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春天君临了建阳城,使它的众树的枝条绽出了嫩绿色的芽,并且吐出或粉红、或青绿的苞蕾。经过时断时续的旅程,我们一行也终于在春天时节抵达建阳。此后,仍在骛源的一些家眷、学生也陆续来到建阳城,在一座寺庙旁建起了一间小祠堂。 这间小祠堂还不到我在婺源的老宅的一半那么大,住在里边总感到狭窄拥挤,不过总算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半丈见方,前后各一扇窗户,当我坐在一张残旧的扶手椅于上,可以越过几棵矮小的美蓉树看见透远南去的山麓;山麓的边缘依稀有一条隐约闪着白色光波的河流。昏昏沉沉、无所事事地休养了大半个月,我才开始在自己的房子里整理一些年轻时代的诗稿。工作疲累时,推开另一扇窗户,可以看见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学生们在祠堂背后的一片长满野草的地里割草、翻耕。我料想他们大概准备种植一些稻禾和蔬菜吧。我翻开一本陶渊明集,以及几本魏晋诗草荟萃,轮流阅读其中的一些诗行。但是,我自己仍然完全没有写作的愿望。几管毛笔放在一只青花镂空笔筒里,已经结了一层很灰色的蜘蛛网,同时,也没有书童或婢女幽幽的进来替我浸笔、磨墨。当然,若是我吩咐,他们会来的;但我一点愿望也没有,甚至连说话的愿望也没有。所以,我往往干脆走出房间,绕到祠堂身后,随便拿起一柄铁锄,长时间地敲一块泥巴或锄一堆草。这样我可以消磨整个平静乏味的下午,直到黄昏,回到祠堂中用饭。 夏秋之交,第一批稻米、英豆、青瓜已经长出翠绿蓬勃的枝叶;稍晚一些,稻米现出了饱满的穗;英豆、青瓜在某些隐蔽的角落里露出它们嫩嫩的果实。这固然使人感到愉快,尤其是在其中慢慢地走动,可以比拟于饮下一盅美妙醪醇的。这里的村民总是友善的,并不知道我的学者的盛名;大约也因为人们并不知道我学者的盛名,我们能和平相处;他们可以把我作为一个村民来看待。 建阳城,就是这样一个亦农亦商的小城镇,被平静茂密的谷物团团包裹着,仿佛一个安详人披着一件绿色的衣裳,好吧,就让我们都披一件绿色的衣裳吧;这个人将感到这身天然衣裳在风中飘动,并随时节的转换变成金黄色,然后我伸出自己的手拔出其中的穗实满足肌腹,并感到其中的快乐。你当然也希望,这终于是一种可以依靠的归宿。陶渊明先生在六七百年前进行了这种试验,还优哉游哉地写下他的诗集;众多的政客骚人热爱这部诗集,其中收集了他们大量的注释,版本众多;陶先生提示给人们的意思大约是已经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归宿;如果回到我在婺源时给学生传授的理学,则说明陶先生已经真正沉浸人理的温暖怀抱中安息了。理在临安是一种衰亡;理在陶先生隐居的浔阳则是一种安逸,或许,理也会眷顾建阳,使我经由陶先生的指引而得入它的怀抱,感受安息、甜蜜而不是皇上的衰亡、毁灭。 “理是衰亡吗?”皇上说。 “理是安息。”陶渊明先生笑眯眯地回答说。 什么是安息? 它大约是介于死亡与生存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 是的,大量的政治家兼诗人曾经沉湎于这个迷人的地带。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拭,包括我自己。去临安!去临安!那潜意识的、坚韧不拔的声音曾经反复在我耳边回响着;事实上,我早已经料到皇上会发来请柬的;那是皇上对我的几个引起议论的奏章的一个正常的反应。当然,也是宫廷政治和诗艺原则的一个必然反应。