸡蛋,酒是东北的高粱烧。来到三十二师的琴一言下发,她站在父亲的对面仇恨地盯着父亲。
  父亲的气还没有消,他喝了几口酒,吃了块肉,嚼巴嚼巴咕哈一声就咽下去了。他仍用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指着琴身旁的一把椅子说:你坐!
  琴不坐,仍仇视地望着父亲。父亲大怒,高声断喝:让你坐你就坐!
  许是父亲的狂暴一时震住了琴,琴一屈股坐在椅子上。第一回合父亲胜利了,他的怒气消了一些,父亲又说:你吃!
  琴不吃,低着头,目光恨恨地盯着别处。父亲不理琴了,他大口地喝酒,大块地吃肉。他吃了一气,喝了一气,酒就有些上头了,于是父亲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乱说一气:没见过你这样的丫头,还打人!我都三十六了,你能咋的?日本鬼子都让老子赶回东洋了,老蒋不也是让我们弄到台湾去了?!我都三十六了,你这丫头能咋的?!
  父亲又喝了一碗酒,然后就醉了,在醉前,父亲又喊来了小伍子,他冲小伍子说:让她吃,吃完把她送回去,看这丫头能咋的!说完一头栽在床上,呼呼地睡去了。
  那天,琴临离开时扔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胡子!
  小伍子听完琴这句话,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小伍子笑着说:小心我们师长一枪崩了你。
  有了这一次之后,父亲以为离娶琴的日子下远了,他没有料到事情发生了意外。
  军区的参谋长胡麻子也看上了琴,胡麻子是外号,因为脸上生满了麻子而被人称为胡麻子。胡麻子在长征时就已经是团长了,那时胡麻子就已经结婚了,长征开始时,老婆就已经怀孕了,走到草地时,老婆早产了。他把老婆背到一个避风的柳丛后,准备亲自为老婆接生,不顺的是,早产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顺利地生产,疼得他老婆爹一声娘一声地叫。他背着老婆行军时,已经掉队了,现在茫茫草原连个人影也看下见。他冲者婆喊:使劲,你快使劲!老婆哪里还有什么劲,一路上的行军,吃没吃喝没喝,万里征程早就耗去了她的力气。胡麻子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他又发现了敌人的追兵,敌人呈扇形向他们包围过来,子弹在他的头顶飞过。胡麻子知道,再这样下去被敌人俘虏是在所难免了,如果背着老婆一起走,也无法跑出敌人的包围。这时,老婆也清醒过来,她冲胡麻子说:你快跑……等革命胜利了,你再找一个女人……胡麻子给老婆跪下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婆落入敌人之手,突然,老婆抢过了枪,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等革命胜利了,你来给我收尸:枪响了,老婆躺在一片血泊之中,胡麻子满眼泪花地跳起来,抬起枪,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向自己的队伍追去。……
  胡麻子一直牢记着老婆的话:等革命胜利了再找一个女人。在风雨风摇的战争岁月中,他一直没有勇气再找个女人。现在革命胜利了,胡麻子也已经四十出头了,也就是说,这辈子的好时光都快过完了,胡麻子有千万条理由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女人,享受一次生活。他在文工团演出时,看上了琴。他觉得只有琴才能配他走完后半生。
  于是,他乘坐的那辆美式吉普车,经常停在文工团的楼下,父亲那匹高头大马也时常拴在文工团楼下的树上,这就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父亲和胡麻子两人同时出现在文工团的排练厅里,惊动了文工团所有的人,包括年过半百的文工团长,这是位在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文艺工作者。他命人给胡麻子和父亲端茶倒水,一边意义不明他说。欢迎领导来检查工作。
  胡麻子就挥手说:我们就是看看,忙你的去吧!
  老文工团长也就退下了。
  不用悦,胡麻子知道父亲的心思,父亲也知道胡麻子的心思。但两个人却不知道他们是一对情敌,父亲以为胡麻于看上了别的丫头,胡麻子也这么认为。俩人嘻嘻哈哈地坐在一起喝茶看女人时,胡麻子冲父亲打了一拳说:你这小石头,还年轻嘛,急啥子嘛!父亲说:操,我都三十六了!兴你急就不许我急了?两个人一边说笑一边打着哈哈。父亲在胡麻子眼里是年轻的,也是最受器重的一名师长。胡麻子在父亲的眼里是位能征惯战的首长,两人趣味相投,感情非同一般。
  当两个人发现他们同时喜欢上琴时,胡麻子的脸色不好看了,父亲的脸也沉了下来。胡麻子先站了起来,他冲父亲说:石光荣同志,你出来一下,我有话对你说1
  父亲也站了起来正色道:参谋长同志,我也有话对你说!
  两个人一本正经地来到外面走廊上,胡麻子拍一拍父亲的肩膀说:我说小石头,你算了吧,看上谁你说,我给你做媒!
  父亲觉得事情麻烦了,但他无沦如何也不能把琴拱手让给别人。是他先发现的琴,他已经抢占了这块高地,要是有人胆敢来夺,那只能是一场殊死决战了。父亲见胡麻子这么说,也不甘退步地道:参谋长,这人是我先看中的,你再换一个吧。到时你结婚时,我给你当伴郎!
  少扯,还是你换一个:胡麻子悦。
  你少扯,你换一个!父亲说。
  小石头,老子算瞎眼了,让你当师长!胡麻子激怒了。
  父亲也当仁不让,他见胡麻子下肯退步,也急了道:我看你下配找那丫头,你这是老牛吃嫩草!
  王八蛋,老子毙了你个小石头!说到这,胡麻子抖出了枪。父亲的话大大地刺伤了胡麻子的自尊心。
  父亲见胡麻子真的急了,也冲下远处的小伍子喊:“操家伙!”父亲的枪一直在小伍子身上背着,小伍子听见父亲让他操家伙,几步就窜了过来,他掏出枪“哗啦”一声顶上了子弹,虎视眈眈地冲着胡麻子。在他的眼里首长只有一个,那就是父亲,他才不管什么参谋长不参谋长呢。
  胡麻子被眼前的情景气坏了,脸上的肌肉颤动着,握枪的手也在抖着。他语不成声地说:好你个小石头,好小子,他妈的你好小子,看老子毙下毙你!
  说完“哗啦”一声也把子弹上了膛,一场血腥的战斗即将爆发了。早就在暗中观字动静的老文工团长冲了出来,其实文工团长早就明白了两个人的来意。他知道两个人同时看上了琴,他没料到的是,两个人会为琴舞刀弄枪地动真家伙。他在心里惊呼一声,要出人命了!于是奋不顾身地冲出来,用身体挡在父亲和胡参谋长之间,文工团长先劝父亲,他说:这位首长,息怒哇,有话好说,好好说嘛!
  父亲用鼻子哼了一声道:胡麻子你休想老牛吃嫩草!那丫头是老子的,你别想动一根手指头:
  胡麻子也说:你也不是他妈的牛犊子!也比我小不了几岁,那丫头是老子的,你也休想动她一指头!
  文工团长又劝胡参谋长道:首长,别生那么大的气嘛!咱文工团的姑娘多的是,要是你们愿意我给你们做媒,保证你们未来的夫人个个漂亮。(BB:文工团长真是个好皮条客呀!)
  父亲和胡麻子真刀真枪地在文工团的走廊上较量的过程中,周围聚满了看热闹的人,有文工团的演员,也有来文工团办事的人,他们都不明白,两位首长为什么要拔枪相对。胡参谋长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身份,他哼了一声,收起枪,冲父亲道,小石头,你小子他妈的!父亲也下甘示弱地道,胡麻子,谁怕谁呀!
  胡参谋长走了,父亲也走了。出了文工团的楼,胡参谋长坐进了他那辆美式吉普,父亲骑上了他那匹高头大马。父亲冲着吉普车的后屁股说:老牛,呸!
