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极品欣赏网手机铃声 | 电影下载 | 经典FLASH MTV | OICQ资料 | 幽默笑话 | 美女写真 | 星座命运 | 搜索大全 | 畅销书热卖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2节 在受难路上


  
阿拉伯人,坏哟!

  卡碧趁着母亲走开的时候对我说:
  “你知道刚才我妈妈偷偷摸摸说的是什么?”
  我当然不知道。卡碧的母亲有七十多岁了,全身关节炎,走路都很费力,却还勉强到旅馆来看我。
  “她说,”卡碧忍不住的笑,“她说,你长得很好,不需要什么整容手术嘛!你知道,她一辈子没见过中国人;不久前以色列电视上介绍北京,说有许多中国女人去割双眼皮、隆鼻,把脸弄得西方一点。你不觉得妈妈进来时猛盯着你看吗?”
  老母亲又进来了,卡碧扶着她缓缓坐下:
  “你们真的要去约旦河西岸吗?你劝你的朋友别去吧!危险哪!那些阿拉伯人会往你车子丢石头木棍。阿拉伯人坏得很哟!”
  “以色列人就不坏吗,妈妈?我们对街那四个阿拉伯人叫谁给打伤的?”卡碧反驳着母亲,回头对我解释:“几个阿拉伯年轻人从西岸到特拉维夫来打工,四个人合租一个房子。那些犹太邻居先是恐吓房主不许把房子租给阿拉伯人,房主不听;上个星期,有人纵火把房子烧了,阿拉伯人逃出来还被人围殴、毒打……”
  “他们本来就不该来这里!”老母亲插嘴辩论,“他们都是带着仇恨进来的……”
  卡碧不理母亲,继续说:“更过分的是,涉嫌纵火伤人的一个犹太人居然被保释了,你说可不可恶?”
  “女儿!女儿!”老妇人摇摇头,“别让人家说你是个阿拉伯人的伙伴!”
  特拉维夫的老市场,就像淡水的菜市场;水果蔬菜一筐一筐的摊开在木架上,鸡鸭猪肉一条一条挂在铁钩上,沾着羽毛的笼子里还塞满了肥胖的来亨鸡。贩夫走卒都是阿拉伯人。男人有着厚实的肩膀、黝黑的皮肤,大声吆喝着,招来顾客。十二三岁的男孩,眼睛又圆又大,守着一篓西瓜,默默的看着攒动的人群。一个脸孔干瘦的女人,穿着拖地的黑色布裙坐在地上,头上罩着白巾,只露出瘦削的鼻梁与漆黑的眼珠。看见一个外国小孩过来,她突然一手抓起篓筐里的鸭子,枯干的手掐着鸭脖子,猛然把鸭头凑到孩子鼻尖上去。鸭子拍着羽毛挣扎,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女人“嘎嘎嘎”疯狂的笑起来,像童话里的女巫。
  贩夫走卒是巴勒斯坦人,荷着枪的士兵是以色列人。在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中,在鸡鸭葡萄青菜的竹篓之间,在妇人的香水与男人的汗臭味之间,士兵荷枪,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清真寺

  安静的清真寺,庭院空旷的迎着黄昏的阳光。梁柱的阴影中站着一个人,一个赤脚的人。我见过那样的赤脚,不是经年累月在鞋袜里、只有在游泳池畔才看得见的白皙鲜润的光脚,是那种不知鞋袜为何物、踩在滚烫的纱上也陷进田埂的粘土中的脚,消瘦,露着骨骼的结构。
  “我从迦萨来这里朝拜,”赤脚的人说,“你听说过迦萨吗?”
  是的,迦萨,本来是个人口近五十万的埃及小城;在1967年的6月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现在,和约旦河西岸一样,是以色列的殖民地。
  “在迦萨找不到工作,活不下去了,所以来特拉维夫试试。跟以色列人……”赤脚的人敏感的看看四周,继续说:
  “你等着瞧吧!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受气的。”

伯利恒的小兵

  耶稣诞生在伯利恒,在一个马槽里。原来是马槽的地方现在是一座雄伟厚实的教堂,教堂的对面,是一座清真寺。扩音器拴在寺顶,传出挽歌似的吟咏,以极凄苦悲哀的调子呼唤人们,又是朝拜的时刻了。
  在如泣如诉的吟咏声中,从头到脚包着白巾白衣裤的阿拉伯人纷纷走进寺门。一个大眼睛的少年骑着一头灰扑扑的大耳毛驴,“踢踢踏踏”走过教堂与回寺之间的广场,转进一条石板路的小弄,驴的蹄声响满小巷。
  以色列士兵在广场上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走近时,看清是两个年轻而英挺的男孩子,露出洁白的牙齿对路边的小孩笑笑。
  较矮的一个长着浓眉黑眼,带点稚气,像株健康的小青树。“我们军人奉命不能对外人发表意见的,”他说,可是又忍不住似的聊起来:“快要期末考了,偏偏轮到入伍,真糟。没办法啦!”
  “伯利恒还好,你们别到西岸的希伯伦镇去,那儿的巴勒斯坦人对所有的过路车子都丢石块。”