这些奏章是最出色的哲学和艺术论文;它说明了几千年来诗歌是透过镂花窗户窥视政治的。即使诗歌歌颂的是一片落叶,一次性交或一次乌托邦式的爱情,但它总是坚强、执着地对着历史的美丽花窗窥视政治,然后表达它的兴盛、失落,它的隐退、消逝。 谁都看见皇帝傍晚沿着宫廷七折八拐的巷陌去某院妃子的卧房与她过夜。谁都知道皇上是在履行一次政治或诗歌事件。皇帝敲妃子的门;妃子穿着白衣,给皇上开门;皇帝坐着慢慢喝妃于给他泡的热茶,用眼睛扫视她屋子里的绘画、瓷器;妃子在卧房里焚香,整理床上的被褥;然后,皇上按照政治和诗艺原则的程序在床上与妃子做爱。当然,也可能有几次违反常规的事件发生。 是的,这也类似于我蹲在皇宫城墙下面拉屎。当我把埋在双膝间的脑袋抬起来时,我仿佛发现皇上站在城墙上面击掌嘻嘻地笑着;另外,秋日临安面向郊野的景致多么迷人啊!我浑身感到排泄废物后的轻快和晕眩;几根光秃秃、柔软的柳枝在风中摇摇晃晃,友好地触着我的鼻梁。这就是安息、宁静吗?其实,政治、诗歌就在我的头上盘旋;然后,它们隐在一方菜地里,静静地透过陶渊明先生的诗歌向后世眨巴着眼睛。皇上无所不在。理的衰亡无所不在。 所以我在奏章里开宗明义说,理是拉散。 换言之,也可以说,皇上是拉撒。安息是拉撒。做爱是拉撒。政治是拉散。诗是拉撒。 我不断半途扔下正在阅读的陶渊明或六朝诗萃,绕到祠堂后面,与学生们一起抡抡锄把子;我还是一个吃喝拉撒的人,有抡抡锄把于的力气;我敲碎几块泥团,或锄起一块草疙瘩,看几只灰色的麻雀在蒿草间飞起飞落;我熟悉这些曾经在皇帝的面前勇敢地飞起飞落的麻雀。收获季节,我整天坐在一团树荫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学生们收割几畦稻禾,以及女佣在附近的菜地里摘瓜;稍后,我将品尝到这些稻米和瓜果了。在暮色里,晒谷坪上响着木壳脱谷机单调、沉闷的响声,一团团拥挤的麻雀在我头顶上的树丛里吵吵嚷嚷地争夺宿夜的枝条;灰蓝的黄昏从山麓、河流和残阳里升起和漫延,使我感到晚秋的凉意,那么皇上会抖瑟着双肩,让一名妃子把一件薄棉襟褂披在身上,把手伸向一杯泡酽的热茶,晚宴的钟鼎在四个方向轻轻地敲响,空寂的庭院闪动着侍卫。佣人、妃子们薄薄的、虚幻的身影。我仿佛还看得见皇上的婺件襟褂是紫色的,镶着银色的花边;这些花边被暮色中的某些微光照射着偶尔闪动几下,似乎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藤蔓,一名太监在皇上的左侧晃了晃,又隐退了;我看见皇上盖上茶杯,站起身,向呈现灰蓝色的某座殿堂走去。 我听见一名学生在我背后轰声呼唤我。学生的手甚至轻微柔软地触到我的后背上。我看见一盏桔黄色的灯在一扇漆黑的窗户里跳跃出来。同时,在我耳边,我还隐隐听见皇上把盖子放到茶杯上时,茶杯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碰击声,仿佛乐师在一把古琴弦丝上敲了一下。又敲了一下。 皇上也是这样敲妃子的门的。我用铁锄敲一块坚硬的泥巴;或一只猫爪“突”一声落在一片瓦脊里;我同时把笔随意扔在诗歌或奏章上。这零落和单调的声音随天地之理进入万物的内脏;万物因此恐慌,孤寂,分裂,急欲兴盛以便衰亡。我曾经专注地看着一棵青枣脱离树枝“扑”的一声掉在潮湿的草地上;而且,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能够生动地想象北方疆场上一位士兵的头颅也像青枣那样,按理的永恒的声响掉落在马蹄下。我蹲在茅厕里长时间拉屎。我已经第五天便秘了。粪便在我干燥的肚肠里结成坚硬如石的块状,在我浑身使劲挤压下,才慢慢地掉在茅灰上,也发出一种“扑”的声音。又如马蹄踏雪,秋叶零落,僧击木鱼,夜诵侍书。 