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手机铃声 | 奥斯卡电影 | 经典FLASH | OICQ壁纸下载 | 搞笑图片 | 明星写真 | 星座算命 | 搜索大全 | 小说名著热卖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未央宫的大殿里,从来都没有这么严肃。武帝临朝六年了,第一次在没了太皇太后的情况下与朝臣议事。起初,他觉得轻松了许多,可是,今天登上金殿,却觉得背后空荡荡的,有一种没有依靠的感觉。加之自己和所有朝臣,都是黑色孝服,更让人威到十分压抑。 还有一件事,让他的心头多了一份沉重。那就是谁来主持这个葬礼。按常理,窦婴是太皇太后的侄子,也是朝中重臣,他姑母的治丧之事,就由他全权负责。没想到,武帝刚要安排,皇太后却到了。虽然皇太后也穿着孝服,可她的神色却比过去开朗了许多,她带着田鼢一同来到建章宫里,竟是让儿子将治丧统领之事交给自己的弟弟。那田鼢也不含糊,好象来应试一般,竟将所有丧事礼仪弄得清清楚楚。望着鬓角渐白的母后,武帝心中自有许多同情:虽说当了皇太后,可六年来,母亲也是在颤颤惊惊中度过的,她的惶惶不安,比当太皇太后孙子的武帝要多几倍。想到这里,武帝不愿违背母亲的意志,也就点头同意了。 “众爱卿,”他清了清嗓子,渐渐提高了声音,却依然是深沉得很:“太皇太后圣驾归天,朕的心情十分悲痛。朕得圣母皇太后懿旨,命田鼢为太皇太后寝陵制置使,全权办理太皇太后安葬大礼。” 大臣们互相看看,都觉得颇感意外。可这既然是皇太后的懿旨,皇上亲口说出的,谁又能反对呢?只有老丞相许昌,他朝窦婴使了个眼色。武帝当然把这个眼色看在自己的眼里,他要看窦婴有何反应。 窦婴却平静得很,一声不吭。 武帝倒有点沉不住气了,他要向许昌讨个说法。“许丞相,你有什么话要说么?” 作为丞相,许昌难以回避。“这个……启秉皇上,既然是皇太后的懿旨,臣等遵命。只是……” “只是什么?”皇上紧逼。 “皇上,太皇太后历经三朝,贤淑有德,臣等不知田大人以何大礼安葬太皇太后,想请他向我等略说一二。” 武帝点点头。“田鼢。” 田鼢马上小步跑出来,跪在殿下。“臣在。” 在武帝眼中,他这个舅舅此时只不过是个小臣而已。“既然丞相等人要你说说,如何安葬太皇太后事宜,你不妨说来,以孚众望。” 田鼢唯唯喏喏:“臣领旨。皇上,臣以为,太皇太后大有贤德。而其德之大者,莫过于遵行先帝孝文皇帝无为而治之旨。孝文皇帝慈惠爱人,至为恭俭,当其归天前,亲下遗诏,实行短丧。当时,所有官员和子民,只令服孝三日,天下称为圣明。如今太皇太后归去,按礼应葬于孝文皇帝霸陵之侧。而于丧礼方面,必须遵从孝文皇帝之命,行短丧而薄礼仪,方能与孝文皇帝遗愿相符合。” 武帝点点头,“嗯,你说得有理。”在他看来,这座压在自己和母后头上的大山,如此安置,也就够了。 许昌却不以为然。“皇上!臣以为,如此礼节,有些不妥。” “噢?丞相有何高见,不妨说来。” 许昌又看了窦婴一眼,说:“臣以为,孝文皇帝以节俭治天下,也以节俭治后事,此等爱民情怀,当为万世楷模。然而,彼一时而此一时也。” 武帝有点吃惊:“此时有何不同?” 许昌却来了劲,口若悬河:“皇上!孝文帝之时,天下历经暴秦之虐,楚汉相争,人民饥馑,遍野哀鸿。孝文皇帝虽与民休生养息,然而天下不曾富庶。所以孝文皇帝诏令短丧,天下归心。而今历经文景二世,天下安定,人民乐业,府库充盈,财物丰厚。此时若再行短丧俭礼,恐天下人有讥笑圣上孝道不周之虞。” 没等武帝说话,田鼢却抢了过来:“皇上,太皇太后为孝文皇帝之皇后,如不按孝文皇帝之遗诏治丧,不仅我等有违先帝遗诏,恐太皇太后于九泉之下,与孝文皇帝相逢,也难以面对呢!” 这是一记重锤。武帝以为他说得好,频频点头。朝堂之下,众臣也大都点头称是。 不知许昌是为了维持太皇太后之后的自己的威严,还是对窦太后真有报恩之情;还是要讨好人心所归的魏其侯窦婴,他今天却一反过去轻声慢语之态,也变得慷慨激昂起来:“陛下,臣不以为然!按田大人如此说来,先皇孝景皇帝之丧,也应与孝文皇帝一般节俭才是。可是,孝景皇帝治丧之时,满朝文武,举哀百日。在座的大臣哪个不知?臣如此说来,并无非礼孝景皇帝大丧之意,只是请皇上想想,母亲之丧礼,是否应比儿子还要简略呢?” 武帝没想到他会搬出自己父亲的丧礼之仪。“这个……。”他语塞了。 田鼢当然要替皇上解围:“皇上!臣以为,根据礼法,古来女事从夫,太皇太后应随孝文皇帝丧礼而葬,决无按孝景皇帝之礼行事的道理!” 许昌却急了:“皇上!母贵若不如子,恐后人耻笑哇!” 田鼢自也不让:“皇上!丞相之言,万万不可!如果让太皇太后从子仪而葬,试想,当今皇太后百年之事,如何处理?” 这个田鼢,竟然拿活着的王太后作为推理的例子!