沙漠里的青菜

  希伯伦镇,只是灰扑扑的沙漠中一个灰扑扑的小镇。以色列政府鼓励犹太人移民到西岸,试图把西岸逐渐“犹太化”。年轻的犹太人携着妻子、年幼的子女,抱着垦荒的兴奋,进入阿拉伯人的领域中建立小小的犹太区。首都特拉维夫的房租他们或许负担不起,在这里,他们却可以有自己的房子,甚至能在贫瘠的沙地上呵护出一小片菜园,看绿芽的抽长。
  然而犹太人是占领者,阿拉伯人是被奴役者。沙漠中也许可以长出青菜,仇恨中却长不出和平。一个年轻的以色列女人被杀了,一岁多的孩子在尸体边哇哇大哭。
  然后以色列士兵愤怒的冲进阿拉伯人区逮捕年长的,殴打年轻的,还枪杀了几个人。阿拉伯的少年,长年失业失学,住在贫民窟中,生命中唯一的乐趣与希望就是往以色列的军车丢石头、吐口水。
  我们的车子经过灰扑扑的希伯伦镇,停了下来。
  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站在破旧的木梯上。她转过脸来。啊,那么大的、美丽的眼睛,流着眼泪;她在叫“妈妈”。“妈妈”到哪去了呢?一个幼小的女孩孤单的站在一个木梯上,木梯倚着斑驳的古墙,远处传来炮火隐隐的震动。
  有马的嘶叫声。一个白巾白袍的阿拉伯人骑着马从我身边擦过。马走得很慢,阿拉伯人流着汗,一脸焦躁。
  走过来一个以色列军人,全副武装把他的背压得垂下来,他问我们是否能让他搭便车;我们要去加利利海,耶稣曾经走在水波上、信徒曾经在那儿捕鱼为生的加利利海,士兵要去北边与黎巴嫩交界的战区。我们可以同行一段。“昨天有两个巴勒斯坦人在边界的河流里冒出来,被干掉了。”士兵一边说,一边解开胸扣,喘了口气,“今天的报纸也登了,所以不算秘密。”
  “不,我并不觉得我是侵略者,压迫巴勒斯坦人。在希伯伦镇执行任务,我觉得就像一个警察在维护地方治安罢了。”
  可是,以色列占领着巴勒斯坦的土地,统治阿拉伯人的生活,把阿拉伯人变成以色列的下等国民,这就是占领,就是压迫;你这个荷枪的士兵就是一个压迫者、统治者的代表,不是吗?
  “让我老实告诉你吧!”士兵脸红起来,激动地说:“梅厄夫人已经说过,以色列有两个选择:遵守国际道义来争取国际同情,那是死的以色列;受国际唾骂谴责,是活的以色列。告诉你,为了要活下去,什么压迫不压迫,什么国际舆论,去他娘的!这是个你死我活的世界,你知道吗?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你知道吗?”

怜恤的人有福了

  淡淡的天空俯视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的山峦环抱着一泓清澄的湖水,远看湖水,像一碗凝固了的、珀绿色的爱玉冰,在一个没有风的下午。“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边撒网……”
  一个满脸胡须的渔人弯腰扯着鱼网,正要把落在网中一条肥美的“吴郭鱼”抓出来,犹太人称这种鱼是“圣彼得鱼”。就是这样的两条鱼,还有五条面包,耶稣喂饱了几千个人。在加利利海的深水里,雄鱼把卵含在嘴里孵育,小鱼孵化之后,父鱼仍旧把它们含在嘴里抚养。名叫彼得的那个渔夫就在这鱼的嘴中发现了一枚金币。
  在湖边一个布满岩石的山丘上,那个济弱扶倾的耶稣曾经面对千百个聚集的渔人、农夫、信他的与不信他的人,用沉重的声音说:
  哀恼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到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称神的儿子。
  为道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断岩残壁处,是耶稣曾经布道的地方;就在湖边,茂盛的油加利树将浓密的叶影投射在平静的湖面上。
  离开加利利海的公路上,一辆联合国派遣的军车与我们擦身而过;军车上有一尊闪亮的大炮。