春天发生了什么事呢?夏天、秋天和冬天呢?理还能发生什么事呢? 例如我目前手头上的陶渊明集。它是我在父亲的监督下用小楷字体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的。我已经无数次地阅读过它;其实它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或者说它十分陈旧,就像远在夏朝之前,几位在山林中逃避政治和官职的学者的故事一样。这些故事使人浑身一阵发酸,仿佛被一名娇艳美女用手抚弄着你的屁股或胳肢窝一样,使你忍不住想大笑起来。但我不能停止耕作、吃食和拉撒。这是我在建阳宁静的生活中听见理的另一种可笑的命令。不过,它允许我一边拉撒一边拿着陶渊明或其它侍卷阅读;而且,我还可以点燃一盏灯火,桌上放着笔、墨砚和白纸,呆呆地凝视着火焰的飘动直至更深,不着一字;大概,理使我愈来愈疏于文字,疏于诗歌了,我怎么还能相信我年轻时曾经写下的几卷诗草呢?理无所事事,我又怎么证明自己确实写下《王午应诏封事》、《戊申封事》之类的奏章呢?理从没有证实什么,也没有证实自己。一朵鲜花在树丛中呈现、怒放,它第一千次显现,显现它的败落和消亡。它的意思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事。当一个人存在,便一笔勾销了他的存在。它的含义,在我乘白马离开临安的时刻就已经显露出来了。是的,我并非因为疑虑于我在临安的某种被人渲染的恶名,才拒绝再入婺源;不是的,是因为白马驮着一个人渐渐荒芜和消逝的历史,这个人于婺源已经毫无意义,已经成为一个空壳,一个无人活动的宫殿了;消逝的历史的终点指向建阳,而不是婺源;白马甚至也能觉察到这点,所以用不着我驱策,它便远远绕过婺源继续朝南行进。确实,当一个人拿起陶渊明,除了表示他尚需要吃喝拉撒外,就表明他趋于荒芜了。在荒芜,在静谧之地,他确实无所事事,而且发觉从来不曾干过什么,他逐渐遗失历史;其特征就是他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在函谷关,老子给守关的长官扔下一篇《道德经》,便策牛向沙漠,即荒芜、静谧之地,或者说自身透明的纵深之地走去;一个尚生存的人将渐渐看不见老子先生可爱的头颅,看不见他的朴素的布衣、四肢、他的道行甚至恩泽婺头牛,使它也一同融化在透明的空气里。老子先生和老牛先生,已经令人羡慕地完成了肉体向道的纯粹转换,因此便自动脱离了关于历史、真实与虚伪的论辩,只是惟有生存的人,必须耕作、拉撒而不能飞翔的人,对沙漠里肉体的衍化空怀遗憾,凭藉理,仍顽强地对剩余着、尾随着自己的某些历史事件,和他衰弱的肉体,生出毁灭的倦意。 所以,我向来拒绝向学生们议论老庄其人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在婺源的岁月也是如此。同样,我也不能讨论理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你不能单凭吃喝拉撒、性交、写诗来证实自己确曾在历史上存在过。老于是一种否定和抹杀自己的事物,《道德经》也是如此。人也是如此。理最终的走向,就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抹杀,如同一帧图画的湮灭,一个音响在空中的消失。 是的,在历史图画中抹去政治、诗歌、战争和人吧;因为它们什么也不曾发生;因为它们只是纯然对自身的抹杀,因为一个人对理自身也有深刻的憎恨。 我想起母亲为我撒满鲜花和剪纸的摇篮。