许昌马上抓住这一点,大叫:“田鼢,你……胆大妄言!” 田鼢却轻描淡写:“臣为皇太后一母所生,言不忌讳,请皇上三思!” 这下许昌没词了,人家是皇太后的弟弟,别人说了是死罪,可他说自己姐姐,你管得着吗? 汉武帝也没想到,在安葬自己祖母的礼节上,会有这些争执。他把目光再度转向窦婴,可那窦婴,像个没事人一样,仿佛死去的不是他的姑姑,而是别人的亲属。武帝心中暗想,你窦婴可真能沉得住气,你说一句,朕不就好拍板了吗? 沉默。满朝黑衣,再加上沉默,让人透不过气来。 武帝的目光继续搜寻,他发现了东方朔。嗨!这时候虽不能找乐,但也不该把他给忘了哇!武帝想到这儿,便叫道:“东方爱卿,你的意见呢? 东方朔压根儿就不想说话,明显这是田鼢和窦婴在一起争锋,那许昌,也不过是讨窦婴的好而已,别我争有何益!可是皇上点了自己的名,当然要应答了。 “陛下!臣有一个小小疑虑,不知当讲不当讲?“ 武帝如同获救一般,忙说:“爱卿,快说无妨!” 东方朔语调平和,侃侃而谈:“陛下!臣以为,丞相与田大人所说,可谓各执一词。而田大人之意,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我等全然明白。而许丞相厚葬之见,只听之意,不知其详。何不请许丞相将详情讲明,以让陛下再作明断?” 武帝心里明白了,是啊,应该让他把如何厚葬的方法说出来啊!尽管心中一喜,可他也是慢慢地说:“也好。丞相,你以为,应该如何厚葬?” 许昌以为自己渐占上风。“陛下,臣以为,太皇太后一生节俭,然而葬礼不能简略。太皇太后虽然双目失明,可心中明察秋毫。十多年来,为我大汉安定,费了许多心血,我等作为臣子臣孙,如不以至孝至厚奉之,恐遭后世非议。” 武帝心中早不耐烦。什么双目失明,心中还明察秋毫;什么十多年来,为我大汉安定,费了许多心血?都是屁话!没有这些,我刘彻早就起飞了!可他知道,不能急。于是耐心地问:“那依你之说,怎么个至孝至厚之法?“ 许昌很自信:“臣以为,这一,就如孝景皇帝治丧之法,举国服丧百日。” 群臣小声议论起来,这百日举丧,他们可是经历过的,可是有苦无乐的日子。于是许多人交头接耳,多有不便之言。 武帝看了群臣的举动,知道大家不满,便继续问:“那二呢?” 许昌振振有词:“这二,太皇太后大仁大慈,于孝文皇帝归天之后,便将后宫三千人等,大都放归民间,身边只留下三十余人侍候。依臣之见,太皇太后归天,应让这三十余人,与之同行,方合太皇太后之愿!” 这下子,群臣哗然了。要让这几十名宫女陪葬,大汉从立国之初到现在,尽管有的王侯私下做过此举,可没有人敢公开提倡的啊。众人面面相觑,却都不说话,等皇上的下文。 田鼢这下抓住了许昌的把柄,叫道:“皇上!丞相此法,断无道理!想我大汉历代圣君,大葬之时,多以泥土偶人,作以陪葬。丞相要以活人陪葬,这般残酷,有何至孝至厚之言!” 可是,那许昌根本不理睬田鼢。他继续争辩道:“皇上,这些宫人,既随太皇太后多年,多得太皇太后恩典。如今让他们随同太皇太后同去,也是尽他们的至孝之心啊!” 田鼢寸步不让:“皇上,许丞相这是借太皇太后之葬事,抬高自己地位,另有所谋!” 许昌大叫:“以奴陪君,古有先例。于太皇太后,有何不可?” 群臣一时议论再起。满朝文武,有说丞相的话有道理的,有的说这样太过分的,一时众说纷纭,武帝竟然不知如何是好。 “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不是没有道理。臣还有两个疑虑,不知可问否?” 又是东方朔,他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问题。而这次发问,又使武帝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连连点头,说“当然可以,爱卿请问。” 东方朔这次直接向许昌发了问:“请问丞相,您刚才说,太皇太后身边侍候之人,愿意陪同太皇太后同去,这话当真么?” 许昌点点头,回答得非常肯定:“既蒙太皇太后大恩,他们当然愿意陪同太皇太后同去!” 东方朔走向所忠,向他问道:“所忠大人!依东方朔所知,你也是太皇太后留下的宫人之一,后来才到皇太后和皇上身边的。如今丞相说,这些人都愿意陪同下葬,不知你意下如何?” 所忠没想到这事第一个牵连到了他,于是扑通一跪,泪水从眼中涌出:“小人不是太皇太后留下的,小人是太后留下的,不,不,小人是皇上留下的啊!皇上,”他转向武帝,连连磕头。“皇上,老奴就是做牛做马,也要留在皇上您的身边!” 武帝看了他一眼,觉得所忠很是可怜。他不禁向许昌看了一眼,嘴里“哼!”的一声。 东方朔转向皇上。“陛下!看来太皇太后留下的侍臣,并不是许丞相所说的那样呢!” 所忠忙爬起来,说:“对,对!”