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手机铃声 | 奥斯卡电影 | 经典FLASH | OICQ壁纸下载 | 搞笑图片 | 明星写真 | 星座算命 | 搜索大全 | 小说名著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十一章 天涯断肠人


  冷宫幽会。光绪写下血诏,由茶水章带到宫外去。荣庆为了救皇上于水火之中,毅然南下寻求救兵。慈禧为了废掉光绪,派小格格私下出访,拉拢两湖总督张之洞。为此,慈禧竟然答应事成后替小格格和荣庆指婚。由此引出一段有声有色的故事……
  一个月黑风高秋意苍凉的夜晚,茶水章冒着极大的风险,精心安排了一次特别幽会。
  瀛台是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与外界唯一的通道便是码头边的小船。这船不像平常的船,不是由人划桨或撑篙,而是在小船两头系着长长的绳子,一头连着岸上,一头连着瀛台。有人上岸就由守在岸上的太监拉动绳头,相反有人上小岛就由岛上的太监拉船,这样小船便沿着绳子轻轻在水面上滑行。平时船靠在岸上,岛上的人下了船,船立即拉回到岸边,因此主动权全捏在岸边码头的太监们手里。
  码头在瀛台东边,与流台隔水相望。茶水章让光绪换了一身衣服,扮成太监的模样儿,向码头相反方向悄悄走去,来到瀛台西边一株老柳树下。茶水章事先让人在树下藏了一条小船,船上早有两名小太监守在那儿。光绪一上船,茶水章将手指放在嘴里学了几声鸟叫,很快对岸也传来几声鸟叫,茶水章向划船的小太监点点头,两名小太监便轻轻划动木桨,小船无声无息地向岸边驶去。
  船一靠岸,早有两个小太监等在那儿,这些人全是茶水章的徒弟,一个个都靠得住。他们扶着光绪上了岸,因为情况特殊,没给皇上跪安,为了见到珍妃,光绪也顾不得许多,一路跟着茶水章等人由树丛中向东边走去。
  看来,茶水章的人缘果然好。关关卡卡都由熟人事先打了招呼,一路几乎没遇太大的难处,光绪便跟着他进了神武门,然后由西铁门摸到了北三所的大院。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连老实巴交的茶水章都有这种神通,何况是李莲英。光绪心里暗暗思忖,李莲英能瞒着慈禧干出那么多坏事,不都因为宫中所有地头都在他掌握之中。
  茶水章将两名小太监留在门边,领着光绪轻手轻脚地向囚禁珍妃的平房走去。虽说他从小在皇宫中长大,但这个叫北三所的地方却从来没来过,望着这座草木枯槁的大院,不远处有座孤零零的平房,几乎不敢相信皇宫中还有如此荒凉的地方。
  光绪跟着茶水章走到这栋破旧的平房前,黑暗中一眼看见门上紧紧锁着三道铁链。想到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沦为囚徒,心里像刀剜似的痛楚,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茶水章扯扯光绪的衣袖,显然暗示皇上,这可不是哭的时候,他领着光绪走到窗口,轻轻拍着钉在窗上的木板,轻声叫着吟儿。
  吟儿躺在地上,听见响动,迷迷糊糊睁开眼,听见茶水章的声音,慌忙从被子里钻出,披上外衣走到窗边,惊喜地叫着“章叔”。珍妃也醒了,从炕上坐起,连忙问什么人,吟儿说是章公公。茶水章连忙说不是我,皇上来了。
  珍妃与吟儿一样,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茶水章又低声重复了一遍,她俩才回过神来。珍妃披着床单,激动地冲到窗边,果然看见茶水章身边站着太监打扮的光绪,惊喜地叫着:“皇上!”
  光绪抓住珍妃从木板空隙中伸出的双手,紧紧握在手心。她那双小手凉凉的,在他那汗津津的手掌心里微微颤栗,借着从云霾中忽隐忽现的月光,光绪见她瘦了一大截,那张鹅蛋脸拉长了许多,圆圆的下巴颏尖瘦尖瘦的。
  “珍儿,你受苦了……”光绪哽咽着,半天才冒出这一句。
  “这不是做梦吧?”珍妃盯着光绪,几乎不敢相信还能见到他。
  “你摸摸,这是我,我就在你面前啊!”光绪捉住她的手,紧紧贴在自己脸颊上。
  “听章德顺说您病了,患了伤风?”珍妃问。
  “没那事儿。我装病,让他进宫取药,好顺道来打探你的消息。”光绪苦笑着说。
  珍妃多想在光绪面前放声痛哭一场啊。她不敢,怕让人发现皇上偷偷来这儿,更怕对方伤心。她知道他的心已经让慈禧揉碎了,她一哭,他也会忍不住哭。两人好不容易有这个难得的机会见一面,怎么也得说说话,问问他在瀛台那儿的情况。光绪简单说了自己情况,然后焦急地问她,为什么不肯进膳。
  “听说你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这不行,一定要吃,哪怕膳食差一些,也要强忍着吃下去。她不肯让我们好好活着,我们一定要活着啊!”光绪激动地说,“就算你为了我……”
  “你放心,我听你的。”珍妃强忍悲痛点点头。
  “只要我不死,只要她一天不废了我,你我早晚能在一起的。”光绪说的这些珍妃不知想过多少遍。但她有种预感,就算有天慈禧能饶了光绪,也不会放过她。她这么想,却没说出口,怕光绪听了心里不好受。当然,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再苦再难她都会咬着牙活下去的。
  过去总听人说,从来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大帮女人围着身边转,一天睡一个女人都睡不过来。所以自古几千年,就出了个唐明皇,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皇帝对杨贵妃那样痴情。吟儿远远站在那儿,瞅着窗边的珍主子和窗外的皇上,要不是她亲眼所见,不要说外人,就连她也绝没想到光绪皇上对珍主子如此多情,如此专一。要说跟唐明皇比,光绪对珍主子绝不会比唐明皇差。更重要的是,珍妃和那误国误民的杨贵妃不一样,她可是一心为了皇上和大清国的前程。她不像杨贵妃,仗着皇上的宠爱,兄弟亲戚全都跑到朝廷上当官。
  这是多好的一对啊。一个是明君,一个是贤妃。可天下的事就这么怪,越是好人越得不到好报。过去看台上唱戏,看到奸臣坑害忠良,心里又急又气,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等戏演完了,心想觉得好笑,这台上演的戏是假的,可她哭得像真的一样。生活中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就算有,也极少极少。可自她进宫以来,瞅着眼前一件件事,没想到这种揪心的事儿就发生在身边。这不,皇上和珍主子就是那戏中的好人啊。
  那老佛爷呢?她怎么也算不上坏人。可是老佛爷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皇上和珍主子?不论怎么说,他们是一家人。想来想去,她总算勉强想通了。坏就坏在老佛爷身边的人,像瑞王爷。李莲英和崔玉贵这些人。他们联合起来,在老佛爷面前挑拨是非,坑害皇上和珍主子。
  一想到这儿,她不由得想起了荣庆。想到荣庆,立即想起自己干的蠢事,如果那天我不让小回回带信给老佛爷,皇上也就不会下台,老佛爷就不可能重新垂帘训政。如果是这样,荣庆和她便会由皇上作主永远在一起。想到这儿,她心里涌出难以言尽的懊丧。
  话又说回来,如果皇上赢了,他会不会也将老佛爷关起来,或是让她住在颐和园不让她进城里来?珍主子会不会也对老佛爷不好?如果是这样,那皇上和老佛爷,他们到底谁是好人?她越想越糊涂,脑壳里像煮着一锅浆糊,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慈禧已经卸了妆准备睡觉,因为心里烦,坐在炕榻边,由李莲英亲自替她捶背。一名太监跪在地上,双手捧着线装本的《资治通鉴》,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地读着。
  按理说李莲英以大内总管的身分,一般不干这种活了。他之所以要坚持亲自上事儿,替老佛爷捶背,是想讨她的欢心。前一阵子老佛爷与光绪在新政和旧政的较劲中,由于老佛爷做出一副由着光绪折腾的样子,眼看朝廷上的大权渐渐都让光绪抓过去,加上他听了茶水章的话,慈禧与光绪毕竟娘儿俩,他俩怎么闹都是一家人,自己是个奴才,掺合得太深没好果子吃,所以对皇上和珍主子那边的事睁一眼闭一眼,能不报尽量不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相反,二总管崔玉贵却不理会这一套,跟慈禧跟得非常紧,好几次皇上和珍主子那边的情况,都是由他手下传到储秀宫老佛爷耳里。慈禧渐渐起了疑心,认为李莲英想脚踩两头船,在她与光绪之间耍滑头,许多大事都让崔玉贵去办,有意无意地冷落他。当然,这些微妙的变化外人看不出,但看惯了慈禧的脸色,时时揣摸主子心意的李莲英心里却非常清楚。所以李莲英最近不放过任何与慈禧单独相处的机会,甚至不怕做难人,抢着去冷宫向珍主子宣示慈禧的豁旨。要在过去,他绝不会亲自出面的。
  长期以来,不论慈禧身边发生什么事,凡坏事和得罪人的事,人们总记在他头上,皇上和珍主子也一样,特别是皇上,恨他一个洞。这真叫天地良心!他一个奴才,怎么着也不敢和皇上与珍主子较劲,只是老佛爷交办的事他不能不办,其实他在宫中,处处小心,成天如履薄冰,就这样仍然得罪了许多人。不知情的人瞅着他这位大内总管,以为他神气得不行,其实个中的苦处唯有他自己才明白。
  李莲英咬着牙,不紧不慢地替慈禧捶着背,只觉得胳膊肘和肩膀一片酸胀,站在那儿腰腿累得发软。要搁从前,他替慈禧捶上一个时辰根本不在话下。毕竟五十出头的人,眼睛也大不如从前,记性也不比从前,总之,他觉得自己老了。这种感觉不是慢慢出现的,来的很突然,就像眼前,说来就来了。
  慈禧看他一眼,他耳边居然也有白发了,心里顿时生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怜悯。时间真快啊,一转眼,他在自己跟前当差三十多年了。想起这一阵子她故意冷落他,实在也没多大意思,他本是个奴才,怕自己有一天不在了,皇上会收拾他,这也是人情之常。慈禧指指身边的方凳,让他坐着歇会儿。
  李莲英受宠若惊地站在那儿,说奴才不累,怎么也不肯坐。慈禧也没勉强对方,转脸对跪在地上读书的太监说:
  “甭念了。之乎者也的,听着心里也在累。这样吧,以后你自个儿先看懂了,给我讲个大概意思就行,就像说书的。”
  “奴才怕说不好。”太监一脸惶然地抬头望着慈禧。
  “唉,茶水章在的工夫,没让我费过这么大劲。他不但会沏茶,也会读书,但可不像你这样,话不多,总能说出要害之处。有空你请教请教他去,那不丢人!”