国际新闻如是说

  一名巴游分子乘着滑翔翼进入以色列驻军区,用机关枪扫射,杀死六名以军。
  一辆以色列军车辗死四名占领区中的阿拉伯工人。军方强调纯属意外车祸,当地居民及目击者却宣称“车祸”系蓄意制造,是有意杀人。
  为了调查滑翔翼事件,以色列士兵深入巴勒斯坦难民营搜索嫌疑犯,至今已逮捕了近千名巴人。
  阿拉伯人暴动,以石块、水泥砖块攻击士兵,士兵先以催泪弹驱逐,然后回以实弹。陆续已有二十三名阿人死亡。
  一名阿拉伯妇女被以色列士兵枪杀。
  当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十字路口,一名年仅十五岁的阿拉伯少年将车门拉开,取出小刀欲刺车中士兵,士兵开枪,少年当场死亡。
  迦萨地区的阿拉伯律师指称,以色列军方以电击手段,迫使被逮捕的阿拉伯人认罪。一名十七岁的阿人被释放后描述被施电刑经过,但是军方断然否认。
  世界人权组织发表去年年度报告,指控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对儿童施以酷刑。以色列监禁不足十二岁儿童,加以毒打,甚至电击。
  以色列军事法庭已判决将九名巴人驱逐出境,引起国际哗然。英国外交官批评以政府不人道,奥国总理要求将以色列自“国际社会组织”中除名以为惩罚,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以政府收回成命。但在二十年的占领记录中,以色列从未将已判驱逐令更改。
  以色列工党领袖兼外交部长佩雷斯,一向是开放派的发言人,这次也支持强硬政策。他说:“以色列法律废除死刑及驱逐,根本没有重刑可判,所以只好用阿拉伯人自己的法律来处分他们。阿拉伯法律中是有驱逐一刑的。”

马铃薯的味道

  我们登上一个小坡,视野却突然展开千里。荒荒大漠,一片干燥的土黄色,只有村落人烟处感觉得到一点绿意。“你们从绿地里来的人,会觉得这儿到处是沙漠,”四十岁的智亚说:“我们生长在沙漠中的人,却觉得这儿好绿——比起从前。每一寸绿都是我们努力出来的。”
  智亚,是佩雷斯部长的女儿,一个教育学博士。上午,她很骄傲的展示了她一手建立的儿童教育中心:最新的教材、最完善的设备。卡碧不怀好意的在我旁边耳语:“想想看,西岸难民区的阿拉伯儿童,连自来水都没见过呢!”“劳工党是希望撤出占领区的,把土地还给阿拉伯人。”智亚说,“可是保守派势力太大……”
  眺望着沙漠,智亚说:“喏,那就是西岸了。你看那边有一带田地,种的马铃薯好吃极了。”
  可是正统犹太教的人并不在乎马铃薯的味道。他们说,圣经上写的,第七年不能耕作,必须休息,所以以色列的农业必须停摆一年。其他的人恐慌了,停一年,吃什么呢?折衷的办法,是把田地租给外国人去耕,那就合乎圣经指示了,皆大欢喜。可是,现在又有正统派人士说,让外人耕是虚伪、欺骗,因为外人种出来的粮食还是让犹太人吃掉,犹太人不应该吃那土地上第七年长出来的东西。
  “猜猜看这些白痴在国会建议什么解决办法?”卡碧的眼睛在冒火:“他们建议把以色列出产的麦子卖给美国,然后再向美国买麦子回来吃!你说疯狂不疯狂?”

哭墙通往“受难路”

  只有这么一堵白墙残留下来。白墙前立着黑色的人影。一身黑衣墨帽的犹太人面对墙,合掌抚墙;默然低头的片刻,几千年骨肉流离失所的痛苦都融人墙的阴影中。执矛枪的罗马百夫长曾经是犹太人的统治者,按着煤气房开关的日尔曼人曾经是犹太人的迫害者。湿润的哭墙上至今没有青苔,只因为人类的眼泪太咸了。
  耶稣当年想必也看过,绕过这堵白墙;一条古道刚刚被发掘出来,古道蜿蜒,可以通到“受难路”,形容枯槁的耶稣走向十字架刑场的小路。
  小路仍旧是条石板路,夹在两边庙堂的阴影中,路上往往只偶尔露出细缝似的阳光。
  “犹太长老们认为耶稣使死人复活,纯粹是异端邪术的魔法,便召开法议大会来商讨对策……犹太人担心若是救世主风波一再扩展下去,罗马帝国可能派兵前来干预,后果不堪设想;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土地和我们的百姓。”
  “于是他们张贴了四十天布告,通知全体民众,任何人一旦知道耶稣下落,即应通报政府派兵捉拿……”
  罗马人迫害犹太人,犹太人迫害耶稣;日尔曼人迫害犹太人,犹太人迫害阿拉伯人……
  耶路撒冷吹起了羊角,鸣呜的声音里透着哀伤,是犹太教人在庆祝他们的万圣节;从另一个角落里传来基督教堂的钟声,“噹噹噹”敲醒时间;清真寺那哀切的呼唤声也低回了起来。耶路撤冷笼罩在一片祈求的声音里。
  黄昏的颜色越来越暗,我的脚踩在石板路上,觉得这条路越走越长。天已经黑了下来。
                          1987年8月

  ---------------
  亦凡书库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