我一直渴望在春天躺到里面摇来摇去,嗅闻着鲜花和焚香的清幽味道;清香四溢;花影叠翠;母亲用白皙柔软的手握着篮边摇来摇去,边哼各种随口编的歌子;我仍感到母亲经常俯下腰肢吻我的脸,有时吻在我的前额、鼻子,有时吻在嘴唇和脸颊,带着一股潮湿和温暖。在夜晚,花枝从摇篮边缘不断成长、抽枝,绿叶鲜花绕满了我的摇篮和我和四肢;我听见母亲咯咯地、清脆地笑起来。这是母亲的功德。母亲不断地沐浴、焚香参拜、吃斋,请法师做法事;母亲咯咯地笑着,一个春天接连一个春天地把我放在摇篮里摇来摇去,甚至摇到她渐渐腐朽;例如,在春天里只剩下她的一双熬白的骨骼握住摇篮的边缘,仍固执地摇来摇去。你不能把目光抬起来去观察她的头颅、她的脸。换另一个场景。我躺在妻子的两乳之间,以侍意的角度,也可以看为摇篮或花丛;我记得我也常常感到妻子的胸脯仿佛就是母亲的摇篮,躺在上面确实会生起一种回返婴孩的冲动的。妻子的每一件衣裳都绣着或印着花纹,每当我慢慢地把身体俯向妻子时,都看见这些柔软的花朵颤动着,向我的视觉扑来,在我的视觉空间里乱舞;妻子也像母亲那样清脆地、嘎嘎地笑着,伸出柔软的手臂,把我的身体搂进她的赤体的摇篮里。妻子的嘴发出美妙动人的、风一般的呻吟。我发觉我的腿很快被一股温暖的液体浸湿了,一层光斑在我们肉体之间的黑毛尖端闪烁不停;啊啊,快呀,快呀!我听见妻子向我呼唤…… 黑暗。那真正是一种黑暗。我听见在深不见底的黑暗里传来女人的叹息和哭泣声。同时我渴望即刻抽出一柄刀子,割下自己的根器,让她婺只手把这死物塞入一个空虚的洞里,把它填满。 这是我在婺源最后一次,对女人,也对我自己拒绝。理既繁衍生存,也拒绝生存。 在建阳,我的皇上业已消失;这位理的儿子遂合它的命令,穿越妃嫔、酒宴、淫乐、会议和宫廷大院,特别是穿过兴高采烈的战争,使无所不在的理在尘衰里转来转去,表现各种形象,然后通过杀戮表达它最后湮灭的强烈倾向。 这个人在妃子柔软的身体上喘着粗气。宫廷内外无比寂寥。理披上了寂寥。一串水珠从一只瓷杯边缘洒向地面,发出一阵滴嗒的响声;风击动窗棂的松动处,发出吱吱呀呀的磨擦声,暗示着它将来的倾倒;这一切是在寂寥之中发生的,也是寂寥之中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征兆。一根针落到了地上;一根普通女人用的绣花针,轻如虫呜,一个女人低下头寻找这根针;一节指骨从一个赤裸的骨骼里掉落,使一个人放下手中的书籍、奏章、诗歌之类的东西去寻找自己的骨节。 我太熟悉皇上了,当然也太熟悉自己了。在一个遥远的春日里,在我离开婺源去临安的前夕,不是有一个穿红袄子的女孩儿出嫁吗?她不是在门槛边回头凝视着窗榻背后观赏图画的人吗?她燃烧着,其火焰酷似一朵鲜艳的梅花。这个画面一直延续着;直到我在建阳我自己狭小的房间躺着,被一件沉重的拎被盖着身子,喘不过气来,也不能展动一下身体,只能斜侧着脑袋向着窗根,迎接梅花般的女孩儿的目光。又一个女孩子出嫁了。我听见纸炮、唢呐。锣鼓、呐喊沸沸扬扬,一股股硝烟从打开的窗户里飘进屋内;我仿佛还闻到酒肉的香气。在祠堂的小院子里,传来不断的细碎的脚步声,奔向屋外;窃窃的议论随着红纸片儿散入我的耳中。理荡开了它的笑脸。在很高的空中,它喜悦的嘴脸慢慢穿过瓦脊、越过屋梁,贴近我茫然的、灰白色的脸孔。真的,我记得在那火焰般的女孩儿回眸之际,我确实离窗根很近,鼻子几乎就贴在窗根上;我不明白女孩儿为什么回眸看我。是的,我是她的父亲;她理所当然回头看我。我即将奔赴临安。因此,她呈示自己为一朵燃烧着的、美艳的梅花。 你可以设想一双手,它熟悉于织绣、烹饪,却疏于奏琴。这双很特殊的、女人的手。你设想黑夜,刚有一个人写完一封家书、一首诗或一本奏疏,躺在椅子上沉思冥想;另一个人刚刚念完辛弃疾先生或苏轴先生的诗词,或槌维和韩愈,用暖茶漱着口,步出户外散步;他听见这女人生疏地奏着琴。奏琴可有一套繁琐的程序。