  “喳!”太监答应着。
  “你去吧。”慈禧垂下眼帘,那位太监慌忙夹着书一路退出起居室。
  “这两天儿有什么新鲜事儿吗?”读书太监一走,慈禧便问李莲英。
  “珍主子好像三天没吃饭了,”
  “是嘛。好汉子就怕三天饿,我就不信她能较过这个劲儿。等看着吧,还有什么?”
  “皇上那头儿也安静多了,天黑就睡觉。”
  “不弹琴啦?”
  “有时也弹,不像头几天,整宿折腾,没完没了的。”
  “噢。宫外头呢,有什么说头啊?”
  “都说老佛爷圣明,今年准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乐。”
  “我不听喜歌儿,你知道我要听什么。”
  “嗅,市面儿上嚷嚷动了,说是过了腊月换皇上。”
  “谁传出去的?”慈禧一愣,立即追问。
  “回老佛爷话,这也没法儿查,不过呢,让平民百姓先嚷嚷嚷嚷也不错,省得到时候一翻两瞪眼儿,来个‘崩登呛’!”李莲英表现出他坚决站在她的立场上,一心支持她拿掉光绪。
  慈禧没有答腔,下了炕沿,在屋里不停地走动,觉得这个传闻中包含着许多信息,必须认真对待。底下人,特别是满族的王爷们,都吵着要废掉皇上。其实她何尝不想,只是她比那些个糊涂虫看得要远一些。当今西方各国对光绪在朝廷实行新政,普遍持赞扬和支持的态度。相反,对她重新垂帘听政,各国都有许多微词。如果她现在废掉皇上,难免各国出面干涉。再说全国各地的总督和巡抚都没明确表态,特别是南方各省的官员,对光绪的新政态度积极,如果宣布废掉皇上,会不会引起内乱很难说了。这些人拥兵自重,万一打着皇上的旗号挑头闹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是要动光绪,现在也绝不能动。慈禧理清了思路,当即让李莲英准备笔墨,让他替她拟一个诏书。
  李莲英走到靠墙的书案前,打开砚盒,取下笔架上的毛笔,一边磨墨一边说不出的疑惑。心想这么晚了,什么诏书不能留到明儿再拟?慈禧见他准备好了,便对他说:“我说你记,明儿交到军机,让他们整理。”然后边走边想,口述着诏书内容。
  “圣母皇太后诏曰:近日满城风雨,议论朝政,已属非是。更有居心叵测之徒,竟然飞短流长,空穴来风,造谣帝位将有更迭,此乃谭嗣同余党借机生风,着令步军统领衙门严查速办。再有妄议皇位者,定斩不赦……”
  慈禧说说停停,有时想半天才冒出句,有时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要等李莲英记下才能接着往下说。李莲英坐在桌边,一字一句认真记着,心里却说不出的惊讶。他深知慈禧心里很想废掉光绪,所以迟迟不肯下决心,只是时机不到。为这,她常跟别人说,不准提废皇上的事,但嘴上这么讲毕竟口说无凭。这会儿她让他记下诏书内容,明儿送到军机处成了文字,白纸黑字,再要想废皇上就很难很难了。他不明白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岂不是自己捆住自己手脚。
  李莲英记下了慈禧口述的内容,一脸狐疑地站在桌边。慈禧走到桌边,拿起诏书随意看了一下,然后对李莲英说:“怎么着,没想到吧?”
  “老佛爷!奴才就怕……”
  “怕什么?”
  “奴才就怕瑞王爷他们见了寒了心哪,”
  “你呐?”慈禧出奇不意地问道。
  “奴才听老佛爷的。”李莲英先是一愣,机敏地应付着。
  “我知道你心思。皇上一天在位,心里一天不踏实。其实这也难怪你。”慈禧叹了口气,对这位最贴心的大总管说,“你想想,各省总督巡抚都没说话,外国公使也不点头儿,能换吗?快发到奏事处,明天就贴告示!”
  李莲英舒心地喘了口气。慈禧可不是随便跟他交这个底,这里头的意思远不止这些,说明她不但原谅了自己,而且仍将他当作最心腹的奴才。想到这,他那长长的马脸上透出一丝欣慰。
  “老佛爷!懿旨是不是现在就发到奏事处,让他们连夜送到瑞王府。”
  “明儿早上发。”慈禧说完站在那儿,皱着眉头想了一阵子心事,突然提出要更衣。
  李莲英不明所以地望着慈禧。按平常这会儿该上床了,老太后突然要换衣服。换衣服就意味着要出门,这么晚了,她到底要干什么。幸好李莲英对她突然作出意外的事已经习惯了,连忙叫进几名宫女,伺候她更衣打扮。宫女们七手八脚替换了绣花长袍便服,头上戴上黑色“寸子”,穿上花盆底鞋。
  慈禧坐上无顶软轿,由两名太监抬着,一路出了储秀宫,说要去北三所。李莲英紧跟在轿后,不知慈禧耍的什么把戏,这么晚了,去珍主子所在的冷宫究竟想干什么。
  光绪和珍妃在窗口说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话。茶水章劝了几次,说这儿不能呆得时间太长,万一有人报上去,让老佛爷和敬事房的人知道了不好办。光绪不理他,硬是不肯走。
  听见宫中传来更鼓声,茶水章估计差不多快二更天,再要不走就来不及了。他再次走到光绪身边劝他赶紧走,珍妃也帮着一起劝,说外头大凉,您快点回去吧。
  “皇上!”珍妃见茶水章催得紧,知道他安排皇上来这儿一趟不容易,尽管心里舍不得光绪,嘴上却不得不劝他,“这回不出事儿,才有下一回,往后日子还长着呢。”
  “珍儿!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下回啊!”