他又转向东方朔,再度跪下,说:“谢谢东方大人,谢谢东方大人!” 武帝看这老太监太可怜了,就说:“起来,起来,所忠,朕又没准奏。你怕什么?快起来!东方爱卿,还有什么可问的吗?” “陛下!臣以为,以这些宫人陪葬太皇太后,地位太低,不足以说明丞相大人所说的至厚至重。” 武帝有些不解,他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东方朔不再问了,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陛下,依臣之见,最适合陪同太皇太后同去的,非王公大臣,不能说明至厚至重。”许昌听到这里,不禁面上抽缩了一下。东方朔看了他一眼,加快了语速:“陛下,您还记得么?六年前,在陛下您即位天下之时,就有两个位至三公的大臣,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在霸陵的歪脖子树下,先行追寻孝文皇帝而去了。这比太皇太后归天,还早六年,他们先陪孝文皇帝而去啦!” 提起这件事,武帝更觉得愤怒,他的面上突然露出杀机。他看了一眼许昌和田鼢,气愤地说道:“朕知道此事!” 东方朔不管武帝的脸色,继续说下去。“陛下!既然早有两位大臣先行陪葬,那么今天,再要这些宫人作陪,岂不是太轻太微了么?臣以为,许丞相要以至厚至重之礼送我太皇太后,就只能用比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职位更高的人,太皇太后最信任的人相陪,才能表达陛下的至厚至重之孝!” 武帝的面色渐渐好转,进而露出笑意。他明白了东方朔的用意所在。他看了许昌一声:“老丞相!” 许昌此时声音变小了,面上也由红变得发白。他颤颤惊惊地答道:“臣在。” 武帝道:“朕以为东方爱卿之言,最合你说的至重至厚的孝道。你以为怎样?” “臣,臣,不太明白。”许昌装糊涂。 武帝却来了劲:“朕都明白了,你还不明白?” 所忠此时却抢前一步,指着许昌,对众人说:“太皇太后最信任的人,就你和庄青翟两个。如今庄青翟病死了,就你一个啦!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赵绾和王臧重要得多了,也该随他们两个而去啦,你装什么糊涂?” 朝堂之中,大臣们有点头的,有看热闹的,还有的跟着瞎起哄,想看看许昌怎么收场。 许昌四周环顾,这时他才发现形势已经不利于自己。他看了看窦婴,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解脱困境。谁知窦婴好象没事人一样,依旧什么也不说。许昌此时只好仓皇地向武帝跪下,哭着求道:“陛下!臣实再是糊涂,臣老了,不中用啦,满嘴糊话。臣错了,臣请陛下开恩,请臣告老还乡吧!” 武帝鄙夷在注视着他。“嗯?你怎么啦?” 所忠却会落井下石:“皇上!丞相是老了,可他最适合陪太皇太后而去啊!” 许昌也有些慌不择路,急忙转过身来,膝行向前,对所忠说:“所忠,所大人!您不要添油加醋了,老臣从来都没想害你,老臣刚才是一时糊涂哇!老臣向你陪不是啦!” 谁料所忠一甩袖子,不愿搭理他。 许昌满头是汗,羞愧交加。无奈之下,看到东方朔在一旁用眼瞥他。解玲还得系玲人,今天不求东方朔是不行了。想到这儿,他又转向东方朔:“东方大人,东方才子,您救老臣一次吧,老臣再也不敢在您面前搬弄是非啦!” 东方朔的嘴歪了一下,转过身去。他未曾想到,堂堂丞相大人,过去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如今后台一倒,竟然什么脸面也不顾了。 许昌看求谁都没用,只好再奔向武帝,一边磕头,一边哭求道:“陛下!老臣知道,您是至仁至孝的,至慈至悲的,您就饶过老臣这一回吧!” 武帝气愤地将脸转向一边。他心想,你不是要陪葬么?你自己去啊! 此时,一个大臣慢步向前,对武帝跪下。众人一看,原来是魏其侯窦婴。 “启奏陛下,臣窦婴有话要说。” 武帝心想,你不是沉得住气么?到底还是开口了。“好,窦爱卿,请说。” 窦婴不慌不忙地说:“陛下,臣为太皇太后内侄,深知太皇太后平生以节俭为要,不事奢华。既有孝文皇帝遗诏在先,臣以为,田大人的治丧方法,上合先帝之意,下应万民之心,太皇太后在天之灵,如若有知,也会得到安慰。” 这几句话,不仅让武帝心里舒服,众人心里佩服,就连田鼢,也觉得意外。 武帝见窦婴跪在自己脚下,不愿起来,就拉了他一把,“窦爱卿,起来吧。朕知道,你说的有理。可这许昌,先要以活人祭奠太皇太后,现在又说自己糊涂,你以为该如何处置呢?” 窦婴从心眼里就看不起许昌,可他也觉得许昌也太蠢了,搬起石头来,把自己的脚砸肿了,可没落到一点好。