  父亲和胡参谋长力争一个女人而吵架的事,很快被军区领导知道了。他们首先批评了胡麻子,批评他不该为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参谋长的身份,同时指出要找老婆可以通过组织嘛。
  于是军区首长一个电话打到了文工团,让文工团长带上所有未婚女文工团员让胡参谋长挑选,(bb:真他妈的是土匪!)文工团长留了个心眼,他没敢让琴去,他怕琴万一被参谋长留下,真的会惹出人命来,胡参谋长也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场,他了解父亲是个说得出,也做得出的主。他便没再提琴,而是又看上了一位叫柳的姑娘。柳姑娘不大情愿,只有军区首长亲自出面做柳姑娘的工作
  父亲经过一场风波之后,他和琴的关系不想再拖下去了,他要快刀斩乱麻了。


  警卫员小伍子很快便从文工团长那里打听到了琴父母的住址,父亲的意思是要拜上一拜未来的岳父岳母的。父亲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显得老谋深算,他从琴的眼睛中已经看出她并不喜欢自己,要想赢得琴的爱情还有慢慢的长路在等着他。父亲三十六岁了,他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在沈阳初秋的一天,父亲骑着高头大马,在小伍子的引领下,我到了琴的家。琴的家住在沈阳城内著名的中街上,琴的父母已有六十开外了,老两口老年得子生下了琴。琴的一家,是世代开金店的,生意最火爆时,还要数琴的爷爷。那时,世道还算太平,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中生意也最好做,琴的一家在爷爷那一辈把生意做到了高峰,沈阳城内主店就开了好几家。待爷爷望着越聚越多的金山银山不愿离开这个世界而又不得不离开时,琴的父亲当上了金店的掌柜,起初的买卖仍顺风水,接下来就不行了,先是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一时间,东北大地狼烟四起,逃荒要饭的百姓不计其数,琴的父母是极聪明的人,他们似乎看到了将来的日子并不会好过,能平安地活命是比眼前什么都要紧的事情,于是狠下心来,卖掉了金店。即使不卖金店生意也不好做了,人们连饭都吃下上,还有谁买金货呢?这是琴的父母非常明智之举,琴的一家,在沈阳城内是很有名气的,汉奸、日本人经常不断地来找琴一家的麻烦。琴的父母只能花钱买平安了,于是把不少黄澄澄的金货源源不断地送给日本人和汉奸。他们在日本人的眼里,是大大的良民,琴的父母花钱买来了平安的日子。日本人投降,国民党占据了沈阳城,琴的父母又用同样的办法买通了国民党。后来国民党败溃到关内,解放军进驻沈阳城,这时琴父母的家底已没有什么了,但在大军南下时,父母仍搜罗出最后一点积蓄送给了解放军,沈阳城政府仍记着这一笔。
  现在琴的父母已经是一贫如洗了,琴的父亲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门脸,靠加工金、银首怖度日。当父亲来到琴家时,琴的父亲戴着老花镜,正在加工一只银手镯。父亲的马蹄声使琴的父亲抬起了头,他看见了父亲,心里莫名其妙地紧了一下。
  父亲从马上跳了下来,他手里提着马鞭,表情是舒展的,他要给未来的岳父岳母一个良好的印象。他走过去就说:这位大叔,你可是琴的父亲,父亲已经知道琴的名字了。
  老金匠忙答:正是,正是!这位首长请屋里坐吧。
  父亲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把马鞭递给小伍子,跟在老金匠的身后走进琴家。父亲面对着琴的父母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老金匠忙前忙后,又是点烟又是倒茶。他们一家对解放军并不陌生,琴还在文工团里当着演员。当初琴参军时,文工团长就曾到过家里坐过,那一次,文工团长给琴的父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才同意让琴参军。父亲的出现,他们差下多把父亲当成一家人了,琴的母亲又热情地拿出瓜子招待父亲。父亲仍然不知如何开口,他紧张而又有些羞怯地望着琴的父母,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干脆眼一闭心一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琴的父母面前,干裂声硬地叫了声:爹、娘-----
  父亲这一叫,可叫傻了琴的父母,他们一时没回过味来,他们对望一眼,很快又把目光集中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的决心已定,一下做二不休了,他又说。我要娶你们家的琴!
  这下琴的父母听明白了,他们搓着手,忐忑不安地绕着父亲转了三圈,最后还是琴的父亲先醒悟过来,他忙用手扶起父亲,一边扶一边说:这怎么说话的?快起来,快起来,你看你这孩子!
  琴的父亲居然称父亲为孩子,这令父亲大为感动,在那一瞬间,父亲想起了记忆中的父母,他的眼圈红了一下。在他站起来的过程中,埂着声音又说了句:我是非琴不娶了!你们就是我日后的爹娘了!
  父亲字字血,声声泪的表白,着实感动了琴的父母。他们再一次仔细地打量着父亲,父亲的身材孔武有力,面相粗糙,却也浓眉大眼,自己的女婿能长成这样也算不容易了,这两位饱经战争磨难的老人第一次经过这样的事,在他们的记忆里,日本人还有国民党,他们要看上哪家女人,才没有这么多好话可说呢,拉走就是了。父亲的举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抬举,两位老人还有啥话好说?女儿都是解放军了,嫁给解放军的首长那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琴的父亲扯着父亲的手一遍遍他说:好,好,好哇!
  琴的母亲咧着嘴,她心里很乱,不知是哭好还是笑好。她一时无法说清,女儿嫁给眼前这个男人是放心还是下放心,她不能说同意也不能说不同意。最后,她还是冲父亲咧着嘴笑了。
  父亲眼见着自己大功告成了,看着眼前琴的父母已经把他当成一家人了,于是很豪气他说:爹、娘你们放心,日后有我吃的,就有你们吃的,我吃干的,决不让你们喝稀的!
  哎——哎——琴的父母答。
  父亲不想再恋战了,他冲未来的岳父岳母拱了拱手,一转身走了,父亲兴奋地喊,小伍子,牵马来!
  父亲走后,琴的父母有这样一番对话:
  母亲:她爸,这小伙子长得咋有点老呢?
  父亲:者啥老!你没见浓眉大眼的,这就中了!
  母亲:不知他当的是啥官?
  父亲:我看小不了,挎枪骑马的,不是这个长,过是那个长!
  母亲:琴日后嫁了他,能行?
  父亲:咋不行?嫁给带长的,以后咱们也算有个靠山了。
  父亲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父亲走后,琴的父母便把琴找了回来,琴一见父母的神色就什么都明白了,她哭了,爹一声妈一声鳅叫,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边哭一边说,我不干呢!裁下想嫁人呢!
  母亲以女人之心理解着女儿也宽慰着女儿,母亲一边劝琴一边说:哭啥哭!你也不小了,都二十了,女人早晚下得嫁人吗?
  父亲对娘俩的婆婆妈妈甚感不满,他冲女儿吼了一声:别哭!这是你的福气哩!
  女儿仍哭,哭得悲痛欲绝,死去后来的样子。没有人知道,琴自己正在恋爱,父亲的插足,使她的爱情夭折了。琴在哭自己夭折的爱情。
  琴的父母在这边死去活来,掰慎馍说馅地劝着琴。父亲已经在那边大张旗鼓地开始张罗婚事了。结婚对于刚进城的部队来讲,已经刁以为常了,就像起初的恋爱一样,集体上阵,一个冲锋下来,就有一连人结婚了,父亲的婚礼算是迟到的。父亲很快从机关里开出了结婚证明,一个电话打到文工团,文工团长不敢怠慢也开出了琴的结婚证明,两个证明放在一起,交给地方政府,由政府出具一张证明,就算结婚了。
  琴还在家哭闹时,父亲在那边已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办完手续的父亲,派小伍于牵着马,另外又派出一连战士来接新娘子琴了。一连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琴的家门前,父亲那匹高头大马身上披红挂绿,它还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显得很兴奋,站在琴家门前引颈长嘶,小伍予就喊:请新娘子上马哆!一连战士也齐声呐喊:请新娘子上马哆!喊声惊天动地。
  琴的父母连拉带扯地把琴从屋里拖了出来,琴仍然在哭,一边哭一边喊:不呀;不呀——琴一交到一连人马手里,那就由不得琴了,不管她是哭是喊,往马背上一掼,打马便跑,整齐的脚步声,伴着琴无力的哭泣声,终于远去了。
  父亲结婚那天,三十二师像过年一样的热闹,猪杀了,羊宰了,全师放假一天。在一个操场上,摆出了上百桌酒席,黑压压的一片。父亲的战友、首长都前来庆祝,那些日子部队几乎天天过年,因为天天有人结婚,琴一被接到三十二师,全师上下沸腾了,全师上下齐声呐喊:新娘子,新娘子!——喊声如滚过的一片雷鸣。
  进了新房的琴仍在哭闹,父亲不管她闹下闹,心想,你都是我的人了,哭有啥用,闹有啥用,看老子喝:足了酒,怎么收拾你!
  父亲命令小伍子看好新娘子,自己便来到操场上、喝酒了。酒是大碗装的,肉是大盆盛的。父亲就亮起i嗓门说:今天我结婚了,是三十二师大喜的日子,来,:干!父亲带头干了
  干!几干人一起呐喊。
  正吃着、喊着、喝着,胡麻子来了,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新夫人。新夫人果然年轻漂亮,喜滋滋地随在胡麻子身后。他一下车就大着嗓门喊:小石头,老子来喝你喜酒来了!
  父亲已有些酒意了,他没想到胡麻子会来。父亲高兴了,举着酒碗就冲胡参谋长走去,一边走一边说:你这条老公牛,先干了这一碗!参谋长就干了,喝光了酒,他没看见琴,就间父亲:新娘子呢?
  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奶奶地,在屋里哭哪。胡参谋长也就哈哈大笑,笑过了,把嘴凑到父亲的耳边说,我刚结婚时也这样,收拾完了,她就不哭了。
  说完就看身旁的新夫人,新夫人正满面潮红地望着他。他就又笑了。
  参谋长临走时,拍着父亲的肩膀大声他说:你这个小牛犊子,好好干吧!
  说完大笑着走了,他还要到别的师去庆贺,那些日子,他们有庆祝不完的婚礼。
  父亲又端起酒碗向将士们走去,他要让全师官兵喝好,吃好,然后他才能去收拾琴。
  很晚了,酒宴才结束。
  父亲东摇西晃地向新房走去。那天晚上,他用三十六年积攒起来的力气,收拾了琴。琴已经没有力气再哭泣了。
  父亲婚后的第二天,文工团出了一件事,一名男文工团员,企图用上吊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幸亏人们发现得及时,七手八脚地把他从绳子上解了下来,才幸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那名男文工团员叫枫,后来父亲有幸见到了枫。枫长得很白,并有一双忧郁的目光,的确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刚出头的样子,辔上的茸毛刚刚冒芽。父亲在看完枫之后,在心里说:哼,一个小毛孩子!父亲没有把枫放在眼里。
  在起初的日子里,婚后的父亲并没有享受到家庭带给他的乐趣。琴从进到父亲这个门,一直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琴在婚后的第三天,便又回到了文工团,文工团有许多演出在等待着琴,琴上班时吃的食堂。琴上班的第一夭晚上,又如婚前一样准备睡到自己曾住过的宿舍里,被老文工团长发现了,他怕琴不回家,半夜三更父亲来找,那结果会使文工团乱七八糟的。所以,文工团长死活下依,并亲自把琴送了回来。父亲看着回来的琴,一声不吭,只是笑。琴不理父亲,穿着衣服就躺下了。父亲也不在乎,这些天,都是由父亲为琴脱衣服。父亲为琴脱衣服时,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快感,父亲一边为琴脱衣服,一边在心里恶狠狠他说:看老子今夜怎么收拾你!