  光绪磨磨蹭蹭不肯走,抓着珍妃手不放。正在这时,守在大院门边的小太监突然慌慌张张跑来,说老佛爷由储秀宫出来,正向这边来了。光绪一听慈禧要上这儿来,顿时吓得张口结舌,不知该怎么办。茶水章本想趁慈禧没来赶紧离开这儿赶回瀛台,但已经来不及了,院门边已经传来动静。老佛爷说来就来了,一大帮人抬着慈禧,提着宫灯进了院门。
  茶水章慌忙与小太监一前一后,将光绪从小平房边拖走,沿着草丛跑到远处一堆砖瓦边猫下腰,一动不动地躲在那儿,珍妃和吟儿也急忙躺回各自的铺上,装作一副熟睡的样子,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光绪等人刚走,慈禧便坐着软轿来到了珍妃和吟儿住的平房。
  李莲英举着手中的纱灯由窗口向里照着。慈禧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到窗边向里张望,影影绰绰见到珍妃与吟儿一个躺在炕上,一个睡在地下,似乎没什么可疑处。
  “奴才叫醒她们?”李莲英低声问慈禧。
  “不用。”慈禧摇摇头,站在那儿心里有些纳闷。
  今儿白天她听崔玉贵的耳线说,章德顺前些天晚上回宫中取药,在宫里呆了好长时间才出宫门,而且有人看到他在北三所一带走动,怀疑他会不会为光绪来这儿打探珍妃的情况。今晚几天上有云,天黑得出奇。她坐在那儿苦苦思索着光绪的皇位问题,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想上北三所来看看这个绝食三天的坏女人,也许在这儿能碰上她意想不到的事儿。
  慈禧问李莲英刚才听见什么响动没有,李莲英摇摇头,说什么也没听见。她来这儿时,分明觉得里面有动静,而且几个守院门的太监吞吞吐吐,神情不大对头。她问李莲英,是不是叫人在大院里搜查一遍,看看有没有人搞鬼,尽管慈禧与李莲英说话声音很轻,而且离窗边有一截距离,躺在地铺上的吟儿在漆黑一片的夜色中,由窗口吹进的凉风中断断续续听见两人的说话,心里不由得紧紧揪在一处。皇上就躲在附近,只要他们派人四下搜查,茶水章和皇上肯定会被抓住,后果不堪设想……
  “鬼!鬼鬼!有鬼……”为了引开慈禧与李莲英的注意力,吟儿来不及细想,突然从地铺上爬起放声大叫。
  “吟儿!你……你干什么?”珍妃从炕上坐起,厉声喝道,心想这种时刻,你还嫌乱得不够。吟儿不理会珍妃,又跳又叫,一边叫有鬼,一边不停地从里屋跑到外屋,又从外屋跑到里屋,像鬼魂附了身,闹得小屋里一片乱响。
  慈禧听见吟儿大叫有鬼,心里说不出的疑惑,连忙叫李莲英派人开了门上的铁锁。李莲英带着几名太监,好不容易才将吟儿制服,将她带到慈禧面前问话。问来问去,吟儿根本认不出慈禧,疯疯癫癫,答非所问,瞪着一双大眼不停地叫着有鬼。慈禧火了,狠狠给她一个耳光,一边厉声喝道:“吟儿!你敢放肆!”
  吟儿挨了一巴掌,双膝一软,一头扑倒在地上。过了好一会,她才从地上撑起上身,作出一副被慈禧打醒了的样子,揉着眼睛四下张望,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当她发现老佛爷站在自己面前,顿时吓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奴才有罪。李莲英在一旁见了,连声夸着老佛爷是真佛下凡,一巴掌就将附在吟儿身上的鬼打走了。
  “吟儿,你怎么啦?”慈禧挺直了腰板问道,心里让李莲英说得乐滋滋的,似乎真的认为自己前身是佛。
  吟儿认真地告诉慈禧,说她不是做梦,北三所这儿真的有鬼。她一连几天看见窗外有黑影儿游荡,有时无声无息地飘进屋里,好求歹求才肯离开。刚才她看见原先在珍主子身边当差的张公公等几个太监,从窗口飘进屋里,她求他们走,他们不肯走。所以她才吓得大叫。
  一听吟儿见到张太监等人,慈禧当即心里一惊。因这些景仁宫的太监和宫女,都关进了空房,后来有几个被她下令乱棍打死,张太监就是其中一个。这消息外面人谁也不知道,就连敬事房里管事儿的太监也不知道。尸体都是夜里偷偷运出宫外,悄悄埋在官地里,对外说他们病死了。
  “吟儿,你别怕,邪不压正,只要你不怕,他们自然就不会来了。”慈禧一边说,一边吩咐李莲英明儿派人送几炷香给吟儿,让她早晚烧烧,吟儿跪在地上连连点头。慈禧说完,再也不敢在这儿久留,匆匆上了轿子,让人抬着离开了这片荒凉的大院。
  太监们等到吟儿进了平房,这才上了铁锁,也许受了吟儿影响,一个个慌慌张张地走了。慈禧等人走后,珍妃这才明白过来,吟儿刚才故意装疯卖傻,说有鬼,吓跑了慈禧。否则她派人一搜查,皇上和茶水章便完了,因为院子只有一道门,他们想跑也跑不了。
  她感激地看一眼地铺上的吟儿,本想夸奖她几句,想到这些天一直对她很冷淡,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地上太凉了吧?”珍妃终于找出一句话问着对方。
  “不怕,有草垫着。”吟儿回答。
  “来,上炕上睡。”珍妃拍着炕沿。
  “不不,您是主子……”
  “叫你上来就上来!什么主子奴才的,躺在那儿都是个人。”
  珍妃急了,一定要吟儿到炕上睡。吟儿不肯,说怕挤了主子,珍妃说炕上足够三个人,两个人非常宽敞。两人争了半天,直到珍妃准备下炕帮吟儿搬铺盖卷,吟儿才慌忙从地上爬起,在珍主子脚头铺了铺盖卷。
  黑暗中,主仆两人躺在一条炕上。也许刚才的事太惊险,两人顿时没了睡意,似乎都想说点什么,但谁也没说。在这一片静谧中,她们各自想着自己心思,同时又在揣想着对方的心思。她们虽然什么也没说,心却悄悄贴近了。
  慈禧回到储秀宫,越想越觉着纳闷。对吟儿所说北三所闹鬼的事既说不出地害怕,同时也有些疑惑,会不会茶水章闹的鬼?说实在的,这些年她对茶水章算是白疼了。当初光绪向她要茶水章,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本以为他到了皇上那边,对她心存感激,一定会暗中帮她的。哪怕他不帮她,至少也不会帮皇上,没想他暗中却偏向皇上,令她特别失望。
  奇怪的是李莲英一直替他说好话。要不是崔玉贵送来许多情况,她也一直以为茶水章心静如水,在她与光绪之间保持中立。看来不能让他在光绪身边呆下去,要尽快将他从光绪身边调开。想到这儿,她突然叫李莲英立即赶到瀛台,看看光绪那边有什么动静。
  一头雾水的李莲英连忙带人赶到瀛台,发现光绪早已就寝,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守在岸边的太监都说岛上没人上来过。李莲英从瀛台赶回储秀宫向慈禧报告了瀛台那边的情况,慈禧这才安心上了床。
  李莲英将有关不许再议废皇上的懿旨送到瑞王手中,瑞王无奈地照办了,但心里说不出的纳闷,不明白慈禧究竟什么意思。这天下午,瑞王爷急匆匆由军机处赶到储秀宫来叫起儿。
  当李莲英向慈禧报告,说瑞亲王叫“起儿”时,慈禧知道他肯定是为了光绪皇位的事,他是坚决主张光绪退位的人。慈禧挥挥手叫他进来,一边笑着对李莲英说:“又来了个明白人。”瑞王进来,请了跪安。李莲英知道他与慈禧要说事儿,知趣地退出殿外。
  “回老佛爷话,奴才按着懿旨的意思,让统领衙门贴出了告示,现在外头没人敢提了。”瑞王这话儿是反着说的。这几乎成为宫中大臣主子说话的一种游戏规则。支持主子自然不用说了。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说臣以为如何如何;要是反对的活,干脆就说别人怎么怎么说。他说“外头”没人敢说了,其实是特指朝廷而言,也就是说朝廷上没人敢议论,学问就在这个“不敢”二字上。换句话说,是不敢,不是不想议论,更不等于同意,这无疑表明了他是不同意的,皇上为什么不能换。
  “外头不敢说了,各路的诸侯也装傻吗?”慈禧对他的话心领神会,别看他是个粗人,大事从不含糊,总是坚决站在她这边的,对她来说,这是一条既咬人又叫唤,同时又忠于主子的一条好狗。
  “老佛爷问的是各位总督的意思?”果然,主子一张口,瑞王便知道对方的心思。
  “荣禄不用问。两江的刘坤一,两湖的张之洞,他们有回话儿了吗?”