他似救非救地说:“陛下,臣以为,许丞相刚才是糊涂,现在已清醒了,他不会再言以人祭奠之事。” 许昌此时才发现眼前有了一根救命稻草,忙说道:“是的,老臣糊涂,老臣再也不敢说这事了,老臣谢谢窦大人,救了老臣一命。”到这份上,他还想着和窦婴套套近乎。 窦婴不以为然地说:“丞相大人,你还是谢皇上吧!” 许昌继续膝行。再向武帝磕头道:“臣谢圣上不死之恩!谢圣上不死之恩!” 武帝此时才松了一口气,说道:“众位爱卿,听旨!” 众大臣一齐跪下:“臣等接旨!” 武帝退回皇座,所忠也忙着站到他身后。“朕命田鼢,按孝文皇帝遗诏,总领太皇太后安葬及寝陵之事。” 田鼢急忙叩首:“臣领旨谢恩。” 武帝将手一挥,示意田鼢退后,却对众人说:“丞相许昌,年老昏聩,不能再领朝政。朕念你跟随先帝和太后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甚疲劳。暂且免你一死。从今免去相位,回家养老去吧!” 许昌早就知道他不可能再当丞相,能保住命,也就不错了,于是再三叩首:“老臣谢主隆恩!” 武帝继续说道:“朝中大事,不可一日无人领衔。朕命窦婴田鼢二人,暂且共领朝事。待太皇太后安葬之后,再议丞相之职。” 窦婴田鼢两个,好象双双都是胜利者,齐齐叩首道:“臣等领旨,再谢皇上隆恩!” 武帝本想抚袖而去,可他觉得意犹未尽。他拼了一下手边的镇纸,厉声说道:“朕即位六年以来,太皇太后疼爱有加,为朕年少,未少操心。如今太皇太后放心归去,大汉朝事,由朕独领。朕决定,明年元旦之日,改元为元光。从此,朕要一元初始,光大天下!” 众大臣心里当然明白,皇上这回亲政,一切都要从头来了!于是纷纷叩首,口中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田鼢果然有些能耐。他的头脑很聪明,又是一个精力充沛、条理清楚的人,做起事情来,不怕杂多纷乱;愈是纷繁的琐事,他愈要理出个清清楚楚来,同时还要把过程让众人看得真真切切。所以这次窦太后的丧事,成了他显山露水的大好时机。大到安排灵堂和排出百官坐次,小到各色人等的孝服怎么穿着,还有陪葬的泥偶怎么摆放,全由他一手安排。几千人参加的一个大丧之事,居然让他办得井井有条,上上下下,谁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就连做事一向谨慎的窦婴,也不得不服气地说:田大人年轻,精力充沛,要是让老夫来办,老夫早就累得趴下了呢。 愈是这样,汉武帝愈是担心。这些天来,他按照田鼢的安排,一个一个地去履行仪式,省心倒是省心,可他总觉得自己又像个木偶似的,由人摆布。他更担心的是,田鼢做得愈卖力气,他对宰相人选的任用就愈难。母亲的用意是谁都明白的,这个丞相非要田鼢来当不可。而武帝最寄予厚望的,是窦婴,尤其是对匈奴出兵等大事,那是非窦婴不可的。可是,这个窦婴,不知是老庄的无为而治学得多了呢,还是要静观武帝对自己的态度呢,反正什么事情都是往后缩,众人把他向前推,他也是不到关键时刻不吭声。和他这种不争比起来,前后忙得屁颠屁颠的田鼢,更显得故作姿态,求位心切。可武帝也拿他没办法,毕竟是自己的舅舅啊。 眼看太皇太后大丧已毕,朝廷诸事,要作安排。这头等大事,当然是丞相人选了。武帝想把此事拖一拖,拖得田鼢露出些破绽来。可那田鼢做事无懈可击,窦婴仍是不叫不到,不问不言。武帝心里急得真上火,可表面上还要装作没事一样。 可是,皇太后却等不及了。他知道,儿子看不上自己那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而是把窦太后的侄子当成丞相的最佳人选。哼,太皇太后,六年来,她压得我们母子大气都不敢喘,可是皇儿居然还看好她的侄子窦婴,真是不可思议。如果让他当丞相,这朝廷大权不还是让窦家把持着吗?彻儿啊,你都二十二岁了,难道还不知权柄的重要,非至亲不能轻信么?愈是这么想,王太后就愈是急切地盼望儿子早日定下田鼢为相。终于,她等得不耐烦了。 “彻儿,你舅舅安排太皇太后的丧事,你还满意么?”太后将武帝召到昭阳宫内,不说别的,开宗明义。 “启秉母后,舅舅他把事情办得都很好。这样安排,既遵循了孝文皇帝的遗诏,又不失我们的仁孝之道,上上下下,都很满意。” “那好。这么说,我有心让你舅舅为丞相,你是答应喽?” 武帝没想到,母亲问话竟会如此直白。“启秉母后,舅舅治丧得力,却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丞相之材啊。” “噢?你说说看,哪点不行?”太后有点生气。 “母后,舅舅他小事聪明,大事未必孚众。尤其是我朝当今至重之事,是如何对付匈奴的骚扰。这种战事,和魏其侯窦婴相比起来。舅舅还是差得很多呢。” 