  琴无沫在文工团住下去,演出之后,她便径直回到住在中街的父母家中。琴在夜深入静时刻突然出现在家中,这可惊坏了父母,他们在女儿婚后才知道父亲是一位师长。师长对他们者两口来说,已经是个了不得的大官了。老实本分的百姓,别说是官,就是在兵的面前他们也会毕恭毕敬的。他们在女儿婚后,曾暗自庆幸老天有眼,让他们的女儿攀上了高枝,那几日激动得者两口整夜无法人睡,下仅女儿日后会有享受不完的清福,他们也会跟着沾光的。女儿的突然而至,者两口的心境可想而知了,新婚没几天,女儿就跑回来,这成了啥事!老两口从炕上爬起来,穿戴整齐,不由分说,齐心协力地把琴又送到了父亲的门下。父亲仍不说话,其实他的心里乐开了花,心想:看你个丫头能整出多大动静,还不得乖乖地回到老予的怀里!这一夜,自然是父亲又一次为琴脱衣服,琴不推下拒,闭着眼睛,死了似的任凭父亲摆布。
  从那以后,琴没处可去了。每当演出完她只能回到父亲身边。琴一日三餐吃食堂,父亲也吃食堂,只有晚上,父亲才和琴双双躺在床上,干一些一家人才能干的事情。父亲对这一切满不在乎,他已经习惯了吃食堂的日子,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让父亲不满的是,琴从结婚到现在还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甚至连正眼都没有看过他一次,这使父亲很烦恼。在烦恼中,父亲想起了小白脸枫,琴不理父亲也就是说琴仍没忘记枫,枫仍在文工团里,琴天天去文工团和枫在一起,他们之间会下会发生点别的事情?父亲一想到这,便警觉起来,他胡思乱想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把警卫员小伍子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如此这般地交待给小伍子一个任务,小伍子得令而去。
  从那以后,在文工团的院子里,经常可以看见小伍子活动的身影,有时他趴在门缝里看琴和一帮青年男女练功;有时他趴在食堂的窗子看琴吃饭;就连演出,小伍子也下放过,前台后台地转悠,总之,凡是琴的身方在哪里出现,总有小伍干活动的足迹。直到演出结束,琴走在前面,小伍子随在后面,一直等琴走进父亲的房间,小伍子才肯离去。
  第二天一早,小伍子向父亲报告道:
  报告师长,一切正常!
  父亲指示:继续侦察!
  小伍子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有时父亲也士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文工团院里,他一边和熟人打着哈哈,一边向排练厅走去,直到他看见琴好端端地在那跳舞或者唱歌,他才放心地离开。几次之后,老文工团长也于心不忍了,他打着哈哈冲父亲说:师长呀,忙你的吧,这里有我哪!
  父亲干干地笑笑道,那是,那是。然后骑马离去。
  父亲和琴这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琴怀上了林。起初琴不知道自己怀孕了,有一天她又呕又吐,才知道自己怀孕了。
  一夭夜晚,父亲又想再一次收拾琴,琴一把推开父亲道:别碰我,我怀孕了!这是琴第一次和父亲说话。当父亲得知琴怀孕的那一刻,他乐疯了,一直从床上滚到地下,在地下又滚了三次之后,躺在地上手舞足蹈地大喊大叫:我小石头有儿子了,有儿子了!
  父亲悬着的一颗心也就落下了,他高兴的是不仅自己有孩子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个孩子是他和琴共同拥有的,也就是说,他和琴之间的关系被一根钉子定死了,琴想跑也跑不了了。
  从那以后,他撤回了小伍子。但在琴演出之后,他会让小伍子去接琴,他怕天黑路远,琴有什么闪失。那时父亲不再骑马了,换成了美式吉普车。
  晚上,亲一听到吉普车响,父亲便开始张罗着为琴加夜餐,铝碗瓢盆结婚那天父亲就预备好了,可惜一直没有派上用场。这下用上了,父亲忙碌着这些,心甘情愿,他觉得这不是在为琴一个人劳碌,还有他尚未出世的儿子。从琴怀孕那天开始,他就坚信,一定是个儿子。后来的事实得到了应验。
  琴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坐在床上喘息一阵子,琴的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她走起路来也有几分吃力了。但她仍然要去文工团上班,演出是无法进行了,她只能帮助其他演员进行排练。琴坐在床上,父亲便嘻皮笑脸地走过来,用极温柔的声音说:丫头,想吃酸的还是辣的?自从结婚后,他一直称琴为丫头。丫头琴的口味没谱,今天想吃酸的,也许明天就想吃辣的,弄得父亲一直很惶惑。有一阵,他也吃下准琴到底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辣的!辣的!琴下耐烦他说,同时舞动双脚,把鞋踢飞出去,顺势躺在床上。
  父亲这时一点脾气也没有,他搓着手走到灶台旁,冲小伍子说:升火,升火!
  小伍子很快把火升了起来,父亲笨手笨脚地开始下面了,小伍子看着父亲的样子于心不忽他说:师长,我来吧!
  父亲说:我来,我来!还是我来!
  吃完面的琴,便开始脱衣服睡觉了,自从怀孕之后,琴再也没让父亲脱过衣服,但她仍然不理父亲。睡觉的时候,她时常把后背冲着父亲,父亲不计较这些,他在心里笑一笑,心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琴自己不主动脱衣服到主动脱衣服,从不说话到说话,琴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父亲相信,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的,一直到他们完全融合在一起。父亲错误地估计了琴,虽然在以后的生活中,琴接纳了父亲,但直到父亲生命结束,也没能和琴融合在一起。
  琴的确在慢慢地承认着眼前发生的事实,但她的心里仍无法接受父亲。她仍在缅怀她夭折的爱情,那才是她真正的爱情。琴一生都在刻骨铭心地怀念着她的爱情,是父亲毁了她的爱情,这是她无法和父亲融为一体的关键所在。
  父亲对琴没有太多的挑剔和不满,他已经感到很知足了,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野孩子,不仅进了城,又讨了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马上又要有儿子了,他能下满足高兴么?就是梦中他也是笑着的。


  琴的父母虽然胆小怕事,但在琴的身上所做的努力,可谓远见卓识。琴的家庭虽不是书香门第,但文化的基础源远流长。早几辈他们就意识到了文化与生意的关系,他们一边做生意,一边对子女的教育进行大量的投资,琴是个受益者。琴在七八岁的年纪,家里便为她请来了先生,教她识文认字。那时,金店的生意已经开始败落了,但琴的父母仍然坚信,金、银都是身外之物,唯有文化才属于自己。文化是打开聪明之门的钥匙,人要是聪明起来,还愁日子过不富裕?琴在十五岁那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沈阳城内唯一一家私立女于师范学校。琴在这所学校里,不仅学了许多知识,同时还学士了唱歌跳舞,琴是个根聪明的人,家族中优秀的血液遗传给了她,她没有理由不聪明、漂亮,琴在唱歌跳舞方面又极具天赋。沈阳城一解放,东北军区的留守处去学校招文艺兵时,很快便挑中了琴,于是琴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解放军的文工团员。
  琴来到文工团不久,她就认识了枫,枫是从上海千里迢迢投奔延安的知识青年,枫没去延安之前,在一所艺术学校里学习作曲。枫经过在延安的洗礼,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文艺战士,后来他又随大军开赴到了东北,于是他就在东北扎根了。枫是文工团的创始人之一,老文工团长是他的恩师,枫和所有搞艺术的人一样,情感丰富又多愁善感,也脆弱也坚强,这是所有搞艺术的人无法摆脱的情结。
  按理说,枫这样的性格,不大会讨女孩子的喜欢,但他很快赢得了琴的爱情。因为枫的性情已经赢得了琴的理解和沟通,况且,枫又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枫创作的歌曲广泛地在部队里流传,是一首又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以及枫骨子里固有的气质赢得了琴的欢心。琴在演唱枫的歌曲时,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这时她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含欢带笑的,唱到高潮处,琴会流下激动幸福的眼泪。
  琴的一住情深也很快打动了枫,枫在那些美好难忘的日子里坚定不移地认为琴就是他理想中的佳人。两颗青年男女的心在艺术的氛围中,终于紧紧贴在了一起。练功房里,宿舍中留下了他们美好而又感人的一幕又一幕。
  如果没有父亲的胡搅蛮缠,琴和枫在以后的岁月中,肯定会成为一对模范恩爱的革命伴侣。他们料想不到的是,这时,父亲出现了。
  其实在父亲出现后,他们仍然是有机会的,如果这时枫再果绝一些,三下五除二地和琴结婚,父亲也会一点脾气也没有。正是枫的优柔寡断,葬送了他们的爱情。
  琴也曾提出快刀斩乱麻地结婚算了,枫一时显得犹豫下决,搞艺术的人的劣根性在此时暴露无疑,枫仿惶无助他说:革命刚刚胜利,有许多大事还没有干,咱们都年纪轻轻,这时结婚怕不好吧。
  琴在枫的优柔面前一点脾气也没有了。
  就在琴被父亲强行抢到三十二师去吃饭那一次,琴已经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来日就要来到了,那天晚上演出之后,她找到了枫,枫一筹莫展,他在琴的面前流下了软弱的泪水。琴在绝望中颤抖着身体说:那你就一枪把那个混蛋师长崩了!