她必先沐浴一次,穿上宽松的、白色的裙袍,在身上洒上香液,反复洗手三次,拜祭天地祖宗和神灵,然后劈檀香木在紫铜香炉上焚香;一刻之后,紫铜炉开始从孔蝉上冒着一缕缕清幽的焚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她才在木几前,对着紫色的琴正襟危坐,双手以一个世纪的缓慢时间越过空中,按着弦丝,奏响琴弦。咚,她胆怯了。一股潮水忽然从琴弦涌向她的双手,使她双眼出现一片闪烁的银花;她感到了晕眩,仿佛来到了一个深渊的边缘,整个身体发出了恐惧的战栗。她再敛气屏息,凝神于指端,奏响两下、三下、十下琴音。她的左侧或右侧几案上放着古老的手抄或木刻琴谱,有如《梅花三弄》、《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曲;例如,她先奏个《梅花三弄》,那完美的乐曲在深渊下面等候她的来临;她开始迈出她的生疏的步伐,沿着她崎岖、迷离的路径,迂回地深入,但最后又绕回起点,如是反复多次。她最后从《梅花三弄》面前知难而退,改奏《高水流水》;这首乐曲较《梅花三弄》为简约;终于她虽然零碎,但仍完整地奏了一遍《高山流水》;庭院里一片寂寥,她想也许没有人偷听她奏琴,但还是克制不住内心的羞愧。没有人专门偷听她奏琴;但她感觉在寂寥中隐藏着《高山流水》的魂,期待她进入她完美的怀抱。她召来佣人,要了一杯茶;她喝完了茶,又用一个世纪的时间把手伸向琴弦,奏响《高山流水》的第一个音符。她终于能完美地奏响乐曲中段与未段的那一串复杂的、象征流水的琶音。流水是连续不断的,琶音也是如此;她必须把两个手指的运用完美配合起来,彼此遗忘先后,遗忘存在;她必须达到这样一个境地,即作为奏琴者,她已经不复存在,只是《高山流水》在一千年中复现自己;其实,对于《高山流水》,她永远是一个生疏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人。它融化了每一个奏琴者和聆听者。婺位念完苏拭、槌维的人,那位写完家书或诗歌奏章的人,偶尔听到了这琴音;他知道或不知道乐曲是《梅花三弄》或《高山流水》;他也在黑夜的崎岖路径上迈出他的步伐,他和她在不同方向同时走向《高山流水》的终点,终点也走向他和她。她和他意念清醒的时刻,是她奏得零零碎碎的时刻,也是他听得零零碎碎的时刻;她的神思仍游离于手指、琴弦、初升东墙的明月、鸟啼和她自身的存在;而他的听觉既趋向琴音,也恍惚于曾经念诵的苏拭、王维或家书、奏章;《高山流水》在黑夜、在历史的严严包裹中寻找一次偶尔的挣脱和显现;三者,即奏琴者、偶然的聆听者和乐曲终于慢慢走向融汇;其实,她既在琴和乐谱上出现,便是一个奏者了;他既听见这琴音,便是一个聆听者了,在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时间中,终于有了一次重逢,藉着《高山流水》,有了一次重逢,这种时刻,《高山流水》与《梅花三弄》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只单纯是音响自身的出现,和她在琴前的出现,以及他在夜色中的出现极其紧密地契合在一起,随最后一片音符的消散而隐逝。 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事件。仿佛我吩咐佣人说,喂,沏一杯茶;或者说,喂,在院子里栽一棵昙花吧!茶便适时地送了上来,而另一个人则在院子里栽培昙花。建阳是盛产茶叶的地方,而且属南方的温和气候,适宜种植昙花。这是两件真实的、普通的事件。当我饮着热茶,便听见有人在院子里锄掘泥土,并且有一些压低嗓门儿的说话声。这些事情总使人生出一丝丝温柔眷恋。