王太后当然明白,儿子抬出对抗匈奴的事情,就是要把田鼢放在丞相之位的外边。“哼,我就知道,你最看得起那窦婴。可是,彻儿,你别忘了,窦婴是太皇太后的侄子,不是我们王家的人!” 武帝看到母亲生气了,就小心地说:“母后,您先别生气,容儿为母后申明道理。” 太后也觉得自己有点太急了,儿子毕竟不是小孩子了,急是没有用的。“不要客套,尽管说来。” 武帝从容地说道:“母后,窦婴文韬武略,天下皆知。平定七国之乱,他有大功在先;儿臣即位之后,他与田鼢、赵绾、王臧等人革新朝政,不畏太皇太后而抗旨,您也知道。再说,几天前在朝堂之上,他顾全大局,依舅舅田鼢之意行事,更让众人称道。要论丞相,恐怕窦婴要在其先呢。” 太后等他说完,急切地说:“彻儿,你难道就不明白,他这是老谋深算?他如此精明,能让众人都说他好,这对你皇上的威望,危害会更大!” “儿臣以为,窦婴不是那种人;母后也请放心,儿臣也不会让一个窦婴专了朝政。” 太后心想,果然你已经定了!“不行!你我受了窦太后多年的压制,决不许她的侄子再来指手划脚!” 武帝却不以为然:“母亲,窦婴他不是那种指手划脚的人,也不会让您和孩儿难堪。倒是舅舅他,爱出风头,不能孚众呢。” 太后见儿子如此执迷不悟,气一下子冒了出来:“好啊,彻儿,你今天胆子也大了,舅舅不放在眼里,母亲也不放在眼里了。有本事,窦太后在时,你逞强啊?” 武帝第一次发现母亲发这样大的火。他连忙退让:“母亲,孩儿不是那个意思。” “什么意思?你要是眼中还有我这个母亲,那就让你舅舅为丞相,不然,你就是忘了我这个含辛茹苦多年的娘,就是不孝!” 武帝几乎是无言以对。“母后息怒,孩儿按您的话行事还不成?只是……” “只是什么?你发下诏命,看看有谁不服?” “母后,儿臣只恐众大臣不能心服。” 王太后突然想到,何不找个大臣来印证一下,说服儿子呢?可朝臣之中,除了田鼢,她一个也不熟悉。想了一下,她想起了东方朔。东方朔对自己的俗女和女婿是那么好,能不替自己说话么?想到这儿,她微微一笑。“好,你把东方朔给我召来,我倒要问问他,朝中会有哪个不服!” 东方朔正在上林苑里监修公主的府第,听说太后召见,他不敢怠慢,急忙向昭阳宫这边走来。 #就在路上这么点时间,他的脑子还在不断地琢磨:太后找我,是平阳公主和卫青的事呢?还是修成君和金不换又吵架了?噢,卫夫人前天刚生一个女儿。听说当时皇太后和皇上等了半天,都以为是儿子,没想到生出来的又是一位公主。皇上当时就一屁股坐在凳子上,没起来。八成是这件事? 等到他一进昭阳宫的大门,见到皇上也在那儿,同时发现太后和皇上都有点不太高兴的样子,他才明白,今天的事可能不是家事。# #“臣东方朔,参见圣母皇太后,参见皇上,臣给皇太后和皇上贺喜。”# 太后亲切地说:“免礼。快给东方大人赐坐。” 东方朔见皇上还在一边站着,哪儿敢坐?“圣母皇太后在上,皇上在上,微臣不敢坐。” 太后却不以为然:“让你坐下,你就坐下。在我面前,你是子臣,他是儿臣。论年龄,你比他大,你是兄长。坐下无妨。” 东方朔岂能这样认为?“这……”,他又向武帝看了一眼,见他无所谓的样子。“臣站着好说话。”他还是站在一旁。 武帝却火了:“太后让你坐,你就坐下呗!哪来的这么多客套!” 东方朔不知怎么回事,皇上干吗这么大的火呢?我东方朔今天未曾得罪您啊!可皇上叫坐,他不能再不坐,于是就将半个屁股挪到软软的圆凳上。 #太后知道东方朔的贺喜之事,是指卫子夫又生了一个女儿。这一回,武帝心里有点失望。当时太后心想,能生女,就肯定能生男,你当爹的都泄气了,还怎么生太子?眼下,何不拿此事教训教训儿子?于是她先不提选丞相的事,却向东方朔问道: “东方朔,本太后先问问你,卫皇后又生了个女儿,有人不高兴呢!满朝文武,都看皇上的脸色行事,没一个敢来道喜的,你怎么偏要来道喜?” 东方朔想了想,说道:“启奏皇太后,臣以为这是大喜,所以才要道贺。” “噢?你说是大喜?那你说说,喜有多大,让哀家和皇上也高兴高兴。”太后也有点惊讶。 “太后,皇上,东方朔有个故事,可能不雅,不知能否讲出来?” “今天又没外人,哀家都不介意,皇上就更不会怪你,说吧。” “臣东方朔小的时候,就喜欢吃桃。有一年我捡大的桃核,留下三十个,全埋在地下,第二年果然长出了三十根苗,可把我高兴坏啦。桃是三年才开花结果的,我就盼啊,盼啊,整天浇水施肥。可三年之后,这些桃树,其中就那么一颗,开了花,可是还只开一朵。” 太后乐得笑了起来,武帝却不动声色。 “这一朵花,怎么结桃子呢?臣失望得很啊,就想把这些桃树统统砍掉,重栽。可臣的嫂嫂有个侄女,叫齐鲁女,住得离臣家很近,比臣大三岁,很厉害的,我小时候打不过她。这女子听说我要砍树,就跑来阻止。她说,明年再不结果,砍了也不迟。可到了第二年,那颗开花的树,花开得倒很多,可其余的树呢,每颗树都只开一朵花,结果,每颗树也就只结一个桃子。” 