  说完从枫的腰间掏出手枪塞在枫的手里,那时,男文工团员都配有武器。枫握住了枪,他握枪的手似被蛇咬了一下地那么一哆咳,枫自从参加革命后,还从来没有杀过人。他不知如何杀人,更不知道如何才能杀死同在一个战壕里战斗着的一位战功卓著的师长。枫害怕了,他抖颤着身子,用颤抖的声音说:让我想一想,让我想一想吧!
  琴绝望地搂抱住枫,枫在琴的拥抱中“当嘟”一声把枪扔在了地上。琴这时,是又爱枫又恨枫,那时她就想,要是枫的身上有一点点父亲的豪气,她就是死也下会让父亲得逞,琴哭了,她一边哭,一边紧紧地拥抱着枫,枫是她的梦,枫在琴热烈温暖的拥抱中终于回过神来,他小声他说:那我就杀了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琴多想听到那一声清脆的枪声啊,结果什么也没有,琴彻底绝望了,在她的面前,是一副更加苍白的脸,还有一双无助迷离的眼睛,那是枫痛苦无奈的形象。
  就在这时,父亲先下手为强了,他几乎是把琴抢进了洞房,在新婚之夜,狠狠地收拾了琴。
  软弱无助的枫终于失去了琴,失去了他的初恋他绝望了迷惆了,最后他只能选择死亡了,却没有死成。活转过来的枫,觉得活着还是件挺有意思的事他不再寻死觅活了,只是他显得更加苍白,更加少言寡语了。
  琴虽然生活在父亲身边,又怀上了孩子,但她仍然在怀念着自己的初恋。


  琴在用沉默和不情愿与父亲对抗着,她生下了林。在以后的生活中她理所当然地成了林、晶、海的母亲。
  正如父亲预感的那样,林果然是个儿子。林一落地,便嘹亮地大哭,乐得父亲大着嗓门,冲所有的人高喊:我有儿子了!我石光荣也有儿子了!哈哈,他妈的
  伴随着林落地时的歌哭,著名的抗美接朝战争爆发了。
  在没有战争的岁月里,父亲就像没有地种的农民那样无着无落,在父亲进城后,这暂短的和平岁月里,如果没有母亲琴的出现,他将会憋疯的,好在生理的饥渴和生活的愿望暂时填补了父亲生活的空白。现在,他老婆也有了,儿子也有了,他现在啥都不怕了。于是,在一个月黑凤高的夜晚,他率领三十二师雄壮有力地跨过了鸭绿江。
  母亲生了林,在文工团里请了长假,她只能一心一意地坐她的月子了。
  父亲的部队出师大捷,杀得美国鬼子抱头鼠窜,第一战役结束后,双方都在调兵遣将,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拼杀。在这间隙中,父亲想起了母亲和刚刚出生的林,此时此刻,他无比地思念远在沈阳城内的琴和林。这是他以前从没有过的,从那以后,父亲有了对家的无限牵挂。有了牵挂便觉得有许多话要对琴和儿子说,于是他唤来了小伍子。
  他冲小伍子说:我要写信1
  父亲说他要写信,并不是他要亲自写信,而是让小伍子替他写。在延安学习时,父亲是学过一些文化的,在学文化方面,父亲天生有些愚笨,往往是这耳朵听,那耳朵出了。他承认自己天生是打仗的料,对学文化并没有什么兴趣。好在;在那个年代,对一位将军文化方面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
  小伍子很快找来了纸笔,以前父亲有什么事要对上级汇报,都是父亲口述,小伍于执笔。父亲就说:老婆、儿子你们好!
  小伍子抬头看着父亲,建议道:师长,这么称呼不好吧了
  父亲不满地道:我说啥你就写啥,别罗嗦!
  于是小伍子就写。
  父亲又说:离别二个多月了,真想死你们了!第一战打胜了,我一根毛都没少,就是想你们哪!
  小伍子边写边笑,又不敢大笑,就那么难受地忍着。
  父亲不管小伍子笑不笑,仍一本正经地说:老婆你要把儿子给我带好,要是儿子有半点差错,我不饶你!
  父亲说到这就吸烟,红晕慢慢地在父亲粗糙的脸颊上扩散。他又想起了和母亲的新婚岁月,此刻,他真的思念母亲了。
  小伍子这时提醒道:师长,写完了么?
  父亲挥了一下手,仍红着脸说:老婆,我真想你呀!等打败了美国鬼子,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
  小伍子一脸不解地问:师长,“收拾”是什么意思,你是喜打她么?
  少废话,让你写你就写!父亲红头胀脸地叱小伍子一句。小伍子就听话地把他不理解的“收拾”二字也写进了信中。
  就在父亲在遥远的朝鲜战场上,牵肠挂肚地思念母亲和儿子时,家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和枫有关。
  枫所在的文工团,并没有随第一批人朝的将士开赴朝鲜,仍在沈阳城内待命,他们在忙着排练一批新节目。他们知道,这些节目迟早会派上用场的。
  满月之后的母亲,在家里呆得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了,她就抱着林来到了文工团。文工团是她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她的初恋,同时还有她的青春和欢乐,她无法忘却这里,她抱着林一出现在文工团,她便看到了枫,枫正用一双忧郁的目光望着她。
  母亲一见到枫,心里便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她期期艾艾地冲枫说:你为什么下去看我?
  枫垂下了头,脚尖搓着地板,低低他说:我,我,我——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母亲的到来,很快引起了战友们的注意,他们团团将母亲围住了,七嘴八舌地间母亲这呀那的,他们还轮流着把林抱在怀里,他们异口同声地夸奖着林。唯有枫站在远处,一往情深地望着母亲,枫的目光,让母亲的心在流血。
  母亲很快又回到了自己家中,枫的目光,已使她无法承受了,回家后的母亲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就在那天晚上,枫轻声地敲开了母亲的房门,此时三十二师营院,人去屋空,只有少数一些和母亲一样的女人留在家中。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使昔日的恋人有了一个美好的幽会氛围。这时,林已经睡着了,母亲和枫相对而坐,他们彼此望着对方的眼睛,说着昔日早已说过的情话。说着说着双方都动了感情,母亲再一次把自己的身体投入到枫的怀中,枫似被烫了似地哆嗦着。母亲在没有嫁给父亲之前,她对枫的爱情朦胧而又迷悯,在和父亲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对男女之间的事情有了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以前,她和枫只是相互拥抱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再一次和枫缠绵在一起,她的欲火被点燃了,在这寂静美好的夜晚,她的目地直接而又明确,那就是,她要把身体献给自己所爱的人,哪怕就一次,她也知足了。母亲一边亲吻着枫,一边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她躺在床上,目光迷离地望着枫,哺哺道:枫,你来吧,今天我是你的了!
  母亲没有料到的是,枫突然蹲下,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下哇,我怕,我不能呀!
  母亲在等待着枫,她在等待着与自己所爱过的人相互占有,结果却等来了枫的哭声。母亲的身体冷却下来,心也冷了。她开始默默地穿衣服,穿好衣服后的母亲说:枫,你走吧!
  枫已经停止了哭泣,慢慢站了起来,泪眼朦胧望着母亲,枫可怜巴巴他说:那我就走了?母亲点点头,枫真的就走了。
  从此,枫在母亲心中死了,活在母亲心中的只是梦中的枫,母亲仍一往情深地爱着梦中的枫。
  父亲不知道这些。
  不久,枫入朝了。在一次去前线演出时,被一颗流弹击中,枫便再也没有回来了。


  其实母亲也很想随文工团入朝的,没结婚前她是文工团的台柱子,她年轻的梦想和激情已经和舞台连在了一起。当她面对台下的观众时,她喜欢那一双双真诚热烈的目光,还有那一阵又一阵经久下息的掌声。这一切构筑了她青春的梦想。
  母亲在一天天盼着林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那时她就可以把林寄养在父母家里,然后她就可以一身轻松地人朝去寻找属于她的舞台了。是父亲没能使母亲的梦想成真,在这期间,父亲回国休整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母亲再一次怀孕了,不久,晶出世了。晶是个女孩,但她的哭声一点也不亚于林,晶呱呱落地时,父亲在朝鲜正艰苦卓绝地打着第四战役,他没能听见晶的哭声。
  在这期间,父亲的职务也有所变动,他由师长,晋升为军长。他的部队在三八线附近和美国鬼子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母亲在晶出生之后,她入朝的梦想终于破灭了。她用年轻的生命,抚育着林和晶,那时林已经去走了,晶还在吃奶,母亲年轻的生命,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消损着。母亲的父母在这段时间里,也忠实地成了母亲的帮手,他们差下多每天都要过来,帮助母亲照料林和晶。随着林和晶一天天的长大,母亲因夭折爱情而失落的心,又重新找到了寄托。她可以不爱父亲,但她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况且林和晶在她的眼里是那么的可爱,招人欢喜招人疼。母亲原本愁眉不展的额头,终于舒展了。
  朝鲜战争进入到第五次战役之后,双方便僵持住了,又过了不久,双方签定了停战协议,战争结束了。这件事,父亲一直耿耿于怀,他是个主战派,但他又不能不服从毛主席的指示,最后他还是班师回到了国内。在那些日子里,他逢人就说:妈啦个巴子,仗要是再打下去,老子两个月肯定把美国鬼子赶回老家!