  “刘、张二位都是汉员,管的着咱们的家务吗?”
  “我啐你!”慈禧瞪瑞王一眼,又好气又好笑。每当这种时候,瑞王变得三岁小儿都不如,天真而简单。见瑞王不敢吭声,慈禧接着往下说,“你怎么总犯糊涂,不错,皇上大行归天,有儿子儿子接,没儿子就得在近支里头选,这是爱新觉罗氏的家务。人家汉员也从不开口,现在可不是!皇上欢蹦乱跳的,好模眼儿就换了‘听’,搁在谁也得掂量掂量。刘张两位,一个东南,一个中原,他们要是说出个‘不’字儿来,那就是半个中国摇了头!”
  瑞王听了不得不佩服老佛爷,六十好几的人,居然处处考虑得周全。他终于明白,老佛爷不是不想换皇上,是怕闹不好烫了自己手,沉吟了半天,瑞王终于低声对慈禧说:“奴才斗胆说一句,这两个封疆大吏,换了旗人不就安生了吗?”
  瞅着瑞王那张烧饼似的大圆脸上认真的表情,慈禧心里苦笑,觉得他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条极好的看家狗,说到政治这玩意儿整个小菜儿一碟,怎么教他也不会有出息了,自祖宗入关以来,笼络汉人,起用其中的人才,就是因为汉人地处中原,打仗不如满人,论文化,见识那都比满人高出许多,所以这才成为朝廷一条国策。汉人人数远远多于满蒙人不说,更是人才济济,像纪晓岚、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翁同和等,出了多少人物。她心想,旗人但凡要有出息,她还至于着这份儿急?不用说她,就是各朝皇上,用了多少汉人,特别越往后,汉人冒上来的越多,想到这儿她确实有些心寒,但为了保住大清江山,只要皇上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也顾不得许多了。“倒是怎么办呀?”慈禧没搭理瑞王的屁话,一心想着怎么样才能让各省的头头们表态,特别是张之洞和刘坤一,只要这二位表了态,其他各省就好办了。
  “奴才这就给刘、张二位打电报去。”瑞王总算明白了慈禧的心思。每遇大事,慈禧一皱眉头他能明白,可一碰到具体事,他总跟不上对方的心思,拐上好几个弯弯绕,最后还得由对方点明才行。
  “光打电报没用,得去人。”慈禧毕竟老谋深算,考虑问题滴水不漏。在她看来派去的人选非常有讲究,既能跟刘、张说得上话,而且不能太扎眼,否则事没办成,风声传出去便不好办了,“要在这两人身上下足了水磨功夫,掰开揉碎了,拿面子‘局’着他,最好能从他们嘴里说出换来。”
  瑞王对慈禧嘴里说出这个“换”字听得格外真切,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正如她平时办事,明明是她心里想的,偏偏绕着弯儿让别人说出口。这不,她早上刚下了诏书,不许再议废皇上的事,现在却想着怎样从张之洞和刘坤一嘴里掏出换皇上的话来,这正是她高明之处。
  “奴才明白了!”瑞王回答说。
  “有这样儿的人吗?”慈禧追问。
  瑞王将周围的人前前后后想了一遍,一时想不到合适人选。这人要有相当身分,又不能在朝廷当像样儿的官,不但办事干练,还得有很好的武功,因为不能惹眼,路上至多只能带上一两名随从。当然,还有最后一条,此人必须绝对可靠。慈禧和瑞王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瑞王脑壳里突然掠过一个念头,觉得小格格倒是个人选,只可惜她是个女的。要是有个像小格格这样的男人那该多好。
  他随嘴一说,慈禧立即上了心,她不但见过银柳格格,不止一次将她召进颐和园,而且很喜欢她那假小子的脾气,敢说敢当,又有一身好武功。她是瑞王女儿,自然非常可靠。她沉思片刻,对瑞王说道:
  “明儿你把银柳带来,让我问问话,我看她是个好料子。只要问得明白,闹不好我还就用她了!”
  “奴才女儿毕竟是个女流之辈……”瑞王慌忙说小格格不行。
  “混账话!”慈禧沉下脸。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瑞王话一出口,立即意识到不对,高高坐在龙椅上的老佛爷不就是个女人,他竟说出这种混账话。他一边打自己嘴已,一边心里暗想,小格格真要干成了这份差事,他们一家从老到小可都成了功臣。
  慈禧正与瑞王商讨着派到南方去的人选,李莲英突然气急败坏地跑进来,说不好了,皇上身边的宫监首领章德顺从瀛台跑
  慈禧愣在那儿,不敢相信地瞪着一双老眼,一连声地问了李莲英好几遍,这才相信她听得没错,她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愤想。首先,她无法想象这个老实巴交的茶水章会干出这种事。其次,她当时之所以同意继续让茶水章跟光绪一块儿留在瀛台,仍然对他寄于希望,他能随时监督对方行动。没想他到了那边,仍然像在养心殿一样,处处应付她不说,反与皇上连成一气,专帮他出歪点子。前几天晚上北三所的事,虽查不出所以然来,但肯定与茶水章有关,因为崔玉贵的人说在事发当天晚上,在西铁门边见到茶水章领着两个人鬼头鬼脑的。
  她正要派崔玉贵查清此事,顺藤摸瓜,抓出他在皇上身边玩的把戏。实在查不出,也要将他从光绪身边调走。,没想她还没来得及查这件事,他竟然私下偷跑了。瑞王走后,她立即派李莲英到那边彻底查清此事,查来查去没有任何结果。
  一天下午,光绪来养心殿,慈禧故意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了,问起茶水章出逃的事。
  “皇上,茶水章胆子也特大了点,你说说,拿这帮子人可怎么办哪?”
  “但凭皇爸爸做主。”
  “我今儿个想听听你的嘛。”
  “茶水章既然私自出走,那些人就不一定知道。”
  “那么谁知道呢?”慈禧意味深长地问。
  “反正不会是儿臣。”光绪脸上没有友情,心里却愣了一下。因为这事儿他不但知道,而且事先他与茶水章策划己久。
  “他是跟你的,事先就一点儿什么都没瞧出来?”
  “回皇爸爸话,如果有什么,儿臣也是最后一个知道。”光绪作出一脸苦笑。茶水章留在他身边是慈禧亲自定的,而且让李莲英找他谈过话,要他随时向这边报告光绪的情况。也就是说,茶水章实际上是慈禧派到他身边的探子,只不过茶水章眼看着宫中发生的大事,心里同情光绪,面子上哄着这边,心里却向着他罢了。
  “这话怎么讲?”慈禧听出对方话中有话。
  “一定要儿臣说明白吗?”光绪稳住神,反问对方。
  “说,让我也明白明白。”
  “章德顺原来是皇爸爸宫里的人,皇爸爸一定比儿臣更熟知其人。”
  “可……可我也没想到,他现在变成这个样儿。”慈禧被对方问住,顿了一下,自个给自个儿找了个台阶。
  “自他来到儿臣身边,虽说有些耳背,做事也倒本分。要论其他就不敢恭维了,他仗着是宫中老人,不把规矩放在眼里,常常与其他宫中的太监私下来往,说些不该说的话……总之,儿臣看在皇爸爸的面子上,已经忍了多时了,就是这回他不走,儿臣也得求皇爸爸赶走他!”