太后又禁不住大笑起来,这回武帝也乐了。东方朔接着说: “村里的小伙伴们,对我笑啊,把我的脸皮臊得没处放。我气得又去砍树,可齐鲁女又来了。她说:‘东方朔啊东方朔,人人都说你聪明,我看你是个大笨蛋。’我说‘我是大笨蛋,才种这种大笨桃啊!砍了这些桃,我不就是聪明蛋了吗’?” 太后、武帝和所有侍从全笑了。 “齐鲁女说:‘你把桃留下,咱俩打个赌。要是明年还不结桃,你要吃多少桃,我就赔你多少;要是明年结了桃呢?我想吃多少,可就得让我吃多少。’我说,‘那好啊!结了桃,还怕你吃不成?就怕不结桃,我要吃的,你供不起。你是侄女,可不能耍赖啊。’齐鲁女说:‘论辈我比你低,可论岁数,我比你大,哪能白说?来,拉钩──拴鬼──,一百年,不后悔!’不仅打了赌,还请我哥哥嫂嫂,当了证人。”说到这儿,他停顿了一下。 “那下一年呢?结桃了吗?”太后急切地问。 “又到来年啊,那颗开花早的树,花开得铺天盖地,恨不得把枝头伸到了桃林之外。其它的桃呢,也都是花满枝头。到了六月,颗颗树上都挂满了大桃,全村的人都看得嘴里直流口水。桃熟的时候,伙伴们都来等着,先让齐鲁女挑好的吃。您猜怎么着?她偏偏到那颗开花多的树下,要我摘那树上的挑。到了这个时候,谁都明白了,这三十颗桃树,二十九颗是母的,就那一颗是公的。皇上,太后,她要臣到那颗公树上给她摘桃,臣哪儿去摘啊!” 众人又是大笑。太后说,“那你怎么办?” “臣当时就傻了眼,爬到树上找了半天。发现确实没有桃,就说:‘好侄女啊,这树上没桃,你让我到哪儿弄去?我要是老母鸡,就给你下一个!’”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你们猜,齐鲁又怎么说?她在树下叫道:‘明明有一个,我看得清清楚楚,你下来吧!’我溜下树来,对她说:‘侄女,你看到的不是桃,是我的脑袋!’” 众人又笑了,笑得前仰后合。太后知道故事没完,就问:“那你怎么收场?” 东方朔不好意思起来,“秉告太后,我下了树后,那齐鲁女就说,‘看来你还聪明。我要的桃,不是个大傻蛋!’原来她想要的桃,就是我的脑袋!” 众人又笑了。太后明白了事理,就说:“那么,你哥哥嫂子同意吗?” 东方朔说:“他们当然高兴啦。臣还十五岁时,哥哥嫂子就让臣把齐鲁女娶过来,把这个桃脑袋,送给她啦。” 太后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连连说好。转眼,她又问道:“那你们生了儿子么?” 东方朔说:“启奏太后,也是三年之后,臣十八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臣当时正用蒲叶和柳条编筐,就把他取个名字,叫蒲柳;三年之后,臣读书练剑,还写了三千块竹简,可辛苦着呢,老婆她又生了一个儿子,臣就叫他‘东方辛苦’。再过一年,臣就到长安,给皇上送竹简来了。” 太后满意地说:“是要有耐性啊。哀家入宫二十五年,才给自己第一次开宴啊。没有耐心,不能等待,还不知要出什么事呢!”说着,她看了武帝一眼。 武帝知道,母亲话中有话。太后为了他刘彻能坐上皇座,坐稳皇座,忍辱负重二十多年,她现在想说话算数,得让她满足啊。可是当朝宰相,岂是小事?那卫子夫又生一女,自己不太高兴的事,倒是自己不对。想到这里,武帝对着母亲说: “母后,儿臣盼子心切,耐心不够。臣今天晚上,就回宫给卫子夫道个不是。” “这就对了。你看看东方朔,他和那个齐鲁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武帝生怕太后再说起他和阿娇的事,那样自己岂不更尴尬?他脑子一转,突然觉得东方朔的故事好象还没完,便把话题又引到东方朔身上。 “东方爱卿,你说你讲的故事不雅,可朕觉得很雅呀!……噢,还有呢!朕倒要问你,如果那年桃树都不结桃呢,你老婆怎么办?” 东方朔本来想就此止住,没料到武帝还会追上来。他看了一眼太后,想不讲了。 太后此时高兴着呢,也跟着问:“是啊,要是没结桃子,你打算怎么找她算帐啊?” 东方朔说:“事情没出现,当时也就想不到那么多。后来,有一天,我老婆正在奶孩子,我想起了这事。我就问:‘老婆啊,当初那桃,是结了许多。要是桃子不结啊,你怎么才能让我吃桃子吃个够啊?’” 武帝急着问:“她怎么说?” 东方朔看了看太后,好象难以起齿,欲说,又不说了。 太后知道下边的事更有趣,就喝了一口水,笑着问:“她怎么回答你?说啊?” 东方朔边学边说:“她把孩子往炕上一放,把衣服一掀,说道:‘我这两颗大桃子,你一辈子吃的完吗’!” 这一下,满堂男男女女,太监宫女,无不为之绝倒。太后刚才那口水还没咽下,此时一下子全喷了出来。武帝更是厉害,他笑得前仰后合,差一点把椅子弄得向后倒下,幸亏杨得意和所忠双双上前扶住。