  父亲回国下久,他的职务再次荣升。胡麻子参谋长当上了副司令,在胡麻予的力荐下,父亲接替了他的职务。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全国人民的所有精力都转移到大建社会主义上来了,部队也随之稳定下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父亲的小家也安稳了起来。
  在晶螨珊学步时,母亲又生下海。海是个男孩,海出生时的哭声一点也下响亮,等在产房外的父亲听到海有气无力的哭声时说:操,这小子一点也不像我!
  母亲一口气生了林、晶、海三个孩子,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那一年母亲二十六岁。二十六岁的母亲只能一心一意地照顾三个孩子了。
  父亲当上参谋长之后,有许多事情需要他忙。现在虽说不打仗了,但身为军区参谋长的父亲却每天都在为打仗做着准备。他和下属们商量作战计划,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假想敌,跟真事似的在沙盘和地图上圈圈点点,总之,父亲满脑子都是战争。
  回到家以后,他仍不能从虚幻的战争中走出来,这时林、晶、海不停息地哭闹,从这个房间跑到另外一个房间,他们发动一场战争似的,把家里的一切都搞得天翻地覆。母亲天天守着孩子,对这一切都已经习惯了,况且她也照顾不过来,她有许多事要做,洗淡刷刷,缝缝补朴,还要一日三餐,为孩子为父亲做饭。父亲对这一切是不习惯的,林和晶出生时,他正在朝鲜打仗,孩子的哭闹离他很遥远,可现在不行了,他只能面对这些哭闹的场面了。一会林把晶推倒了,晶就扯开喉咙没命地哭闹,等晶不哭了,海和林又一起哭了起来,原因是林打了侮的屁股,晶又把林的耳朵咬了一时间鸡犬不宁。父亲生气了,他站起来,来到三个孩子面前,大吼一声:都给我住嘴!再哭,老子把你们统统都毙了!父亲真的拿出了自己的枪,枪洞乌黑地冲着三个孩子,果然,他们不再敢哭了,他们迷悯、惶惑地望着父亲及黑黑的枪口。
  父亲的敲山震虎,果然换来了片刻的安宁,待父亲离开他们,只一会儿工夫又和从前一样了。这时父亲真的被激怒了,他下分青红皂白地每人都打了屈股。刚开始,他们在挨打之后,哭得愈发响亮了,他们越哭父亲打得越起劲。父亲是真打,而下是恫吓,有几次打得他们的小屁股都无法坐下了。后来,他们真的害怕了,在父亲吃喝一声之后,他们果然大气也不敢出了。
  父亲打孩子时,起初母亲在冷眼观看,这几年中,母亲仍很少和父亲说话。母亲用无言抗拒着父亲,父亲不在乎这些,他有老婆了,有孩子了,他就啥也不怕了。父亲狠命打孩于时,母亲心疼了,这些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平时,她舍不得动他们一根指头儿出现在孩子和父亲中间,指着父亲的鼻子说,你算什么父亲,你给哪个孩子擦过一回屎把过一回尿,你没权利打孩子!母亲说得千真万确,这三个孩子他的确没有尽过心。但父亲毕竟是父亲,他冲母亲嚷:你懂个屁,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村!再不打,他们都反
  母亲仍然下躲,冷着脸看着父亲。母亲站出来为三个孩子撑腰,三个孩子就理直气壮呜哩哇啦地又乱叫起来。父亲眼见着自己的计划要前功尽弃也急了,他冲母亲吼:你给我滚开!孩子是我的,打死了我愿意,你管不着!惹急了,老子连你一块揍!说完把母亲搡到一旁,他下管三七二十一揪住一个就打。
  母亲有理说不清,躲在一旁痛哭流涕,她暗自想:这都是命啊!怎么嫁给了这么一个粗暴野蛮的家伙?!
  三个孩子终于在父亲的淫戚下屈服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只要一听见父亲回家时的脚步声,不管他们玩得有多开心,马上扔掉手里的玩具,龟缩在一个房间里,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之间的交流,也换成了挤眉弄眼,还有一些意义不明的手势。
  在父亲又一次离开家门,三个孩子集体找到母亲说:妈妈,以后不要让这个人回来了!自从父亲残暴地打过他们之后,他们便不再称父亲爸爸了,而是改成了“这个人”。
  母亲叹口气说:他是你们的爸爸呀!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他说:我们不要爸爸!
  父亲对孩子虽然残暴得不尽情理,但对母亲的父母,也就是他的岳父岳母却孝顺异常,父亲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他没有尝到父受和母爱。于是,他把对父母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了对岳父岳母的厚爱上。
  每到星期日,他会派出自己的司机(那时父亲已有了一辆华沙牌轿车了),去接岳父岳母来到自己家中,同时让炊事班长过来掌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那时,虽说不上富裕,但身为军区参谋长的父亲,养活一家老小还是绰绰有余的。每个星期日,是一家人最和美最幸福的时光。饭桌上,年迈的岳父岳母仍不时地夸奖着父亲,夸父亲的战功卓著和前程似锦,同时也夸母亲的眼力和眼前这美好的生活。岳父岳母说这些时,母亲一声不吭,她不停地为父母挟菜,劝吃劝喝,就是不搭理父母的活茬。
  父亲此时的心里洋溢着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就是三个孩子放肄一些,他在这时也下去管教的,任他们放肆和疯狂。父亲对眼前的生活无疑是满意的,他把这一切都记在了岳父岳母的账上,要是没有当初岳父岳母对自己婚姻的支持,哪里会有他美好的今天?父亲的心里,真心实意地感激着岳父岳母。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林开始上学了,晶和海也分别上了幼儿园的大班中班。母亲在孩子身上终于熬出了头,她又重新口到了文工团,但她再也无法唱歌跳舞了。丈工团经过朝鲜战争的洗礼以及和平年代的成长壮大,演员的队伍有了质的飞跃,况且由于母亲连续地生养孩子,她的身体比起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清脆甜美的嗓于也大不如从前。母亲重新回到文工团以后,她只能管一管服装和道具了,在遇到有大型演出需要大合唱的场合,她才会再一次走到前台,站在合唱的人群中,充一回数。母亲过早地结束了艺术生涯,她把怨和恨都记在了父亲的账上,是父亲让她失去了这一切。那时母亲仍然很年轻,刚刚二十九岁,母亲仍然有许多理想和对生活的追求。
  父亲仍然很忙,他除了激动地研究那些假想敌外,工作的需要他还要有许多应酬,父亲回家吃饭的次数便明显地减少了。父亲每次回来,都是一嘴的酒气,父亲是有酒量的,在外面应酬喝这点小酒不在话下,父亲回来时,母亲早就安顿好了三个孩子上床睡觉,她躺在床上,借着台灯的光亮正在研读《红楼梦》,母亲早已被《红楼梦》的氛围感染得一塌糊涂,她正在为宝王和黛玉的爱情伤心下已。在母亲这样一种心情下,父亲满嘴酒气地回来了。回来后的父亲,坐在床沿,很有内容地望了眼母亲,这时,他仍然不急于上床,他要让这个美好的过程延长,他要吸支烟。父亲吸的不是纸烟,而是喇叭筒,父亲吸不惯纸烟,他吸自己卷的喇叭筒才过瘾。父亲的喇叭筒冲劲十足,很快房间时里便乌烟瘴气了,这是母亲无法忍受的,下管是冬夏,也不管是什么时间,母亲无论如何都要爬起来,乒乒乓乓地把门窗打开。父亲不理解母亲这一系列举动,他仍满眼内容地瞅着母亲,虽然母亲一口气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体态已有所改变,但母亲的形象在父亲的心中仍是完美的。父亲终于吸完了他的喇叭筒,这时他站起身开始宽衣解带了,父亲一边动作,一边满怀内容地微笑,父亲迫不急侍地钻进了母亲的被窝。母亲是要反抗的,父亲这时就可怜巴巴地央求母亲道:丫头,整一把吧,我都两天没整了!母亲道。你这头猪,滚一边去!父亲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洗脚、刷牙。随着生活的稳定,母亲对父亲的要求也苛刻起来,父亲不洗脚下刷牙是无法和母亲亲近的,但父亲无论如何也养不成洗脚、刷牙的习惯,这是父亲的前半生养成的无法改变的劣习,在战争岁月中,别说洗脚刷牙,就是脸也有一连十几天下洗的记录,行军、打仗哪有那么多讲究。
  父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不情愿地爬起来,把脚伸到水笼头下冲一冲,拿着牙缸胡乱地漱一漱口,然后火烧火燎地跑回来,关掉台灯,死乞白赖地往母亲身旁凑。母亲无法抗拒父亲的要求,忙乱一阵之后,父亲倒头就睡,并不时地伴以响亮的鼾声。父亲睡觉的毛病很多,不仅打鼾,而且还伴以咬牙放屈吧卿嘴。
  母亲无法入睡,她在这臭气熏天、鼾声嘹亮的环境中怎么能睡着呢?她隐忍着父亲的恶行,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红楼梦》里的情景,落红、残雪、吟诗对赋,那才叫生活。母亲对《红楼梦》里讲述的生活一往情深,男男女女极有情致的爱情生活,真是太美妙了。然而,现实又使母亲的幻想变得支离破碎了。她怎么能下痛苦不失眠呢?