  光绪这一番话非但说得慈禧无话可说,而且将自己推得一干二净。其实,茶水章出逃恰恰是奉他之命。自那天晚上他在北三所见了珍妃的悲惨景况,想到自己空担着人君的虚名,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也无法保护,内心有种切肤之痛。心想自己与其在流台坐以待毙,不如下决心一搏,否则早晚慈禧也要对他下手。为了能重新夺回权力,为了能解救珍妃,他当夜咬破手指,在白绢上写下诏书,让茶水章偷偷逃出宫外去找荣庆,然后去南方找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让他们出面救驾。
  对此,光绪经过非常认真的思虑。慈禧之所以没有立即废了他的皇位,并非她不想,而是对外顾虑洋人的反应,同时对各省拥兵自重的官员们态度摸不清。再加上她将权交给光绪,现在又勿匆收回,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才迟迟没有罢黜他。因此,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必须趁着自己现在仍然是名义上的皇帝,给这些人传下密令,像古时那样领兵勤王也好,清军侧也行,总之有了一个名目,这些人在下面登高一呼,其他各省有人响应,慈禧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而南方各省,特别张之洞,他对新政态度积极,曾几次上书表示对新政的支持。他在省内兴办实业,在汉阳办起了中国第一座兵工厂,所以光绪先想到的便是这位热衷于洋务的两湖总督。茶水章出走已经好几天了,由慈禧如此吃紧的态度来看,他肯定逃出了北京城。如无意外,他能找到荣庆,不出半个月,南方那边一定会有动静。想到这儿,光绪心里透出一丝侥幸。
  荣庆与元六离开京城后,一直躲在保定东边白洋淀边的安州,在镖局里当镖客,替来往的运货商队当保镖。。
  荣庆站在白洋淀边,望着那白茫茫一片湖水,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养心殿的宫监首领太监茶水章。茶水章老家就在白洋淀,几辈子都在湖边打鱼为生。想到茶水章,立即想起光绪皇上。最近外面纷纷传言,京城里要换皇上。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便说不出地愤懑和担心。
  他同情皇上,觉得他是害在袁世凯和瑞王这帮奸臣手里。
  要是袁世凯没有背叛,要是他出兵包围了颐和园,要是皇上成了这次的赢家,他荣庆可就升天了啊!皇上赐婚,娶回吟儿,这么好的事儿,眼看就成了,偏偏让那混账袁世凯一手毁了。
  他怎么就这么倒霉?想起他和吟儿之间的遭遇,正如他过去经历的一样,每当他俩眼看就要在一起时,总有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无情地粉碎了他们的美梦。一次次都这样。他甚至觉得这就是他的命。所有的事,一跟吟儿沾上边,厄运立即来了。这事儿要搁其他人身上,也许会知难而退。他正好相反,每遇一次挫折,他便会以十倍的疯狂和决心重新开始。
  眼下怎么办?
  珍主子关起来了,吟儿呢?她多半回到储秀宫老佛爷身边,也可能在其他宫中当差,总之她仍然在宫中受苦受累。而他成了朝廷通缉的要犯,不要说进宫看她,就连北京城也回不去了,想来想去,眼下唯一的办法是救出皇上。只要皇上当权,他和吟儿还有戏,否则他和吟儿永无出头之日。即使有一天她放出宫外,她也不可能嫁给朝廷要犯啊!要想救皇上,凭他一个皇家侍卫,连边都沾不上。为此他说动了元六,让元六抽空去了一趟北京,看看京城里有什么动静,再找一些支持过新政的官员们了解眼下的情况,然后再想办法。
  元六到了北京,荣庆给他的名单上的人撤的撤抓的抓,连皇上的老师翁同和大学士也罢了官,放回原籍。最后元六好不容易找到荣庆舅老爷恩海。恩海一见到元六,立即要他转告荣庆,让他跑得越远越好,说皇太后已经下令在全国搜捕他,他还告诉元六,慈禧虽然重新上台训政,但没有废掉皇上的意思,诏书圣旨上仍然用的是光绪的玉玺。离开北京前,元六特意去看了英英。英英介绍他见了一位日本驻华公使馆的翻译,从那位翻译那儿,得知西方各国对慈禧准备废掉光绪的立场非常强硬,地方各省的总督巡抚对此态度也非常暧昧,估计慈禧一时半时不敢轻易废掉光绪皇上。
  一天下午,荣庆正光着膀子在镖局的后院里练拳,元六突然将他拉到一边,说情况不妙,有人向官府打了小报告,说这儿来了两个操北京口音的陌生人,因此官府很快要派兵来这儿搜捕,他俩在这儿呆不住了。
  这儿呆不住,再往哪儿去呢?荣庆一边问他这位把兄弟,一边心中暗暗叫苦,连自己都呆不住,还谈什么救皇上。元六笑笑,说你跟我来,荣庆无奈地跟着他一路向湖边走去,不知他要将自己往哪儿带。
  “上哪儿?”荣庆问。
  “到了那边自然会知道。反正我不会害你。”荣庆一脸的神秘。
  元六领着荣庆来到湖边一栋孤零零的院墙边,轻轻拍着院门。不一会儿门开了,走出一位村姑打扮的年轻女子。
  “来了。”年轻女子一边向元六点头,一边冲着荣庆笑,“相好的,不认识了。”
  “英姑娘?”荣庆这才认出对方是英英。
  “进来吧。”英英让他们进了院子,立即关上了大门。
  荣庆心里疑惑,低声问元六究竟怎么回事?元六笑笑,还是那句话,等会儿你就知道了。英英拍荣庆肩膀,说:“跟我来。”
  英英领着荣庆进了堂屋。元六没进屋,守在门外。英英和元六神色紧张,搞得挺神秘,显然有什么重要情况。一进门,他便忍不住问英英:“你怎么上这儿来了?”
  “找我相好的呀!”英英开玩笑地说。
  “不对,你准有事儿?”
  “让你猜中了,有个大内高手儿想会会你!”英英边说边领着他走进里屋。
  里面比堂屋要黑得多。他一走进,只见个老渔民站在那儿,显然对方早就在里面等他。对方摘下头上的方中,抢上一步,双手抱拳叫着:“荣侍卫!”
  “章公公?”荣庆立即认出茶水章,有说不出的激动。自朝廷发生变故,他沧惶出逃,失去了与皇上的联系之后,头一遭遇上皇上身边的茶水章,心中感慨万千。
  “你可让我好找啊!”茶水章紧紧握住荣庆双手。原来英英是茶水章的外甥女,他是英英的亲舅舅。他当夜逃出宫外,第一个落脚点就在英英住处。没想他这个无头苍蝇,一头撞对了地方,刚巧元六来过英英这儿,留了他在保定这边的地址。巧的是茶水章从小就生在安州乡下,这栋平房就是老家的房子,现在由他表妹,也就是英英的表姨独自住在这儿。所以茶水章认为这是天意,皇上要找的人送到他家门口了。于是他扎了头巾,化装成老妇人,随着英英混出北京城,一路风尘仆仆赶到这儿。
  “什么事?是不是皇上……”荣庆心里慌作一团,会不会皇上遇害了?他咬住牙关,没敢往下说出自己的猜疑,但心里却打起鼓来。
  “荣庆接旨!”茶水章突然整整衣领和袖口,神色显得十分庄重。荣庆一时愣住,没有回过神。直到茶水章从怀中取出一张白绢,递给荣庆,他才回过神,慌忙跪下双手接过白绢。绢上写着“荣庆救朕”四个暗红色的字,一看就知道是血写的。茶水章沉痛地告诉荣庆,这上面的字是万岁爷自己咬了手指,蘸着自个的鲜血手写的。接着便说起京城里的情况,到处传说过了腊月三十,吃了过年饺子,就要换皇上了。
  “皇上天命所归,还能说换就换吗?”荣庆愤愤然。
  “我说句掉脑袋的话,皇上要是驾崩了呢?”茶水章一字一句地说。
  “他们要下手了?”
  “荣大人,谭嗣同斩了,康有为跑了,皇上没人可求,就指着您了!”