庭中的气氛,就这么一下,完全缓合了。 停了一会儿,庭中静了下来。太后挥了挥手,让所忠、杨得意和所有宫又统统退下。 太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东方朔,你说,我让皇上安排他舅舅田鼢做丞相,这朝廷大臣之中,会有谁不服呢?” 东方朔这时心里才完全明白,太后和皇上的争论,原来是丞相谁来做的事。皇上与母亲争执不下,让他来评判,这可不是好插话的。想到这儿,他往一边滑了一下,装作屁股没有坐稳,“扑通”一声,坐到了地上。 一旁的武帝又笑了起来。# 太后果然一惊。“东方大人,为何如此惊慌?” “启秉太后,臣东方朔不是自己惊慌,是为圣母皇太后和田大人不安呢。” “噢?为我和田鼢不安?是何道理?不妨说来。”太后认真起来。 东方朔却要摆摆架子:“臣东方朔,不敢直说。” 太后以为他害怕得罪皇上,就说:“东方先生,不要害怕!皇上曾说过,你东方朔蒙蔽他无罪。今天,本太后再加一句,在本太后和皇上面前,你说什么都没有罪。” 东方朔问非所答:“臣东方朔谢过皇太后不罪之恩。” 太后这回急了:“你那就快说吧?” 东方朔清了清嗓子,想了一下,慢慢说道:“那好,臣就直言了。太后陛下,我大汉开国以来,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朝,当中还有几年,算是没有皇帝,您知道吗?” “知道。那是吕后当政的几年。”太后知道他要提吕后的事,倒也沉得住气。 “皇太后圣明!臣东方朔,斗胆进言:谁都知道,如今天下,是汉家的天下,刘家的天下。田鼢他姓田,和太后陛下您,也不是一个姓。” 太后不以为然了:“那又怎样?他虽不姓王,可是,他和本太后为一母所生,我信得过他!” 东方朔并不介意太后的态度。“臣东方朔也知道,太后最信得过他。可是,他不当丞相,田家安如磐石;一旦当了丞相,臣恐田家不能安稳呢。” “噢?为什么?” 东方朔依然不温不火:“太后陛下,恕臣直言。臣东方朔以为,就算朝臣们都以为,田大人他和圣母皇太后是一母所生,可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全部心服。几十年前,吕后将朝中大臣要员,全部换成吕氏兄弟,结果又如何呢?吕氏未能安宁,反而满门招祸。谢了世了的太皇太后,之所以她的话有些份量,也是因为她不用窦婴,而用许昌等人的缘故啊!” 武帝在一边点了点头。太后却大不高兴:“依你之见,要我和皇上只用窦婴,不用田鼢?” “圣母皇太后,要用谁,不用谁,那是皇上的事,微臣东方朔不敢多言。” 太后退让一步:“那我要你说,朝中除了窦婴,还有谁的威望最高?” “臣以为,除了窦婴以外,汲黯是个敢于直言争谏的大臣,让田大人作丞相,他就会直言进谏,坚决反对。”又是问非所答。其实东方朔知道,太后并不想知道还有谁能当丞相,而是想知道还有谁的话影响大,能够影响朝臣,不利于田鼢做丞相。 这一回答,果然大中太后的意。“汲黯吗,本太后知道。还有谁的话管用?” “还有,董仲舒的弟子公孙弘,一向推崇儒学,他会以为董仲舒最合适当丞相,也会反对田大人。” 令人意外地,太后面上露出了微笑。她这一笑,武帝和东方朔倒怔住了。他们知道,太后是个极有心计的人,再重的话她都能听进去,可是一旦她高兴了,那她就有新的转守为攻的办法了。 果然,太后发话了。“那好!东方大人。本太后一向看重你,但只让你帮着处理家事,朝中大事,你帮着皇上,哀家从来没求过你。今天,本太后让你去见汲黯,跟他谈谈本太后的旨意。” 东方朔一惊,这种事情,您也得看我情愿不情愿啊?可是,不情愿又怎么着,太后就是让你去! “太后陛下,汲黯耿直得很,恐怕不论臣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太后却乐了:“我不相信!这天下,没有你东方朔办不成的事。所忠!” 所忠急忙上前:“奴才在。” “本太后命你持黄金百两,去见公孙弘,就说这是我的旨意,让他看着办吧!” “奴才遵命。” 太后此时面上笑容可掬,从从容容地说:“给你们两天时间,务必把各自的事儿办好。后天早朝,本太后要到宣室中听一听,看他两个怎么说。如果他两个都是口服心服,彻儿,那我就要看看,你这个皇上,是怎么孝顺的了!” #武帝和东方朔两个都傻了眼,一前一后走出昭阳宫。东方朔想跟武帝说说话,解释一下,或者讨个说法,谁知武帝理也不愿理他,径直走向钟粹宫,找卫子夫去了。# 第二天下午,武帝终于忍不住了,他让杨得意把东方朔找来。 东方朔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站在一旁,什么也不说。 武帝心中有些烦躁,他急于知道东方朔是不是已经遵旨,把汲黯给说通了。