  由身边的父亲,她又想到了枫,梦想中的枫。要是和枫结合在一起,眼前的日子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么?下,决不会!母亲毫不犹豫地断定,枫决不会像父亲这个样子。枫是多么缠绵和有情致的人啊!她和他躺在床上,会一起读《红楼梦》,谈枫创作的歌曲。枫的脚自然是认真洗过的,牙也是刷过的,他的嘴里会飘出一阵又一阵中华牙膏的气味,他们在床上、台灯下说说笑笑,相亲相爱,那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呀!母亲在无法人眠的夜晚再一次想起了她梦中的枫。对母亲来说,无法得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母亲还无法忍受父亲的吃相。父亲每次吃饭,食欲都极好,吃饭时,父亲异常地专注,大碗盛饭,大块吃肉自不必说。父亲吃饭时,总是要节奏有力地吧卿嘴,父亲吧卿嘴的声音一点也不亚于快板打起来的声音。父亲在吞咽食物时,也总是咕唁有声,喉头上下那么一滑动,一口食物就咽下去了,每次吃饭时,母亲总下忍心看父亲这种饿死鬼的样子,她每次都在碗里挟一些菜,躲到别处去吃饭,父亲一直没弄明白,母亲在吃饭时为什么总是躲着他。有几次,孩子们也想躲开他,他及时发现了,用仍在咀嚼食物的嘴大喝一声:站住!
  孩子们就站住了,他们也常常被父亲的吃相惊呆了,而忘记了自己吃饭,呆呆地望着父亲。父亲发现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叱一声:看啥看?你们的老子也不认识了?!孩子们马上埋下头,真真假假地吃,等父亲一离饭桌,他们终于忍不住,“哄”地一声笑了,他们交头接耳,小声地说:饿死鬼,饿死鬼!
  孩子们的话是母亲冲他们说的,母亲说,瞧你们的爸爸,那饿死鬼的佯!孩子们记住了,他们小声说“饿死鬼”时,心里面充满了快感。
  许多年之后,大起来的孩子们,斥责父亲的吃相时,父亲听了,久久没有言语,他的神情有些黯然,许久父亲才说:你们没挨过俄,知道个屁!父亲说到这,便再也不说话了,他的目光,透过窗子望着极远处的天边,这时,他又回想起了吃百家饭时的童年,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呀!在这家吃了上顿,还不知何时在另外一家吃到下顿呢,父亲一想起童年,心酸无比。
  三个孩子中,父亲最喜欢的还要数晶,晶虽说是女孩子,但胆子比林和海都大。星期天,没有什么大事,他总要带上三个孩子夫打靶,他一个星期不听枪声,浑身上下就不舒服。每次打靶,林和海都躲得远远的,还用双手捂住耳朵,唯有晶不捂耳朵,她随在父亲身后,睁圆了眼睛,看着父亲手里的枪,一张小脸激动得通红,父亲先是让林来打,林不敢,在父亲的强迫下,他双手握住了枪,闭着眼睛,扣动了板机,随着枪响,他把枪扔了转身就胞,父亲大骂:没用的东西!
  海更是胆小如鼠,他还没摸到枪,就尿了裤子,气得父亲一脚把他踢出老远。轮到晶时,她不慌下忙,拿起来就射,她一边射击一边呀呀地喊着什么。
  以后,父亲再去打靶,便只带晶一个人了,晶的枪法在父亲的调教下,差下多每次都能射在靶子上。父亲对林和海失望的同时,对晶燃起了希望之火。

十一

  一转眼,父亲就五十岁了。
  五十岁的父亲想起了老家靠山屯,在这之前,父亲曾无数次地想起过老家,但只是匆匆而过的一个念想而已。五十岁的父亲心情却下一样了,靠山屯一旦从他的脑海里冒出来,便再也挥之不去了。
  于是父亲决定回一趟老家。父亲回老家时,是坐着自己的专车走的,父亲原来那辆华沙牌轿车,已经换成了上海牌。父亲带着警卫员还有秘书便匆匆上路了,父亲先到了家乡所在地的省军区,省军区早就接到了父亲要来的通知,他们热烈地接待了父亲,并一再要求父亲要有所指示。父亲心不在焉地在省军区的院里走了走看了看,胡乱地指示了两条,便归心似箭了。以前,父亲回老家的心情从没有这么迫切过,马上就要到家门口了,父亲实在无法忍受思乡的煎熬了。当天父亲就奔靠山屯而去。省军区为了使父亲高兴,同时也为了使父亲这次返乡之旅愉快,他们做了周密的安排。除派出一个警卫排外,另外又派出了两辆卡车,车上装满了大米,还有猪肉粉条子,省军区的领导也亲自陪同,于是,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到了靠山屯。
  靠山屯的父者乡亲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的小石头还活着,他们以为,父亲早就被冻死在了深山老林里。因为当年,那些抗联战士,没有几十活着走出深山.他们不是被日本人打死就是冻死饿死在山沟里了。父亲却奇迹般地回来了,而且还这么大的排场。全屯老少都拥出家门,一睹父亲的风采。当年的老人大都下在了,父亲的同龄人大都健在,他们站在父亲的面前不敢认了,父亲也认不出他们了。于是,他们相互启发着回忆着,终于想起来了;然后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眼泪横流,父亲又一次想起当年掏鸟蛋、骑牛背的种种细节,啼嘘不止。
  在父亲的眼里,靠山屯还是靠山屯,只不过现在的靠山屯人丁更加兴旺了。此时的靠山屯比过年还热闹,孩娃们呼爹喊娘地走出家门,围在父亲的身分看车队,看亲人解放军。
  父亲为了酬谢靠山屯的父老乡亲,他命人在屯中:心搭了两个大灶,闷了一锅又一锅白米饭,烧了一锅又一锅猪肉炖粉条.父亲少年的梦想就是又朝一日能吃上猪肉炖粉条.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靠山屯人的梦想,父亲今天要向人们还这个愿了.
  父亲的壮举一连持续了三天.这三天中,不仅惊动了公社领导,就连县里的领导也都来了,他们都想亲眼见识一下从家乡走出的大人物。他们一律称父亲为首长,一时间,小小的靠山屯热闹异常。
  三天以后,父亲恋恋下舍地告别了他的父老乡亲,告别了他的家乡靠山屯,又回到了沈阳城。在这几天中,父亲的心情波澜难平,他一家家坐过了,每到一家,他都会想起一串童年的往事,李家曾给过他一个饼子,张家曾送过他一碗高粱米饭……这一切的一切,使父亲既伤心又亲切。回到家中许多天,父亲仍然处在亢奋中。
  父亲回老家不久,乡人们使带着老家的特产成群结队地回访父亲了。他们没想到父亲会当这么大的官,在他们的眼里,军区的参谋长和军委主席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乡亲们的心是热的,情是真的。
  乡亲们坐满了家里的大小房间,他们一边和父亲抽着家乡烟,一边谈夭说地,叙说着靠山屯这些年的变化,以及询问着部队及城里的大事小情,此时的父亲是高兴的,他盘着腿坐在屋地中央,乡亲们也这么坐了,他们坐不惯城里人的沙发和桌椅、板凳,他们盘腿坐在地上,就像坐在自家炕头上那么从容不迫,顺理成章。一时间家里乌烟瘴气,臭气熏天。
  母亲早就无法忍受这一切了,白天的时候,她还能躲到单位里眼不见心不烦,可下班之后,她没处躲藏,只能回到家中,平时,父亲一个人她都无法忍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把她都快逼疯了。家里每个房间里都混乱一团,她更无法忍受的是乡人们的粗鄙。他们见到母亲那一刻,乡人们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会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他们亲切地称母亲为嫂子,虽然,母亲比他们还要小,在父亲的家乡,凡是被称为嫂子的女人,是可以打闹取乐的。虽然他们在母亲面前不能放肆,但他们对母亲却真诚地热情着,他们掏出大把大把的核桃往母亲手里塞,有人卷好一根纸烟让母亲吸,父亲家乡的女人是有吸烟这一习惯的,他们以为母亲也会吸烟。母亲终于无法忍受了,她躲到厕所里,此时家中唯有厕所是最后一片净上了,因为乡亲们用不惯抽水马桶,每天有乡人们上厕所时,父亲都让公务员小李子引领着他们去院内的公共厕所。母亲躲在厕所里,她第一次感受到,厕所里是这么安静;这么洁静,香皂散发出淡淡的幽香笼罩着母亲,笼罩着厕所。母亲的眼泪也随之流了出来。
  父亲叫来了炊事班长,让炊事班长做了一大锅猪肉炖粉条,然后父亲就陪着这些童年的伙伴,大碗地喝酒了,父亲一边大口地喝酒一边大声地让酒让菜,父亲说:二哥,整酒!父亲还说:三兄弟,整酒!
  于是,众人就整,整来整去就都整高了,乡亲们说话也不那么规矩了,每句话都带着操操的了。操来操去的,就想起了母亲,他们大呼小叫地向父亲提议,让母亲来敬酒。父亲这时也有些喝高了,他大着嗓门喊母亲:丫头,来来来,敬酒,敬酒哇!