我很想走出房间去看看他们栽培昙花;但我已经没有爬起床的欲望,于是我只能想象他们怎样栽培昙花。 “他们在栽培昙花吗?” “老爷,他们在栽培昙花。” “叶子是绿色的吗?” “叶子是绿色的。” “浇水了吗?” “浇了。” “会成活开花吗?” “他们说会的。” “一株还是两株?” “两株,老爷。” “叶于真是绿色的吗?” “叶子真是绿色的,老爷。” “会成活开花吗?” “会的,老爷。” 是的,会成活开花的,只要有适当的水份、养料,没有人恶意地伤害它,它一定会成活开花的。而且它的叶子肯定是绿色的。我有点遗憾从汉唐以来竟一直没有诗人咏唱这种花。大概诗人们大都生活在北方,无缘欣赏这种花的缘故。我希望自己能吟咏一下昙花;但昙花刚从邻宅移植过来,还远未到吟咏的时候,只能耐心等候。我在等候,我的诗文在等候,家眷、佣人们也在等候。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有什么幸事的话,那么,守候昙花也可算是一桩吧。好吧,终于在昙花肥厚的叶脉中绽出几颗肉红色的苞蕾;第一个女佣看见它,便急忙告诉别的佣人;院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传达着他们内心久违的兴奋;我在温暖的床榻上清晰听见这些声响,料到昙花一定发生了什么;我盯着房门,等待第一个打开门进来的人告诉我早已料到的事。昙花露苞了。他们在我的耳际传达着我早已预料的幸事。其实,我的意念早已越过诗文对昙花的砌造和摹绘,甚至越过昙花的栽培和露苞这件事本身;院子里的昙花栽培和露苞、怒放,只是对我心中的意念的一次模糊的追述。 所以,我并不急于让佣人们把我弄到院子里去看一看我早已看见的情景。我早已熟知这种情景。我平静地等待它的另一次追述。即它的怒放。 佣人们告诉我绽放了三颗苞蕾。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三颗都能怒放的。数目当然无关紧要。怒放才是它引人入胜的实质。只是,即使怒放,也无非是昙花对我心象的一种不算完美的复述而已。这也算是两种意象的一次小小的契合、重逢吧。它等待着开放,完全没有栽培者的激动和兴奋;也惟有我体察它的秉性,因为这也是我此刻内心的秉性。一撮茶叶放进杯中,一注热水倒进杯里,一个人即将进茶。如此而已。我掀开杯盖,看见夜色开始渗入门逢,使卧房的诸物件变得朦胧、暖味和亲切;我啜一口热茶,便看见第一片柔和、纯白的瓣叶已经张开了,一层微红色的瓣壳牢牢地裹着她的腰肢;一些露珠从天际均匀分布于瓣叶的表面,使之莹润,使之闪烁;微微摇晃之际,另两朵也避开人的眼目张开了她娇美的瓣口。她们的形状几乎毫无差异,同系天工;佣人们仿佛惟恐惊扰了赏花人,又或者他们劳碌一天早已上床歇息,院于里非常安静;诸虫彼此奏鸣,更夫幽幽行远;我的茶刚喝见底,便看见昙花全然绽放到尽处了,除了茶,便是花的清香。焚香早已熄灭,天地诸神大约也歇闭其眼,惟让一个人,他从婺源、临安到建阳的瞬间事变凝于瓣蕊,使他全然清晰地体察心象与物象的同时盛放,并于微明时分适时萎谢。 我看见那只别人无法看见的手,慢慢靠近几日后渐渐干枯的昙花花瓣。我急喝道,请稍候!它又隐退了。而干枯的花瓣日渐缩小,轻盈,假若不由一只手来弄粉碎它,风便会代劳。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多管闲事了。那是越出我心象之外的诸物之事,只好任由它们自行了结。于是,昙花枯瓣变成一阵黄褐色的粉尘从仍湿润肥绿的叶子边端洒落,而且最后微小的一片也洒落。祠堂的小院子里也就不见它们丝毫的影迹。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