  “我?我现在自身难保啊。”荣庆为难地说。
  “皇上说了,荣侍卫大忠大勇。如果你也袖手旁观,他就只能认命了。”
  “那好,章公公怎么说,我荣庆就怎么办,为了万岁爷,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荣庆沉吟良久,想起小回回丢掉了他给吟儿的信,皇上本要严办他,后来听了珍妃劝说,非但没有罚他,反过来答应替他和吟儿指婚,又提升他为大清门三品侍卫,这种天大的恩德不能不报的。
  其实茶水章早已有了主意,他临离开瀛台逃出北京,出来找荣庆,就是为了实施光绪皇上精心构想的计划。即便他找不到荣庆,他也会按这个计划独自南行,如果有了荣庆同行,这个计划更有可能得以实现。
  光绪分析了各方面情况,认为北京城里没戏了,皇太后的人牢牢把住了朝廷的大权,想翻天已经不可能。但只要他这个皇上名份还在,也许在下面各省还能有戏。光绪皇上一直认为,搞新政成功的希望主要还得靠南方,南方那边先走一步,北边才会跟着搞。为此,他特别看重两湖和两江的总督张之洞与刘坤一二人。事实上也是这样,自推行新政以来,南边的官员对光绪一系列国策非常支持。因此要他找到荣庆,尽快南下,以光绪皇上的名义,与南方的张之洞、刘坤一等人联络上,让他们趁慈禧现在还不敢废掉光绪皇位之前,向朝廷施加压力,事情很可能会有一线转机。
  荣庆听后十分激动,向茶水章提到这次元六进京,日本使馆的翻译私下向元六表示,如果他们能与地方官员联系,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必要时,日本国将支持光绪重新掌权。茶水章连连摇头,说日本人信不得,他们只是想利用我们的矛盾从中渔利,所以这事还得靠我们自己。荣庆听茶水章说了皇上的想法后,认为这不失为一个办法。但问题在于他们两眼一抹黑,到了南边连门都摸不到,更不用说说服他们出面支持皇上,闹不好会将他们抓起来送到北京,那岂不是自投罗网?茶水章听后笑而不答。他心里早有了主意。
  自茶水章出逃,珍主子与光绪之间从此像断了线的风筝,非但无法见面,连互相间的音信也没了。那天,吟儿在宫中碰上小回回,向他打听有关茶水章情况。小回回低声告诉他,茶水章跑了,别的再也没说。她本想追上去多问他几句,只见迎面走来一行人,其中就有二总管崔玉贵,吓得她站在道边低下脑袋给二总管让道。
  “这不是吟儿吗?”崔玉贵看她一眼说,“你不留在北三所陪珍主子,在这儿乱什么?”
  “回崔回事话,敬事房让我去那儿领月钱。”尽管崔玉贵是大内二总管,但碍着李莲英的面子,宫中都称他为回事,因为他提升前是敬事房的回事,这个职务仅比总管低一级。吟儿毕恭毕敬地回答。她知道这人比李莲英还要坏,仗着老佛爷恩宠,比李总管还要横。
  “领了钱立即回北三所。”崔玉贵盯着吟儿说。
  “是。”
  “哼!你们这些人没几个好东西。跟茶水章一样,面子上一个个比谁都老实,骨干里比谁都滑头……”崔玉贵甩下几句话,扭身走了。
  “没章德顺消息?”吟儿一回到北三所,珍妃就急着问她。自那天晚上吟儿装鬼吓走慈禧,珍妃与吟儿之间的关系完全变了。珍妃非但不对她怀有敌意,而且将她视为自己的心腹。
  “他跑了!”吟儿将路上碰到小回回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他扔下皇上一个人跑了?”珍妃疑虑重重。
  “不知道,小回回没说。”
  “会不会那晚上的事让皇太后知道了,所以才……”
  “不知道。”
  “要是皇上能跟他一块儿逃走就好了!”珍妃坐在炕沿,望着窗外满树的枯叶,苦苦想着茶水章出走的种种可能。
  瞅着珍妃那副无奈的神态和喃喃低语的样子,吟儿心里非常同情她,这种思念之苦,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才能理解。这不,她心里无时无刻不想着荣庆,特别当她想到荣庆从三品侍卫一下子成为皇家钦点要犯,心中涌出一种无奈的沮丧,心窝里汪着的血都像泡了的药材,又苦又涩,说不出什么滋味。
  吟儿想安慰珍主子,想随意找一些话题将她注意力移开,不知为什么,她却总也找不出别的话题。这种时候,一个女人除了苦苦想着她心爱的男人,还能想什么呐?就像她现在,她不在乎自己受多少苦,也不怕对方离自己远,最怕的是一点儿也没荣庆的音信……
  下午,两名小太监突然来这儿传吟儿,让他去储秀宫见老佛爷。要在平时,吟儿非常害怕去那边见慈禧。但这会儿,却立即从凳子上站起,跟着小太监们一路来到了储秀宫。看得出,珍主子也想让她去,在那儿说不准能打听到些有关皇上和茶水章的情况。
  “奴婢给老佛爷请安!”吟儿进了慈禧的起居室,连忙下脆请安。
  慈禧正心不在焉地站在鸟笼边逗着那只浑身光泽鲜艳的鹦鹉。她明知吟儿跪在身边,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直到李莲英走,到她身边,低声告诉她,说吟儿来了,这才转身打量着吟儿,不咸不淡地说道:“吟儿呀?你起来。”
  “谢老佛爷。”吟儿起身,垂着双手站在一旁,。
  “想你了。一瞧见这毽儿就想起你来。这宫里这么一大堆人,吃饭一坐好几桌儿,嘴接起来快有一丈长了,就没有一只好脚丫子!”慈禧悻悻地说。
  “老佛爷让奴婢踢毽儿?”秋风一凉,宫中便兴起踢键子游戏,吟儿心中暗自思忖,是不是老佛爷想看她踢毽子。其实不然,慈禧有她的心思,从踢毽子引出珍妃的话题。
  “珍主子也会踢,你们成天在一块儿,没跟她过过招儿?”
  “奴婢不敢。”吟儿没闹清对方什么意思,心想就算能跟珍主子踢,那儿巴掌大地方,门上有锁,想踢也踢不开啊。
  “她好像挺听你吧?”慈禧话中有话。吟儿慌忙否认,说哪有主子听奴才的。慈禧不以为然地笑笑,提起前一阵子,说珍妃连着三天不吃饭,水火不进的,你不就硬是劝她开口吃了吗。吟儿心中暗惊,知道慈禧一向会绕着弯儿说话,在心里拼命揣摸对方叫她来究竟什么意思,
  “这就怪了。你吹了什么仙风,让她改了主意了?”
  “也不过就是眼跟前儿那些话,翻过来掉过去的说。”
  “我问你,”慈禧突然转了个话题,“茶水章是怎么回事儿?”
  “茶水章,他不怎么回事啊!”吟儿接得很快,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吟儿!前一阵子,茶水章上北三所干什么去了?”李莲英突然插话,而且口气非常肯定。他想乘吟儿心里毫无准备之际,猛地一诈她,这时候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吐出真情。
  “没有呀,我从没见过他!”吟儿毫不犹豫。
  “真没见过?”李莲英紧追不放。
  “真的没有。”吟儿心里不由得急跳。
  “你看着我的眼。”慈禧走到吟儿面前盯着她。
  吟儿抬起头,平静地望着慈禧。两人对视着。慈禧拼命在她眼里寻找其种疑点。看得出,吟儿有些紧张,这是常人所共有的,但却没有某种慌乱。慈禧再一次追问:“你没骗过我吧?”吟儿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发誓赌咒,只是说“奴婢不敢。”
  “你连骗人都不会,这辈子还有什么出息?”慈禧突然笑了。
  “奴婢也会骗人,就是不敢骗老佛爷!”
  “为什么?”
  “因为谁也骗不过老佛爷。”
  “你骗过谁?”
  “奴婢骗了珍主子。我跟她说,皇上说不定哪天要召她,她要是饿死了,不就见不着皇上了吗?”
  “骗得好!”慈禧听了哈哈大笑。挂在窗边鸟笼里的鹦鹉抖着翠绿的翅膀,学着慈禧的样儿发出一连串的尖叫:“骗得好,骗的好!”开始慈禧忍不住笑了,听着听着,她勃然大怒,指着鹦鹉对李莲英说,“把这只破鸟给我掐死!拔了毛做只毽儿。”
  李莲英本想劝慈禧,没等他张嘴,发现慈禧一脸的阴沉,慌忙跑上前,摘下鸟笼一路走出起居室。瞅着李莲英的背影,慈禧恶狠狠地说:“哼,它死就死在这张嘴儿上!”
  面对喜怒无常的慈禧那恶声恶气地诅咒,吟儿心里不由得一惊。她站在那儿,不敢出大气。“吟儿,扶我。”慈禧看一眼吟儿说。吟儿慌忙搀扶着慈禧走到炕榻边。慈禧坐在炕沿,看一眼放在炕几上的铜烟袋。吟儿立即会意,取了炕上的烟具,蹲在炕边伺候着慈禧吸烟。慈禧吸了几口烟,神态平和许多,瞅着那团团飘散的烟雾,觉得自秀子离开这儿,没一个宫女能像她这样伺候自己,偏偏这样一个人却不在自己身边。
  “跟我说实话,你为什么要主动上北三所当差?”对于吟儿,有一条她是不会忘记的,那就是她在最关键时刻让小回回给自己递了个信,因此慈禧坚信,她对自己忠心耿耿。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去冷宫陪珍妃,要换了别人,在她这儿立了功,干嘛还要去受那份罪?她究竟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这一直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团。
  “您先恕奴婢的罪,奴婢才敢说。”吟儿知道慈禧对她要求留在北三所陪珍主子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也深知慈禧聪明过人,骗是骗不过她的,因此决定说实话,也许这样反倒能打消她的疑虑。
  “只要你说实话,恕你无罪。”
  “回老佛爷话!奴才觉得对不起珍主子,所以才请求去北三所伺候她。”
  “什么意思?”