  母亲听到了,她不动,父亲喊了一气见母亲没动静,然后起来敲厕所的门,一边敲一边喊:敬酒,敬酒!这些都是我光腚眼的朋友。母亲不能不出来了,她出现在乡亲们面前,这时已有人为母亲倒上了酒,然后碰杯,然后干杯。母亲不喝,她从来没喝过酒,别说让她喝酒,眼前狼藉的场面早就让她作呕了。趁着酒劲的乡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一碗酒倒在母亲的嘴里,母亲一头撞开厕所的门,她翻江倒海地呕吐起来。
  父亲还在说,大哥整酒!小弟整肉!
  从那以后,只要农闲时节,乡亲们总要前呼后拥地来到家里,他们来看望父亲,顺便走一走,到靠山屯外的世界开开眼。每次来人,都是父亲车接车送的,他们平生还是第一次坐上轿车,仅凭这一点,就够他们在家乡人面前说上半年的了。
  母亲再也无法忍受了,她警告父亲说:不要再让那些人来了,要是再来,我就和你离婚!“离婚”这个词对父亲来说又新鲜又陌生,他以为母亲只是说说而已,在又一次老家来人时,母亲真的搬到文工团去住了。后来乡亲们走后,父亲亲自跑到文工团好说歹说,母亲才回来。
  以后,再有乡亲们来找,父亲就不往家领了,而是把他们安排在招待所里。在那几年中,只要在军区大院里看到手提蘑菇、肩扛核桃,在招待所食堂里,大碗喝酒大块整肉的乡下人,十有八九是父亲的家乡人。
  乡亲们来过一阵之后,便明显的稀疏下去了,相反的,老家再来人,就换成了公社和县一级的干部。他们不再单纯地来看父亲,而是有求于父亲。在计划经济下,什么都紧张,例如,农机、化肥、种子、布匹……都是农村基层紧缺的,他们来求父亲,想购买这些紧俏商品。父亲对家乡是有求必应,父亲虽身在部队,不管地方上的事,但父亲有许多老战友、老下级,不少人都已转业到了地方,在各条战线上战斗着。这些对父亲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只一个电话一张条子,家乡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父亲这迎刃而解了。这些东西到手后,父亲并没有完成任务,他还要想办法帮助乡亲们把这些东西运回去,有时父亲要到铁路局为他们申请车皮,铁路紧张的时候,父亲就直接命令部队的军车为他们送回老家。
  那些年,父亲为老家办了许多大事。
  父亲在陪县委书记喝酒时说:老家以后有求我老石的就说,没有老家那些乡亲,我老石早就饿死了。我老石死后也要埋在家乡。父亲说的是实话,他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实话,给他埋下了一个祸根。后来父亲犯错误了,正是他这一席话引起的。

十二

  父亲十三岁来到了部队。从他参军那天起,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部队,几十年的戎马生涯,父亲的生命已完全和部队这个大家庭融在了一起,父亲认为军人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光荣的职业。
  父亲这一看法,体现在他对三个孩子的安排上。林首先高中毕业,他毫不犹豫地把林送到了部队。父亲对待子女体现出了他的大公无私,他没有把林留在身边,而是送到了边远的哨卡,那里是冰天雪国。父亲的人生观是:温室里的花草成不了什么气候,只有在大风大浪里才能百炼成钢。他十三岁参加抗联,这么多年不就是这么摸爬滚打过来的么?
  一年以后,林就无法适应边防哨卡单调艰苦的生活了,于是他一封封言辞委婉地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看在他们父子的情面上,拉他一把,把他调到条件稍好一点的环境下为祖国守好北大门。父亲接到林的信并不为所动,他一根火柴把林的求救都化为了灰烬。
  林对父亲失望了,他又求助于母亲。母亲早就对父亲的做法存有异议,当初让林去边防哨卡,母亲就曾和父亲争论过,最后还是父亲大手一挥道:孩子是我的,就这么定了;父亲一直把三个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甚至连母亲都没有份,在感情上,他把三个孩子已经占为了己有。
  母亲毕竟是母亲,母亲无法忍受林的受苦受难,她通过熟人的关系,为林开好了调令,那时母亲已经是文工团的团长了,母亲还是有一些号召力的。这件事被父亲发现了,他生气了,当即打电话撤消了林的调令,使母亲和林的希望落空了。
  这件事之后,林曾给父亲来过一封信,林在信中说:我没你这个父亲,你也没我这个儿子!父亲接到信后,好长一段时间情绪都不稳定,在家里他无端地大骂晶和海,晶和海都在读高中,已经算是个大人了。他们无端地受到了父亲的辱骂,他们只能向母亲哭诉,母亲就说:忍一忍吧,等你们毕业了就离开这个家!等你们走了,我也离开他,让他自己冲自己骂去1
  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给父亲来过信,这是父亲无法理解的。1979年,南线那场战事,身为营长的林也参加了那场局部战争,结果林再也没有回来,他永远地留在了南方的丛林里。在林的遗物中有一封写给父亲的信,后来那封信辗转地送到了父亲的手里,林在信中说:爸爸,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牺牲了。以前我恨你,但现在下恨了,因为你是我的父亲……
  父亲读着林的信,老泪纵横,他小心地把这封信珍藏起来,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拿出来看一看,每次看林的信,他都泪眼模糊。
  三个孩子中,晶的性格最像父亲,她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而且脾气暴躁,父亲不在场时,她生起气来,会摔东西会骂人。气得母亲就骂她:看你那德性,跟你父亲一样!所以父亲异常喜欢晶。
  在晶高中毕业以后,关于晶未来的前程父亲征求了晶的意见,晶下加思索他说:我要当骑兵!谁也说不清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她的意识里,骑马驰骋,也许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吧。
  她的这一想法,却使父亲为难了,军区不是没有骑兵,而是骑兵部队中没有女兵。但这事难下住父亲,晶还是很快地被送到了内蒙古草原上一支骑兵部队中。
  于是从那以后,骑兵部队里多了一个晶,多了一名唯一的女骑兵。当时,在部队里成了新闻。
  晶从不像林那样叫苦叫累,她在给父母的每封来信中都是满足幸福的,她在一封信中还提到,她要征服那匹脾气暴烈叫黑子的马,那匹马已经摔残了两名骑手了。
  一天夜里,晶偷偷地把那匹黑马牵了出去,结果不幸就发生了。晶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小腿骨折了。为这,晶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她自己没有告诉父亲,同时也不让她的领导告诉父亲。她在住院的三十多天里因行动不便而吃尽了苦头,因此,她恨死了那匹黑马。她出院以后,当她再次接近那匹黑马时,它似乎对她有了深仇大恨,冲她瞅牙咧嘴,并下时地伴以蹦跳啸叫。这下就惹急了晶,在又一个夜里,晶气愤地用刺刀把黑马捅残了,从此黑马从军马的序列里消失了。
  晶受到了记过处分。她不服,为这事还和领导大吵大同了一通,她摔碎了团长的杯子,同时也把团长家窗子上的玻璃砸了。晶在骑兵部队里,像那匹黑马一样难以驯服。后来,这样的事又发生了几起,骑兵部队没有办法,在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后,把晶送了回来,就此,晶结束了她短暂的骑兵生涯。
  退伍回来的晶,又一次向父亲提出了要求,骑兵当不成了,她要去开火车,当一名火车女司机。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对晶的要求会百依百顺,他真的成全了晶的梦想。那时,父亲以前的警卫员小伍子正在铁路上当着一名不大不小的领导。晶很快成为了铁路局中唯一的一名女火车司机。这件事,又一次成了新闻。晶驾驶着火车,飞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那份感受一点也不亚干在草原上骑马奔驰。晶对自己能成为一名火车司机感到心满意足。
  不知为什么,晶都二十八九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这可急坏了母亲,她开始求熟人托朋友广泛地为晶张罗对象。不是男方看不上晶,就是晶看下上男方。最后终于在公安局为晶找到了一位民警,两人结婚还不到一年,又离婚了,原因是,两人刚结婚就吵架,有一次,晶把民警的枪缴获过来,还把民警绑在了床上,然后就拿着民警的枪把玩,还扬言要把这支枪带到火车上去,说这枪戴在民警的身上简直就是个装饰……民警无论如何没法和晶再生活下去了,于是提出了离婚,离就离,谁旧谁呀!晶干净利落地办完了离婚手续,完事之后,她又潇洒地开上火车,大江南北地飞奔了。从那以盾,晶再也没有提结婚的事,一直到现在,她仍一人快乐地生活着。
  海是最令父亲头疼的一个孩子,他生性怯懦,多愁善感,为一片落叶,一点残红也士伤心不已。他时常泪水涟涟,抑郁寡欢。海喜欢读书,经常可以看见海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一些中外爱情故事,他时常一边读书一边抹眼泪。气得父亲不止一次地骂他:没出息的货!就连母亲为海这种样子,也不停地叹气。她知道海的性格很像自己,如果海是个女孩也没什么不好,可他偏偏是个男人。母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因此,母亲为海的性格长吁短叹。
  海高中毕业,当父亲提出要送海去当一名海军时,母亲没有提出异议,她也以为把海迭出去锻炼锻炼对改变海的性格会有好处。父亲认为让诲去当海军,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大风大浪里去磨练。于是,海别无选择地当上了一名海军。海当的是潜艇兵,训练时潜艇在海底一呆就是一个月,有时甚至几个月.真正的是海底世界。一艘艇上干部战士也就是十几个人,在狭窄的空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洞穴一样的空间里生存,别说是侮,就是有二十几年兵龄的潜艇长也吃不消。海又生性孤独,无法排遣。于是,不满一年,海的精神就出现了问题。后来,海彼送到了精神病医院,从那以后,只要有人当着海的面一提起海军和大悔,海便会浑身发抖目光呆滞。从此以后,家里没人再说有关海军的事了。海出院以后,被母亲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在文工团里当上了一名文艺乓。
  父亲对不争气的海也死了心了,他不相信海以后还士有什么出息。他曾对母亲说:就当我没这个儿子吧!他对母亲如何安置海也听之任之了。
  海来到文工团以后,却如鱼得水,他先是写歌词,后来就学会了作曲。时间到了80年代,海创作的爱情歌曲曾风靡全国,倾倒了许许多多的少男少女。一时间海红了起来,报纸上,电视里都称海是天才作曲家。于是,海频频地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向海求爱的年轻漂亮女孩子多得不计其数,认识的不认识的,海每天都能收到几封求爱信,可海却一个也没看上,一晃,海都三十岁了,海仍没找到合适的女朋友。
  后来母亲急迫地问海:你到底想找个啥样的?