因为他从所忠处得知,那公孙弘接了太后的百两黄金,二话没说,就称要遵丞太后懿旨了。如今只有一个汲黯,是不会轻易改变观点的人。可是,经东方朔这张嘴一说,也不一定。当然,关键要看东方朔怎么说了。 东方朔心想,皇上,前天您亲眼见到,我是反对田鼢当丞相的,并且在太后面前,把吕后专权和吕家的祸害都说出来了,简直是冒着杀头的危险,与太后抗争。可是皇上你出来时,理都不理我,那今天,就得让你着眼急一会儿。 武帝自己也知道,前天他不理东方朔是有点过分。可是我那是心情不好,总不至于让我给你道歉吧。 两个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下,又沉默了一会儿。所忠从昨天送完礼后,就不敢大声出气,如今他倒要看看东方朔怎么交待。杨得意也是很长时间没见过这场面,而且根本就不想看东方朔与皇上逗气,于是就躲到所忠的身旁。 东方朔本想再憋一阵子,可是他的下腹不争气,一股气流往下急走,他实在憋不住了,便想用不出声的方法把那股气轻轻排出。谁知,愈是刻意不让它不声,可那气流受挤之后,顺着变了形的管道溜了出来,发出了异乎寻常的一声哨响。 所有的人都乐了,武帝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东方朔啊,东方朔,我就知道,你是个屁都憋不住的人。怎么样?果然放了,而且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东方朔也乐了:“皇上,你不先开口,臣怎么敢说话呢?臣肚子里有气,上面出不来,当然要从下面出来了。” 武帝更乐了。“好啦,我们不说这些了。”他正色地道:“哎,汲黯那里,你去了吗?” “陛下,臣当然要去了。不去,不就是抗旨了么?皇太后只说过,臣在她和你面前,说什么都没有罪,可没说过,臣抗旨也是无罪的啊!” “那你把汲黯说服了?” 东方朔反问道:“皇上,您说呢?” “咳!都这个时候了,你还给我打什么哑谜?” 东方朔还在卖关子:“那,皇上您说,我是说服了他,还是没说服他?” 武帝想了想,说出了心里最想得到的结果:“你两个犟头,谁也别想说服谁!” 东方朔一拍腿:“皇上圣明!何况,我根本就不想说服他呢?” 武帝也高兴起来:“这就对了!那你怎么说的?” 东方朔一晃身子:“皇上,您还是想知道细情啊。” “不知道,朕心里不安哪!”武帝说了实话。 东方朔也加快了语速:“那就启奏皇上,臣找到汲黯,劈头就说,我奉皇太后之命,找你谈谈田鼢当丞相的事。他白了我一眼,一声也不吭。就这样,我们两个,谈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都谈了些什么?” “两个时辰,咱俩就一句话也没再说。” #“一句话也没说?那谈什么?大眼瞪小眼,鳖瞅蛋哪?”# 东方朔一乐:“太后让我谈,我就谈。可汲黯大人不再开口,我也就只能闭口啊。” 武帝眉头一扬,“那你就像刚才对朕那样,先是两个人谁也不开口,然后就互相吹起了口哨?” 这一句,把周围的人又都说得大笑起来。 东方朔率先止住笑声。“皇上,臣和汲大人两个,没用嘴谈,可是用手谈了。下了两个时辰的棋!” 武帝眼睛一亮:“原来是这样谈的。好!那你胜了?” 东方朔眼睛一眨:“皇上,臣胜了,您能高兴吗?” “那就是汲黯他胜了?” “皇上,他胜了,臣怎么向皇太后交差啊?” 武帝明白了:“你没胜,汲黯也没胜,合了棋?” 东方朔拍了一下手,“对!臣没有输,他也没能赢。这赢家,当然要让给皇上您啦!” 武帝这时才露出会心的笑容:“好!东方爱卿,我想了一招棋,你帮助看看,会不会赢呢?” “皇上,那就摆棋罢!” 所忠连忙拿过围棋来。武帝取过两个白棋子,放出两粒,放在棋盘上。“你看,这是窦婴,这是田鼢。朕要在汲黯和众人争执不下之际,摆出这着棋来。” 他把一大堆黑棋取出来,往对面一摊。“这些,就是最近又屡屡犯我边境的匈奴。他们两个,谁敢应我诏令,能把匈奴给我打退了,我就让谁当丞相!” 东方朔觉得这是一个高招。他拍手叫道:“好!皇上,您这是棋高一着!” 武帝得意地说:“你想,那窦婴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勇武之臣,而且有灌夫这样的敢死之士为他卖力,去击匈奴,易如反掌。可田鼢,马都骑不好,弓箭也不知道怎么放,吓,都会吓出屎来呢!” “哇!没想到,皇上您,比谁都厉害。” “是吗?”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 转载自大唐中文 || http://dtbook.yeah.net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