  “老佛爷和珍主子都是奴婢的主子,当奴才的不可以对不住主子。,当时我为了对得起老佛爷,只好对不起珍主子,所以我才主动求老佛爷,让奴婢去北三所那边赎罪……”
  慈禧听了半天说不出话。她不得不佩服吟儿深明大义。有些人,像当初的平儿,还有崔玉贵和李莲英,他们有谁想到这一层?一个人可以出卖别的主子,也就可能出卖你,这是一个道理。而吟儿年纪不大,竟然想到了这一层,实在是难能可贵啊!她从炕榻边站起,不停地在屋里走动,心里被吟儿的诚实所打动。今儿她终于明白吟儿主动去珍妃身边的原因,心里一块疙瘩总算解开,至少证明她没有看错吟儿,证明自己没有错,这对于慈禧,也许比证明吟儿对自己忠心更为重要。
  “你说得对……其实茶水章也是这样一个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辞而别,偷偷跑走了?”慈禧像对吟儿,又像对自己喃喃低语着,似乎突然悟出茶水章逃跑的原因。他一定是不愿意为了皇上得罪我,也不愿意为了我得罪皇上,所以才偷偷跑了。她并没有说出口,只是在心里暗暗揣摸着。她抽了一袋烟,又让吟儿替她装了一袋,一边抽一边跟吟儿聊起其他事,从她生身父母一直说到她家里几个不争气的侄儿。她咬着长长的铜烟管,发现吟儿双手捧着铜烟袋微微发抖,忍不住问道:
  “吟儿,你是不是怕我?”
  “又怕又不怕。”
  “这话儿怎么说?”
  “您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谁?”
  “想起我家里一个人,奴婢不敢乱说。”
  “想起你妈妈,是不?”慈禧不以为然地问。
  “不,想起我阿爸。”
  “你爸爸?怎么是你爸爸?”慈禧颇为意外。
  “奴婢的哥哥不成器,我爸爸见天儿揍他,板子、马鞭,逮着什么招呼什么。尽管爸爸非常喜欢我,我还是说不出地怕他,一听他回来就哆嗦,后来我爸爸没了,我哥哭的最伤心。奴婢这才明白,爸爸厉害,那是恨铁不成钢啊!”吟儿充满感情地说起早年病故的父亲。
  “是吗?后来你哥成气候了?”慈禧忍不住问起她哥哥现在的情况。
  “可惜他老人家走的太早,不信您叫人瞧瞧去,我哥又不是样儿了!”吟儿感慨地说。慈禧听吟儿说了他们家的事,久久无语。
  重阳节那天,慈禧登上神武门北面的景山万寿亭,站在栏杆边临风眺望。脚下的紫禁城里碧瓦红墙,气势非凡。再往远处看,只见五凤楼,即常人俗称的午门和端门、天安门、正阳门连成一线,在清朗的秋色中历历在目,以皇家宫院为中轴线,四面包围着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边的低矮的平房,偌大的北京城尽收眼底。
  以往任何时候,慈禧只要一登上景山顶,看一眼这气象万千的京城,都会一吐心中的积郁,情绪随之而大好。但这会儿,她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烦躁,觉得世道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她夺了光绪的权,还没有罢黜他的皇位,朝野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各国的公使纷纷出面施压不说,许多文人在上海天津等地天天写文章骂朝廷,有的甚至指名道姓地说她发动宫廷政变,特别自从在菜市口斩了谭嗣同等人,这些人一下子成了大英雄,连一向不谈国事的老百姓也跟在后面起哄了,小道消息满天飞,什么光绪皇上已经被她毒死等等,各国公使不断到总理衙门询问皇上情况,各省总督也上书朝廷,转弯抹角地想打听光绪皇上的近况。
  要在过去,换个皇上,也就是他们爱新觉罗的家事。如今却不然,什么事报上一登,全都知道了。更可恨的是这些人在租界里办报,那儿的地头属外国人管,想抓这些人都不让抓。当然,凭这些人叫破嗓子也没用,真正叫她窝心的是各省的大员,他们迟迟不肯表态才是她一块心病。所以她人在山上登高观景,心里却想着瑞王家的小格格银柳,不知为什么,她有种直觉,觉得这事儿交给她,没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下了景山,慈禧没回储秀宫,便在山下慈瑞宫里接见了瑞王和他的小女儿银柳。小格格拜见了慈禧,慈禧高兴地瞅着她,说她越长越俊了。瑞王在一旁笑着对慈禧说,就是太不听话了。
  “我说王爷,当着老佛爷的面儿,您不给我上几句好话,上来就‘扒’我。让老佛爷还以为,您不是我亲爹呐!”
  “好好!说得好。”慈禧连声说,一边开心地大笑,说这孩子够冲的,一点儿都不怯场,小格格见老佛爷夸她,更来劲了,眉飞色舞地说起那次她在颐和园,爬上袁世凯进贡的洋汽车,用马拉着在园子里到处跑。“我就知道是你挑的头!”慈禧点着小格格额头说,越看越喜欢她。
  瑞王站在一旁,见女儿和老佛爷聊得有滋有味,好像她俩熟得不能再熟,不得不佩服小格格的胆子大,不但在家中敢跟他拧着劲,在外头也一样放得开。看见这场面,他一方面说不出的喜欢,同时又有些担心,万一真是老佛爷看中女儿,让她去南方替朝廷办事,路上有风险不说,关键在于她太嫩了点,一旦坏了老佛爷的事怎么办?
  “格格呀!听说你有一身好武功?”慈禧问,其实也是在考察对方,“你这一身本领跟谁学的?”
  “回老佛爷话!奴婢自小喜欢,跟几位哥哥一块儿练的。”小格格一听别人提起她的武功,忍不住得意地说。
  “没想这丫头天资好,比她几个哥哥练得还要强,三四个人近不了身。就是好耍脾气,不听话……”瑞王连忙插话。
  “没你的事,呆一边去。”慈禧挥挥衣袖,对小格格说,“格格呀,咱娘儿俩商量个事儿,我想让你出趟远门儿,你成吗?”
  “上哪儿呀?”小格格问。瑞王心里一沉,知道老佛爷真的看上他女儿,想上前说什么又不敢,识得愣愣地站在那儿,偷偷向小格格使眼色。没想小格格一听要出远门,心里激动得不行,根本顾不上老爸的眼神。
  “武昌府。”
  “我一人儿去?”
  “有人陪着你。”
  “干什么去呀?”
  “这事嘛,一时半时说不清……”慈禧沉吟了一会儿,“回家后,让你阿玛跟你慢慢儿说。办成了我好好赏你。”
  “快谢恩!”瑞王见老佛爷已经开了金口,想替女儿脱身已经来不及,只得顺水就势在一旁提醒女儿。
  “老佛爷!您还没说赏我什么呐?”
  “银柳,大胆!”瑞王慌忙训斥女儿。
  “说了没你的事。”慈禧瞪一眼瑞王,对小格格说,“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老大后一向被人顺从惯了,突然遇上一个敢跟自己讨价还价的天真姑娘,除了好奇也觉得好玩,一定要她说出
  “我要说出来,您可别笑话。”小格格脸红了,她这会儿一心想的是荣庆,想求老佛爷饶了他,又不好直接说,现在显然是个好机会。
  “敞开儿了说。说出什么我都不心疼。”慈禧认真地说。
  “我想求老佛爷给我指婚!”
  慈禧一听便乐得笑起来,瑞王站在一旁却急了,他深知女儿脾气,她准是想让老佛爷替她和荣庆指婚。而荣庆是朝廷钦点要犯,这还了得。他连忙上前指着小格格说:“不要鼻子!大姑娘家儿的说什么呐。”
  “老佛爷让我说的嘛!我亲妈没了,您那几个侧福晋小妖精似的,谁能替我惦着?我不跟老佛爷说跟谁说呀?”小格格根本不买他的账,瞪一眼父亲,索性向慈禧告起状来,没想她这几句话,说得慈禧心里暖暖的,越加喜欢这个生性泼辣,口直心快的姑娘。
  “丫头说的对!我这儿就是你娘家。你瞧上谁没有啊?”