  海的回答让母亲吃惊,海说:我要找像姐那样的女朋友!海这么说,不能下让母亲吃惊,母亲曾挖心掏肺地开导海:你姐晶那样的女孩有什么好?没心没肺的,还不会过日子。
  侮这回坚定他说:找不到晶那样的女孩,我就下找了!
  父亲叹气,母亲也摇头。他们又想起海是得过病的,对一个得过精神病的人,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晶隔三差五的总要在家住上一阵子,然后又出车了。晶每次回来,都是海最愉快的日子,他总要找理由呆在晶的房间里,和姐说说笑笑。晶一走,海就没了笑声,他把晶用过的东西,老鼠搬家似地运到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关上房门创作他的爱情歌曲。

十三

  父亲在五十六岁那一年,一纸命令被宣布提前离休了。像父亲这一级别的军人,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干到六十岁的,并且还有荣升的可能。但父亲却在军区参谋长的职位上提前离休了。
  父亲被宣布提前离休,有两件大事和他有关系,也就是说这两件事构成了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一件是,他把部队装备的军车卖给了老家的县里。父亲卖军车不是一辆二辆,而是一批!在这之前,老家的县里领导几次三番地找到父亲,让父亲帮助买一些能够运输的卡车。父亲的老家很偏僻,一直没有能够通上火车,交通的任务,只能由汽车来完成。由于交通的下发达,直接影响了父亲老家所在县的落后。这是件大事,父亲也在为老家的落后贫穷而着急。当时的经济情形是,一切都在计划经济下运作,一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由国家统一分配,别说父亲老家所在的县,就是省里一年也得不到几台这样的汽车。
  老家的人为交通着急,父亲更急,终于有了机会,军委为父亲所在的部队配备了一批军车,文件落在了父亲手里,父亲眼睛一亮,他想都没想,便大笔一挥,在文件上批示这批军车支援给了地方。地方当然就是父亲老家所在的县。在老家县内的每条公路上,都可以看到染着草绿色的军车,在忙碌地奔驰。
  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会是件错误。他了解部队的装备,此时部队的装备比几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令父亲感到很满意。他盼望着新的一轮战争打响,可他等了十儿年也不见有什么战争,于是父亲失望了。没有战争的部队,要那么好的装备干什么?简直是浪费!还不如让这批装备去支援地方建设。父亲理由充分地把这批军车卖给了老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父亲老家所在的县,为了感谢父亲多年来的厚爱和关怀,在父亲老家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为父亲建了一座宽大豪华的墓地。父亲对这块墓地却一无所知,这是县里领导背着父亲做的。原因是,父亲曾不止一次他说过,将来死后要安葬在老家,而不去什么火葬场。这又是父亲思想的一种局限。那块墓地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父亲“叶落归根”了。按照县领导的想法这也没啥,家乡出了一位将军,这是儿百年没遇到的大事。将军死后回到家乡,这也是人之常情。况且,将军又力家乡谋了那么多的好处,为将军修块墓地又算得了啥?
  纸里包不住人,两件事加起来,事情就闹大了,先是军区领导知道了,军区领导觉得这件事情非同一般,又上报了军委。军委在派出工作组调查了两件事之后,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一个命令将父亲召到了北京,由总部领导亲自找父亲谈了话。在事实面前,父亲哑口无言,但父亲不明白的是,这怎么能算是错误?!在父亲从北京回来不久,便被宣布离休了。
  离休后的父亲一下子就苍老了。他闲在家里一时竟无所事事,他不知该干些什么才好,更年期综合症降临到父亲身上,他开始不停地发脾气,冲母亲,冲孩子。
  那时,林和晶都己参军,家里只剩下了海一人在读书。那一年,母亲四十刚出头,她已春风得意地当着文工团的团长。孩子们都大了,家里也没有什么需要她操心的了,她还满怀热情地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事业之中,她要把年轻时耽误的时光补回来。
  父亲在家里经常一个人发脾气,他先是摔碎了自己正喝水的杯子,然后又揪扯自己过早花白了的头发,他的火气因没有对象而不得不但旗息鼓。然后他就从这个房间流窜到那一个房间,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并一遍遍他说:等你们回来,看老子下收拾你们!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了,包括母亲收拾好的房间。结果是,他谁也收拾不动了,他真的老了,他的心老了。
  剩下的是,他只能下停地抽他的喇叭筒烟,喝高粱烧。他的酒量也大不如以前了,他看着酒,力不从心了,喝了儿口酒就醉了的父亲,流下了英雄泪。然后,天还不黑,倒头就睡,屁照放,牙照咬,脚不洗,牙不刷。母亲对父亲这一切,已经受够了,她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母亲提出了和父亲分居的想法。令母亲大感意外的是,她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热烈的响应,其实,他也早就受够了母亲的管束,这么多年他也被管够了,他要翻身求解放,他要畅快地呼吸自由的空气。很快,父亲便和母亲正式分居了。那时,家里的房子多的是,随便找一向,父亲便逃离了母亲。
  父亲在职时,最愉快的工作是站在沙盘前或者作战地图前,研究假想敌。他把假想敌已经研究得烂熟于心了,包括我军的部署,可一直没有派上用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这一爱好,他想,现在用不上,迟早有一天会用上的。说不定到那时,军委领导会再次请他出山,让他指挥千军万马和真正的敌人大干一场,他一想起这些,便热血沸腾。
  于是,父亲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制作沙盘和绘制作战地图上来了。他对沙盘和地图早已烂熟于心,做制这些对父亲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快父亲的房间便被一个又一个沙盘和一张又一张作战地图占据了,父亲在拥挤中得到了安慰,父亲在他的假想
  中独自激动着。他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亢奋中,只有吃饭的时候他才走出自己的房间,母亲对父亲所做的一切一直采取不闻不同的态度,这正合父亲的心意,那一阵子,父亲和母亲一直和睦相处。
  后来,军区文工团精简整编,母亲也过早地退休了,母亲一时也闲在了家中,父亲和母亲同时闲在家中,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母亲仍然受读书,母亲喜欢读的大都是一些古老的爱情故事,她仍常常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摘下老花眼镜去擦拭眼睛。不读书的时候,母亲就望着春夏秋冬的窗外发呆,她一次又一次想起了她梦想中的枫,这时母亲的内心感慨万分。她时常会看到窗外的路上,一对又一对老年夫妇相扶相携地在黄昏中走过,这时她多么希望枫在身旁,陪伴着她在黄昏中走一走哇。
  在流逝的时光中,父亲不仅头发全白了,动作也开始变得迟缓了。他有许多事情需要求助于母亲了,他有求于母亲时,便喊:丫头,过来帮帮我呀!
  母亲听到父亲的喊声,总要擦净自己的泪水才走过去,帮助父亲这样或那样,不管母亲的态度好或不好,父亲一点脾气也没有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离不开母亲的帮助了。有一次,他有些害羞地提出要和母亲同住。他没料到的是,母亲同意了。这使父亲很高兴,从此老年的父亲,又在母亲的管教下开始生活了,母亲不许他再吸喇叭筒了,父亲同意了,母亲让他洗脚他就洗脚,让他刷牙他就刷牙,在没有母亲的监督下,父亲有时也会偷工减料,然后为他阴谋的得逞而嘿嘿傻笑,母亲见父亲这样,只能背过身叹气了。
  有时父亲看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燃后就大呼小叫地喊:丫头,快来帮我呀!等母亲赶过来,父亲就嘿嘿笑着说:也没啥事。母亲望着父亲就长叹一口气。
  晚年的父亲,不再和母亲有什么磨擦了,他变成了母亲一个听话的孩子,但父亲有事没事总爱喊:丫头,来帮我呀!母亲在他的身旁,他才感到踏实。
  在父母晚年空寂的生活中,父亲不停地喊:丫头,快来帮我呀!
  然后是母亲匆匆的脚步声。
  ---------
  【作者简介】石钟山,男,1964年生,沈阳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白雪家国》、《飞跃盲区》等五部,中篇小说三十余部,短篇小说多篇。作品曹获《十月》、《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奖,本刊曾选发其短篇小说等。现已转业在北京广播电视局工作。
  (刊载于98.4小说月报)
  扫描:BB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