  “老佛爷!别听她说……”瑞王赶紧上前,抢着替女儿说没有。
  “谁说没有?”小格格瞪一眼父亲,偏不按他意思说。
  “本来就没有!”瑞王急了。
  “你别插嘴!”慈禧拦住瑞王话头,对小格格说,“丫头自个儿说,瞧上谁了?”
  “乾清门侍卫,荣庆。”小格格知道当着老佛爷面说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句话能救了心上的男人,同样一句话也能害了他。但想到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再不说没机会了,硬着头皮报出荣庆名字。
  “这名字熟啊?”慈禧沉吟着。
  “老佛爷!这孩子瞎说哪。”瑞王一听女儿说出荣庆的名字,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他一边上前打岔,一边向小格格拼命使眼色,让她赶紧向慈禧请跪安,然后早早离开这儿,小格格装作没看见,根本不理他这个茬儿,偏偏这时慈禧想起告示上有荣庆的名字,这人是朝廷通缉要犯。
  慈禧问瑞王到底怎么回事,瑞王慌忙跪下,连连磕头。慈禧冷笑着对瑞王说:“那天我问过你,你跟我打马虎眼,愣说没那么回事。倒让丫头自个儿招出来了!你不是东西!”
  “回老佛爷话,荣庆本来就不该上告示!”小格格见老佛爷变了脸,心里说不出地慌乱,壮着胆子替荣庆辩解。说荣庆给皇上当卫士,本来就是她父亲举荐的,其实就为骗皇上那黄马褂儿。瑞王见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也只得顺着小格格意思,向慈禧解释,说他为了在皇上身边儿安排个可靠的自己人,才推举荣庆人宫当差的。
  小格格是为了她心爱的男人,瑞王是怕为这事儿沾上腥,所以父女俩你一言我一语,在慈禧面前替他说好话。慈禧听了一会儿,皱起眉头,挥挥衣袖,让他们俩都别说了。瑞王和小格格连忙收住口,等着慈禧发话。
  慈禧沉吟半天,然后问起瑞王有关荣庆的来历。瑞王如实说了当年秀子出嫁时荣庆救了傻儿子的情况,以及他去承德巧遇荣庆,并将他带回北京的经过。
  “这么说他原本的确是你的人?”慈禧问瑞王,两眼盯着对方,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奴才敢对天起誓!”瑞王跪在地上,迎着慈禧审讯的目光说,“要有一句假话,任凭老佛爷处置!”
  慈禧在瑞王脸上没找到任何疑虑,这才转脸对小格格说:“那好吧,我答应你。只要你去武昌替我办好这码子事,我就恕他无罪,官复原品,还给你们俩指婚!”
  “谢老佛爷!”小格格一听心里顿时高兴得不行,趴在地上给慈禧一连磕了几个响头,瑞王也宽心地吐出一口长气
  父女俩离开皇宫回到王府,瑞王余悸犹存,小格格却一脸的欢天喜地。
  “丫头!我心都到嗓子眼儿了。”瑞王使劲擦着额头上的汗,瞪一眼糊涂胆大的女儿。
  “不要紧,还有舌头挡着哪。”小格格笑着说,脸颊边浮出两个好看的酒窝。
  “还笑!差一点儿咱爷儿俩全搁那儿!”瑞上又好气又无奈他说。
  “没瞧出来呀,老佛爷多好说话儿呀!”
  “你知道什么呀?唉,就看这回差事你当的怎么样了。”
  “阿爸!老佛爷让我去武昌,到底为什么差事你还没说呢?”小格格经父亲一提醒,这才想起慈禧让她出远门的差事。
  “你上武昌府,找张之洞。”瑞王说。
  “张之洞是谁呀?”小格格问。
  瑞王告诉小格格,说张之洞是当今官居一品的两湖总督。他的总督府就设在武汉三镇。他低声告诉女儿,要她到了那边,私下求见张大人,当面征求对方有关罢黜光绪皇上的意见。小格格一听惊讶地瞪大了两眼,说阿爸您不要命了?谁说换皇上就砍脑袋,外头可贴着告示呢。瑞王笑笑,说那份告示就是他让人写的,说那是贴给洋鬼子和不知情的官员们看的,其实老佛爷早就想换皇上了。
  小格格愣愣地看着父亲,突然间觉得他成了个陌生人。她没想到父亲是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不相信老佛爷也是这种人。瑞王见女儿一脸的。疑惑,知道跟她一时半时也说不清:“丫头,你什么也别问,到了那边,一切按老佛爷吩咐办就成了。办成了,你和荣庆的事也就随了你的心愿了!”
  想到荣庆,小格格也就不再多想了。问题是,这个张之洞究竟什么脾气就说不清了。他要是一翻脸,把她扣下来,她不就成了当初的安德海?想到这儿,她心里有些发毛,大太监安德海当年可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没想他代表慈禧南巡时,在山东让那儿的巡抚抓住砍了脑袋,成了屈死鬼。
  “阿玛,这事儿怕不好办,闹不好要掉脑袋,你可别拿个套儿让我钻!”小格格越想越不放心。
  “我是你阿玛,我能害你吗?”
  “难说,那老佛爷还是皇上的妈呢。”
  “他们是抱的,咱们是亲的!”
  “不行不行,您这人一贯的说话不算话!”
  “你答应了老佛爷,你能不去?”
  “我就说嘛,好事儿还能轮我头上?”
  “那好吧,我豁着老脸儿,跟老佛爷说去。”瑞王见小格格不肯接这个差事,心里着急,脸上却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说这也好,她犯不着为了荣庆去冒险,一听说她不去武昌,老佛爷饶不了荣庆,小格格顿时犹豫起来,慌忙对瑞王说,她是跟他开玩笑的。
  “谁说我不去?”为了替自己找个台阶,小格格作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快让人给我收拾行李呀!”
  瑞王沉吟地一笑,说他这就去找人帮女儿收拾行李。原先,他对老佛爷让女儿去南边办这份差事,心里有些疑虑。后来一想,这事儿要是办成了,他们家又替慈禧立了一份头功啊!如果慈禧因此废了光绪,皇上的位子就空出来,就得在爱新觉罗家族近支里挑。他们家自然是近支,他总共有7个儿子,没准挑上其中一个,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想到这一点,瑞王心里非常激动。只要挑选一位得力的武官,保护小格格安全到达南方,见到张之洞,向他说明废皇上是慈禧的本意,估计张之洞不会那么不识时务,为了光绪跟老佛爷作对。因此这个随从人员非常重要。
  首先此人最好与张之洞熟悉,其次这人不能在朝廷里大显眼,还得有极好的武功。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人就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乾清门四品侍卫恩海,他不但跟张之洞见过面,武功极好,更重要的他是荣庆二舅,为了荣庆的前程,他会加倍卖命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特意将恩海召到王府,向恩海说了情况。当恩海听说只要办好这个差事,荣庆便可得到老佛爷的特赦,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以为自己听错了。自从荣庆出了事,姐姐姐夫成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托了他多少次,要他想办法救他亲外甥。苦于他是朝廷要犯,谁也不肯沾这个腥味儿,不是推就是躲,谁也不敢出头。当瑞王说出这个条件,恩海慌忙给瑞王磕头致谢,信誓旦旦地向瑞王保证,恩海保去保回,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瑞王安抚了他一阵子,说荣庆的事包在他身上。恩海问什么时候出发,瑞王说定在今日下午起程,当即让人去请小格格出来与恩海见面。
  过了一阵子,小格格一身男装走进前厅。恩海本以为是瑞王府的哪位少爷让他随行,没想是小格格,当即愣在那儿。他见过小格格,而且知道她与荣庆订了亲,但却不明白瑞王为什么要让小格格出远门,去办这种本来属于男人办的事。
  “小格格,快来见一见,这位是恩海将军!”
  “小格格好!”恩海连忙迎上前,连声说见过,一边向小格格请安。
  “舅老爷!”小格格认出恩海是荣庆的二舅,随着荣庆叫他舅老爷。恩海连声说使不得。瑞王也提醒女儿,在外面可不能这么叫,否则露了身分就不好办了。小格格点点头,说她知道。三个人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瑞王便让恩海准备车驾,尽早送小格格上路。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